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相关资料 >> 内容

淮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

时间:2015/1/1 21:24:14 点击:

淮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发布时间:2012-12-11
 
        2007年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决定从2007年起,用五年时间分三个阶段,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淮安市政府领导,县区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我市严格按照国家、省统一要求和部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普查工作。全市普查人员思想高度统一,从市到各个县区,均把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淮安秦时置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涵盖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各个门类。全市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9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2处。淮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是对全市文化遗产资源的一次摸底调查。淮安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编制了《淮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和《淮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全市成立了12支普查队(组),以县区为基本单元,开展外实地调查工作。要求重点加强对淮安的大运河、洪泽湖、古黄河、淮河沿线文物资源的普查与挖掘,同时注重对工业遗产、乡土建筑、盐商遗迹、近现代建筑等传统文物资源的普查与挖掘;同时要求充分发挥普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地方群众在普查中的作用。市文物普查工作队及各个县区文物普查组根据所辖区域地形地貌的特点,文物遗存分布等情况,因地制宜,分别制定并实施了适合本县区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的最佳方案。
       据统计,2007年至2011年,全市用于普查的专项经费合计290.36万元,全市12支普查队约80人投入到文物普查工作中。在淮安市普查期间,结合“全国文化遗产日”活动,共印发宣传材料4000余份;制作流动展板60余块,在全市机关、学校、广场巡回展览15次;在主要交通路口、公共活动场所悬挂宣传横幅、标语20余条,在市电视台进行专题报导4次;全市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宣传文章240余篇;在文化局网站上开辟专栏,发布信息69条;举办“淮安市普查十大新发现”活动,吸引大众参与;委托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淮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一书,印刷1000册。
2      009年9月26日、27日,“实地文物调查市级验收试点工作会议”在洪泽召开,对洪泽县进行试点验收。并于2009年11月至12月,市普查办分批对其余七个县区的实地文物调查阶段工作进行了全面验收,经过详细的验收,完全符合国家规定流程和要求,全部通过了验收。实地文物调查行政村(社区)、自然村覆盖率和《普查数据校验软件》校验通过率,均为100%; 2009年12月全面完成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文物普查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建档及公布普查结果等。据统计,全市调查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共有1600处通过国家文物局审核,其中复查576处,新发现1024处,消失文物点56处,新发现文物点占调查总数的65%。
        在新发现的文物点中,既有传统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等,也有不少近现代工业遗产、乡土建筑、老字号和20世纪遗产等新品类文化遗产。2009年3月和4月,为了及时保护我市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免遭破坏,我们及时向社会公布了两批不可移动文物名单(共117处),并实行挂牌保护。同时公布了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其中新发现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占26处。淮现将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公布于下:
 
编号
名称
年代
类别
地址及位置
简        介
320802-0001
运河御码头
清乾隆年间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三门社区,里运河北岸,清真寺门前
"康熙、乾隆六次南巡,在此登陆,故称之为“御码头”。当时此地商业繁华,人烟熙熙攘攘,并且有大量伊斯兰教徒从这里上岸从事宗教活动。是清江大闸旁的“越闸”,所在之河段称之“越河”,所处之街道称之为“越河街”。"
320802-0002
青龙庵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越河社区,大闸口东、越河街140号
始建于大清乾隆二十四年八月十五日。在偏房二楼的大梁上有“大清乾隆二十四年八月十五日主持比丘尼通福募建”的字样。南邻里运河,清代这里南船北马,香火旺盛,人们都来庵里烧香祈福。“文革”期间,寺庙遭到严重破坏,再加上年久失修,现在已经残破不堪。
320802-0003
清江钟楼
192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三门社区同庆街14号
1925年由美国传教士和本土信徒共建。1953年在此召开淮阴县基督教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来由五金一厂使用。1993年产权移交清河区政府。
320802-0004
清江搬运公司大楼
上世纪60年代初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人民路社区漕运西路108号
有东西两栋楼房。西侧的楼房东西长19.8米,南北宽8.7米,分上下两层,总共340平方米,有木制楼梯和地板,二楼屋顶有出檐。东侧的略小,现在被装修成茶吧。
320802-0005
济安水龙局
民国七年(191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越河社区越河街54号
属于民国时期消防建筑。因为当年街道建有很多商铺,由于担心失火,所以由商人和民众集资建成。门额上有“济安水龙局”字样,旁边有“民国七年商民共建”字样。
320802-0006
仁慈医院旧址
192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三门社区和平路老坝口小学内
此为仁慈医院在淮安的旧址之一。为20世纪20年代建造,上下两层,青砖小瓦。该处旧址曾一度被苏皖边区政府作幼儿园使用。其对研究仁慈医院在淮安的历史及苏皖边区政府的教育史,有重要历史价值。2003年3月被淮安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02-0007
若飞桥
194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三门社区
1945年,苏皖边区政府为纪念“四.八”空难事件中遇难的王若飞同志等烈士,在大闸上修建木桥。建国后改为钢筋水泥1结构桥。1987年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淮阴市市级文保单位。建国后改为钢筋水泥结构桥,桥上可通行中小型车辆。
320802-0008
程莘农居
台湾省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越河社区东长街232号
程莘农为我国针灸大师,现居北京。针灸著作颇丰,参加过援非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被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为名人故居。
320802-0009
清江大闸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三门社区,里运河航道上
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三年。陈瑄疏浚沙河故道,建设此闸用来便利漕运。明万历十七年,又在大闸西北建越闸,二者相距79.2米。1946年,苏皖边区政府进行维修。
320802-0010
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旧址
清光绪三十年(1904)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引河社区漕运西路174号
旧址全系清末民国初建筑,格扇硬山顶,青砖小瓦,为坐北朝南庭院式结构。1904年,周恩来6岁时从今淮安区搬到清江浦外祖父家居住,后又租赁张瑞臣14间房居住。1988年,周恩来90周年诞辰日,原清江轻工机械厂搬出,由周恩来童年读书处筹备处复原陈列,并正式对外展出。1994年4月被江苏省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旧址的大门楼上,悬挂着原国务院总理李鹏1997年12月题写的“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匾额。
320802-0011
娃娃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三门社区老坝口小学幼儿园内
唐代一家三口家庭贫困,一年村里很多人患上一种怪病,不知原因,这家小孩在很远的找到一口井,打水让众人喝之后病都痊愈了,为感激小孩的救命之恩,后人把此井命名为娃娃井。
320802-0012
清江古清真寺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三门社区越河街10号
始建于明代,咸丰十年毁于战火。同治九年重建。现在主要建筑为礼拜大殿、蝴蝶厅及清代重修清真寺碑两方。该寺是我市目前保存规模较大、保存较好的伊斯兰教建筑。2003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3月被淮安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02-0013
基隆东巷福音堂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三门社区基隆东巷5号
由美国传教士米德安于1900年建造。楼为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欧式风格,古色古香,是市区基督教徒讲经和传经的活动场所。2003年3月被淮安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02-0014
和平路福音堂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三门社区和平路65号
由美国传教士米德安于1900年建造。楼为两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欧式风格,古色古香,是市区基督教徒讲经和传经的活动场所。2003年3月被淮安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02-0015
淮阴人民剧场
20世纪50年代初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长西社区漕运西路115号
建于50年代初。主体建筑面积3447㎡,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是淮安市一个设施较为完善的文艺演出场所,并且多次接待过国家高级领导人(邓小平、罗瑞卿等)。后经区人民政府决定保留并且进行维修,继续发挥它的文化娱乐活动功能。后市规划部门决定保留并且进行维修,继续发挥它的文化娱乐活动功能。
320802-0016
大运河淮安市清河区段
宋、元、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西安路街道至长东街道
从南宋到清代,黄河夺淮长达661年。南宋绍熙五年自江都至淮阴筑运河堤360余里。明成化十四年筑堤于高邮、宝应、白马湖老堤之东,基本形成里运河,以维持漕运。最宽处140米,最深处6米。此段前身为宋时沙河,明代开凿”清江浦“,遂形成漕运新河道,与淮扬运河统称为”里运河“。
320802-0017
崇实书院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河堤路社区河堤路8—1号
20世纪90年代初刘洪林盖房挖地基的时候,挖出一块石碑,石碑记录时代为清代,书有“崇实书院”字样,随后被市博物馆收藏。据主人讲,现在仍有数块碑埋藏在房屋下。
320802-0018
千霞旧书屋
清咸丰年间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兴隆社区漕运东路4号
清咸丰年间建。现有上、下两层。极具淮安地方建筑风格。整体保存较好。
320802-0019
原淮阴地委办公楼
195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淮海街道朝阳社区
现位于淮安市人民政府内。苏式建筑,中高四层,两侧三层。坐北朝南,东西长80米,南北宽20.2米,高10米左右。门道前建一层门厅。
320802-0020
草湾渡口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水渡口街道果林场村,废黄河南岸
废黄河南岸地势平坦开阔,对面为淮阴区草湾村,有停船的平台、船坞子。该地段离盐河最近,河南岸有运盐的小河道。
320802-0021
大口子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水渡口街道东方丽景社区和平东路市国家税务局南
此处曾是黄河大堤老坝口旧址,为治黄的重要水利工程,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黄河暴涨,老坝口决溢,冲开很大一个决口,本地居民习惯上称其为“大口子”。
320802-0022
越河街清江浦楼石码头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越河社区越河街运河北岸,清江浦楼北
码头长5.5米,宽2.9米,高2.65米,共12层台阶,每层台阶高20至25厘米,用麻灰条石铺筑,条石长约1.3米、宽0.45米、厚0.25米。码头东侧斜对着一条石街,现残存7米长,宽2.6米。码头北部为越河街,现正在拆除,准备建住宅小区。
320802-0023
越河街名人馆石码头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越河社区越河街里运河北岸,淮安名人馆北侧
码头长约5.5米,宽2.85米,有14层台阶,每层高约21厘米。台阶由三块麻灰条石铺成,长条石长约1.15米、宽0.35米、厚0.21米,条石表面被刻划成菱形纹,用于防滑。码头北部正对原越河街的钟楼,北部的越河街老居民区现正在被拆除。
320802-0024
水门桥西漕运西路石码头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人民路社区漕运西路里运河北岸
东距水门桥约45米,码头长9.6米,宽2.3米,高3.2米,有20层台阶。最下层为条石铺筑的平台,长2.8米,宽2.3米。上层的平台长2.65米,宽1.75米,已遭破坏,现在由水泥构筑。码头由麻灰条石铺筑,条石表面刻有菱形纹,部分条石上有凹槽,用于防滑。
320802-0025
水门桥西水门桥石码头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人民路社区漕运西路里运河北岸,水门桥西45米
码头由麻灰条石铺筑,长9.4米,宽2.3米,有14层台阶。最下面有一平台,长3米,宽2米。上面也为三块条石铺筑的平台,长2.3米,宽1.1米。码头西侧的石驳岸上有在水泥上刻的字,“江北运河工程局淮邳段工程事务所民国二十六年五月建”。据一名老船工讲,此码头以北的地方原叫马路头。
320802-0026
里运河石驳岸
公元1937年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到长西街道,里运河北岸
石驳岸于1937年建造,后因抗日战争爆发而停工。全长约2.1公里,东接清江大闸,西连现在的红卫桥,现有1.5公里仍然保存比较完好。驳岸是用水泥和块石砌筑的护坡,现在在水门桥西侧的一段,发现有“江北运河工程局淮邳段工程事务所民国二十六年五月建”的题款,石护坡高约2.6到3.2米。
320802-0027
淮阴五化交商店
195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兴隆社区淮海北路与漕运东路交叉口
楼长35米,宽约8.5米。建国初期,淮阴市公共建筑以小跨度砖木结构平房为主,稍具规模的办公楼须外地施工队伍承建。1952年,市区最早建成的商业服务楼是市五化交公司和淮阴旅社,为淮阴最早依靠自己的力量施工建造的。
320802-0028
宜楼巷民居
清末或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兴隆社区淮海北路东、漕运东路北,宜楼巷8号
该民居位于宜楼巷8号,四合院式建筑形式,现有门道、阴壁、西厢房保存完好。西厢房仍保持原有的建筑格局,抬梁式结构,有木板隔墙,厢房的墙体由小灰砖砌筑,屋顶为硬山顶,灰瓦。其它房屋已被改造。
320802-0029
北门桥石码头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人民路社区漕运西路北门桥西
石码头位于北门桥西侧20米处,人民剧场前,里运河北岸。码头共有27层台阶,台阶朝东,逐级伸向水面,台阶总长10.5米,宽2.8米,高3.2米。最上层台阶处有一长方形台面,长3.3米,宽2.8米。
320802-0030
徐伯璞旧居
近现代198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人民路社区公园北路11号
旧居位于原清江市博物馆院内,为二层小楼,每层4间房屋,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有一个院子,院内种有竹子。门楼上有一块石匾,上刻陈大羽书的“二东庐”。
320802-0031
清江市博物馆旧址
198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人民路社区公园北路11号
最早称淮阴市展览馆,馆址在苏皖边区政府旧址。1965年,改名清江市博物馆。1980年迁至公园北路11号现址,该馆由旅法华侨张徳捐资三分之一建造,为地方历史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馆舍为一矩尺形两层平顶楼房,总面积1070平方米,其中陈列室500平方米,库房157平方米,办公室面积256平方米,接待室面积157平方米。该馆1992年底有文物藏品4495件,以陶瓷器、铜器、书画为主。
320802-0032
泗阳公馆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长西社区西长西街53号
民国时期,江苏省省长韩德勤所建,俗称泗阳大楼。为两层小楼,每层4间,二楼为木地板,楼长18米,宽7米。后曾经作为长西派出所的旧址。
320802-0033
西长西街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长西社区漕运西路128号
两层楼,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约5米,长10米。
320802-0034
三元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长西社区西长街道办事处三元巷1号,漕运西路北
房屋面阔3间,进深5米,长9米。为抬梁式建筑,内有木板隔墙,门顶有砖雕,屋内有老式条柜、脚凳。
320802-0035
程家巷石码头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长西社区漕运西路,里运河北岸
码头位于里运河北岸,长10.3米,宽2.6米,高2.6米,有20层台阶,台阶由麻石铺筑。最上层为一长方形的平台,长2.6米,宽2.5米。
320802-0036
程家巷民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长西社区西长西街34号
由门楼、堂屋和厨房组成。门楼长5米,宽1.8米。堂屋为硬山顶式,进深5米,面阔3间,长10米,,高约5米,内有方形地板砖。厨房约10平方米。
320802-0037
抬花巷石码头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长西社区漕运西路,里运河北岸
位于里运河北岸,长10.5米,宽2.3米,有20层台阶,高2.5米。上面为一长方形平台,长2.7米,宽2.3米。码头由青石铺砌,一层台阶由两块条石拼合。
320802-0038
义顺巷民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长西社区长西街道办事处义顺巷16号(漕运西路北)
硬山顶,堂屋三间,长10米,宽6米,东西两侧有厢房。
320802-0039
周氏祠堂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办事处长西社区义顺巷4号,漕运西路北
周家祠堂,面阔三间,长12米,宽6米。现东侧有厢房,长5.8米,宽3.6米。
320802-0040
石板街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引河社区漕运西路174号
现位于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院内,一条由条石铺筑的街道,原称“十里长街”,宽2米,现仅存31米长,为原西长街的一段,周恩来童年读书处旧址院外的部分均遭损毁
320802-0041
华兴桥石码头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河堤路社区漕运西路,华兴桥西,里运河北岸
位于里运河北岸,漕运西路南侧,华新桥西。由条石铺筑,长7米,宽4.5米,16层台阶。
320802-0042
虹桥遗址
192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北新村社区大同路黄河桥东200米
1928年建,为支架式水泥墩台,木结构桥面,梁板式,长160米,宽8米,高6.4米,南北走向,纵跨废黄河。该桥六十年代桥面被拆除,今存16座桥墩。2008年,地方政府利用原有桥墩进行改建,在桥中央建南北地理分界标志,供游人参观。
320802-0043
仁慈医院民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清淮路社区和平路市中医院内
现存房屋6间,长17米,进深7米,高约7米,硬山顶。房屋南北两侧都开有门,门为券顶式,南侧有廊檐。北面的墙壁上绘有“毛主席万岁”的标语。
320802-0044
中洲岛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三门社区御码头桥东侧
该处为清江闸的附属水利设施,主要用于正闸和越闸的提水分流。
320802-0045
立新桥
195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黄河南社区
该桥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为方便立新砖瓦厂往外运输,立新砖瓦厂为当时淮阴最大的砖瓦厂。桥长约150米,宽5.2米,是由5个单孔和若干个小孔组成的孔形桥,造型优美。单孔跨度26米,单孔连接处有3个小孔。
320802-0046
水渡口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越河街社区,水韵天城南,里运河北岸"
明成化(1465—1487)年间,因一次黄河暴涨,浊流倒灌,使清江闸以西的清江口淤塞,运艘稽阻,商旅裹足。遂在今水渡口附近淮河边开辟码头,将淮河、里运河船上的货物全数剥卸下来,用车辆转搬,再装船北运、南输。里运河与淮河之间遂形成一条转运的车路,车路与东西横街的交叉处,便叫“车路口”,而这条横街,也就被称为车路口街,是为东长街的最初名称。一时间,车路口成了南来北往的咽喉,喧声不息的闹市。鼎盛时期,车路口街沿淮河堤一直到草湾,所以,以车路口为界,向东、向西又有大、小车路口街之别。为了方便百货转搬,正德六年(1511),在今水渡口淮河边开清江坝,“遇清江口淤塞,即经此达淮。”(正德《淮安府志》卷五)时该坝为软坝,里运河船可直抵坝口盘驳,免去陆运之艰。通坝河道与车路口街的交汇处必须设渡,于是有“水渡口”地名。
320802-0047
李德生将军楼
1964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上海路社区淮海西路166号
该处曾是12军军部所在地,原有12栋两层别墅小楼,建于1964年,为李德生将军等12军常委的居所,现存10栋,有两栋被拆除。楼坐北朝南,分前后两排,长214米,宽73米,占地15600多平方米。东侧的8栋楼每栋219平方米,西侧前后两栋楼略小,每栋198平方米。    1954年4月,第12军从朝鲜回国,驻防浙江金华,1961年移防苏北的淮阴地区。1967年4月进驻安徽合肥执行“三支两军”任务。1960年代初,该军涌现出著名的“郭兴福教学法”,在叶剑英和罗瑞卿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推广全军,掀起了著名的""大比武""运动。    李德生,1916年生,河南光山县人,今属新县。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三十五团供给处政治指导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排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三十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七旅十九团团长,第六纵队十七旅旅长,第二野战军十二军三十五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12军35师师长、12军副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12军军长,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副主席,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985年、1987年分别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和中共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
320802-0048
汰黄堤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水渡口街道果林场村
宽约20至30米,残高3到6米
320802-0049
山头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现经济开发区)东湖街道办事处山前村
山头遗址地势偏高,位于原钵池山山头及其南麓。该山土壤系由红沙构造而成,后因当地挖沙取土被夷平。建国以来,省市文博工作者多次在此考古调查,发现该村保存有新石器时代青莲岗文化类型的古遗址,面积约25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陶片以红陶为主,器形有圜底釜、锥足鼎、红陶钵等,纹饰有弧线纹、水波纹、指甲纹等。该遗址为我市为数不多的青莲岗文化遗址,对研究淮河下游早期文明有一定历史价值。
320802-0050
山头墓群
汉、南北朝、宋、明清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现经济开发区)东湖街道办事处山前村
该墓群位于原钵池山上,文博工作者多次在此调查,曾发现汉代木椁墓、土坑墓及画像石墓,还发现多座南朝砖室墓。出土有灰陶罐、钵、壶、瓿、铜洗、镜、带钩以及“五铢”钱等;还征集到明永乐与成化年间的墓志。另外,当地村民在挖沙中,也有不少文物出土。
320802-0051
景会寺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现经济开发区)东湖街道办事处马庄村
景会寺位于原钵池山麓,始建于北宋,旧基曰“洪福”。相传王乔炼丹于此。2007年12月在开发区一建设工地出土《勅赐景会寺碑》,现藏于市博物,该碑为明代成化年间,其记载:当时的庙宇建筑规模宏大,“作大雄、天王二殿,伽蓝、祖师二堂,毗卢之阁,钟鼓之楼,以及讲室、僧寮、藏库、庖湢……,凡禅林之宜有者,无不悉备。隐然为淮东之名刹也。”马庄的老人们回忆,景会寺占地20余亩,四周有圩,西隅有砖塔一座,高20多米,大殿后有数幢安葬僧人骨灰的石雕灵塔,寺院内碑刻甚多,民国时期该寺尚有田产千余亩,至1945年抗日战争后期,该寺毁于战火。
320802-0052
山头石室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现经济开发区)东湖街道办事处山前村
山头汉代石室墓位于淮安市经济开发区福州路与大连路交汇处。该地原属钵池山,山上为古代重要的墓葬埋藏区,从汉代至明清的墓葬多有发现。钵池山盛产沙子,后因黄泛淤积及当地村民的挖沙活动,山被削平,当年挖沙时挖出很多古墓。现在墓葬部分被压在威博液压厂的厂房下,建厂房时有当地村民曾见到石头砌筑的墓室外廓,长4米多,宽2米多。因厂房地基较浅,墓葬未被破坏。
320802-0053
黄岗墓群
汉、明清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现经济开发区)徐杨乡黄岗村
该墓群位于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徐杨乡黄岗村,原称黄泥岗,东西长200多米,南北宽50多米,原来最高处有三米多高,现局部高出周围地面1至2米。村子有个水塘,当年村民在挖水塘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古墓,现在水塘下面仍有墓葬。经调查,部分村民家还保存有汉代的铜镜、陶罐以及明代的陶罐、青瓷碗。据说村民李守玉家的小房子下,还有一口大棺材。村北是徐杨路,即将建设南北向的跃杨街,将会从东部穿过墓葬区。
320802-0054
砖井村砖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现经济开发区)徐杨乡砖井村一组
该井位于市经济开发区徐杨乡砖井村一组,有石质八角形井栏、井圈,井身由青砖砌筑。井口约80厘米宽,据村民讲井约12米深,越往下越宽,最下层直径约3.5到4米。解放初期全村人仍在使用该井的水,文革期间废弃。
320802-0056
田港墓群
明清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现经济开发区)南马厂乡田港村三组北
该墓群位于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南马厂乡田港村三组北。据当地村民讲,原来墓上封土很高,范围有4亩地,属于当地的大家族高家的坟茔,高家曾派人守墓,“文革”前后,墓上封土被平整,其南面正对原来的陈家祠堂。
320802-0057
关云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现经济开发区)南马厂乡马厂村街西组
"据当地老乡讲,关云庵原有门朝南的正殿3间,东大殿、西大殿各3间,连四周的围墙在内原有六十多亩地,“文革”期间被破坏,现遗址地面高出周围1米多。西侧有水塘,抗日战争时,日本鬼子修建炮楼时取土形成,炮楼建在池塘中央,后被拆除。关云庵西侧50米在上世纪50年代曾挖出过数座明清墓葬。关云庵的东侧有高氏宗祠,宗祠原占地5亩多。"
320802-0058
汤城工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现经济开发区)广州路街道办事处小堆村九组
该遗址位于市经济开发区广州路街道办事处小堆村九组,处于原来废黄河的险段,有月牙形的两道堆子,紧邻废黄河的当地人叫老堆,南侧弧形的第二道堆叫小堆。建弧形第二道堆是为防止一旦临黄河的第一道堆决堤后,仍然可以抵挡洪水。据当地老人将,小堆原有20米宽,3米高,1公里长,东西与老堆相连。当地有“倒了汤城工,淮安影无踪”的说法,足见这段黄河堤坝的重要性。
320802-0059
青龙庵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现经济开发区)南马厂乡范庄村
青龙庵遗址位于市经济开发区南马厂乡范庄村,因“金”和“青”音近,也有人称“金龙庵”,遗址濒临黄河堆,现高出周围地面1.5米。据当地村民讲,青龙庵原占地四亩多,四周有圩,大殿3间,西殿3间,旁边有土地庙。
320802-0060
月牙堆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现经济开发区)南马厂乡范庄村
该遗址位于市经济开发区南马厂乡范庄村,濒临废黄河,为原黄河的防洪堤坝。紧靠黄河的大堆是洪水的第一道防线,在局部地方有第二道堆,但断断续续不连贯,第三道堆与第一道堆连接,呈月牙形。第三道堆共计5里长,底宽20到30米,原存2米多高,局部呈“丁字堆”。
320802-0061
西邱土地庙神龛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现经济开发区)南马厂乡西邱村四组西
西邱土地庙神龛位于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南马厂乡西邱村四组西,是从土地庙原址移过来的,为成组石刻,共5块,现在能见到的是底座。“文革”期间土地庙被破坏,其他四块石刻被推入水塘。神龛底座为青石,宽厚50厘米左右,高约60厘米。该土地庙远近有名,现在仍然有很多人来此进香朝拜。
320802-0062
张码洞
196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现经济开发区)张码街道办事处孔连村西北
张码洞位于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张码办事处孔连村西北,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苏北灌溉总渠时,建造的水利设施。水通过张码洞引出后,分别通过4道闸和水渠流向不同的方向,灌溉农田。
320802-0063
老杨庄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现经济开发区)张码街道办事处老杨庄村,陆集二组西北
该墓位于淮安市经济开发区张码办事处老杨庄,陆集二组东北。有坟丘,高出周围地面约1.5米,坟上长着五颗桑树,外围有椭圆形土台,周围都是田地,据当地人描述,该坟为清代。目前杨庄都已拆迁完毕,该墓也在征地范围内。
320802-0064
板闸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现经济开发区)钵池乡山头村
为满足农田灌溉、水力发电、工业及生活用水的需要,在河道的适宜地点建造由几个建筑物组成的水利枢纽,称为取水枢纽或引水枢纽。因其位于引水渠道之首,又称渠首或渠首工程。该渠首由条石砌筑,高出水面约2米,1958年重修板闸干渠时建造,2006年局部进行了改造。闸上现有几间房。
320802-0065
窑汪沉船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现经济开发区)新港街道办事处御西村六组
沉船遗址位于原窑汪六组(现属御西村)村北的废黄河中,对岸为华能淮阴电厂。1991年建华能电厂港池工程中,曾发现清代沉船两艘,出土瓷器100多件,现藏淮安市博物馆。
320802-0066
水门桥
196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东街道兴隆社区
该桥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原为木桥结构,1962年建成石墩水泥桥,桥面两车道,1968年扩建,将原桥面改为快车道,两旁扩建慢车道及人行道台阶,钢筋水泥结构,三桥并立,桥长约60米,宽约40米,高8米,桥孔为平行3孔。此桥自始建起即为大运河南北交通重要的交通枢纽。
320802-0067
北门桥
196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河区长西街道长西社区
该桥原为木桥,两边用绞关负责合拢中间桥面以利船只通行,六十年代改建成石墩三孔水泥桥,1979年8月扩建为钢筋水泥结构。桥长60米,宽16米,高6米,桥孔为平行7孔,桥面两车道及人行道阶。
320803-0001
周恩来故居
清末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驸马巷7号
周恩来故居位于城内驸马巷7号。房屋是周恩来曾祖父周光勋从浙江迁居淮安做师爷时与其二哥周光焘合买的。周恩来于1898年3月5日(农历二月十三日)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十二年的童年生活。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淮安县委对故居进行了两次维修,将其恢复到1910年周恩来离开淮安时的原貌,并于1979年3月5日正式开放。
320803-0002
淮安府衙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东门大街33号
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57)以后一直设置于此,统治下属数州县。原计有房屋50余幢,600多间,以大门、大堂、二堂中轴线左右对称,气势宏伟。今 存大堂、二堂及少量附属建筑。大堂抬梁式,悬山顶,面阔7间26米,进深6柱14檩18.5米,高10米,居府衙建筑群核心位置。大堂是知府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迎送上级官员的地方。大堂北为二堂,二堂为知府处理日常事务之所,东西5间,长22米,南北阔3间,长11米,脊高8.5米。是封建统治政权的实物见证。
320803-0003
关天培祠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县东街37号
关天培(1781—1841年),字仲因,号滋圃,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淮安)人。青年时从军,道光十四年(1834年)升任广东水师提督。1841年1月25日在广东虎门抗英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62岁。道光皇帝听此噩耗,亦感到失去一位将才,分别于道光二十一年和道光二十二年御制祭文、御制碑文各一篇。关天培祠始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由前后殿和东面厢房及下屋组成四合大院,院中设有御碑亭,在1935年到1946年间先后被毁,1954年在周恩来总理关怀下,由政府拨款将已破的东厢房迁至享殿原址上。
320803-0004
关天培墓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东乡南窑村九组
关天培(1781—1841年),字仲因,号滋圃,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淮安)人。青年时从军,道光十四年(1834年)升任广东水师提督。1841年1月25日在广东虎门抗英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62岁。关天培墓在城东乡南窑村三里塘。原为土墓,建国后人民政府拨款进行了维修。
320803-0005
文通塔
宋、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西门大街68号(勺湖公园西南侧)
文通塔,又名尊胜塔、僧伽塔和文峰塔,位于城西北勺湖园。始建于晋大兴二年,重建于唐中宗景隆二年(708),原为木塔,后改建为七层砖塔。明崇祯二年重修,易名文通塔。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先后于1958年,1966年,1979年、1997年四次拨款修塔。
320803-0007
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东长街63号(淮安中学南校区内)
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位于东长街南首,建于1936年,前身为江苏省第九中学、盐阜师范,1945年9月至1946年10月中共中央华中分局设立于此。主要负责人有:书记邓子恢、副书记谭震林。华中分局成立后,在这里开展了整顿党政工团、统一财政经济、组织生产自救、开展除奸运动和清算斗争工作,召开过民运工作和传达中央土改工作指示重要会议,指挥苏中 “七战七捷” 战役等工作,是我党我军在华中地区领导革命斗争的一处重要的旧址。原建筑有东、中、西、南四座教学楼,及礼堂9间。现存中楼、东楼保持原貌。中楼东西12间面阔42.15米,进深9檩9米,檐高7米,面积886平方米,为庑殿顶砖木结构两层楼,现成危楼。,东楼已于2008年重修。
320803-0008
青莲岗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宋集乡青莲村
青莲岗文化遗址位于宋集乡青莲村,它是淮河下游新石器时期早期文化,社会发展处于母系氏族时期。出土器物有石器、陶器还发现有红烧土建筑残迹,出土石器有穿孔石斧、石锛、石凿、砺石等,距今约在6000到7000年。 青莲岗遗址的发现,使得东南沿海地区的原始文化,同中原黄河流域的诸原始文化在地域上连成一片,形成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完整体系。 青莲岗文化遗址,在沭阳万北、灌云大伊山、阜宁梨园、连云港二涧村、邳县大墩子均有发现。
320803-0009
镇淮楼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瞻岱社区镇淮楼东西路交汇点
镇淮楼雄踞淮安城中心,是古城淮安的象征性建筑,当地人俗称鼓楼。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800多年,镇淮楼为砖木结构城楼式单体建筑物,下层为台基,中有门洞,上层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全楼通高18.5米,东西长36米,南北宽26米,造型优美,敦厚坚实。清代为镇压淮河水患,改名镇淮楼。现镇淮楼为淮安博物馆展览厅,楼四周建成市民公园。镇淮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03-0010
总督漕运公署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居委会汉王街10号东侧
位于中国淮安城区中心,漕运总督部院是明、清两代统管全国漕运事务的官署,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占地约2万平方米,大堂坐北朝南,东西长28.8米、南北宽22.8米,有房300余间。2002年8月,在旧城改造中挖掘发现了该遗址,在明清遗迹下3米处还发现有宋元代文化层。遗址已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并在此兴建了漕运总督署遗址公园,在遗址北侧正在建造中国漕运史博物馆。
320803-0011
吴承恩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马甸镇二堡村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作品借助神话人物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改变现实的愿望,折射出作者渴望建立“君贤神明”的王道之国的政治理想。墓位于马甸乡二堡村,墓区约2000平方米,封土直径5米,高1.4米,碑高1.5米,上书“荆府纪善吴公承恩之墓”。墓南建有四柱三门牌坊,柱高8米,横坊书“吴承恩墓’’。墓西南建有飞檐翘角四方亭一座。"
320803-0012
吴承恩宅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打铜巷12号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1504-1582),是明代杰出的文学家,世界文化名人,其代表作品为神话小说《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之一。吴承恩故居坐落在淮安淮安区河下古镇的打铜巷巷尾。整个故居占地9876平方米,建筑面积1842平方米。故居布局分为四个院落,由门房、客房、轩厅、书斋等房屋和庭院及后花园悟园组成,辅以回环曲幽的抱廊、假山、亭轩舫桥及竹木花卉,是一组体现明代风格的清雅秀丽,古色古香的园林式建筑群。近年在故居的东西两侧分别建有美猴王纪念馆和吴承恩纪念馆。
320803-0013
梁红玉祠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新城村北侧
梁红玉祠始建于明代,俗称“七奶奶庙”,清代修葺,现祠为1982年重建,占地面积700平方米,较厚存规模大,梁架和装修也有改动。享殿为硬山顶,抬梁式梁架,面阔三间10.4米,进深七檩6米,檐高7.5米,廊宽1.5米,檐高3.8米,殿中有梁红玉戒装佩剑塑像一尊。
320803-0014
车桥战役纪念塔
197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车桥镇车桥居委会北首
一九四四年三月,新四军发动了著名的车桥战役,在粟裕、叶飞同志的指挥下,经过三天激战,取得胜利。为缅怀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烈士,自1975年起,逐步建成以纪念碑为中心的烈士陵园。烈士陵园位于车桥镇北侧,座北朝南,正面是一座高15米的纪念碑,上面镌刻叶飞亲笔题写的“车桥战役英烈永垂不朽”十个大字。 祭扫广场的东西两侧建有两个六角亭,亭内分别竖立一块石碑,刻有“车桥战役简要经过”以及五十三位烈士的英名。纪念碑北侧是三间陈列室。陈列部分文物及有关文献资料。
320803-0015
周恩来祖茔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闸口村夏庄组
周恩来祖坟地位于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闸口村夏庄组,由清道光19年周恩来祖辈从绍兴迁居淮安一带做官时购得。原有七座坟墓,安葬着周恩来的祖父母、嗣父母、生母、八婶母等13位亲属。1965年冬天平坟还耕。2008年为纪念周恩来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淮安区对周恩来祖茔地进行了整治,维修“怀恩”亭,树立“周恩来祖坟碑记”石刻,建怀恩亭广场,铺设游园道路,绿化周边环境。周恩来祖茔地是开展周恩来研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320803-0016
刘鹗旧居
清咸丰七年(1857)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西长街312号
刘鹗(1857-1909),字铁云、云博、公约,《老残游记》作者。原籍丹徒,20岁时即光绪二年,(1876年)定居淮安。现存大厅、穿堂、堂屋三进11间,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大厅为硬山顶,抬梁式梁架,面阔三间11米,进深七檩7.85米,檐高3.7米,廊宽1.5米,上为卷棚,梁上有彩画。
320803-0017
刘鹗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上河镇大后村
刘鹗(1857-1909),字铁云,云博、公约,《老残游记》作者。光绪二年(1876)年定居淮安,逝于新疆,归葬淮安。墓地约4000平方米,长宽各20米,墓封土高1.2米,底径4米,墓前有白大理碑一通,高1.7米,宽0.5米,上书“清刘铁云先生之墓”。
320803-0018
末口遗址
春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新城村
吴越时期为古邗沟入淮处,后于此设堰,称北辰堰。元末修筑新城时,留此为北水关,今湮塞。1982年在此建牌坊一座,单间双柱西阔3.5米,柱高5米,六面体,混凝土质,上部匾额题“古末口”三字。
320803-0019
淮安东岳庙
唐至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瞻岱社区镇淮楼东路51号
淮安东岳庙,唐贞观年间(627-649)始建,明永乐年间(1403-1424)重建,清代多次重修。现存殿三座,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均为硬山顶抬梁式结构,东岳大殿面阔三间12.7米,进深五间九檩15.3米,檐高4米,殿正中上方高悬一块“天齐仁圣大帝”金匾;玉皇大殿明三暗五,面阔15.8米,进深亦五间,九檩15.8米,檐高4.2米。大殿梁枋雕有云、草等花纹,精美绝伦。 两大殿中有部分石柱础为唐代遗存,部分木构件为明代制作。另庙宇内有二棵四百年银杏树和一眼古井。
320803-0020
淮安城墙遗址
晋至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楼东居社区东长街63号淮安中学东侧
据清同治《重修山阳县志》记载,淮安城墙始建于东晋穆帝永和八年(352),重建于东晋义熙七年(411)。到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扩建为三座城,先“旧城”,后“新城”,再“联城”。旧城,周长6公里,东西、南北相距1.75公里,城高10米,设东西南北四门,另有水门3处。新城在旧城北0.5公里。清《清安府志》记载,元末张十诚部将史文炳守淮安,筑土城,洪武十年(1377)外包砖,周长3.5公里,高9米,城设5门,水门3处。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漕运都御史章焕然为抵抗倭寇,在新旧两城之间,筑东西两面城墙,把新旧两城联结起来,称为联城,又名夹城。东墙长0.85公里,西墙长0.75公里,高7米,城设4门,水门4处。现存旧城东城墙土垣一段,长约400米,基宽约20米,高约9米。
320803-0021
淮安府学泮池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楼东社区文府路西首
淮安府学始建于北宋,至清代规模宏大,为淮安的最高学府暨苏北地区的儒教中心。目前府学宫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建筑已不存在,仅泮池保持尚好,东西长30米,南北宽20米,深4米,池四周用长1米,宽0.3米,厚0.3米的青石砌成,池南有大影壁,上镌刻“宫墙数仞”四字,池水与城中文渠相通。该泮池是淮安府学宫的重要实物佐证,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320803-0022
韩侯祠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瞻岱社区镇淮楼东路13号
韩信(?-前196),秦末汉初军事家,先后封齐王、楚王、淮阴侯,祠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现仅存一院和享堂一座,占地面积480平方米,享堂面阔三间12.35米,进深九檀7.5米,廊宽1.5米,檐高3.2米,硬山顶。抬梁式构架。1982年在殿中新置韩侯塑像一尊。
320803-0023
韩侯钓台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萧湖边古牧里街
韩侯钓台位于里运河畔的萧湖西侧,初建于明万历年间,其时仅一座木刻牌坊及一夯土钓台,在清同治三年(1863)曾修一次,并于钓台后立乾隆御碑一方。 1979年,淮安县人民政府在原址再度重建了韩侯钓台碑,坐东朝西,单檐歇山,碑通高4.5米,宽2.7米,碑身青砖清水墙,下砌台基‘檐下七层磨砖。而碑嵌碑墙之中,碑高约1.8米,宽约1.1米,正面“韩侯钓台“为拓写的沈坤手迹,背面镌刻钓台简介。
320803-0024
胯下桥牌坊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社区胯下桥北街南首
"胯下桥牌坊位于淮安市淮安区兴文街中段。秦末汉初,韩信年轻时曾在此不为一时之辱,甘受屠户胯下之辱,表现出非凡的大丈夫气概. 为纪念韩信能屈能伸的精神,从明万历年间起,在此建韩信胯下桥牌坊,清同治年间曾重修, 1978年原淮安县政府再度重修,原牌坊北有小沟通胭脂塘及文渠,现淹埋,牌坊横跨胯下桥北街南端,2柱硬山木牌坊,面阔3.5米,通高4.2米,坊额书“胯下桥”三字。"
320803-0025
枚亭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社区枚里街北首
枚亭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西北、萧湖西滨,是为纪念西汉著名辞赋家枚乘、枚皋父子而建的碑亭。枚乘(?~前140)西汉辞赋家,字叔,其主要代表作《七发》,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并影响到后人的创作。明清建有“古枚里”牌坊、楼,清末毁圮,现亭为1985年建,占地面积约15平方米,四角歇山石亭,花脊黛瓦,四角飞翘,通高5米,柱间面阔3米,亭中竖青石碑一块,高1.8米,宽0.6米,正面有“古枚里”三字,背面为枚乘父子简介。
320803-0026
总督漕运部院井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社区院西街南侧
该井位于淮安老城核心处,建于明代,为漕运总督衙门使用,井深10米,呈瓮形状,井腹直径3.2米,井身为青砖垒砌,砖间榫卯相接,该井是目前我国现存古井规模最大的古井之一,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研究价值。
320803-0027
河下石板街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社区
"河下位于古城淮安西北角,明清时为集散地。康熙年间(1622-1722)安东人程丹林捐银购石板铺路建桥,北起程公桥,南覆运河堤,西至罗家桥,东迤估衣街东首,在主要道路上铺砌麻条石,共计约5公里,条石长1米,宽0.5米,厚0.1米,现石板街大部分石板仍然保存,河堤下还有石台阶、石板坡、石桥等遗存。"
320803-0028
勺湖草堂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社区西长街西北侧
"勺湖草堂位于古城之勺湖公园西北侧,清乾隆间,阮学浩任湖南学政,乞归,“即其地为草堂,讲课其中,遂为勺湖草堂”。 草堂内有春风亭、瓣香书屋、虹桥等建筑,占地约741平方米。1981年政府对草堂进行维修,主屋瓣香书屋坐北朝南,歇山顶,抬梁式构架,面阔三间12.3米,进深明间八檩8.1米,次间五檩3.2米,青砖黛瓦,花脊飞檐,主屋南侧为18扇木格扇,东、西厢房均为卷棚式,各面阔三间。院内用砖、瓦铺成“十字形”甬道,周围遍植各种植物。大门为硬山式结构,门额上的砖雕镌刻各种动植物图案,美轮美奂。"
320803-0029
润州会馆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新城社区美食广场北侧
润州会馆位于老城西北角,西邻运河,原为观音庵。清嘉庆年间由镇江寓淮商人改建为会馆,作为聚会联谊和议事之所。现存大厅1座,坐北朝南,青砖黛瓦,带抱厦式勾连达,前为轩廊,宽1.5米,后为硬山顶抬梁式,面阔三间13米,进深8米,檐高3.8米,正檩书有“大清嘉庆岁次十八年癸酉孟冬镇江府丹徒县香烟行众姓人等重新建造成功告竣”字。2006年经过大修,保存较好。
320803-0030
江宁会馆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社区中街中段
江宁会馆位于古镇河下中街,具体建造时间和规模不详,现存面东房屋1座,为清代南京商人所建,面阔六间18米,进深七檩7米,硬山顶抬梁式,青砖黛瓦,墙基为大条石累砌,基高0.6米,门额上方有“江宁会馆”匾额一方,白大理石料,宽0.9米,高0.4米。
320803-0031
裴荫森故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社区姜桥巷30号
裴荫森(1823~1895年),字樾亭,江苏阜宁人,清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同治九年(1870年),从湖广总督李鸿章办理营务,光绪九年(1883年),调任福建按察使,后又署理船政大臣。光绪十五年(1889年),归淮养疴,寓河下。故居现存厅房、穿堂、堂屋等四进,坐北朝南,共25间,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均为硬山顶抬梁式,青砖黛瓦,清水脊、墙,其堂屋面阔三间,本地“一门三塔”门窗磨砖飞檐,通面阔11.5米,进深七檩7米,檐高3.6米,室内木隔板辅以方砖铺地。
320803-0032
左宝贵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村罗家桥西圩河东岸
左宝贵(1837年-1894年),字冠亭,山东费县人,其出身贫苦,父母早亡,于清咸丰年间逃到淮安(今淮安市淮安区)投亲避祸,后投身行伍。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历任守备、游击、副将,并加总兵衔,光绪元年开始统兵驻守奉天长达20年。在光绪20年(公元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为保卫平壤而壮烈殉国,其后人将他的血衣和一只朝靴运回,遵奉朝廷旌表和回族葬礼,在河下罗家桥以西的圩河东岸为他下葬,并建“左忠壮公祠”,原占地近十亩,围以砖墙,植有松柏,建有牌坊、石狮、墓表及祠堂。墓封土底径2米,高1.5米。其夫人陶氏及其子亦葬于墓旁。祠、墓石构件均毁于抗日战争。2003年3月,左宝贵墓被公布为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320803-0033
秦焕故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楼东社区南门大街零件厂内
秦焕(1817-1891),字文伯,咸丰庚申(1860)进士,官广西按察使。光绪十年(1884)归里,大兴土木,故居位于现淮安市南门小鱼市口街北侧,秦焕之子秦少文又在其父原修建的基础上逐年扩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房屋百间,均为硬山顶抬梁式,青砖黛瓦,清水脊、墙, 堂屋“明三暗五”,通长20.1米,进深七檩7米,雕梁画栋,明间方砖铺地,次间天花、地板、隔板齐全,门窗上有磨砖雨檐,白矾石门枕,三层青条石台阶。尤以门额上砖雕为故居建筑精品,人物、动植物图案栩栩如生,十分精美,为淮安现存古建筑杰出代表。
320803-0034
罗振玉故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楼东社区罗家巷内
罗振玉(1866-1941),字叔蕴,号雪堂,原籍浙江上虞,同治五年(1866)生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南门更楼东寓庐,我国近代杰出的金石专家、考古学家、教育家。主要有《敦煌石窟记》、《殷墟书契简编》、《殷墟文字书契类编》等。罗振玉故居位于现淮安市淮安区罗家巷,原规模较大,现仅存平房九间,呈一“品”字状,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其中主屋坐北朝南,硬山顶抬梁式,青砖黛瓦,清水脊、墙,面阔三间11.3米,进深5.8米,檐高2.8米,室内方砖铺地。
320803-0035
谈荔孙故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瞻岱社区镇淮楼东路31号
谈荔孙(1880—1933年),字丹崖,晚清大清银行创始人,民国初任中国银行行长,大陆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谈荔孙故居为园林式建筑,现存七进房屋。其中主屋朝南,面阔3间12米,进深7檩8米,檐高4米,廊宽1.5米,整组建筑建造规整,装修精致,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均较高。
320803-0036
流均烈士纪念塔
194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合心村
为纪念新四军淮宝支队挺进淮宝区抗日阵亡将士而建,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塔为混凝土质,方柱体,四层,塔底层边长4米,高1米,四层以上塑一持枪杀敌势的新四军战士像,塔通高10米,方形四层,塔身四周有当时的军政首长韦一平、惠浴宇等人题词。
320803-0037
汪达之墓
198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村莲花街
汪达之(1902-1980) ,新安旅行团的创建者、知名的人民教育家,黟县人。1930年,汪达之受陶行知先生的委托,任江苏省淮安县新安学校校长, 1931年9月汪达之组织十四名学生,组成“新安旅行团”,亲任顾问,旅行全国,向民众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全国解放后,汪达之同志一直从事党的教育工作,1980年3月逝世。汪达之墓占地面积为250平方米,混凝质,墓通高1.8米,墓径2.5米,墓碑正面镌刻“人民教育家汪达之同志之墓”,背面刻新旅老团员左林和张牧撰写的碑文。
320803-0038
大胡庄烈士纪念塔
198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茭陵乡大胡庄村南
1941年春,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一营二连指战员,为完成师团前哨和掩护地方机关的安全,与驻涟水城的日伪军在大胡庄浴血奋战,有83名指战员壮烈牺牲。1987年淮安人民在这82位勇士的殉难处建造了“大胡庄战斗纪念塔”,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碑通高18.5米,塔身正面镶嵌着着原炮兵副司令员(当年新四军三师八旅政委)吴信泉亲笔题词“大胡庄战斗八十二英烈永垂不朽”十四个镏金大字,塔基四周镌刻八十二烈士姓名和大胡庄战斗经过。塔前为宽敞的平台,平台四周是园林广场,遍植松柏等植物。
320803-0039
楚元王庙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社区上坂街南端
楚元王庙位于现淮安老城勺湖小学西南侧,祀汉高祖刘邦少弟刘茭,此祠建于南宋建炎年间,明天启元年重修,又曾以历代有功于淮安的名臣木主祀其中。原与乡贤祠、孔节妇祠在一起,有僧住守。现仅存一院落,砖木结构享殿一座,座北朝南,硬山顶抬梁式,清水脊、墙,面阔3间11米,进深7檩7.35米,眼高3.5米,明间为格扇门。
320803-0040
古淮阴市碑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北门大街南首
古“淮阴市”碑为纪念韩信受封淮阴侯所立。后因年久蚀损,明代万历年间由都指挥佥事兼镇漕运的王廷器于万历25年(1597)捐资重建,碑于“文革”期间,先是“红卫兵”用黄纸封盖,后被摧毁运走,放在城北大队市河边作码头的垫脚石之用。1987年北门大街拓宽时,城建局找回残碑体的三分之一,放在勺湖碑柜内存展,并在府市口(原碑旧址北30米处)建立“淮阴市”碑亭。
320803-0041
河下清真寺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村清真寺巷内
位于古运河畔的淮安古镇河下罗家桥西隅,占地约800平方米,大门朝东,大门上方有白矾石匾额,镌“古清真寺”四个正楷大字。门厅后便是大殿。殿门上方有一块栗树制作的匾额,上书“思无邪”三字,系清朝道光十年淮安知府田锐所题。大殿共四间,前三后一,呈“凸”字形。前三间面阔10米,进深6.2米。后一间面阔4米,进深3.5米,备阿訇领礼拜之用。殿前置走廊、轩顶,大殿整个建筑均为抬梁式砖木结构。天井北侧是面南两层小楼,共四间。大殿西北侧有水房三间,供穆斯林祈祷前淋浴之用。
320803-0042
古运河石堤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城河下村东南隅运河东岸
运河石工堤属里运河淮安段运河一段石堤。公元1194年黄河夺淮,明永乐十三年(1415)平江伯陈瑄开清江浦,导淮安城西管家湖水入淮。河下居管家湖嘴,处黄、运之间,扼漕运要冲,成为咽喉之地。由于这里地势低下,水流湍急,清乾隆十六年(1751)在此建一条长约500米石工堤,从北角楼到河下湖嘴。石堤高5米,均以条石堆砌,条石宽、厚均约0.4米,长0.8-1.2米不等。
320803-0043
蝴蝶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瞻岱社区镇淮楼东路(卫生局院西南侧)
“蝴蝶厅”乃沈敦兰故居“遂园”之正厅。沈敦兰,道光丙午(1846)举人,历任内阁中书、户部郎中、陕西道御史,擢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加布政使衔。故居位于现淮城镇镇淮楼东路东段,宅院很大,占地五十八亩,有房屋七进,总计二百多间,宅中东边有花园,名曰“遂园”,园有南北两厅,其北为蝴蝶厅,歇山顶抬梁式,正屋三间,明间后有一“虎尾”,建筑成凸形,四边回廊相连,四角飞翘,,状如蝴蝶展翅,故名蝴蝶厅。通面阔11.14米,进深七檩5米,四周有廊,廊宽1.25米。为沈氏宴宾之所,是沈敦兰故居仅有的一处建筑。
320803-0044
潘埙墓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平桥镇九洞村中心小学
潘埙(1476-1562)字伯和,号熙台,山阳(今淮安)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授工部给事中,改吏部给事中,后任开州同知、陕西右参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河南巡抚。著有《西斋纪读》、《抚台奏议》、《掖垣奏议》、《藩司议》、《开州正祀录》、《西征记》、《楮记室》等。潘埙墓位于淮安区平桥镇九洞村北。原墓规模不祥,1958年墓被盗,石刻尚存石人1,高2.5米,石羊2,高0.95米,长1.2米;石虎2,高1.25米;龟跌1;碑1通,高1.6米,宽0.75米。残存“乐五纪”三字,不解其意。另有残碑2块,石柱、石础各1。
320803-0045
杨士骧故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楼东社区更楼东街西首(袜厂内)
杨士骧(1860-1909)清末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宣统元年,猝卒于任,赠送太子少保,谥文敬。归葬于淮安区建淮乡。杨士骧故居,位于淮城镇更楼东街西端,原规模不详,故居现存房屋多进,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均为硬山顶抬梁式,清水脊、墙,主屋朝南,硬山顶抬梁式,面阔三间12.1米,进深七檩6.3米,檐高4米,明间罗底砖铺地,次间木地板地。
320803-0046
杨士骧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建淮乡孙赵村
杨士骧(1860-1909)字莲府,原籍安徽泗州,清末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杨士骧墓位于建淮乡孙赵村南,原规模较大,有望柱、石像生等石构件及享殿建筑,后毁于文革,现存墓、石碑等少量遗存,其中墓封土直径4米,墓高2.5米,墓基为青砖垒砌,墓丘黄土堆垒,墓南竖一残碑。
320803-0047
李宗昉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马甸镇十五里桥村
李宗昉(1779-1846)字静远,号芝龄,江苏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河下人。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充实录馆篡修。累迁侍讲,侍读学士,并督贵州学政。后升礼部尚书,并兼署兵部。著有《闻妙香室诗集》12卷,《闻妙香室文集》19卷,《经进集》5卷、词1卷,又以贵州官任内见闻作《黔记》。李宗昉墓位于马甸镇十五里桥村。占地约2000平方米,有石人、石马,墓前神道两侧有石人、石马、石鹿、龟驮碑等石像生。原墓封土于1958年被夷平,棺木就地深埋,石刻多数埋于地下,有的流藏于当地居民家中。
320803-0048
淮安钞关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板闸村西(里运河边)
板闸税关(淮安关)遗址位于淮城镇板闸村据光绪《淮安府志》载:“关榷之设始于明代,一为户部钞关驻板闸……”,淮安关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淮安关置位于板闸镇东街、西街中间,中轴线上有东西辕门、大门、二门、大堂、二堂、后花厅、上房、后花园等。在南街西段的运河边,建有淮关大楼一座。在运河上设有关卡,专门办理船只查验报关和收税。淮安关于1931年被裁撤,现存一根高17米旗杆和石堤一段,位于河东岸,石堤全长400米,另有码头三座。
320803-0049
戴家宅院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乌沙村西中组
戴家宅院位于淮安区淮城镇乌沙村西中组,古运河南侧,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期,由戴荣举四兄弟共建,兼作住宅、油坊、糟(酒)坊、酱园及运输等。解放后为运河中学,现为戴氏住宅。原有三个前后相连的庭院,占地约1500平方米,现存一院,中轴线上有三进房屋,东西有厢房,东厢南北两端及西厢北端各建有了望楼,共计房屋29间。均为硬山顶抬梁式,主屋面阔三间10.7米,进深7檀6米,檐高3.6米,建筑装饰较为简朴。该宅院保存较好,为民国初年我市农村住宅兼作坊建筑的典型代表。2006年公布为第四批市保单位。
320803-0050
板闸三元宫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板闸村运河北侧
三元宫位于淮城镇板闸村运河北侧,始建时间不详,现为清代建筑,为明清时期板闸镇一处重要的宗教建筑。三元宫的“三元”是根据上关日赐福、地关日消灾、水关日解祸而来。现宫占地约1000平方米,建设面积400多平方米,现存五幢房屋,有大雄宝殿、前殿、山门及南北厢房各一幢,皆为硬山顶抬梁式。其中大雄宝殿面阔5间14.10米,进深九檩11米,檐口高4.2米,脊高8.5米。原大雄宝殿与两侧厢房有廊轩相接,现已改砌成墙壁。板闸三元宫,是我市保存较完整的一处明清时期宗教建筑,2006年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03-0051
秦举人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茶巷97号
位于河下茶巷97号,原主人为秦茂林,字翰卿,号竹人,盱眙人,清末举人,任河南武安知县。御职后,在河下买下一古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建。占地1000多平方米,东至茶巷,西至花巷,南北占据30多米长。70多年前,该宅西半部份被商人郭稼珍买下。现存东西两个宅院。东院稍大,有前后两进房屋、东厢房、轿房及柴房共10间,其主屋坐北朝南,面阔3间12米,进深7檀7米,檐高3.5米,3间均为木格扇门窗,保存较为完整。西院与东院相仿,体量稍小。
320803-0052
许氏中医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估衣街160号
许春扬(1919-1995)字号行,名燮培,出生于中医家庭,其父许邴元为清末民初淮安中医,擅长喉科。许春扬师从苏北名医汪筱川,为山阳医派著名中医之一,擅长儿科、内科、妇科。许氏宅第位于淮安区河下估衣街160号,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宅内有三进院落,一进为问诊室,后两进为侯诊室,由后宅东山向北,经一小门就进入后院,即后花园,或曰药圃。整个建筑均为硬山顶抬梁式,主屋面南,面阔三间9.6米,进深6.10米,檐高3.2米,明间罗地砖铺地,次间木地板,并搭有木阁楼。许宅的建筑很有考究,建筑细部完整、雕刻精美,且每进房屋的大门都不在一条直线,据说,是为了聚集宅院内的地气人气。许氏中医宅,是古镇河下现存较完整的一处中医宅院。
320803-0053
文楼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花巷大街75-2号
"文楼,是淮扬菜名点——蟹黄汤包的发源地。位于淮城镇河下花巷大街75-2号,为清代建筑。清光绪年间裴荫森建的饭庄,因首创淮地特产蟹黄汤包而著名。占地面积约230平方米。现存面南二层小楼一座,砖木结构,硬山顶抬梁式,面阔四间13.5米,进深五檩5米,檐高6米。现为民居。2006年公布为淮安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320803-0054
横沟暴动旧址
192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横沟村
横沟暴动旧址位于钦工镇横沟村。1927年9月,由中共江苏省委特派员陈治平、何孟雄等人来淮在横沟建立中共淮安特支, 1928年2月,在横沟寺组织指挥了农民暴动,史称“横沟暴动”。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标志着我党第一次以公开的战斗姿态出现在苏北平原上,在江苏现代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横沟寺现存房屋六间,坐北朝南,面阔20米,进深七檩6米,檐高3.2米,庑殿顶。
320803-0055
王遂良宅
清末民初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龙窝巷20号
王遂良宅位于龙窝巷20号。王遂良,抗战前为淮安杂货业工会主席,其住宅为清末民初年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现存3个院落,东院大门临上坂街,西院临龙窝巷,院内有平房、楼房数十间,主屋为中式楼房(2层)两进,均为硬山顶抬梁式,面阔三间13米,进深九檩7米,檐高7米。其建筑考究,雕花装饰精美,为民国初年淮安地区官商富贾住宅的典型代表。现为民居。
320803-0056
淮安福音堂
清末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社区老西门大街中段
"清光绪二十年(1886)美籍基督教传教士林亨理和林嘉美等来淮安传教,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西门大街建礼拜堂7间,钟楼一座,呈L型布局,占地约500平方米。现存房屋16间,其中楼房14间、平房2间,楼房主体部分为硬山顶抬梁式结构,中西合璧式,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七檩8米(廊宽1.5米),檐高8.3米,楼下为走廊,楼上为前后走廊,室内有壁炉,屋面有烟囱两座。作礼拜、办公用。淮安福音堂,是基督教在我市传教的历史遗存。"
320803-0057
朱占科故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楼东社区淮安人民医院西南侧
"朱占科,字丙青,号湘浦。清光绪9年进士,授户部郎中,任云南顺宁知府。 后告老还乡,晚年学绘画,工画兰花。朱占科故居,位于淮城镇东长街淮安医院内,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现存房屋50多间,主屋面阔三间14米,进深七檩7米,檐高3.5米,为硬山顶,抬梁式,明间用方砖铺地,次间有天花地板。2005年由区文化局对其主屋进行了维护修理。朱占科是我区重要的历史名人,其故居是我市现存较大的古建筑群之一。2006年公布为淮安市第三次文物保护单位。"
320803-0058
天兴观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估衣街河下小学
河下三官殿(天兴观)现位于淮安区淮城镇河下小学。始建于唐代,历代有增建,清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火,十一年(1861)重建,规模宏大,建筑共占地约十亩余,座北朝南,其建筑群以中心轴线为主,由南到北,次第为山门、头殿、二殿和三殿。东侧有不少楼、殿,西侧亦有少数建筑,作两翼形。山门前有广场,约一亩余,东西各有辕门。南面有大型照壁一堵,周身系用大罗底砖斜嵌拼成,上刻约有一丈见方的“妙道通玄”四字,颇为壮观。现仅存面南大殿一座,面阔三间15米,进深七檩8米,檐高6.5米,硬山顶抬梁式,建筑面积120平方米,现为河下小学用房。该殿为古镇河下保存不多的古代庙宇之一。
320803-0059
闻思寺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居委会湖嘴大街西侧
闻思寺,宋僧人兰盂创建,名大悲庵,是淮安府八大寺院之一。“清规戒律,甚属森严”。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南巡时,赐匾额“闻思寺”。解放前尚有大雄宝殿五间及其它建筑,解放时已成瓦砾一片,现仅剩东侧房屋一栋。
320803-0060
施耐庵著书处旧址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大香渠巷6号
施耐庵著书处旧址位于淮安区淮城镇大香渠巷6号。施耐庵(1296-137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元末乱时随父亲迁居山阳(今淮安区),在旧城西门内土地祠后,买了一进小院落,在此写作《水浒传》,直到去世。他在《赠顾逖》中的诗句:年荒乱世走天涯,寻得山阳好住家,是他在淮安生活的真实写照。现在此处有中式院落一座,房屋数十间,均为硬山式抬梁式结构。
320803-0061
拈花寺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莲花巷11号
古拈花寺原名拈花社、古拈花社。始建于清朝初期,位于淮城镇莲花巷11号。本有房屋数十间,现有面南正殿三间,东西长12米,南北进深10.5米,高5.3米。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座像。寺的山门为两层12间半的楼房,两侧各有一只石狮镇守山门。院内有古井一口。该寺是淮安古城佛教活动的重要场所,淮安市淮安区佛教协会亦设于该寺内。
320803-0062
杨述故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115号
杨述(1913-1980年),现代作家,曾任中共华北局宣传部长,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夫人韦君宜,现代作家。作品《母与子》记述杨述与母从事革命斗争事迹。1932年杨述以“鲁迅读书会”成员为骨干,在此成立古堡峰火社,发表《古堡烽火社成立宣言》。原有房屋三栋,现仅存一栋房屋, 坐南朝北面阔两间,硬山顶抬梁式结构,面积50平方米,现临街为门面房。
320803-0063
马铺水龙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流均镇马铺村
流均地处我区水乡“绿草荡”,居民以茅草屋为主,发生火灾往往损失很大。马铺水龙局于清代道光年间由民间自发组成。现有院落一座,院门上书“马铺水龙局”,院内有平房2间,里面陈列7架水龙。
320803-0064
勺湖碑园
唐至清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西长街西侧
"位于淮安区勺湖公园内中心处,其中康熙御碑——“雪作须眉”,是康熙帝第五次南巡时,途经淮安,为淮安府山阳县人氏、老臣刘谦吉亲笔题写的,时隔300多年,保存完好。另外一块碑是乾隆二十一年(1762),乾隆皇帝第3次南巡过淮,亲笔诗书一首,赐予漕运总督杨锡绂的诗文碑刻,它是运河漕运历史的重要遗存。勺湖碑园运用了中国园林传统建筑手法,随形就势,回廊曲折,体现了以小见大的特色。碑园占地600多平方米,于1987年建成对外开放。园中所藏碑刻是古城淮安悠久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
320803-0065
江来甫墓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玉兰村东侧
江来甫(1878—1912),原名祖同,字来甫,淮安城隍庙巷人,同盟会员。辛亥革命后任北伐军第一混成协协统(相当于师长),在安徽颍州战役中牺牲,由其子扶柩归里,葬于淮安板闸篆香楼(今淮城镇玉兰村)祖茔,墓前有纪念碑一座,正面镌“辛亥革命烈士江来甫纪念碑”,背面镌“神州万代国魂在,泪洒云山凭悼哀。血染中华封建史,帝王将相不再来。子江琴荪叩挽  时年九十又二为祷”碑通高3.2米,现保存基本完好
320803-0066
福星斋清真饭馆旧址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社区湖嘴大街122号
原为张步鳌民国初年所开福星斋清真饭馆,有房屋11间及院落一座,院内有古井一口。临街面西为两间店面,有木板店面们及木隔断。穿过店面有一栋两间面南附属房屋,有木隔扇门及方砖铺地。院内有古井一口和多株古树名木及花草,东侧有面西主屋一栋,面阔三间11.8米,进深5.9米,檐高3.45米,屋内明间地面为方砖所铺,东西次间为木地板,另有木板隔断和老式木房门。主屋北侧有柴房,南侧有厨房等。房屋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320803-0067
松寿中药号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1号
松寿中药号位于老西门大街1号。民国间为陈氏“松寿”中药号。小楼一座,三间二层,楼下为铺面,坐南朝北,现楼梯已毁,通面阔12米,进深5米,檐高6米,脊高7.5米,楼上部为格扇,下部为雕花木栏杆。楼南有两进房屋,另有西厢房一栋,为陈氏后裔居住。该建筑为我市保存较好的老字号药铺旧址之一。
320803-0068
王少清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县西街5号
王少清宅位于淮城镇县西街5号,建于民国。王少清系民国初年律师,原宅规模较大,有房数十间,现存朝南中式楼房一栋,主屋硬山顶,抬梁式梁架,通面阔7间18.6米,进深七檀6.2米,有走廊,廊宽1.5米,檐高6.3米,木楼梯、楼板。院内有古井一口。现为民居。该宅是目前我市保存较好的民国时期建造的民居之一。
320803-0069
霍培元皂厂旧址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83号
霍培元皂厂位于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83号。霍培元,生于民国初年,工商业者,解放后任县化工厂厂长。此房屋建于1936年,当时作为厂房时的规模不详。现存中式转楼一幢,两层计24间,砖木结构,雕花栏杆,格扇地板齐全,硬山顶敞檐,檐高5.6米,脊高7米,现为民居。该建筑是民国时期淮城工业的一处实物遗存。
320803-0070
板闸石桥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板闸村南街组
位于淮城镇板闸村南街组,桥始建于明时期,由长方形火山岩石砌成,单拱,长约8米,宽约2.5米,原有栏杆及桥名石刻文字,现已遗失,桥名不详。
320803-0071
张氏中医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紫藤村嵇桥东街4号
房主张宝元,祖传中医,号“张半仙”,原宅有房屋多进,现存房屋6幢,面南3幢,穿堂、门厅、厢房各1栋。主屋面南3间,面阔11.7米,进深6米,檐高4米。2009年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03-0072
矶心闸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社区沿河街
矶心闸位于淮安区运河东堤上,又名响水闸,由长1-1.2米,宽0.3-0.4米,厚0.4-0.5米的火山岩石砌成,闸首在河堤西侧,闸尾在河堤东侧,闸道长40米,宽1.6米,出口宽1米,闸塘面积约50平方米,呈八字形向东接西水关。该闸是古城淮安城内文渠从大运河取水的源头,保存完好,至今仍在发挥作用,是古代运河沿线重要的文物遗存之一。
320803-0073
陈济川宅
193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岳庙东街26号
陈济川宅位于淮安区淮城镇岳庙东街44号。陈济川,1933年任淮安县油粮科科长,其宅建于1936年。主屋为L型小楼,硬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通面阔7间22.6米,进深8檩8.4米,檐高5.8米,廊宽1.1米。在楼的东侧和北侧有附属房屋数间。该宅是目前我市保存较好的民国时期建造的民居之一。
320803-0074
兴文桥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社区镇淮楼西南20米
兴文桥位于原山阳县治(已无存)大门内、二门外,现在镇淮楼西南侧,又名磕头桥,原为板桥,始建于明,天顺八年(1464)易以砖石,历代均有修葺。南北横跨文渠,单孔拱桥,砖石砌筑,纵联分节并列式砌法,桥长15米,宽5米,矢高1米,净跨3米。
320803-0075
文渠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楼东、鱼市、瞻岱、河下等社区内
始建年代不详,明嘉靖年间(1522-1566)修整,引西水关及东南巽关之水,分南、北、西几支,蜿蜒曲折,贯穿老城、新城、夹城,后出北水关入萧湖,渠宽1.3-3米不等,两岸砌以砖石驳岸,高2.3米,全长约11.5公里。文渠历史上有桥梁55处,水关9处,渠中可行舟楫,在上世纪80年代前为城区居民生活用水主要水源。
320803-0076
龙光闸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楼东社区南巽路东首
龙光闸始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雍正四年(1726)重建,用以控制城中文渠水位。青条石砌。闸底深1.5米,闸门宽0.3米,长5米。闸身有清光绪年间制的“龙光闸”字样。
320803-0077
徐节孝祠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楼东社区县东街西首
徐积(1028-1103),进士出身,事母至孝。官至淮安教授和防御推官,谥节孝处士。祠为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建,到清末形成一个较大规模徐节孝祠与书院的组合院落,呈三路分布,北临县东街,东起小麒麟巷,西迤轻工业公司大楼东侧,南至小麒麟巷中段。现有房屋两进及东西厢房,均为硬山顶抬梁式梁架。享堂面阔五间15.6米,进深七檩7米,檐高3.2米。
320803-0078
康熙乾隆御碑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社区勺湖公园碑园
置于淮安区勺湖公园碑园中,康熙御碑——“雪作须眉”,是康熙帝第五次南巡时,途经淮安,为淮安府山阳县人氏、老臣刘谦吉亲笔题写的,时隔300多年,保存完好。另外一块碑是乾隆二十一年(1762),乾隆皇帝第3次南巡过淮,亲笔诗书一首,赐予漕运总督杨锡绂,诗文为“  转漕由来大政关,得人久任谓卿闲。四星储蓄天容与,千里北南岁往还。革弊深应体民隐,董媮兼欲恤丁艰。奉公尽职诚斯在,扈跸仪文尽可删。后刻成此碑保存至今。这两块碑是运河漕运历史的重要遗存。
320803-0079
新安小学旧址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村莲花街
新安小学旧址位于淮城镇河下莲花街中段,原为“灵王庙”,明末清初旅淮徽州商人改建成新安会馆。20世纪20年代后期由陶行知派人在此办新安小学,占地面积266平方米,前后三进30余间,第二、第三进及东西厢为小楼。1935年,淮安城北新安小学14名学生,在汪达之校长领导下,走遍18省宣传抗日救国。1985年在月湖北侧新安小学内建立新安旅行团历史纪念馆,对外开放。
320803-0080
淮安革命烈士陵园
196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瞻岱社区东门大街王举人巷北侧
淮安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淮城镇东门大街王举人巷北侧,总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园中耸立着革命烈士纪念塔,其塔身分别由主塔、塔座、两层坪台和塔前三层18步台阶及1000平方米场地草坪组成。纪念塔塔身高32米,正面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贴金大字,两层塔座高4米,表面为水刷石。塔座四周为浮雕墙群,高1.6米,长8米。两层坪台分别为24×24米、36×36米。塔后为烈士墓地,塔东有烈士事迹陈列室、骨灰堂等建筑。
320803-0081
张诚夫妇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东乡蒋南村八组
张诚(1345-1426),官至大河卫指挥同知,其妻马氏为皇室远亲,1987年发掘,为正方形砖室浇桨墓,边长3.49米,墓室内有棺2具,墓室四周各有一耳室,出土陶坛、木俑、锡器、墓志、地券及金梅花簪,银质龙头手镯等,共70余件,墓葬年代为明宣德三年(1428)。
320803-0082
珠市街徐子村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珠市街77号
徐子村,民国初年任大县(淮安、淮阴、涟水、泗阳、盐城、阜宁)商会会长。其宅始建于清,原规模较大,现存穿堂、主屋五进房屋,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均为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其中主屋座北朝南面阔三间11.7米,进深七檩6.8米,檐高3.9米,南侧“一门三塔”,磨砖飞檐,客厅方砖铺地,东西房铺以木地板,整体用料粗大,雕刻精美。
320803-0083
关帝巷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楼东社区关帝巷中段
该井位于淮安老城核心区,建于明期,在关帝庙南侧,至今有500年历史,井深8米,井腹直径40厘米,井身为青砖垒砌,砖间榫卯相接,井口处覆一直径62厘米的井圈,上置高46厘米的井栏,内径35厘米,外径41厘米,井栏西侧有一7厘米小洞,由于拴系水桶的绳索。该井在上世纪80年代维修时,出土过大量铜钱和枪支武器。该井水至今仍然清澈甘甜,为周边居民生活使用。
320803-0084
板闸村石道街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板闸村
板闸镇是位于运河沿线上的一个古镇,历史上漕运的兴起,关榷的设立,使小小的板闸平地崛起,明、清两代几百年中,商贾云集,经济发达,市井繁荣。现有石道街,西起里运河,东迤翔宇大道,共计约1.5公里,条石长1米,宽0.5米,厚0.1米,在里运河河堤下还有石台阶、石板坡。
320803-0085
多子巷许焕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多子巷3号
许焕,生卒年不详,同治三年(1864)进士,其宅位于淮城镇多子巷北侧, 原规模宏大,现存穿堂、主屋等四进清式传统房屋,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均为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其中主屋座北朝南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七檩6米,檐高4.5米。磨砖飞檐,客厅方砖铺地,东西房铺以木地板,整体用料粗大,雕刻精美。
320803-0086
西长街佛造像碑
东魏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社区西长街日月楼宾馆
西长街佛造像碑 于1993年8月在淮安区西长街出土,青石质,高0.76米,宽0.38米,碑分下两部分上为高浮雕结跏跌坐佛像1尊,下为长方形须弥座,刻青狮与1白象,碑阴镌刻铭文,计7行153字,有大魏开定五年纪年(547),现藏淮安市淮安博物馆。
320803-0087
王显发旧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楼东社区大箔巷南首
王显发,生卒年不详,安徽青阳人,原为捻军首领,为清政府招降后任总督漕运部院军门副将。旧居位于淮城镇打箔巷内,原规模较大,现仅存堂屋,座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主屋面阔三间12.7米,进深七檩7.5米,檐高4米,南侧为当地典型的“一门三塔”结构,檐口为青色磨砖,客厅方砖铺地,东西房铺以木地板,整体用料粗大,雕刻精美。
320803-0088
福荣女子学校旧址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社区镇淮楼西54-10
福荣女子小学校旧址位于淮城镇大香渠巷中段,1921年美传教士林亨理、林喜美筹建,原为福荣女子学校,现存教学楼(2层)一幢,座北朝南,面阔三间11米,进深七檩7.3米,檐高7米,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室内铺以木地板,整体用料粗大,雕刻精美。现为居民居住。
320803-0089
福音女子小学旧址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社区湖嘴大街东首
福荣女子小学校旧址位于淮城镇河下湖嘴街东首,1921年美传教士林亨理、林喜美筹建,原为福荣女子学校,现存教学楼(2层)1幢,座北朝南,面阔四间12米,进深七檩6米,檐高7米,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室内铺以木地板,整体用料粗大,雕刻精美。现为居民居住。
320803-0090
县东街金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县东街9-2号
金氏宅位于淮城镇县东街北侧,宅主金氏,地主兼商人,1949年后曾任县工商联合会主任委员,原有房屋20余间,四合院式,系抗日前建筑,朝南主屋面阔三间10.4米,进深七檩5.7米,檐高4.2米,高6米,五架梁,硬山顶。梁上雕花,门左侧有一砖刻神龛,保存完好,大门口有白大理石门枕一对,现为民居。
320803-0091
大鱼市口西街窦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大鱼市口西街5号
窦氏宅 位于淮安区淮城镇大鱼市口西街,窦氏原名不详,系民国时期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任律师,原房规模较大,现存中式四合院一座,朝南主屋为硬山顶抬梁式,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面阔三间11.7米,进深七檩7.9米,檐高4.1米,明间方砖铺地,次间天花地板。
320803-0092
新城西城门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北门大街北首西侧
据清同治《重修山阳县志》记载,淮安城墙始建于东晋穆帝永和八年(352),重建于东晋义熙七年(411)。到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扩建为三座城,先“旧城”,后“新城”,再“联城”。新城在旧城北0.5公里。清《清安府志》记载,元末张十诚部将史文炳守淮安,筑土城,洪武十年(1377)外包砖,周长3.5公里,高9米,城设5门,水门3处。新城西城门随同整个淮安城墙毁于1958年,只剩一段城门残垣在居民房屋的东山墙上。
320803-0093
赵氏老虎灶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112号
位于老西门大街西首,临街,户主姓赵,原规模不详,解放前顾家在此开“老虎灶”--卖开水。现存前屋一座,为砖木结构小楼,硬山顶抬梁式,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坐北朝南面南三间11.4米,进深7檩6米,室内方砖铺地。
320803-0094
广济桥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社区估衣街东首
位于古镇河下居委会估衣街东首,东西横跨文渠河,由河下盐商程本殿捐建,用条石砌成,桥长约6.5米,宽约4米,桥面用石块长约4米,宽45厘米的条石铺就,桥栏无存。
320803-0095
御码头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居委会闻思寺南侧运河边
古镇河下,位于淮城西北,为旧时运河边上的千古名镇,天子王孙屡有巡幸,故有御码头之设。此处御码头建于明初,随着封建王朝灭亡,御码头年久失修,颓坏已久,2003年淮安区政府投资重修御码头和接驾亭。
320803-0096
魏二洋烈士墓
197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仇桥镇三角墩村南侧
魏二洋,济南军区某部战士,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家乡人民为其修建墓园以纪念。墓园由墓塚和墓碑组成,园四周植有松柏。
320803-0097
西岗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宋集乡严码村东400米
范围约5000平方米,存高5米,原有封土多座,已被夷平。曾出土泥质绳纹陶罐,双兽耳陶罐,瓿、井、磨、灶、玉壁、铜镜、“五铢”铜钱等。
320803-0098
林集区政府旧址
194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林集镇林集居委会南侧
抗战胜利后,我党成立淮宝县政府,林集区为其中所辖一区,该区下辖18个乡镇,含今淮安区运西区及洪泽、宝应部分乡镇,政府驻地在今林集镇,其建筑为中式木构架、青砖小瓦,外表为中西合壁,大门为西式八字型。
320803-0099
丁码化石出土点
第四纪更新世
其他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林集镇丁码村西侧
1973年发现,分布在500米范围内,距地表深2-3米,化石地层原黄色粘土,出土动物有象、鹿、犀牛等化石,石化程度较高。
320803-0100
秦焕家族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建淮乡邱家村刘圩组
秦焕,(1818-1891),字文伯,咸丰十年(1860)进士,官广西桂林府,升广西按察使,原墓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1958年封土平,棺深埋。
320803-0101
淮阴驿遗址
宋-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堂子巷西首北侧,运河东岸(原植物厂)."
"元代淮安府路辖有四个驿站,在山阳县(今淮安市)境内驿站名为“淮阴驿"",始沿于宋代,相当于现今市级邮政局,设运河东岸南角楼北,城墙脚下,由于明清两代漕运的兴盛,几经重修和扩建,颇具规模。据同治《重修山阳县志》载:淮阴驿门前,旧有牌楼一座,照壁一道,朝南大门三间;朝东大棚十六间,内砖板槽十三张,朝西大棚十间,内砖板七张,煮料豆锅两眼;朝南马神殿三间,朝南上房三间,草亭一间,朝南厨房二间;朝东住房七间,朝南住房三间。到清光绪25年(1899),邮传部设邮政局于到山阳,淮阴驿渐失去作用,至今大部分已毁,仅石板坡道保存完整。"
320803-0102
刘自竑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朱桥镇杨槐村后兴组
刘自竑,生卒年不详,字任先,号僧如,明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至浙江按察使。原墓占地约1300平方米,1984年封土被夷平,棺木就地深埋。
320803-0103
魏氏米行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堂子巷242号
位于堂子巷西首,临街,户主姓魏,原规模较大,堂子巷东临老城南门大街,西接古运河,明清时为淮安城一条重要的商业街道,分布许多手工作坊,解放前魏家在此开米行,原名“魏家米行”,它现存临街店铺六间,为传统木结构清式房屋,硬山顶抬梁式,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面南三间11.2米,活动式木板,进深7檩6米,方砖铺地。
320803-0104
沈翼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平桥镇平桥居委会平桥组东侧
"沈翼(1392-1457),字克敬,明山阳人.进士,官南京刑部主事、户部右侍郎,南京户部尚书。《重修山阳县志》载:“沈翼墓在平河桥,距岸四里,有翁仲墓表。”现石刻无存,有一石龟埋于地下,一石龟移至西侧东圣寺。墓地现为该组的公墓地,占地1000平方米。"
320803-0105
小鱼市口西街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小鱼市口西街11号旁
该井位于淮安老城南侧,建于清早期,井深8米,井腹直径40厘米,井身为青砖垒砌,砖间榫卯相接,井口处覆一直径70厘米的井圈,上置高50厘米青石井栏,内径38厘米,外径46厘米,井栏西侧有一10厘米小洞,用于拴系水桶的绳索。该井水至今仍然清澈甘甜,为周边居民生活使用。
320803-0106
夯轮寺巷井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夯轮寺巷南(西侧)
该井位于淮安老城夯轮寺巷南半部西侧,建于明期,井深8.5米,井腹直径40厘米,井身为青砖垒砌,砖间榫卯相接,井口处覆一直径68厘米的井圈,上置高50厘米的方形青石井栏,边长37厘米,该井水至今仍然清澈甘甜,为周边居民生活使用。该井悠久的历史见证了当年淮安的繁华,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320803-0107
河下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村一组南侧
1985年发掘,棺木已残塌,出土田黄、鸡血石等料各种印章30余枚,印文有“王光熙印”等,另有德化窑花口瓷杯、白玉龙等钩及宜兴紫砂大彬壶,曼生壶等,共计40余件文物。墓葬年代约为清道光年间(1821-1850)。
320803-0108
魁星楼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居委会竹巷街中段
清康熙间,由里人黄宣奉胡从中建。嘉庆间,商人程昌鸣重建。道光末,清河王琛重修。奉魅星像,楼下壁间嵌有短碣。此楼毁于“文革”前。基础存地下。胡从中有《重建魅得楼记》(见《淮安河下志,巷四》)
320803-0109
漂母祠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古枚里街中段
位于河下古镇内,地处淮安古城城西北,距城一华里之遥。河下四水环抱:北部是古淮河,东部是文渠,南部是萧湖,西部是大运河。活水畅流,人气极旺。东西长2.5公里,南北宽1公里。
320803-0110
状元楼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居委会竹巷街西侧
为纪念明嘉靖年间状元沈坤而建。楼高约20米,于街心凌空而建,四角为木柱,上建木楼阁。面东楼檐下,悬“状元楼”匾额,白底黑字。1939年被侵华日军拆除,柱础存地下。
320803-0111
泾口水龙点
其他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泾口镇车桥村东侧
水龙位于泾口居委会院内,桶体为铜质,水龙压杆及桶架为木质。桶长90厘米,宽66厘米,高58厘米;底架138*65厘米,总高128厘米;压杆380厘米;嘴长200厘米。水龙上刻有“陈万盛自造水龙”的字样,是反映当地社会历史的代表性实物。
320803-0112
淮安老船闸
195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建淮乡郊头村西侧
船闸新建于1952年9月1日,1953年6月20日竣工。主要工程量:混凝土2402立方米,土石方195000立方米。耗用刚材206吨,木材718立方米。老船闸尺度为100*10*2.5米,设计通航标准船队6*60吨,实际通航船队为9*40吨,设计年通过量194万吨。
320803-0113
都天庙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泾口镇泾口村
距今有12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隋唐,有房28间,毁于抗战时期,遗址尚存,现在其东侧80米处,2006年建大雄宝殿一座,改为广福寺。寺内存有“光绪11个众姓立”铁香炉一尊。
320803-0114
紫霄宫遗址
晋至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楼东社区楚港花园内
紫霄宫在城内东南,院内有两高阜,宫在后墩,前者俗名咬金墩,为重阳登高之所,宫创于晋,宋徐积即有《题紫霄宫》诗。明正统6年(1441),淮安总兵武兴使道士焦惟一主其中,重修一新。明正统辛酉(1441)举人金铣(字宗润,号省庵,官礼部员外郎、广信府知府)于成化十七年(1481)撰有《重修紫霄宫记》
320803-0115
王嘉树烈士墓
民国(1943)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复兴镇田桥村南300米
王嘉树(1920-1943年)四川嘉定人,出身于盐商家庭。抗日战争爆发后,经李公朴介绍,考进西北青年干部训练班。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在《冀南日报》任特派员。不久奉命调任中共华中分局创办的《老百姓报》主编,并兼盐阜《行政公报》编辑。1942年任淮涟阜边区办事处主任,边区建苏嘴区,王嘉树任区长,并应聘为《聘阜报》特约记者。1943年2月,任泾口区大队长,当年9月16日,被混入泾口区大队的汉奸密报其行踪而遇害。
320803-0116
王镇夫妇合葬墓
明孝宗弘治乙卯年(1495)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闸口村(翔宇小区内)
王镇(1424-1495),字伯安,江苏仪征人。终身不仕,独钟书画。卒于明孝宗弘治乙卯年。其妻刘氏,山阳人,弘治乙丑(1505年)与王镇合葬。1982年发掘,系方形浇桨木椁墓。男尸末腐保存完好,女尸已腐。出土石墓志2合,元明字画25幅,衣服21件及陶罐、绿釉莲瓣碗、金压钱、金挖耳等。出土的字画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发掘简报见《文物》1987年第3期。
320803-0117
李缙夫妇合葬墓
明正统戊辰(1448年)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闸口村(富士小区内)
李缙,字景招。祖藉河北,元末徙山阳。举人。官山东按察使。棺木东西向,棺椁葬式。出土有乌纱帽1顶及龙泉碗、青花碗、金簪等,另有“故通议大夫资治尹山东提刑按察使李公墓志铭”1合。
320803-0118
河下龙泉瓷片埋藏点
元末明初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打铜巷12号西侧
"遗址位于地面4米以下,2008年发现,目前暴露面积约200平方米,包括1处青砖房址遗址,1处木约构仓库遗址和大量元明时期龙泉窑青瓷片堆积层。该处遗迹在江苏尚属首次发现,全国罕见。"
320803-0119
窦娥井
宋至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窦娥巷内中段
相传窦娥父女生活在窦娥巷并使用此井。该井位于淮安老城北侧,始建于宋朝,井深8米,井腹直径40厘米,井身为青砖垒砌,上置高50厘米的青石井栏,内径38厘米,外径45厘米,井栏西侧有一7厘米小洞,由于拴系水桶的绳索。该井水至今仍然清澈甘甜,为周边居民生活使用。
320803-0120
大鱼市口西街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大鱼市口西街53号
该井位于淮安老城南侧,建于明期,至今有500年历史,井深8米,井腹直径40厘米,井身为青砖垒砌,砖间榫卯相接,井口处覆一直径62厘米的井圈,上置高46厘米的井栏,内径35厘米,外径43厘米,井栏西侧有一7厘米小洞,由于拴系水桶的绳索。该井水至今仍然清澈甘甜,为周边居民生活使用。
320803-0121
土城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宋集乡土城村
该处为长方形高墩,北高南低,长约100米,宽约35米,占地约3500平方米,高3-5米,地表散见砖块瓦砾、陶瓷片等。东南处原有松3棵,传说为罗成栓马处,现3棵松已被伐。
320803-0122
岳堆遗址
南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曹叶村至宋集乡高港村
为南宋岳飞抗金时建,东西走向,西起宋集废黄河东,穿茭陵入苏嘴镇至曹叶村,全长约20公里,夯筑土垣,残高3米,上宽3米,底宽7米。下层发现有大量陶瓷器残片。
320803-0123
茭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茭陵乡小茭村(翻水站)
"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米左右,1976年该处建翻水站时,出土青铜矍4只,石凿1只,陶鬲、陶罐若干件,地表见有少量绳纹灰陶片。"
320803-0124
马逻石桥遗址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马逻村西
位于村西大水塘下,水下有4米深,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水塘下发现了石桥构件,并在其附近发现古墓葬,出土棺木及钱币,严重腐蚀。
320803-0125
老西门大街吴氏米行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82号
位于老西门大街西首,临街,户主姓吴,原规模较大,老西门大街西接古运河,明清时为淮安城一条重要的商业街道,解放前吴家在此开米行,原名“吴氏米行”,它现存主屋、穿堂、厢房等四座传统木结构清式房屋,皆为硬山顶抬梁式,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磨砖飞檐,主屋面南三间11.5米,进深7檩6米,大门上及左右镶嵌精美的砖雕和木雕,室内方砖铺地,门窗为实木制作。
320803-0126
后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士銮村后谷片
原存高4米,原有封土10多座,已被夷平,上世纪50-70年代曾出土釉陶双耳壶、四乳纹铜镜、山字镜、陶罐、盆、瓮以及“半两”、“五铢”钱等。
320803-0127
老西门大街吴月记车行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9、11、13号
位于老西门大街东端临街,户主姓吴,原规模不详,老西门大街西接古运河,明清时为淮安城一条重要的商业街道,解放前吴家在此做车行生意,它现存传统木结构清式房屋一座,硬山顶抬梁式,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面南三间10米,进深7檩6米,室内方砖铺地,门窗为实木制作。
320803-0128
魏家祖坟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贾庄村1组
此处为村里魏姓祖坟地,距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坟上有3棵百年老檀树。
320803-0129
庞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大庞村北200米
范围约1000平方米,存高4米,原有封土10多座,已被夷平,曾出土釉陶罐、铜盘、钫、锥斗、泥质灰陶罐、盆、瓮以及“五铢”钱等。现在中心区域有水塘1个。
320803-0130
紫马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紫马村东部
范围约1000平方米,存高3米,原有封土10多座,已被夷平。曾出土釉陶夹砂灰陶、泥质灰陶罐、盆、盘、碗、铜锥斗、壶以及“五铢”铜钱等。
320803-0131
老西门大街詹氏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31号
位于老西门大街南侧,面阔三间,北侧临街为店面门,西侧一间为阁楼,硬山顶抬梁式,面阔7.8米,进深5.8米,檐高3米。
320803-0132
老西门大街施氏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35号
原规模不详,宅主姓施,现存一进老宅,位于老西门大街中段南侧,坐南朝北面阔三间13米,硬山顶抬梁式,进深5.5米,檐高3米,临街为店铺。
320803-0133
老西门大街毛氏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37号
户主姓毛,原规模不详,现房位于老西门大街南侧,面阔3间,北侧有临街店面门,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面阔9.5米,进深5.3米,檐高3米。
320803-0134
老西门大街丁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29号
位于老西门大街中段北侧临街,原规模、用途不详,现存传统木结构1座,硬山顶抬梁式,面阔3间9.6米,进深七檩6米,檐高3.5米。
320803-0135
老西门大街丁云秋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26号
位于老西门大街北侧,面南临街,硬山顶抬梁式,面阔3间,楼上下,面阔9米,进深6米,高4.5米,中间为店面门。
320803-0136
老西门大街姚氏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24号
位于老西门大街中段北侧临街,原规模、用途不详,现存传统木结构清式小楼1座,硬山顶抬梁式,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方砖铺地,门窗为实木制作。面阔2间7.2米,进深7檩6米,檐高4.5米,。
320803-0137
杨淮家族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东乡孙徐村南100米
杨淮(1474-1527),字天睿,其妻周氏,1998年发现,墓占地z约6。6万平方米。已发掘明代浇浆木棺墓2座,居中为嘉靖间杨淮夫妇合葬墓,该墓西南是其孙杨文祯及妻、妾合葬墓,西墓出土龙泉窑碗、金戒指、墓志等10余种,其中杨淮之妻周氏墓出土的墓志为吴承恩所撰。墓地有砖石结构祭台一座。
320803-0138
老西门大街陈记炭行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18号
位于老西门大街中段北侧临街,户主姓陈,原规模不详,老西门大街西接古运河,明清时为淮安城一条重要的商业街道,解放前陈家在此做煤炭生意,它现存传统木结构清式房屋一座,硬山顶抬梁式,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面南3间10米,进深7檩6米,室内方砖铺地,门窗为实木制作。
320803-0139
老西门大街李锦云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18号
位于老西门大街中段北侧临街,户主李锦云,原规模不详,现存传统木结构清式楼1座,硬山顶抬梁式,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面南2间7.2米,进深7檩6米,室内方砖铺地,门窗为实木制作。
320803-0140
老西门大街许焕店铺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20号
位于老西门大街中段北侧临街,户主吴昌淮,原为许焕店铺,现存传统木结构清式房屋1座,硬山顶抬梁式,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面南三间8.4米,进深7檩6米,檐高4米,室内方砖铺地,门窗为实木制作,现房已改成店铺。
320803-0141
老西门大街大光理发店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1号
位于老西门大街东首,户主姓刘,原规模不详,老西门大街西接古运河,明清时为淮安城一条重要的商业街道,解放前刘家在此开理发店,原名“大光理发店”,它现存传统木结构清式房楼一座,硬山顶抬梁式,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面南一间4米,进深7檩6米,檐高5米,室内方砖铺地,门窗为实木制作。
320803-0142
老西门大街王记织袜店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3号
位于老西门大街东首,户主姓王,原规模不详,老西门大街西接古运河,明清时为淮安城一条重要的商业街道,解放前后王家在此开手工作坊,原名“王记织袜店”,主要经营织袜。它现存传统木结构清式房楼一座,硬山顶抬梁式,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面南一间4米,进深7檩6米,檐高5米,室内方砖铺地,门窗为实木制作。
320803-0143
上坂街王氏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社区上坂街3号
王氏宅位于淮安上坂街西侧,规模较大,现存穿堂、主屋等三进,分布面积约 400平方米,东接上坂街,均为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其中主屋座北朝南,“一门三塔”,面阔三间11.5米,进深七檩7.2米,檐高3.2米,五层磨砖飞檐,客厅方砖铺地,东西房铺以木地板,整体用料粗大,雕刻精美。
320803-0144
上坂街4号商铺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社区上坂街4号
位于淮安上坂街南首,现存二层小楼一栋,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上层面街为木隔扇窗,楼板、楼梯均为木质,下层为木板店面门。由南至北共分为三间,南侧原为巫家毛笔店,中间为沈家理发店,北侧为陈家饭店,且店面延用至今。
320803-0145
上坂街许龙庆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社区上坂街南首
原为许龙庆家庭住宅用房,共有房屋两进15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现存六间,其中主屋三间,面阔11.4米,进深7.7米,檐高3.15米。其西侧有厢房两间,东侧有次间一间。
320803-0146
凤凰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季桥镇颜刘村南端300米
"位于季桥镇颜刘村,呈长方形,范围约5000平方米,存高6米,原有封土20多个,已被夷平.曾出土有泥质灰陶罐,盆、铜镜,带钩,铁刀和“五铢”铜钱等。"
320803-0147
小岗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季桥镇小岗村西南200米
位于季桥镇小岗村西南,面积约4000平方米,存高3-5米,原为封土20余座,已被夷平。曾出土陶盘、釉陶罐、泥质灰陶瓮、罐漆耳杯、盘残片以及“五铢”铜钱等。
320803-0148
三元遗址
宋元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博里镇三元村
"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地面散见大量宋、元时期的陶瓷片,1987年出土宋代窑藏钱币400公斤,并出土元代陶罐等遗物。"
320803-0149
老西门大街汪家香店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6号
汪家从晚清始,在此开香店,坐北朝南,前面三间店铺为两层小楼,砖木结构,檐柱雕花面阔12米,进深7.5米,西侧有四合院一座,计8间。朝南面阔三间9米,进深七檀6米,檐高3.8米,硬山顶。
320803-0150
老西门大街潘氏宅
清末至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86号
位于老西门大街西首,临街,户主姓潘,原规模、用途不详,现存传统木结构清式房屋一座,硬山顶抬梁式,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面南三间9.8米,进深7檩6米,檐高3.1米,室内方砖铺地,门窗为实木制作。
320803-0151
义盛旅社旧址
清——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51号
位于老西门大街中段,临街,户主姓李,原规模不详,老西门大街西接古运河,明清时为淮安城一条重要的商业街道,解放前李家在此开旅社做生意,原名“义盛旅社”,现存传统木结构清式房屋四座,皆为硬山顶抬梁式,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磨砖飞檐,主屋面南三间11.3米,进深7檩6米,大门上及左右镶嵌精美砖雕,室内方砖铺地,门窗为实木制作。
320803-0152
崔河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崔河村西北100米.
"范围约1000平方米,原有封土10多座,已被夷平,曾出土泥质灰陶罐,壶,盘以及""五铢""钱等.现为村里的墓地."
320803-0153
老西门大街袁氏商行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104号
位于老西门大街西首,临街,户主姓袁,原规模较大,老西门大街西接古运河,明清时为淮安城一条重要的商业街道,解放前袁家在此开米行,原名“袁氏米行”。它现存前屋、穿堂、主屋三座传统木结构清式房屋,皆为硬山顶抬梁式,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磨砖飞檐,主屋面南三间11.2米,进深7檩6米,尤以大门、窗户木雕精美。
320803-0154
老西门大街顾氏米行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104号
位于老西门大街西首,临街,户主姓顾,原规模较大,老西门大街西接古运河,明清时为淮安城一条重要的商业街道,解放前顾家在此开米行,原名“顾氏米行”。它现存前屋、穿堂两座传统木结构清式房屋,皆为硬山顶抬梁式,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磨砖飞檐,穿堂面南三间11.2米,进深7檩6米,尤以大门、窗户木雕精美。
320803-0155
金家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胡河村西南侧
位于胡河林西南侧,范围约8000平方米,存高1米,为南北向分布的两个土墩,原有封土20余座,现为村里的公墓区。曾出土土质灰陶罐,壶盘及五珠钱等。
320803-0156
施河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大施河村南1公里
范围约5000平方米,存高3米,原有封土10多座,已被夷平。曾出土釉陶罐、壶、泥质灰陶罐等大量陶片。现封土上立有“宝应县文物保护单位刘师恕墓”标志牌1座,其后有新建的刘师恕墓1座。
320803-0157
剔犁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墩刘村南侧
又名三角墩,范围约1200平方米,存高3米,原有封土10多座,已被夷平,曾出土釉陶罐壶盘碗等,以及半两五铢铜钱20余枚。
320803-0158
周实墓
清末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剻城村五组
周实墓(施河镇剻城村5组北侧。清代)周实(1885--1911),字实丹,宣统秀才,南社成员,辛亥革命时为山阳县令姚荣泽杀害。原占地面积有3亩,墓为土堆,高约5米,直径约20余米,西侧有1亩半的水塘,文革后期被夷为平地,现为农田。
320803-0159
五郎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胡河村北隅
范围约2000平方米,原有封土10多座,已被夷平,土墩也因取土被夷平。曾出土泥质灰陶罐,瓿、釉陶壶等。现为农田。
320803-0160
兜土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平桥镇平桥居委会平南组
"清道光年间,七洞村人李缘为建东圣院捐出所有家财,并用衣角兜土填塘建庵,平桥人群起响应。原庵占地20亩,大殿3间,厢房等若干。文革时被拆毁,仅存遗址,现在遗址东侧百米处新建“东圣寺”1座。"
320803-0161
平桥迎龙亭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平桥镇平桥社区
清乾隆年,皇帝下江南逗留平桥,乡绅林百万建迎龙亭迎驾,以鲫鱼脑、鸡汁制作豆腐羹款待皇上,“平桥豆腐”因此得名。“迎龙亭”毁于战火。现亭为1992年在遗址上复建。
320803-0162
丽正书院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东长街63号(淮安中学南校区)
丽正书院 又叫淮阴书院、连成书院。乾隆间总漕杨锡绂《丽正书院》碑记云:“淮阴书院略载前志,乾隆癸未(公元1763年)督漕杨公清恪锐意振兴,公首捐俸一千两,榷关普公捐一千两,太守姜公清出育婴堂一千两,盐政高公率其属下及商人助修龙兴寺之项拨三千两,经道、府议请拨入二千两共成七千两。分寄典铺每月一分五厘生息矣,以供书院经费,易名连成书院。本乡阮太史掌教,气象更新,人才蔚起。次年选拔,诸贡士皆出其中。。。。。。”现地面建筑已经无存,部分遗址存于地下,为淮安中学南校区。
320803-0163
泾口烈士墓园
7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泾口镇泾口居委会西南方
"泾口烈士墓园中安葬有在抗战中牺牲的小英雄,苏中战役中来泾口救治后牺牲的17位烈士,新时期在西藏戍边而牺牲的黄帅烈士等.占地3500平方米,四周有水沟、松柏等,烈士墓在后,纪念碑在前,上镌""泾口烈士纪念碑""。"
320803-0164
刘谦吉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泾口镇光明社区东侧
刘谦吉(1623-1709),字六皆,康熙三年(1664)进士,官至山东提学佥事。原墓占地面积约660平方米,1960年封土被夷平,棺木就地深埋,现勺湖碑园内存有康熙南巡时为其题写的“雪作须眉”题字碑刻。
320803-0165
泾口贞节牌坊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泾口镇泾口村北侧
"田姓娃娃亲,末结婚,男17岁死,女过到男家终身守寡,76岁死,田氏侄为其上报,立此坊(300年前),文革前拆毁,部分石构件在地下及附近桥下。"
320803-0166
金濂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建淮乡渠南村西王组
金濂(1392-1454),字宗瀚。其先世北京漷县人,洪武初年,曾祖父金诚迁居淮安府新城,落籍山阳县。金濂永乐戊戌年(1418)中进士,官至刑部、户部、工部三尚书,太子太保,死后葬山阳。1958年墓被毁.
320803-0167
邱度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建淮乡邱家村响西组
邱度(1537-1615),字志忠,万历五年(1577),进士,官户部主事,光禄寺卿,原墓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封土直径约20米,高约3米, 1958年被毁,现存石狮,龟趺和御赐碑身各一,碑文11行,满行26字,楷字,明万历四十四年立。
320803-0168
县东街虞崇儒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县东街3号
位于县东街西首,原为三思桥茶食店主人虞崇儒住宅,现存四栋房屋,均为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主屋3间,下堂屋4间,东厢房4间,院西侧为3间走廊,院东侧有过道房屋4间。主屋座北朝南面阔3间11米,进深7檩6.5米,罗底砖、木隔板保存完好。
320803-0169
小麒麟巷潘家祠堂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小麒麟巷28-15号
原房为潘家祠堂,后被范七所购。原规模不详,现存主堂屋3间,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主屋坐北朝南3间面阔3间13.3米,进深七檩8.25米,檐高3.8米,硬山山头出四层磨砖檐头。两侧室内木间板、地板仍在,客厅罗底砖不存在。东侧为孙姓所住。此房屋为现淮安古民居规模较大的古宅,且保存较好。
320803-0170
小麒麟巷徐淮江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小麒麟巷35号
位于小麒麟巷中段,原房主、规模不详,现存主屋3间,下堂屋4间,院西侧为3间厢房,均为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主屋座北朝南面阔3间11米,进深7檩6.5米,罗底砖、木隔板保存完好,部分房屋损毁较重。
320803-0171
小麒麟巷王氏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小麒麟巷42号
位于小麒麟巷中段,原房主、规模不详,现仅存主屋、下屋两栋房屋,均为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磨砖飞檐,主屋坐北朝南面阔3间11.6米,进深七檩6.5米,檐高3.4米,室内为木隔板,罗底砖铺地。
320803-0172
南门无名氏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小麒麟巷8号西侧
原住房及规模不详,现存主屋3间、东厢房2间。均为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墙体为当地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罗底砖铺地,门窗为实木制作。主屋面阔3间12米,进深七檩7.9米,檐高3.4米,面积96平方米。现为医院仓库。
320803-0173
上坂街许家祠堂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上坂街51号
许焕生卒年不详,同治三年(1864)进士,其祠堂、宅位于淮安多子巷南北侧。规模较大,其中多子巷南侧为许家祠堂,现存穿堂、祠堂及厢房四处房屋,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均为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墙体为本地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方砖铺地,门窗为实木制作。其中祠堂面阔三间13米,进深七檩9.7米,檐高3.8米,面积126平方米,用料粗大,雕刻精美,是淮安区现存规模较大古建筑之一。现许家祠堂已为民居。许焕宅位于多子巷北侧。
320803-0174
多子巷杨家祠堂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多子巷5号
杨家祠堂,名不详,其祠堂、住宅位于淮安多子巷北侧,上坂街西侧。原规模较大,现存祠堂、下堂屋二进,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均为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墙体为本地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方砖铺地,门窗为实木制作。祠堂座北朝南,面阔三间11.5米,进深七檩9.2米,檐高3.9米,东西两侧及北侧檐口向外飞四层磨砖,面积为104平方米,用料粗大,雕刻精美。该祠堂是淮安区现存规模较大古建筑之一。祠堂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被勺湖小学用作教室,现祠堂已为民居。
320803-0175
上坂街朱氏玻璃店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上坂街41号
徐氏玻璃店,户主徐长淮,民国商人,生卒年不详。该店位于上坂街南首西侧,座西朝东,面阔2间7.53米,进深七檩6.8米,两层檐高5.2米,面积102平方米,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墙体为本地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清水脊,门窗、楼梯、雀替为实木,制作精美,楼底为方砖铺地,楼上为木质楼板。民国期间及解放后楼下用作玻璃店,楼上为生活区,上世纪80年代后,该楼当作一般商铺使用。
320803-0176
庆成门遗址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西首
"老城原有城门五座。“东曰观风,南曰迎远,西曰望云,北曰朝宗”,在西门稍北一些“旧有门曰清风,元兵渡淮时,守臣孙虎臣塞之”,后来东城门更名为瞻岱门,南城门更名为迎薰门,西城门更名为庆成门,北城门更名为承恩门。四城门匾额皆为清代书法家周木斋所书。庆成门(西门、望云门)为淮安老城的西城门,城门上有城楼,有子城,外有瓮城。子城上有楼一座,曰“举远楼”,为明代漕云总督王宗沐所建。现存的庆城门遗址位于老西门大街西首,南北长50米,高2.5米,城墙外侧包大青砖,砖缝间浇灌糯米汁。庆成门在1958年因城区改造,同淮安城墙一同被拆毁,现还存城墙遗址一段,长约50米,高约2.5米,城砖之间俱为糯米浆勾缝。城墙上部原是日杂公司职工宿舍新建砖瓦,被改为房屋墙壁。"
320803-0177
太清观街沈家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太清观街道7-3号
位于该井位于淮安老城太清观街南西侧,建于清期,井深7.5米,井腹直径40厘米,井身为青砖垒砌,砖间榫卯相接,井口处覆一直径68厘米的井圈,上置直径50厘米的圆形青石井栏,该井水至今仍然清澈甘甜,为周边居民生活使用。
320803-0178
镇淮楼西路陈氏住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社区镇淮楼西路20号
原宅规模较大,房主不详,现存主屋3间,面阔3间11.4米,进深6.5米,檐高4米,后侧有附属房屋2栋。
320803-0179
珠市街唐氏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珠市街5号
位于珠市街北首,户主姓唐,建于民国,原规模不详,现存1栋传统木结构楼房,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坐北朝南面阔2间8米,进深7檩6.5米,罗底砖、木隔板保存完好。
320803-0180
珠市街丁家祠堂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珠市街39号
位于珠市街北,户主丁连成,始建于清代,原规模较大,现存1栋祠堂西厢房,西临珠市街,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面阔4间12.5米,进深7檩6.5米,现为民居。
320803-0181
珠市街程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珠市街17号
位于珠市街中段,宅主程氏,建于民国,原规模不详,现存1栋传统木结构楼房,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坐东朝西临街面阔2间8米,进深7檩6.5米,现为民居。
320803-0182
珠市街王家华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珠市街21号
位于珠市街中段,户主王家华,宅主陈氏,建于民国,原规模不详,现存1栋传统木结构楼房,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座北朝南面阔3间8米,进深7檩6.7米,室内方砖铺地,内墙为木隔板,现为民居。
320803-0183
珠市街任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珠市街15号
位于珠市街中段,宅主任氏,建于民国,原规模不详,现存1栋传统木结构房屋,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座北朝南面阔3间9.6米,进深7檩6.5米,室内方砖铺地,内墙为木隔板,现为民居。
320803-0184
珠市街蒋氏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珠市街56号
位于珠市街西首,户主蒋福扬,原规模较大,现存两栋房屋及部分遗留房屋石构件,房屋均为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主屋3间,西厢房3间,院东侧有过道残留遗迹。主屋座北朝南面阔3间11米,进深7檩6.5米,罗底砖、木隔板保存完好。
320803-0185
珠市街万云龙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珠市街94号
位于珠市街西首,户主万云龙,现存1栋房屋,建于民国,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主屋3间座西朝东面阔3间12米,进深7檩6.5米,木隔板保存完好。南侧有1株百年老树。
320803-0186
珠市街戴福臻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珠市街81号
户主戴福臻,体统民居。位于珠市街南,户主戴福臻,原规模较大,现存1栋房屋及部分遗留房屋石构件,房屋为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院东侧有主屋残留遗迹。现存房屋座北朝南面阔3间10.3米,进深7檩5.7米,室内铺设方砖,厅室以木隔板隔断。
320803-0187
珠市街周氏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珠市街226号
位于珠市街南,户主周洪举,从晚清始,周家在此开店,原规模不详,现存一栋楼屋,坐西朝东,为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面阔两间7.6米,进深七檀6米,檐高4.3米,室内铺以方砖,木制楼梯。
320803-0188
珠市街郝氏宅
民 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珠市街168号
户主郝姓,位于珠市街西首,原规模较大,现存1栋房屋及部分遗留房屋石构件,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一门三塔”保存完好,门窗为实木制作,座北朝南面阔3间10.5米,进深7檩6.5米,罗底砖、木隔板保存完好。
320803-0189
方氏中药号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上坂街99-10号
户主姓方,做中药生意,店铺在上板街西侧。现存主屋、厢房两进房屋,分布面积约 300平方米,均为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其中主屋座北朝南,面阔3间11.5米,进深七檩7.2米,檐高3.1米,客厅方砖铺地,东西房铺以木地板,整体用料粗大,雕刻精美。
320803-0190
天主堂巷周氏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天主堂巷3-6号
户主原为周氏,原规模较大,其宅位于淮安老城中心西侧天主堂巷北,现存穿堂、主屋两进清式传统房屋,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均为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其中主屋座北朝南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七檩6米,檐高3.1米。整体用料粗大,雕刻精美。现已分为四家,
320803-0191
西长街朱氏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西长街80号
户主朱寿钵,清末举人,原有房屋数进,现存房屋2处。朝南主屋为硬山顶抬梁式,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面阔三间11.7米,进深七檩7.9米,檐高4.1米,明间方砖铺地,次间天花地板。
320803-0192
镇淮楼西周飞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社区镇淮楼西路125号
户主现为周飞,现存2处清代传统砖木结构房屋,其中主屋座北朝南,面阔三间11.5米,进深七檩7.2米,面积85平方米,檐高3.9米,五层磨砖飞檐,客厅方砖铺地,东西房铺以木地板,整体用料粗大,雕刻精美。现住房为一高姓家所居住,保存较好。
320803-0193
镇淮楼西路袁氏米行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社区镇淮楼西路159号
袁氏米行位于淮安老西门大街北侧,西瞻里运河大堤,米行原规模较大,现存穿堂、主屋等3进,分布面积约 850平方米,米店临街,后为住宅,均为硬山顶抬梁式结构,小瓦屋面清水脊,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门窗为实木制作。其中主屋座北朝南,面阔三间11.5米,进深七檩7.2米,面积85平方米,檐高3.9米,五层磨砖飞檐,客厅方砖铺地,东西房铺以木地板,整体用料粗大,雕刻精美。现住房为一高姓家所居住,保存较好。
320803-0194
老西门大街赵氏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5号
位于老西门大街东首,临街,户主姓赵,原规模较大,老西门大街西接古运河,明清时为淮安城一条重要的商业街道,解放前后赵家在此开日杂生意,它现存后屋、厢房两3座传统木结构清式房屋,其中后屋为清式小楼,皆为硬山顶抬梁式,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后屋面南三间10.2米,进深7檩6米,室内方砖铺地。
320803-0195
老西门大街中浮碳店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15-7号
位于老西门大街东首,临街,户主姓陈,原规模较大,老西门大街西接古运河,明清时为淮安城一条重要的商业街道,解放前陈家在此开碳行,原名“中浮碳行”,现存后屋、穿堂两座传统木结构清式房屋,皆为硬山顶抬梁式,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磨砖飞檐,其中后屋为2层楼,坐北朝南3间11.2米,进深7檩6米,檐高5.8米,室内方砖铺地;穿堂的屋脊为本地特色的“观音兜”形式。
320803-0196
老西门大街余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老西门大街15-3号
位于老西门大街中段,临街,户主姓余,原规模、用途不详,现存主屋、厢房传统木结构清式房屋3座,硬山顶抬梁式,墙体为细缝清水砖墙,小瓦屋面,主屋坐北朝南3间10.2米,进深7檩6米,檐高2.9米,室内方砖铺地,门窗为实木制作,现房已改成正常民居房。
320803-0197
兴隆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马甸镇蚂蚁殿(卫东)村巧庄组
"原占地约2亩,抗战时庵被毁,大殿5间于解放后拆除,在其附近还有后庵,漕庵和方庵.均已拆除.墙基存地下."
320803-0198
蚂蚁殿村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马甸镇蚂蚁殿村(卫东)中央
"位于蚂蚁殿村村中央,""十年动乱""中被发掘,为浇浆棺椁墓,有墓志,知为明代墓葬,现墓志无存。"
320803-0199
周湾化石出土点
第四纪更新世
其他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三堡乡周湾村西侧
1980年发现,分布在500米范围内,与林集镇接壤,距地表2-3米,化石地层系黄色粘土,出土动物化石有象鹿、犀牛等,石化程度较高。
320803-0200
西长街肖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西长街3号
始建于民国初期,距今已有上百年历史。原房主不详,为下店上住式抬梁式硬山造2层小楼,面阔3间10米,进深6米,檐高5.6米,共有120平方米。原地面青砖,有木楼梯,2楼木地板。
320803-0201
西长街田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西长街179号
原房主已在上海定居,具体不详。房屋现为抬梁式硬山造二层砖木结构,面阔3间11米、进深7米、檐高5.6米,占地面积60平方米。原一楼有木板店面门,地面青砖,二楼木楼板及木楼梯和木隔扇窗。为典型的民国时期商住用房。
320803-0202
郝荐之宅
清-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西长街84-2、4、5号及86号
"原为郝荐之家居住用房,郝荐之为民国政府职员郝氏家族的一支系。其家族为民国初年从曹甸迁居来的大户,其代表人物有郝砚樵(民国国会议员)、郝楚白、郝醉石等。原有房屋四十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主屋面南有木隔扇门,明间方砖铺地,次间木地板,另有木板吊顶及木板隔断。典型的民国民居风格。"
320803-0203
西长街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西长街125号门前
此井建于明代并延用至今。井圈完好,内径44厘米,外径60厘米,高32厘米。井圈完好,内径44厘米,外径60厘米,高32厘米,延用至今。2000年区政府修建了石质井栏以利保护。
320803-0204
西长街叶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西长街160-11号
原房主及规模不详,此房坐北面南,面阔3间12.24米,进深7.6米,檐高3.3米。原明间地面方砖,次间木地板、木板吊顶,明、次间隔断为木板。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用料粗大,在本地民居中极为少见。
320803-0205
西长街杨氏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西长街144号
原为杨氏家族住房,有房屋30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主屋面南面阔3间11.6米、进深6.8米、檐高4.03米。有门檐、窗檐,明间地面方砖,次间木地板及木板吊顶。杨氏生平事迹不详。
320803-0206
西长街丁氏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西长街148-19-1、-5号
原为丁氏家族居住用房,有房屋30余间。丁氏为明代从济南来淮定居,其代表人物为清中晚期时的丁宴(1794—1875),字柘唐,道光元年(1821)举人,清代中后期著名经学家、文学家,著作甚丰,为“当世之冠”。丁氏子嗣颇多,人丁旺盛,在淮安城内形成庞大家族群体,为“四大家族”之冠。此处为丁氏家族在淮的一支,细不详。
320803-0207
尹柏寒故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西长街79号
尹柏寒,生于晚清,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曾任湖北镇守使。原有多进房屋,主屋面阔三间12米,进深九檩7米,檐高3.2米,梁枋上有雕花,硬山顶。
320803-0208
崇实小学旧址
民国(1915年)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西长街90号区政协院内
美传教士林亨理、林嘉美筹建,原为崇实小学教会学校及传教士宿舍,现存中西合璧式楼房(2层)1幢,歇山顶,抬梁式梁架,屋面铺铁皮瓦,面阔四间18米,进深九檩10米,檐高8米,木质楼板、楼梯。
320803-0209
袁松庭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小人堂巷15号
袁松庭原为民国淮安税务局职员,此处房屋为其住所。原有房屋10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主屋面南3开间,面阔9.6米、进深6.4米、檐高3.18米,明间隔扇门,方砖铺地,有木板隔段,次间木地板。
320803-0210
牟石清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西长街74号
牟石清原为清末师塾先生,身平事迹不详。原有房屋10余间,主屋3间,面阔12.4米、进深6.7米、檐高3.1米,另有东西厢房等。
320803-0211
陶少堂旧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胯下桥南街127号
陶少堂,晚清拔贡,陆军学校毕业任团长,原有房屋60间,为东西分布多进四合院,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朝南主屋面阔三间11.2米,进深七檩8米,檐高3.8米,硬山顶。明间铺方砖,两侧木隔板,次间上设天花下铺地板,硬山金柱,柁梁雕花,厢房木隔扇图案精美。
320803-0212
胯下桥南街王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胯下桥南街113-3号
原为王氏家族住房,有房屋20余间,王氏详情不详。主屋面南为台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明间地面方砖,有较精致挂落,两侧木隔断。次间有木地板和模板吊顶。
320803-0213
胯下桥南街沈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胯下桥南街76-1号
原为沈家住房,其家族经商,具体情况不详。有房屋十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主屋面南面阔10.5米,进深5.6米,檐高3.72米。明间地面为方砖,次间有木地板及木板吊顶,有木板隔断。
320803-0214
胯下桥南街陈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胯下桥南街75号
原为陈氏家族住房,有房屋10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主屋面南面阔3间11米,进深6米,檐高3.1米。明间地面方砖,次间木地板及木板吊顶,隔断为木板。东厢房5间,面西为玻璃隔扇门,地面方砖。院内古井一口。
320803-0215
金氏糖果店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胯下桥南街64、66号
原为回民金氏所开糖果店,解放后为标准件厂宿舍。有面西临街店面6间及东侧院内附属房屋共10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临街有木板店面门,地面青砖。
320803-0216
马祜臣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胯下桥北街25号
马祜臣,清末民初任安徽和县知事。原有房屋20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有木隔扇门,方砖铺地另有木地板。
320803-0217
徐新安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胯下桥北街19号
徐新安清末为官,具体不详。原有房屋十余间,主屋面南3间面阔10米,进深5.3米,檐高3米,明间地面方砖,有木隔断,东西次间木地板。房屋均为抬梁式硬山造。
320803-0218
张孝忠祠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胯下桥北街13号
长孝忠,字正纲,淮安人士,南宋末年宋军将领。公元1276年率兵在江西饶州府安仁县(今余江县)团湖坪,与元军拼杀,壮烈殉国。祠建始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有祠门、享堂及院落,享堂面南面阔3间9.45米,进深5.8米,檐高2.7米。享堂内有张孝忠木雕像一座,地面方砖。
320803-0219
牟旅平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胯下桥北街3号
牟旅平,清末讼师,1921年购得王锡琪“小方壶斋”部分房产,在南门大街开办“新华池”浴室。因规模较大,加之从上海引进了先进的管理和服务体系而一举成名。现房为其住房,上世纪30年代从李姓人家购得,共16间,现存3间。
320803-0220
二帝祠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蒲葭巷西首
始建于明崇祯间,祀文昌和关圣二帝,清康熙、咸丰年重建,增建。大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10.4米,进深九檩8.7米。硬山顶,抬梁式梁架。廊宽1.4米,檐高3.8米。
320803-0221
陶钟篪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天后宫巷3号(原飞跃巷4号)
陶钟篪,生卒年不详,光绪三十二年(1906)优贡。原有房屋30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朝南主屋面阔三间11米,进深七檩6米,檐高4.2米。硬山顶,抬梁式梁架,梁枋上有雕花。
320803-0222
天妃宫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天后宫巷地震局
天妃宫位于月湖之滨,明宣德年间为祷天妃神后保佑漕船平安而建,有君子堂等共十余间,清康熙时又称为天后宫。解放前因战火等原因被毁。
320803-0223
杨殿邦旧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兴文街3号
"杨殿邦(1773-1859),字翰屏,号叠云,嘉庆19年进士,泗州招贤乡(今盱眙县鲍集镇梁集村)人,。先后任监察御史、贵州按察史、山西布政史、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道光24年任漕运总督(1821-1850)。旧居原占地约2000平方米,有房屋80余间。"
320803-0224
兴文街陈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兴文街19号
原陈氏家族经商,共有房屋10余间。解放前期举家搬离,房产收归国有,细不详。
320803-0225
小方壶斋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兴文街34号
小方壶斋主人王锡祺(1855-1913),字寿萱,号瘦丹,道光中诸生,刑部候补郎中,清河县人(今清河区),原籍山西太原,但世居山阳(今淮安)。清光绪年间著名的编辑家,曾辑《小方壶斋舆地丛书》,自铸造争风吃醋反印行并经营“肇庆典当行”。原有房屋百余间,其内还有两层楼房多栋,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320803-0226
程锡友宅
清-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南门大街114号
原为谢氏宅,有房屋20余栋,约70间。上世纪30年代由经营碗店多年的程锡友购得,分为东、中、西三路,中、西路建筑较早为清代所建,西路为民国建。建筑规模较大,工艺较好,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其应为地方民居的代表之一。
320803-0227
吉星壁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南门大街134号
吉星壁,生卒年不详,清嘉庆举人。原有房屋30余栋,分为东、中、西三路,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房屋建筑及装饰较考究,为本地较有代表性的民居。
320803-0228
李正泰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南门大街162号
李正泰清末由苏州来淮,开办“聚泰银坊”(位于府学市口),并从王家购得此房。原有房屋16栋,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另有一处约200平方米的花园。
320803-0229
驸马巷杨氏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驸马巷12号
"此为杨氏主宅,大门面西,有上堂屋和下堂屋、及东西厢房,共13间房,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320803-0230
裴籽卿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驸马巷14-4、16号
裴籽卿晚清拔贡,留学日本,曾任武昌警察总局局长和湖北某县县长,船政大臣裴荫森之孙,生卒年月不详。此处房屋原有50余间,由南向北沿文渠由5进院落组成,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320803-0231
章湘侯医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附马巷18号
章湘侯(1902-1986.7.1),名臣沅,淮安淮安河下人。出身于一个中医药世家。撰有《产后论》、《麻诊治疗经验》、《肝炎治疗体会》、《噎膈探讨》,并拟出了治疗食道癌的一号、二号、三号处方。此处为其70年代至80年代居住及诊病之所,原有房屋5栋15间,4合院式,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320803-0232
附马巷周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附马巷24号
原为周家主屋,有房屋10余间,院内地面为青砖所铺,房屋明间方砖,次间木地板,有木板隔断。周家解放前经营三镜鞋店,位于现工行前。
320803-0233
附马巷高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附马巷57号
原为高氏祖屋,有房屋15余间。主屋面南有木隔扇门,明间方砖铺地,有木版隔断,次间木地板,房屋承4合院式布局。
320803-0234
驸马巷李氏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驸马巷63-1号
原住户不详,原为东西两进院落组成,有房屋3栋9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大门面东,客厅面南位于东院,主屋面南位于西院,有木地板、木隔段。
320803-0235
镇淮楼西路郝氏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镇淮楼西路12号(龙窝巷南首)
郝氏家族为民国初年从曹甸迁居来的大户,其代表人物有郝砚樵(民国国会议员)、郝楚白、郝醉石等。此处房屋为其郝氏一分支所住,细不详。原有房屋多进,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320803-0236
龙窝巷邵氏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龙窝巷3号
原为邵氏祖屋,有房屋3栋9间及一小院落,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细不详。主屋面南明间为隔扇门,方砖铺地,有木隔段,东西次间为地板。
320803-0237
龙窝巷戴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龙窝巷4、6号
原为戴氏家族居住和经营小印刷厂用房,有房屋20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320803-0238
龙窝巷叶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龙窝巷5号
原为叶氏祖屋,由叶升普在民国初年所建。有房屋3栋5间及小院落一座,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主屋面南3间,面阔9.36米、进深6.2米、檐高3.24米,明间为木隔扇门,地面方砖,有木隔段。
320803-0239
龙窝巷谭氏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龙窝巷7号
原为谭氏祖屋,有房屋4栋12间及院落,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主屋面南3开间,面阔10.4米、进深6.5米、檐高3.2米,有门搭和窗搭,明间地面方砖,有木隔段,次间地面木地板。具有典型的地方民居特点。
320803-0240
张紫来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龙窝巷8号
张紫来清末淮安电报局局长,细不详。此处房屋为其住宅,原有房屋4栋14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主屋面南3开间,面阔9.94米、进深6米、檐高3.4米。下堂屋面北4开间面阔12米、进深5.8米、檐高3.1米,另有东西厢房。
320803-0241
龙窝巷郝氏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龙窝巷10号
郝氏家族为民国初年从曹甸迁居来的大户,其代表人物有郝砚樵(民国国会议员)、郝楚白、郝醉石等。此处房屋为其郝氏一分支所住,细不详。原有房屋2进18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320803-0242
龙窝巷杨氏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龙窝巷13号
原为杨氏祖屋,有房屋10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细不详。
320803-0243
龙窝巷马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龙窝巷19号
原为马氏家住宅和磨坊,有房屋3栋10间及古井1口,由东西两个小院落组成。主屋和下堂屋位于东院,主屋面南3开间面阔9.5米、进深4.1米、檐高3.2米,明间方砖铺地,有木板隔段。西院为磨房,面东4开间,明间为木隔扇门,方砖铺地,其余房屋为青砖铺地。
320803-0244
龙窝巷支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龙窝巷23号
原为支氏祖屋,有房屋15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主屋面南3开间面阔9.5米、进深6米、檐高3.1米。支氏细不详。
320803-0245
龙窝巷高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龙窝巷35号
原为高氏主屋,为高利生祖父所建,其祖父原为安徽蒙城县县长,细不详。原有房屋50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其中客厅面南有轩廊,西次间内有古井1口。
320803-0246
丁澄故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龙窝巷43、47号
"丁澄(1916-1941年),原名泽成,号亦清,后更名澄。淮安席桥人,上世纪初参加党的地下活动,抗战时,任淮安抗日同盟会常务理事,淮安抗日民主政府十一区区长兼区大队长,他积极组织抗日力量,经历大小战斗上百次,1941年冬丁澄被土匪诓骗遇害。丁澄家也是淮安“四大家族”之首丁氏家族的分支之一。此处房屋为其城内住所,也是淮安抗日同盟会的重要活动地点,其父丁德浦为支持抗日将主屋及其附属房屋卖出,购买枪支。原有房屋20余间,由南北两进院落组成,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主屋3间面南,面阔9.6米、进深6.9米、檐高3.2米,有门搭、窗搭。"
320803-0247
龙窝巷李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龙窝巷53号
原为李氏家族主屋,有房屋7栋24间,由南北两进院落组成,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主屋位于北院,面南3开间面阔9米、进深6.5米、檐高3.1米,有木隔扇门,明间地面方砖,次间木地板。穿堂位于南院,面南4开间面阔13米、进深5.6米、檐高3米。
320803-0248
郝氏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双刀刘巷3、5号
郝楚白(1901-1932),系民国议员郝砚樵胞侄,毕业于北京法政专科学校。曾帮助当地中学生组织文学研究团体——琢社,社址及其家厅堂。此处住房原有60余间和小花园一座,房屋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现存房屋38间,分别由多户居住.
320803-0249
裴荫森宅
清 咸丰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双刀刘巷14号
裴荫森在城内的寓所,建于咸丰十年(1860)。裴荫森(1823~1895年),字樾亭,江苏阜宁人,光绪十年(1884)以后,遂定居淮安。清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同治九年(1870年),从湖广总督李鸿章办理营务,光绪九年(1883年),调任福建按察使,后又署理船政大臣,兴建房舍,着手制造钢甲兵轮,成功造“平远”号,成为中国造船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房屋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主屋面南3开间,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七檩7.5米、檐高4.5米。
320803-0250
陈云侨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双刀刘巷39号
陈云侨,清末淮关官员,细不详。其子陈绍云经商,曾开“久大布店”位于今镇淮楼西路附马巷对面。此处房屋为陈云侨所建,原有房屋20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320803-0251
双刀刘巷沈氏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双刀刘巷44-2、52等
原为沈氏家族住房,其为地方一知名地主家族,代表人物沈士俊,人称“沈扒皮”,细不详。沈氏宅原有房屋80余间,由东西两路房屋组成,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中路由面南穿堂、客厅、次屋和主屋等组成,西路由多栋面东厢房组成,整个建筑群由南向北沿文渠分部。
320803-0252
钱家书楼
清 道光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卫生巷3号
砖木结构小楼两层,清道光年间(1821-1850)建。面阔一间6.5米,进深八檩6米,东歇山顶,西硬山顶,抬梁式梁架,木格扇门。宅院占地面积120平方米。
320803-0253
卫生巷秦氏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卫生巷7号
此处为秦氏家族一分支住宅,原规模及主人不详。秦氏家族代表人物秦焕(1817-1891),字文伯,咸丰庚申(1860)进士,官广西按察使。光绪十年(1884)归里,大兴土木,故居位于现淮安市南门小鱼市口街北侧,秦焕之子秦少文又在其父原修建的基础上逐年扩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房屋百余间,为地方知名旺族。
320803-0254
夯轮寺巷毕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夯轮寺巷9号
原为毕氏祖屋,为四合院结构,由房屋4栋14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主屋面南3开间,面阔10.2米、进深5.52米、檐高3米。
320803-0255
李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胯下桥北街31号
李某,原为国民党译电官,细不详。原有三合院住宅一座,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主屋面阔三间12米,进深七檩7米,檐高3.2米,梁枋有雕花,硬山顶。
320803-0256
夯轮寺巷朱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夯轮寺巷114号
原为朱氏家族祖屋,有房屋10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主屋面南3开间,面阔12米、进深8米、檐高4米。
320803-0257
夯轮寺巷杨氏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夯轮寺巷130号
原为杨氏住宅,有房屋24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杨氏细不详。主屋面南3开间面阔10.7米、进深6.8米、檐高3.1米。
320803-0258
杨氏知堂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夯轮寺巷136号
原为杨氏家族住房,“知堂”为其主堂屋的名,有“知堂”牌匾。杨氏为清末北洋大臣杨士骧家族的一分支,有房屋26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320803-0259
张林芝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天主堂巷5号
"为张林芝家住房,张林芝细不详。原为四合院式布局,有东西厢房,南有下堂屋,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320803-0260
小羔皮巷韦氏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小羔皮巷59-1号
"此处为韦氏主屋,原有房屋15间,细不详。主屋面南3开间面阔11米、进深6.4米、檐高4米,南有下堂屋,西有厢房,东有门坊,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320803-0261
大羔皮巷张氏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大羔皮巷2号
原为张氏祖屋,有房屋10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张氏细不详。主屋面南3开间,面阔11米、进深6.7米、檐高3.2米,有窗搭。
320803-0262
大羔皮巷孙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大羔皮巷3号
"原有房屋十几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孙氏细不详。"
320803-0263
大羔皮巷龚氏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大羔皮巷6-5、6-6号
现存面北下堂屋1栋3开间,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面阔11.5米、进深6.4米、檐高3.1米。明间格扇门完好,地面青砖尚存,木隔段完好,院内原布局已无存。原为龚氏家族住房,龚氏及原有房屋数量不详。
320803-0264
大香渠巷支氏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大香渠巷9号
"房屋户主姓支,传统砖木结构,原有房屋十几间,其中主屋三间,西厢房二间,三个院落。"
320803-0265
李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太清观街3号
现存中式四合院一座,均为硬山顶,抬梁式梁架,主屋面南,面阔三间11米,进深七檩6米,檐商3.7米,明间方砖铺地,次间天花地板齐全。房屋外墙大部已粉刷,院内有添建,布局较完整。李氏宅原为民国初年律师李君实住房,细不详。
320803-0266
太清观街程氏宅
清末-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太清观街5号
原为程氏祖屋,程氏细不详。
320803-0267
太清观街7号民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太清观街7号
原屋主及规模不详。
320803-0268
天主堂巷唐氏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天主堂巷20号
"原为唐氏家族住房,房屋近百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唐氏为地方一地主家族,细不详。"
320803-0269
韦坦宅
清-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大羔皮巷36号
韦坦,生卒年不详,字竹坪,道光十六年(1836)进士,官中宪法规定大夫、兵部员外郎。原宅规模较大,房屋数量不详,现有9栋房屋,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320803-0270
张汝梅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东长街68号
张汝梅,生卒年不详,字汉仙,密县人,光绪年间(1875-1908),官山东巡抚,后在淮定居此处,原宅房屋数量不详。
320803-0271
吴茂轩钱庄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廖家巷9号
吴茂轩,晚清地主,开钱庄,细不详。原有四合院1座,房屋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320803-0272
小羔皮巷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小羔皮巷58号门前
该井井圈为高40厘米,宽55厘米,口径38厘米,的六边形青石井圈,有约5平方米的青砖井台,井内由青砖所砌,深约8米,水位较高,井水清澈见底。
320803-0273
南岗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宋集乡大董村西南500米
范围约5000平方米,原有封土10多座,高4-5米,现已被夷平。曾出土绳纹夹砂陶罐、陶瓮、五铢线等。
320803-0274
三里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宋集乡三里村南1.5公里
有封土三座,呈三角形分布,间距约1.5公里,封土原高1.5-2米,每个墩占地约5000平方米,今封土已夷平。曾出土绳纹灰陶罐、瓿等。经钻探每座封土下均有汉墓10座左右。
320803-0275
北岗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宋集乡甘姜村
"范围约5000平方米,高4米,原有封土10多座,今已被夷平.曾出土泥质灰陶绳纹罐、釉陶罐、瓮、盆、模型明器、“五铢”线等。"
320803-0276
横沟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横沟村北侧
范围约200000平方米,存高15米,系自然台地,原有封土约200余座,由于水土流失及人为缘由,封土已被夷平,曾出土泥质灰陶壶,盘、釉陶罐、壶、铜鼎、钟、樽、以及“半两”、“五铢”铜钱等。
320803-0277
赵码岗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赵码村北
范围约1000平方米,存高3米,原有封土10多座,封土已被夷平。曾出土泥质灰陶罐、井、灶、釉陶罐壶和陶器碎片,还有“半两”、“五铢”铜钱等
320803-0278
韩岗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韩庄村南300米
范围约2000平方米,存高5米左右。原有封土20余座,已被夷平。曾出土夹砂陶罐、釉陶壶、泥质灰陶盆、漆盘、漆耳杯残片以及“五铢”铜钱等。
320803-0279
三角墩一号墓墩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仇桥镇三角墩村南侧(一组)
"位于三角墩村一组南侧,为三个墩之一,占地500平方米,现仅存约50平方米,高2米.曾出土陶壶盘碎片等.墩上有""三角点""标志牌一块,为国土部门立."
320803-0280
陆集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范集镇陆集村北侧
占地300平方米,原高5米,上个世纪50年代夷平,出土绳纹陶片等,现为农田。在其南侧原有庵堂一座,解放后拆毁。
320803-0281
陆集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范集镇陆集村北
建于清代,原有大殿五间,东西殿各三间及穿堂三间,庵田200多亩,解放初拆除。基础尚存于地下。
320803-0282
丁士美家族墓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西门大街68号(勺湖公园南门内)
丁士美(1521-1577),字邦彦,号后溪,清河(今淮安)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状元,官至史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谥日文格,赐御葬。丁氏墓地原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等,清咸丰《淮安府志》有载。神道石象生今已移至淮安勺湖公园内。
320803-0283
南闸福公堤石碑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南闸镇新河头居委会(老镇河村四组)
位于南闸新河头居委会,(老镇河村四组)居民屋基地下,2007年2月发现,此碑为整碑的下半截,残碑宽70厘米,厚16.5 厘米,残高70厘米,有碑座。根据残碑内容推测,此碑内容为捐资修建福公堤的经过。另外,在附近村民家中还存有2块残碑。
320803-0284
苏刘遗址
新石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苏刘村南淮河泄洪道内
在于苏刘村南,淮河入海道内,在北偏泓与南偏泓之间,约10000平方米,文化层1.5米。出土石器、玉器、陶器、鼎、残器等。
320803-0285
三角墩三号墓墩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仇桥镇三角墩村9组
位于三角墩村9组,距1号墩约800米,距2号墩约200米,三墩呈三角形,据村民讲此墩曾于解放前飞至复兴镇境内(青墩)。现为一水塘。曾经出土绳纹陶罐碎片等。
320803-0286
仇桥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仇桥镇仇桥村合心组北侧
位于仇桥镇仇桥村合心组北侧,占地约20000平方米,比其他地方高1米左右,现已取平,散见于土中的有汉代陶罐,盆、壶碎片,砖瓦碎片,并有唐——明时的瓷器碎片。为了耕作方便,村民们曾将田中收集的大量碎陶,瓷片倾倒于塘中。
320803-0287
马逻南庵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马逻村西南马逻小学内
始建于明代,有庵舍20间。毁于十年动乱前。2000年左右出土铁钟一口,存在于镇淮楼上。
320803-0288
邵岗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钦工镇士士銮村前谷片
邵岗墓群范围约1500平方米,存高4米左右,原不封土10多座,已被夷平。曾出土釉陶壹、平砂陶罐、泥质灰陶盆、漆盘、漆耳杯残片以及“五铢”钱等。
320803-0289
汪廷珍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板闸村东
汪廷珍(1757-1827),字玉灿,号瑟庵,乾隆五十四年(1789)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原墓占地约2000平方米,1960年封土被夷平,棺木就地深埋于地下2.5米。
320803-0290
徐节孝墓神道碑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闸口村冯陈组东侧
徐积(1028-1103),字仲车,北宋淮安人,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卒于徽宗崇宁二年。宋治平四年(1067) 徐积中进士,晚年居淮安南门外,因而又号“南郭翁”。徐积博学多才,与苏东坡是至交好友,是宋代名扬四方的大孝子。徐积著有《节孝集》三十卷及节孝语录《四库总目》等,行于世。家乡人为其建 “徐节孝祠”,明清两代均有修缮,毁于解放初期。此石碑是明代中后期为重修宋代文学家徐积祠堂而立,碑文介绍了徐积的生平与孝举,高2.9米、重1.5吨,用白矾石制作成,额头有高浮雕二龙戏珠纹。50多年前石碑被移动到当地的一条小沟上当桥,脚踩车轧了半个世纪。此碑对研究和考证淮安古代杰出人物徐积,有着重要的价值。
320803-0291
丁士美家族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东乡汤朱村南
丁士美家族墓,丁士美(1521-1577),字邦彦,号后溪,清河(今淮安)人,嘉靖三十八年(1559)状元,官至史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谥日文格,赐御葬。丁氏家族墓地,原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有神道石象生等。今已散佚。清咸丰《淮安府志》有载。
320803-0292
周杨井群
汉--明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季桥镇周杨村南淮河入海道内
2002年淮河入海水道考古时发现,有汉、唐宋15口以上,出土陶井圈,唐宋榫卯井砖及陶器若干。
320803-0293
墩郎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复兴镇墩郎村南300米
墩朗墓群,范围约5000平方米,原存高5米,封土40多座,已被夷平。曾出土灰陶罐、盘、匜、铜钟、壶以及半两、“五铢”铜钱等。
320803-0294
青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复兴镇大李村北面
青墩墓群,范围约3000平方米,存高5米,原有封土20多座,已被夷平。曾出土铜镜、铜剑、泥质陶盆、罐、盘、碗、釉陶罐、壶以及“五铢”铜钱等。
320803-0295
东城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复兴镇东城村东南角300米
范围约2000平方米,存高4米,原有封土10多座,已被夷平。曾出土泥质灰陶盆、罐、盘、壶、铜带钩、钫、镜、铁刀和及“五铢”铜钱等。
320803-0296
塔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复兴镇大郭村西北250米
范围约1200平方米,存高5米,原有封土10多座,已被夷平。曾出土泥质灰陶壶、瓿、铜镜、壶、钫以及“五铢”铜钱等。
320803-0297
史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复兴镇渔滨村东侧200米
范围约1000平方米,存高4米,原有封土10多座,已被夷平。曾出土玉壁、铜镜、铜剑及泥质灰陶罐、壶和“五铢”铜钱等。
320803-0298
灌庄水龙点
其他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鲁赵村灌庄6组
该水龙头桶体部分及压杆等由木材制成,泵体及喷嘴等为铜材制成。刻有“塔儿头吴德泰造光绪三十三年置”字样,该水龙头是反映当地历史上村民消防食物的代表性实物。
320803-0299
林家码头遗址
明至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林集镇林集居委会新河东岸边
位于林集镇南侧新河东岸,明清至民国时,林集镇曾作为漕运之路,南北货运的集散地,码头由长条石砌成,规模较大。
320803-0300
钱毅烈士墓
台湾省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溪河镇蒋舍村南侧
钱毅(1925-1947)安徽芜湖人。原名厚庆。抗战初期在上海读书,同时参加抗日活动,曾主演《高尔基童年》等话剧。后赴苏北抗日根据地,参加新四军,当文工团员。1944年调《盐阜大众》,历任编辑、副总编。1947年调任新华社盐阜分社和《盐阜日报》社特派记者。后在淮安边区,被国民党部队包围,在突围中被捕牺牲。著有《庄稼话》、《大众诗歌》等。后出版有《钱毅的书》。父阿英。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在烈士殉难处建墓一座,并立碑一块。
320803-0301
陶克让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溪河镇土楼村村中央
陶克让(1782-?),字际华,嘉庆辛未年(1811)进士,官金华县令。原墓占地约700平方米。1958年封土被夷平,棺木就地深埋。
320803-0302
墩胡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溪河镇墩胡村东6组南
位于溪河镇墩胡村6组南侧,原占地15亩,高8米。据村民介绍,过去站在顶上可见淮安城楼,上世纪60年代曾出土铜钱、陶罐、楠木板等。
320803-0303
三官殿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溪河镇溪河社区街道北侧
溪河镇原名三官殿,即以该殿为名,原有殿舍20余间,十年动乱前拆毁。现已无存,部分墙基埋于地下,原址上新建亭子1座。
320803-0304
谈荔孙墓
台湾省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上河镇丁舍村南
谈荔孙(1880-1933),字丹崖,大清银行创始人,民国初任中国银行行长,大陆银行董事长兼总经理。原墓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1971年封土平,棺深埋。现地表为农田。
320803-0305
金凤岐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朱桥镇五里村毛庄组
金凤歧,光绪六年(1880)进士,官吉安营参将,封花翎三等御前待卫加三级,晋为加二级花翎四品二等侍卫,原墓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1958年封土平,棺深埋。
320803-0306
鸭洲墓群
明清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三堡乡沙口村西北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发现,出土了一批较为珍贵的文物,有青瓷碗,粗瓷碗,银饰件,陶瓶陶罐以及钱币,此墓葬区墓葬分布较零散,规模均为小型墓葬,坚穴浅坑,木质棺具,墓口一般长2.3--3米,宽1.5--2米。这27座古墓均为明清时期墓葬。
320803-0307
青皮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苏嘴镇大徐村1组北侧
位于大徐庄1组北侧,范围约1000米,原高4米,有封土10多座,因村民取土,已被夷平,曾出土玉猪,泥质灰陶罐等。
320803-0308
运东村墓群
明清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运东村南入海水道北堤南侧
运东村位于淮安古城南郊,为传统墓葬区,为配合入海水道前期工程,市考古部、淮安考古部于2003年前后对此清理100余座明清墓葬,其中有熊宗家族墓地,花、紫泥罐等文物若干件,仍有多座墓葬未发掘。
320803-0309
运东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运东村南大运河水上立交东北侧
位于运东村南侧,大运河水上立交涵洞东北侧河堤内,由带榫卯井砖砌成,台阶式,井口95厘米,残深4米,出土黄釉,黑釉、白釉执壶、罐等。
320803-0310
运东墓地
隋至明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运东村南入海水道北侧
位于淮安古城南郊,为古代传统墓葬区。2006年省考古研究所带领淮安博物馆发掘隋唐墓葬4座,明代墓葬1座,出土隋唐青瓷壶罐,碗及长沙窑点彩水罐等,仍有多座墓葬在地下。
320803-0311
土城子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范集镇闸西村李许片南白马湖中
位于李许自然村南白马湖中,距岸边约500米,共有3个岛屿,其中“土城子”面积最大,约1000,原高20余米,后因取土烧窑,现存10米,其余两个岛面积在000平方米左右,岛中散见大量汉陶罐器碎片。
320803-0312
人城子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范集镇闸西村李许片南白马湖中
位于李许自然村南白马湖中,距岸边约500米,共有3个岛屿,其中“人城子”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岛中散见大量汉陶罐器碎片。
320803-0313
鬼城子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范集镇闸西村李许片南白马湖中
位于李许自然村南白马湖中,距岸边约500米,共有3个岛屿,其中“土城子”面积最大,约1000,原高20余米,后因取土烧窑,现存10米,其余两个岛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岛中散见大量汉陶罐器碎片。
320803-0314
南武墩墓群
隋唐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范集镇永济村南武片5组
位于南武片北侧,原墓墩约有100平方米,高5米,西侧有盐河庙1座,墩西侧有水井。墩现存40平方米,高2米,地表散见隋唐瓷器碎片。
320803-0315
盐河庙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范集镇永济村南武片组北侧
始建于明,清代沿用,原规模较大,有北大殿,西大殿,西南角有楼,上下1间,其门东南,门前有旗杆,解放初拆除,遗址尚在地下,庙中的井圈被移至林中作为涵洞使用。
320803-0316
夹河墓群
明清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夹河村
19座土坑竖穴墓均为小型墓葬,皆为平民墓地,多数埋葬者家境贫寒。出土有纪年的钱币46枚,另有铜镜、银簪、戒指、陶罐等。此墓葬地发掘工程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控制性文物保护项目,此次采掘的19座墓葬都具有明清时期的形制特征。
320803-0317
盐河北城隍庙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北村城隍庙边
清道光年间于板闸滩河时挖出,原置盐河北城隍庙,后庙毁圮,铜鼓湮入地下,1958年又于此挖出。鼓面直径1.02米,鼓心有8芒太阳纹,向外有七弦六晕,晕带上分别饰菱形网纹、回纹。边缘有等距的蛙饰。鼓高0.6米,束腰,两侧对称有四弦纹耳,通体饰弦纹。现藏镇淮楼。
320803-0318
如意里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闸口村
位于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闸口村如意里小区。2009年发现并清理,古井呈圆筒形,全部用大青砖砌成,采用“大井套小井’”的独特形制,上井直径2.1米,下井直径1.6米。根据此井的砖块形状、大小、厚度及垒砌方式,结合井中出土文物以及过去发掘的唐朝古井情况,文物部门判断此井的年代为唐代中期。能用上这么大井的,应该是人口密集区估计是当地城外的驻军或其他机构的专用井。
320803-0319
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台湾省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顺河镇大吉村
1940年10月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这里成立,县长赵心权,领导全县人民进行抗日斗争。原址在大吉村古乐山家,房屋三进,今已无存。
320803-0320
丁宝铨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马甸镇侯梁村西
丁宝铨,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官山西巡抚,原墓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1958年封土平,棺深埋。
320803-0321
大运河淮安区段
南宋-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板闸村至南闸镇林南村
淮城镇板闸村至南闸镇林南村?隋一清]隋开皇七年(587)疏邗沟斜向西北至末口(今淮安区)入淮。从南宋至清代,黄河夺淮长达661年。南宋绍熙五年(1194)自江都到淮阴(今淮安市)筑运河堤360余里。明成化十四年(1478)筑重堤于高邮、邵伯、宝应、白马湖老堤之乐,基本形成里运河,以维持漕运。1949年后,又对杨庄至杨庙段和杨庙至高邮界首段进行整治疏浚。大运河淮安区段自淮城镇板闸村入境,西北东南向穿过区境,从南闸镇林南村出境,途径淮城镇、三堡乡、上河镇、平桥镇、南闸镇。境内流程约33公里,最宽处150米,最窄处100米,最深处5米,最浅处3.5米,其中运东闸以北为复线,西路为1949年后开挖,东路为里运河,宽60米。沿线与之相关文物点有:末口遗址、总督漕运总置遗址、运河石工堤、板闸税关遗址共4处。
320803-0322
周扬墓群
唐-清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季桥镇周扬村南淮河入海水道内
在周扬村南入海水道内,2003年考古发掘,清理唐、宋古墓、木椁墓若干,出土铜镜、灰陶罐、釉陶壶、白釉碗、钱币等。
320803-0323
淮安水利枢纽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运东村南侧
位于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运东村南侧,从1951年冬到1952年春,以83个睛天的高速度,开挖了一条西起洪泽高良涧,东至射阳扁担港,全长160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为淮河打通了一条入海道。在之后的40多年里,在方圆2公里的地方,先后有30多座水利建筑建成并投入使用,为苏北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进入21世纪后,国家又投巨资兴建淮河入海水道,在淮河入海水道与大运河交汇处又建了水上立交工程,是亚洲同类工程规模最大的“上槽下洞”水上立交工程,入海水道泄洪时从大运河底下穿洞而过,不影响大运河通航。它的投入使用对淮河流域下游防洪减灾有着巨大的作用,并保证了京杭大运河的运输畅通。
320803-0324
刘伶墓
明清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东乡刘伶村西
刘伶,晋竹林七贤之一。封土已被夷平,墓前有石墓碑一通,系清咸丰年间(1851-1861)置。尚存,高1.5米,宽0.6米,正面镌有“刘伶之墓”四字。
320803-0325
两淮批验盐引所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社区西
明清时期,淮安乃淮盐集散中心,故设淮北盐引公司及两淮批验盐引所之淮城之北郊,淮北盐总商们亦集聚河下镇,两淮批验盐引所设大使和副大使各1名,其职责是检查盐商所运之盐与盐引是否相符,每年盐验经批验后发往规定的口岸销售,清中叶批验所移至河下绳巷程氏盐商懋敷堂,前堂后厦,宏深峻丽,后在盐运工人集会顶香请愿时毁于火。
320803-0326
三角墩二号墓墩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仇桥镇三角墩村9组
"为3个高墩之一,原高约10米,占地约5000平方米,1953年挖掘,出土有陶壶,陶罐碎片等."
320803-0327
大悲阁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社区勺湖公园内
大悲阁又名佛香阁、天宁阁,属于龙兴寺,为龙兴寺的主体建筑之一,建国后,大悲阁被拆毁。
320803-0328
蚂蚁殿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马甸镇蚂蚁殿(卫东)村街心组
"位于蚂蚁殿村东部,原占地约2亩,有大殿5间、前殿3间以及其他附属房屋,大殿中供奉一蚂蚁塑像,“马甸镇”地名即由此演变而来。其建筑毁于20世纪50年代,房址存于地下。"
320803-0329
高仇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仇桥镇高仇村葛庄组北
位于高仇村葛庄组北1公里,高约4米,占地约2000平方米,2006年出土铜镜,双兽罐等文物。
320803-0330
重修福公堤碑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范集镇李许村11组
石碑名为“重修运河西福公堤碑记”,刻于“大清光绪三十四年”。长2米,宽0.78米,厚0.26米,正文有16行,约800字。原碑立于白马湖北岸福公堤上,现被移至村南谷场边,底座无存。
320803-0331
如得庙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仇桥镇三门居委会3组
位于仇桥镇西北隅,原有大殿5间,东西厢房及山门过道等,上个世纪50年代拆除,房址存于地下。
320803-0332
湖心寺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公园村
该寺始建于唐,至民国初已成为苏北佛教中心。南北长约500,东西宽300米,以山门、大雄宝殿为中心,计有130余间房屋。从河下杨家渡至山门,建有4座牌楼。50年代初改为康复医院,上个世纪60年代改建为淮阴农校,现改为淮安生物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寺庙建筑无存,部分基础仍存地下。
320803-0333
二帝阁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居委会估衣街与文昌街交汇处
位于河下估衣街东首。据《淮安河下志卷》载,其“初建自明代,跨民房而上,辉煌壮丽,似塔似亭,内供文武二帝,中有魁星……”据民间相传,南宋时,韩世忠和梁红玉镇守淮安,与金兵仅一淮水之隔,便筑此阁,上层了望敌情,下层截兵,韩、梁二人常登阁遥拜徽、钦二帝,故称“二帝阁”。为木结构,二层楼阁。毁于“文革”中,基础存地下。
320803-0334
回施庵遗址
清雍正10年(1732)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板闸村5组
"据<淮关志>载:""回施庵板闸镇运河北岸,雍正10年,前监督年希尧建。并置香火田三顷零。解放后因无人使用,逐渐倾圯,2007年因建设需要拆除,基础存地下。"
320803-0335
丁澄墓
台湾省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席桥镇席桥居委会南
"丁澄(1916-1941年),原名泽成,号亦清,淮安席桥人,上个世纪初参加党的地下活动,抗战时,任淮安抗日同盟会常务理事,淮安抗日民主政府11区长妆区大队长,他积极组织抗日力量,经历大小战斗上百次,1941年冬丁澄被土匪诓骗遇害."
320803-0336
殷自芳墓
民国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博里镇孙庄村孙庄小学
殷自芳,生卒年不详,字沚南。究心水利,倡浚市河,十字河,裹治运河,颇著成效,原著占地面积约660平方米,20世纪60年代封土被夷平,棺木就地深埋。
320803-0337
张庄唐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张庄村北
该处墓葬为1座唐代夫妇合葬砖室墓,砖室墓葬,形制奇特,从上方看酷似1双巨鞋,而墓葬封门部分从正面看又近似1张人脸,有“发、眼、鼻、口、齿”形状,较为少见。
320803-0338
山阳县衙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社区镇淮楼西路1号
据清《同治重修山阳县衙志》载,“山阳县公署在中长街西,旧制大门东向,与卫镇抚署相对,明洪武六年改南向,有板桥跨水以达亭事……”50年代后期逐渐拆毁,部分建筑遗址存地下。
320803-0339
流均口旧址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泾口镇泾口村涧河北岸
淮安关是封建时代朝廷设在淮安的户部税赋征收机构,其机构庞大,辖区范围较广,有三关十八口,流均口是其中的一“口”,设在涧河北岸,河中设卡,关房有二进,现存一进。面阔三间10米,进深5米。据《续篡淮关统志·卷五·关口》记载,流均口原设盐城县属之流均沟地方。乾隆二十年因该处地势单洼,屡被水患,题淮移驻于山阳之泾口,住民房六间,距大关八十里,实去流均不远,故其名不易…….清末漕运裁撤后,此房屋变为民居.
320803-0340
季桥水龙点
其他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季桥镇颜刘村
水桶及压杆等由木材制成,泵体及喷嘴等为铜材制成。泵体上刻有辛木年置柴正昌造住车桥镇字样。该水龙是反映民国年间当地村民消防事务的实物见证。
320803-0341
赵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季桥镇赵墩村4组东南
分布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高4--5米,现已基本夷平,在进行入海水道北堤配套水渠时,挖掘了三分之一,为土坑木堾墓,出土铁剑铜镜,釉陶壶灌五珠钱等,还发现有陶井。
320803-0342
新河头战斗烈士墓
199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南闸镇新河头居委会北
位于南闸镇新河头居委会西北侧,解放战争时期,淮宝县委委员张鹏兴、徐明曾为了掩护100多户淮宝干部和群众安全转移,阻击敌顽大队人马,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1991年经原淮安市委批准,在当年战斗发生地竖纪念碑并建烈士墓园1座。占地300平方米,碑上镌刻“新河头战斗烈士纪念碑”。
320803-0343
福田寺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博里镇王庄村王庄小学内
福田寺,始建于明代,有殿,厢房穿堂等,计20余间房屋,建国前毁于战火,现存古银杏1株,雄性,树龄300余年。
320803-0344
张氏祠堂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南闸镇中南村张河组
张祠堂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当时因附近有千户张姓人家,光绪年间曾有光绪御赐该姓想、妻杨氏贞节牌坊,原有建正向主祠堂5间,东西厢房,里有匾额(百忍堂),有庭院,后有池塘,前有牌坊门(张大门)原清明时节有家祠节。
320803-0345
阮式墓
192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东乡花庄村1组东南
阮式(1889--1911),字梦桃,号翰轩,别号汉宣。原名书麟,光绪秀才,辛亥革命时为光复淮安,被清山阳县令姚荣泽杀害。先葬于淮安南门外,1926年移葬此地。20世纪50年代开挖苏北灌溉总渠时被深埋。
320803-0346
双井村井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顺河镇双井村
古井位于双井村双井组1个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水塘之中。两口井呈东西分布,相距100米左右,据村民介绍,井圈分别为白矾石和青石制成,井口直径约为70-80厘米,井深约3丈,井体为八菱形,底部有1间房子大小。因目前2口井均在水面以下,根据零散井砖的形制初步判断为元、明时期。
320803-0347
沈炎青宅
清至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金华寺巷9号
沈炎青为沈敦兰之五世孙,沈敦兰,道光丙午(1846)举人,历任内阁中书、户部郎中、陕西道御史,擢江苏常镇通海兵备道加布政使衔。沈炎青宅为主上所留,原有房屋20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320803-0348
吴志良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驸马巷25号
"吴志良,民国上海测量大队队员。曾在老西门大街开办“吴月记车行”,此处为其住所。原有房屋20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
320803-0349
百姓巷常氏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百姓巷5-4号
原为常氏住宅,常氏身平事迹不详,有房屋3栋8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主屋3开间,面阔10.5米、进深5.6米、檐高3.4米。
320803-0350
百姓巷宋氏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百姓巷5-5号
此处房屋原为宋氏住房,,宋氏身平事迹不详,原有房屋3栋9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主屋面南3开间,面阔10.6米、进深6米、檐高3.2米,外墙已贴瓷砖,室内已装修,木隔段完好。
320803-0351
高公桥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瞻岱社区双刀刘巷北首
据重修《山阳县志》记载,高公桥在大圣桥北。东连北门大街,西接双刀刘巷。淮安民间流传的“双刀刘”抗金的故事发源于此。原桥上部已改为水泥结构,桥基尚存。
320803-0352
巽关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楼东社区南巽路东首
巽关是淮安古城的一座水城门,所谓“巽”古人称为东南方向,东南为上。此水关自明天启三年建,道光时壬懋宏所写:“郡城南门外,引莲河水,湾环三折,形如玉带,故名曰‘宝带河’,北行折而东为涧河入荡者昔,城之东南巽方引水入城,自东而西入文渠沟进入府学泽地,回环曲折,后下城河绕县学出北水关,由西而东,绕城之玄武方入市河荡,淮郡合成全局,巽方则长生也,故前人在此建龙光阁、文昌楼,使文峰场秀也,又兼引巽方之秀水入府学泮池,使文风大振,科弟鼎盛也。巽关毁于上世纪中后叶,遗址尚存。
320803-0353
称娘桥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瞻岱社区东门大街中段
明朝永乐年间,淮城有一户人家父亲仙逝后,兄弟二人分家,兄居桥东,弟住桥西。兄弟约定,两家轮流供养母亲,每月请母亲至桥上当众称其体重,若减轻则为不孝。兄弟二人依约而行,奉养母亲至九十多岁善终。后人为颂其美德,将此桥谓之“称娘桥”。桥面部分已经无存,桥墩埋于地下。现已在原址上建新桥。
320803-0354
通济桥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六珠社区珠市街北首
通济桥又名小吊桥,位于淮安城南护城河上,北接南门,南连珠市街,是古代淮安人出南门的唯一通道。毁于上世纪中叶。在河岸边保留有石头桥桩,在桥南居民的墙体上镶嵌着两块“通济桥”碑记,一块为“清初治六年[1867]丁卯冬日重修,邑人汤学询……公立;”一块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张殿卿……公立”。2003年淮安区政府在保持原有格调、质地的基础上,重修通济桥,同时在桥南右侧建一碑廊,将两块清代碑记重新镶嵌,碑廊背后又镶嵌新的“重修通济桥记”,以昭后人。
320803-0355
新华池浴室
台湾省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鱼市社区南门大街中段
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位于淮安城内中长街,即现在的南门大街。业主牟旅平,原为诉师,后转营浴室。他经营理念新颖,建浴室时就预留了停车场,自中长街向后退了20米左右,以至解放后拓宽马路、修人行道,新华池浴室都没有受到影响。新华池的房屋建造和室内设备都很考究,浴池房内有粉彩瓷砖贴以墙面,十分精美。新华池浴室开业前,他又派服务员去上海培训,回来后再上岗。因其设施讲究,服务态度好,成为当时淮安档次最高的浴室,生意一直兴旺。新华池曾经有一副有趣的对联:“全无一丝牵挂,哪有半点尘埃”。1962年新华池男女浴室被划归为国营企业,至今仍在营业。
320803-0356
罗家桥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社区罗家桥巷中段
据《淮安河下志》记载:“乾鱼巷口罗家沟上,义民罗文振建。”桥面石板尚存,两侧栏杆无存,桥南北建有民房。南面有古清真寺,东临湖嘴大街,东南有闻思寺。
320803-0357
盘粮厅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华亭村东北侧
据重修山阳县志记载:“盘娘厅在北角楼西”,为漕运总督管理漕运的下设机构,原规模较大,今地面建筑已毁,基础仍存地下,有两块乾隆御碑碎片镶嵌于居民墙上。”
320803-0358
淮安电厂遗址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社区萧湖园南岸
民国时期的淮安城区已经用上电灯,火力发电厂就设在萧湖南岸,南距韩侯钓鱼台约80米。抗战时被侵华日机炸毁。废弃的电机、钢筋、砖块之类早已被人撬走,仅剩水泥浇铸的两个发电机台基,高约2米,放置机器的水泥槽依然如故,反映出当年的工艺流程,是淮安民族工业的历史见证。
320803-0359
程公桥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社区程公桥巷北首
五跨石梁桥,南北向,跨老市河,长50米,宽3米,跨度5米,高2米,青长条石桥面。四桥墩上均有雕龙纹饰,两旁有白大理石栏杆。
320803-0360
龙光阁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东乡刘湾村西侧
龙光阁 位于淮安古城东南护城岗上,漕运总督朱大典于明崇祯丙子(公元1636年)建,“以壮文峰”,其门西向与西北文通塔相应。清顺治戊戌(公元1658年)漕运总督蔡士英对龙光阁修葺一次。康熙初年,漕运总督林起龙对龙光阁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修缮,至康熙末年倒塌损坏。道光23年由丁晏、何锦二位绅士领头复建,时京城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宗昉亲笔书写“龙光阁”三字巨匾,并撰写了一篇《重建龙光阁记》。修复后的龙光阁三层八角,高约六丈,金壁辉煌,雕梁画栋。上下厅房四间皆有走廊,西廊外有月洞门,门外小院有僧舍及厨房三间,中有后门出入,地方名士常畅游这里,并留下了不少美好诗篇。此阁抗战时被日军拆毁,部分基础仍在地下。
320803-0361
府学试院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鱼市社区南门大街中段(淮安宾馆院内)
据清重修山阳县志记载:府学试院“旧名中察院,在府学西,今建考棚于其内。”现地面建筑已无存,部分遗址存于地下,现在原试院门口悬挂“府学试院”匾额一块。
320803-0362
金汤浴室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楼东社区金华寺巷西侧
位于淮安城内金华寺巷,为清宣统年间建造。创始人为范文甲、王大水。其大门面东,大门上方匾额刻有“宣统三年秋九月  金汤  元寿书”,为清末淮安秀才邵元寿所题(邵字子抡、子愣,喜搜罗乡邦文献,著有张耒年谱)。金汤浴室经过改造现仍在营业。
320803-0363
勺湖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勺湖社区西北隅
勺湖位于淮安城西北隅,濒临古运河,因其水面弯曲如勺而得名。它水面洁净,菰蒲飘香,被佛教界视为建立清净之所的佳地。因此“古迹多在其地”(程晋芳《重修勺湖草堂记》)。在勺湖周围先后设立的庵观寺院有:法华禅院、文通寺、龙兴寺、千佛寺、老君殿。另有大悲阁、勺湖草堂、奎文书院等名胜。现有文通塔、铜钟、勺湖草堂、碑园等文物点。
320803-0364
萧湖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河下社区东南隅
“萧家湖亦名珠湖(又名东湖),在城北里许,运河东岸”。明代以前,“运道经由城东”,“肖湖与城西之管家湖、城北之屯船坞溪港交通”,自“联城东建,运堤西筑,中间洼下之地,乃悉潴而为湖,以成一方之胜。”昔时萧湖西岸运河堤旁“韩侯钓台屹然而耸峙”,台之南有御诗亭,台之北有漂母祠,祠侧有蒹葭亭;清两代萧湖周围名园环筑,游赏几无虚日。 萧湖园现有面积384.6亩,水面约240亩,造园面积312亩。 现存的人文景观、历史古迹有:古枚亭,汪达之墓,韩侯钓台,千金亭,漂母祠,古莲花街、古运河石堤。
320803-0365
月湖
唐-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鱼市社区西长街西南隅
月湖又名万柳池,在淮安城西南隅(西长街天妃宫巷西),“旧由西水关通于西湖,画船来往,为燕游胜地”(《咏淮纪略》卷下)。其水平如镜,芰荷杨柳,春生蒲菜,秋有甘藕鲜莲,一年四季出产鳊鲢鲤鲫,有古道院佛寺,  万柳池风景如画,古人诗文,描述甚多, 旧有二帝祠、三仙楼、万寿宫、天妃宫淮阴书院、万柳亭、开元寺、枸杞井、文节书院等古建筑。今寺院大部倾毁,全湖已变为蒲田地和鱼池,仅剩二帝祠尚有部分遗迹。湖中所产蒲菜质地极优。
320803-0366
俞恕斋宅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楼东社区锅铁巷22号
俞恕斋,生卒年不详,晚清鼎泰钱庄老板,现存四院一座及花园的部分附属建筑,占地面积约180平方米。花厅面阔三间11米,进深七檩7.6米,檐高3.5米,为硬山顶,抬梁式梁架,周围长廊环绕,雕花格扇。
320803-0367
百姓巷秦氏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楼东社区百姓巷13号
原为秦氏家族住宅,秦氏家族为淮安地方一名门望族,城中有多处住房,此处为秦氏家族各一分支的住所,有房屋20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主屋面南3开间,面阔9.1米、进深5.8米、檐高3.2米。
320803-0368
朱雀桥巷蒋氏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朱雀桥巷27号
原为蒋氏家族住房,蒋生卒年不详,有房屋3进20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原有多进房屋,主屋有门、窗搭,明间地面方砖和木隔段,次间有地板、吊顶和老式窗板等,为典型的清代民居。
320803-0369
朱雀桥巷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朱雀桥巷北首
原为沈氏家族,院内古井。井为青砖所砌,井圈为50厘米直径的方形青石,井口直径28厘米。
320803-0370
施家巷井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施家巷南首
该井为大青砖所砌,井圈为麻石,高37厘米,直径92厘米,口径43厘米,井深约8米,井水清澈见底,井圈四周原有约6平方米的青砖井台。
320803-0371
马王庙巷井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马王庙巷19号门前
该井井圈高16厘米,宽62厘米,口径32厘米,的方形青石井圈,有约9平方米的青砖井台,井内由青砖所砌,深约8米,水位较高,井水清澈见底。
320803-0372
更楼东街一号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更楼东街34号门前
该井井圈为高27厘米,直径52厘米,口径34厘米,的八边形白矾石井圈,有约8平方米的青砖井台,井内由青砖所砌,深约8米,水位较高,井水清澈见底。
320803-0373
更楼东街二号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更楼东街46号门前
该井井圈高27厘米,直径56厘米,口径32厘米。八边形,麻石石质,原有约6平方米的青砖井台,井内由青砖所砌,深约7米,水位较高,井水清澈见底。
320803-0374
小鱼市口东街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小鱼市口东街6号门前
该井井圈高25厘米,宽49厘米,口径30厘米。正方形,麻石石质。青砖井台,约5平方米。井内由青砖所砌,深约7米,水位较高,井水清澈见底。
320803-0375
打箔巷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打箔巷47号门前
该井井圈高20厘米,直径53厘米,口径32厘米。八边形,麻石质井圈。青砖井台,约6平方米。井内由青砖所砌,深约7米,水位较高,井水清澈见底。
320803-0376
系马桩巷井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系马桩巷5号门前
该井井圈高23厘米,直径52厘米,口径39厘米。圆形,麻石质。青砖井台,约4平方米。井内由青砖所砌,深约6米,水位较高,井水清澈见底。
320803-0377
潘锡侯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照壁巷18号
潘锡侯,嘉兴师爷,清晚期来淮定居。此处为其住房,原有房屋30余间,均为抬梁式硬山造砖木结构,现存主屋、下堂屋和西厢房共10间,其中主屋和下堂屋外墙已粉刷,室内已装修,但结构尚好。西厢房保存较好,格扇门和睦隔段均完好。
320803-0378
七家湾巷井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淮城镇七家湾巷24号门前
该井井圈高34厘米,直径66厘米,口径42厘米。井圈圆形,麻石石质,有约5平方米的青砖井台,井内由青砖所砌,深约7米,水位较高,井水清澈见底。
320804-0001
码头清真寺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张庄镇村三组,东临张福河。
原名清真教堂。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6500平方米。沿中轴线有讲堂、正殿、水房等建筑。正殿面阔3间,12米;进深16.4米。讲堂面阔3间,12.5米;进深15.1米。均为硬山顶。现寺庙已被现代建筑所取代,存有古井圈1个。
320804-0002
任寿田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郑台村三组,距郑台村三组住户约500米的农田内。
武功将军任寿田为淮阴人也。将军忠厚坦诚,孝悌爱民,为官清廉。力主新政,保护同盟会成员。家乡人民为了纪念将军,特在2004年修墓,树碑,以供后人瞻仰。
320804-0003
桃园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郑台村一组,古井紧靠李保全家房屋。
据说在很久以前,该村名和尚庄,在距离古井不远处有一寺庙,这口井就是专门供和尚饮水的井。后来,当地村民也饮用该井的水,后废弃不用。
320804-0004
郑台涵洞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郑台村十组,位于洪泽湖老堤之下,横穿大堤。
据当地人讲述,涵洞始建于民国时期,原为老洪泽湖大堤的输水涵洞,后来经年累月,涵洞逐渐淤塞,其深度与宽度小于先前,但仍然发挥着灌溉和排涝的功能。
320804-0005
码头三闸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至泰山村,东距漂母墓约500米。
三闸向东北延伸至中、里运河与二河交汇处,东距漂母墓约500米,西临韩信故里遗址。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淮阴县志》记载:“惠济正闸于1973年冬拆尽”,“惠济越闸、通济正闸、通济越闸、福兴越闸均在1967年拆除,”“福兴正闸于1959年扒二河时拆除。”码头三闸遗址是明清时期清口一带的漕运锁钥,黄、淮、运水系变迁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国漕运发展历史的见证,对研究明清时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交通、水利、科技发展状况等有重要意义。三闸由南而北依次为惠济闸、通济闸和福兴闸,在当地俗名头、二、三闸。各闸相距三、四里,这段长仅七、八里的河道是明清时期交通枢纽,清康熙、乾隆二帝曾多次亲临阅视。
320804-0006
码头龙亭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张庄镇村,西距王顺路约800米。
清代康熙、乾隆皇帝屡次南下视察水患路过此地,因而建亭以此纪念。亭已毁,基础仍存,系糯米汁、桐油、石灰拌黄沙、碎石结构,平面呈圆形,面积约50平方米;基础厚约2.5米,遗址周围曾出土过黄色琉璃瓦构件等。现在的亭子系1999年重修。
320804-0007
淮阴城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紧靠张福河。
秦置淮阴县,西汉、东汉、魏、西晋到元代均为县治之所在。其间还曾经同时作为广陵郡、淮洲、淮阴郡和侨置的青、兖、徐、北兖四州和东平郡的治所。历史上,这里是古泗水入淮口,黄、淮、运三水交汇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一直是中国东部南北水陆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冲。地表1.5米以下,发现厚约3米的文化层,历年来曾出土大量条石、石础、瓦当、陶器、缸、罐等古代遗物。
320804-0009
淮安清口灵运记碑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三组,紧邻张福河东岸。
碑阳面记载了时年五、六月间南旱北霪,淮安清口影响漕运,茂相率漕运官员在大王庙、淮神庙祈祷的情况。阴面镌刻祈祷官员名单等。
320804-0010
烈女碑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三组,西临张福河。
碑文记载的内容大致如下,韩元得顽疾,夫妻感情深厚,其妻彦氏无力挽救,遂与其夫双双投河。后人为了纪念她的品德,于是立碑纪念之。
320804-0011
清河城址
元、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旧县村,位于村二组与三组之间。
城址始建于元初,位于废黄河北岸。天历年间置清河县。原来地面上有墙垣。城址平面呈方形,曾经出土过石狮、砖瓦、旗杆、陶瓷器等文物。
320804-0012
康熙御坝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玉坝村,紧邻玉坝村四组。
《清河县志》载:“康熙年间,黄河直抵惠济祠始折而东,逼近清口,易于倒灌。屡开北岸陶庄引河未奏效。三十八年圣祖临视,筑挑水坝。”将清口西黄河弯曲处浚直,并将黄河南岸近淮处河堤东延伸、二三里。自此“淮水从清口畅流敌黄,绝无黄水倒灌之患”,河工遂初步告成。御坝是康熙治河的重要历史见证,对研究黄河水患及清代河道变迁亦有重要的史料价值,2003年3月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04-0013
御坝村烈士墓
194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玉坝村,位于玉坝村二组范围内
1946年,人民解放军二师五团二连在码头镇张福河与日军遭遇,李振江等7名同志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之后当地群众将他们安葬,并立碑纪念。
320804-0014
示河头碑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仲弓村三组,村民李为华院内。
现抄录碑文如下:御       示河头   康熙四十二年改挑中河行运志椿长二丈碑座与偆顶相平   乾隆三十九年五月    重立
320804-0015
甘罗城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二组,西南约500米为码头镇。
清咸丰《清河县志》载:“秦筑,为淮阴县治。城近古泗口。遗址面积约1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左右。东城垣仍在,长约70、底宽20、残高约3米。曾经在遗址内采集到灰陶片、汉代砖瓦等文物。
320804-0016
码头关帝庙大殿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二组,西约50米为码头村中心路。
始建于明天启五年(1625年),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重建。原来有正门、厢房、大殿及碑刻。现存大殿半间。淮阴区明远路正在修建;大殿面临拆迁的危险。
320804-0017
码头大王庙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三组,通济闸西堤附近。
以前此处曾经有一座大王庙,规模宏大;香火旺盛。后来大王庙的建筑全被拆除,仅剩一颗银杏树。现在已建设成为枚乘故里。
320804-0018
泰山湖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泰山村,北为漂母墓。
泰山湖距漂母墓很近,据说此湖由当年韩信修漂母墓,命士兵取土开挖形成的一个湖,漂母墓当地人称其为“泰山墩”,故修墩取土而形成的湖就成为“泰山湖”。现在湖已被私人承包,用来养鱼、养鸭等。
320804-0019
漂母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泰山村,南为泰山湖。
相传汉代淮阴侯韩信年少落魄时,曾受漂母赠食之恩。公元前202年,韩信受封楚王,建都下邳,为报答漂母之恩,赠金筑成土冢。现存高约10米,径30米。墓前立碑,正中刻“漂母墓”,并刻有附文,碑高1.25、宽0.60米,为民国十九年(1930)所立。另有护墓碑一方,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
320804-0021
乾隆阅河诗碑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东约100米为码头村中心路。
乾隆年间,来此巡视水情并题诗,后来人们树碑以纪念。现摘抄诗文如下:无风更戢浪,时鼓柑不移。屡奉大安渡,均邀明贶垂。豫游良已惬,尊养命从兹。南望渺烟树,民情系我思。乙酉暮春下瀚渡黄河述事御笔  去岁渡孟津,两岸隔五里。今来渡淮安,河惟里许耳。岸宽流则平,河窄流斯驶。南河防塞多,时闻叠浪起。而我时南巡,正逢晴日美。荡桨越溜过,安稳非昨比。天心明锡佑,河伯默相祉。平陵川气黄,纷拥云容紫。翁丐象时雄,  荡波偏澜。永念平成功,细度修防理。乾隆辛未春二月渡黄河作  御笔  此为龙亭御碑碑体,高1.6米,宽1.2米。正面为乾隆十六年二月御笔。半夜风狂晓略息,登舟五更雨全停。土臣执役喜无比,河伯昭麻信有灵。悦豫慈情欣稳渡,狩巡祖制缅恢型。督雾清旭全开朗,归壑长川替毒亭。浩瀚宏波,配慕元气护扬。孙庄漂缈成彼岸,彭口须臾泊近潮。惠济祠雯瞻庙貌,清黄汇谨渡情形。申晓方略贻良范,慎守惟乾冀永宁。隆壬午仲春际  黄河七言近体八韵御笔  河督大臣江南河道总督尚书恭勒
320804-0022
韩信故里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码头镇镇政府附近。
据清咸丰《清河县志》载:韩信(?—前196),淮阴人,汉淮阴侯。相传韩信少年时由淮阴县八里庄迁至淮阴城(今码头镇)。其故里建有许多纪念性建筑,大部分巳圮毁。1949年后仅存砖砌牌坊一座,为清代建筑,石匾横书“韩侯故里’四字,1966年被破坏,1983年重修,2002年再修。
320804-0023
观音寺遗址
宋、元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码头镇政府院内,食堂前约6米处。
原为观音寺门前的石狮,青石质,一对,蹲坐;底座高0.7、宽0.62、长0.78米。狮高1.5米,卷毛凸眼,两狮前爪各有一爪蹬球,形态生动,栩栩如生。。
320804-0024
任筱鹏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郑台村三组,任寿田墓旁边。
武德昭骑尉任公筱鹏淮阴人也。为人忠厚诚恳,爱民如子,为官清廉。家乡人民为了纪念他,特在2004年修墓,树碑,以供后人瞻仰。旁边是其弟任寿田之墓。
320804-0025
木笼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玉坝村六组,古黄河南岸,小清口地域内。
该项水利设施始建于清代,据地方文史学家介绍,所谓的木笼就是先在土筑堤坝周围打木桩,然后中间填以石块筑成,用来防范黄河洪水决口。现在6个木笼自东向西排列,全部埋在地下。
320804-0026
水墩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玉坝村六组,明远路南侧。
水墩修建于清代康熙年间,乾隆年间加固。据地方文史专家介绍,7个墩子呈东西排列,用来抵御黄河水,防止清口洪水的决堤。现在在明远路南侧有一个水墩仍然伫立着。直径约14.5米,残高5米,上面长满了树木和杂草。
320804-0027
古道庄园井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玉坝村三组,古道庄园内。
据当地老人讲述,明代,一王姓大户在此开挖水井一眼;到了清代,井旁边有南国酒坊,就用此井水酿酒。此井旱时不干,汛时不涝,冬季不结冰,具有一些传奇色彩。
320804-0028
瑶河闸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玉坝村七组,南为洪泽湖,东为张福河。
清代道光年间修筑,当时为三孔;解放后重新修建,现为六孔。在闸的下面,原来的碎石和条石仍保存。现在仍然发挥着防洪与灌溉的功能。
320804-0029
七堡堤工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玉坝村七组,东为张福河。
康熙年间,为了抵御从现今瑶河闸到张福河口之间洪泽湖湖水,命令修建,长约4公里。解放后重新修建。现在仍然可以发挥其防洪的功能。是研究该地区河流变迁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320804-0030
仲庄堤工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仲弓村一组,北为大运河。
康熙、乾隆年间为了抵御黄河水的泛滥而修建该堤坝。堤坝全长约7公里,最宽处约200米。在当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在已经逐渐失去其防洪的功能了。
320804-0031
仲庄运口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仲弓村一组,东为张福河、北为大运河
据地方志专家介绍,运口在康熙年间是古黄河一处较大的转弯处,这里水流湍急,形成一个类似港口的地区,可以驳船,因而此地南北船只往来十分密集,航运繁忙。
320804-0032
三百六十丈月堤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乡双闸村。
据地方史专家介绍,康熙年间,为了防止运河再次决堤,筑此堤坝,古有“三百六十丈”之长,故有三百六十丈月堤之说。堤坝用黄土夯筑而成,宽50—100米;顶上面是一条土路,旁边长满树木和杂草。到现在为止,堤坝一直发挥着阻挡洪水的功能。
320804-0033
古清口遗址
南北朝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袁集乡桂塘村,南为华能杨庄电厂,北为桂塘村。
距当地百姓讲述,该地是泗水与淮水交汇冲击而形成,地势十分开阔;面积很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唐代曾经有6次大的战争在此发生。
320804-0034
钳口坝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乡双闸村五组,盐河头上。
据地方文史专家介绍,康熙二十六年开挖盐河头,康熙三十一年修建此坝,为了防止盐河决口对下游居民侵害。现在堤坝已经基本失去其防洪的功能。
320804-0035
高堰铁牛
其他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赵集镇高堰村三组,东临二河,西为洪泽湖大堤。
康熙四十年五月五日,由河道总督张鹏翮主持,在码头镇铸“镇水犀”(俗称铁牛)16只,分置高家堰翮黄、淮、运等险要地段,藉以镇堤防浪,今仅存7只。高家堰这只原位未动,长1.33、宽0。83、高0.81米,昂首屈膝伏卧状。与底座连为一体,总重2400公斤,铁牛肩部有铭文:“微金克木蛟龙藏,康熙辛巳年午日铸。”铸造工艺精湛,形象生动。
320804-0036
赵集关帝庙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赵集镇高堰村三组,东临二河,西为洪泽湖大堤。
据当地老人回忆,该庙始建于清代,坐北朝南,由前殿、厨房、僧房、亭子和大殿组成。大殿面阔三间,中设关帝塑像;前殿面阔五间。曾经在此出土过黄色琉璃瓦件等文物。尚存的一方重修汉寿亭侯碑现暂存洪泽三河闸管理所。
320804-0037
高堰接筑堤工碑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赵集镇高堰村三组,北距关帝庙和铁牛约1.5公里。
据知情人士介绍,乾隆六次南巡亲阅高家堰并题诗三首,当地人于是刻碑以此纪念。该碑现暂存洪泽三河闸管理所。
320804-0038
洪泽湖大堤淮阴段
汉至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至赵集镇高堰村十堡。
远在汉唐时期,就开始修筑高家堰。后来,修筑比较大的工程在明代和清代。明代为潘季驯总理河槽,修高家堰。清代,康熙、乾隆时期继续修筑和加固堤坝。1951年、1964—1974年,淮阴县先后六次加固堤坝。
320804-0039
琉球国京都通事郑文英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新街17号(区图书馆后院)。
乾隆五十八年,琉球国朝京都通事郑文英,奉使前来我国朝京,不幸于11月14日道卒,就地安葬于此。此墓是中琉两国友好往来的见证。1980年、1987年、1995年分别被县、市、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原碑现藏于淮安市博物馆。
320804-0040
王营废黄河大桥
192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同兴居委会,废黄河上。
1928年建,原名红桥,为支架式水泥墩台,木结构桥面,梁板式,长160米,宽8米,高6.4米,南北走向,纵跨废黄河。该桥60年代桥面被拆除,今存16座桥墩。现在利用原桥墩修建了新桥,中间为中国“南北分界线”的标志。
320804-0041
马王庙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新街淮阴实验小学内;古井东侧0.5米处,平地。
此庙在清代为车骡商祭祀白马王之场所,庙前曾经有大戏台。解放前,该庙被用作马王庙小学,即现在实验小学的前身。遗址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今尚存古井一口和碑一通。
320804-0042
西河村墓地
隋、唐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西河村(原夏桥村),西为淮沭新河。
据当地村民讲,该地区古墓原来有较高的封土堆,保存较好,后来在平地时将其夷平并挖出过陶罐等遗物,遗物的年代属隋唐时代,古墓埋藏地区面积约300平方米。现在上面全是农田;远处是成片的树林。
320804-0043
蒋桥小庙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蒋桥村,西距大寨路约50米。
据当地百姓讲述,60年代此地曾有一座庙宇,后来人为将其拆除,所有文物诸如柱础、门墩等被当地村民分掉了。此对门墩为孙太康分得,今放在其小院内。
320804-0045
分黄南堤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彭堆村(原六里村),北边220米处为分黄北堤。
万历二十三年,总河尚书杨一魁开分黄支流并筑堤,起自泗阳皇家嘴,东经渔沟浪石南至六里村。现存东西向两道堤,用黄土夯筑,长约3公里,底宽15—20米,上宽约10、高3米。两堤相距220米。现在已经基本失去其防洪的功能,成为一处自然景观。
320804-0046
杨庄乾隆碑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杨庄村,西距盐河水电站约700米。
据当地群众讲述,此碑原来立在龙亭,内容应该是记载乾隆视察中运河的情况。1958年从杨庄(龙亭)搬运到此,后来盐河改造被埋于地下,距地表深约3.5米,碑高约2米。
320804-0047
贤孝坊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镇头堡村,北距武墩大桥约63米。
"康熙年间建。花岗岩质,原为四柱三楼牌坊,高4米,宽2.92米,柱宽0.42米,厚0.43米,上刻楷书对联“百年贞操冰同洁,千载芳名石不磨”。额枋刻云纹、蟠龙斗珠、神兽争球,雕刻精美。"
320804-0048
吴城遗址
南北朝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吴城镇吴城村,吴城镇北侧。
据清咸丰《清河县志》载:南朝陈将吴明徹所筑。据当地村民讲,遗址曾经出土过陶瓷器、清代帐钩等。现在遗址上面是成片的农田与树木及草丛等。
320804-0049
六里墩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鹏里村六组,东距林庄小学约30米。
据当地文史专家多年考察,该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左右,曾经在基本建设过程中挖出过灰陶罐、釉陶壶等遗物。据当地百姓回忆,解放初期遗址部分地段有1—2米高的土堆,后来因烧砖取土将其挖平,并下挖约1米深。
320804-0050
渔沟桥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蒋桥村,桥面通过的公路是325省道。
始建于乾隆八年,东西向,跨越包河,七孔石拱桥,桥长20米,宽6米,中孔净跨5米。现在桥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徐淮公路经过的一座重要桥梁,仍然发挥其交通运输的功能。
320804-0051
黄河村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吴城镇河滩村,北距废黄河约1000米,东距河滩村将军墓约30米。
据当地人讲,古墓年代久远,原来封土高约10米。在“文革”期间,封土被村民挖土取走,遂降低,今封土直径约25、高约1.5—2米,上面是一片茂盛的人造林,青草丛生;树林四周全部是水稻、玉米等庄稼。在该墓的附近曾出土过唐代的遗物。
320804-0053
渔沟镇中市街汪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渔沟村中市街30号
位于中市街西侧,为传统民居建筑,青砖黛瓦,梁架结构为穿斗式;正房面阔3间,长9.5、宽6.1米;部分墙体坍塌,屋顶长满杂草,今废弃不用。
320804-0054
渔沟镇中市街徐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渔沟村中市街49号
位于中市街东侧,为传统民居建筑,青砖黛瓦,梁架结构为穿斗式;房屋面阔2间,长4.9、宽5.3米;部分墙体用现代红砖修葺,外包水泥,至今仍在居住。
320804-0055
渔沟镇中市街王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渔沟村中市街35号
位于中市街西侧,为传统民居建筑,青砖黛瓦,梁架结构为穿斗式,房屋面阔2间,长6.4、宽6.3米,至今仍在居住。
320804-0056
渔沟镇中市街张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渔沟村中市街29号
位于中市街西侧,为传统民居建筑,青砖黛瓦,梁架结构为穿斗式。房屋面阔3间,长8.1、宽5.2米;部分墙体外包水泥,至今仍在居住。
320804-0057
渔沟镇中市街岳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渔沟村中市街25号
位于中市街西侧,为传统民居建筑,青砖黛瓦,梁架结构为穿斗式;房屋面阔3间,长6.2、宽5米;墙体有现代灰砖补砌,至今仍在居住。
320804-0058
渔沟镇中市街6号汪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渔沟村中市街20号
位于中市街西侧,为传统民居建筑,青砖黛瓦,梁架结构为穿斗式,房屋面阔3间,长8.8、宽5.3米,至今仍在居住。
320804-0059
渔沟镇中市街陈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渔沟村中市街17号
位于中市街东侧,为传统民居建筑,青砖黛瓦,梁架结构为抬梁式,房屋面阔2间,长6.5、宽6米;部分墙体用现在红砖砌筑,至今仍在居住。
320804-0060
渔沟镇中市街吴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渔沟村中市街16号
位于中市街西侧,为传统民居建筑,青砖黛瓦,梁架结构为抬梁式,房屋面阔4间,长9.3、宽5米;墙体部分地方腐蚀严重,至今仍在居住。
320804-0061
渔沟镇中市街史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渔沟村中市街1号
1号建筑分属三家,分别为史玉凯、吴引刚和郭玉田。位于中市街东侧,为传统民居建筑,青砖黛瓦,梁架结构为抬梁式,墙体损坏严重,屋顶长满杂草,今废弃不用。
320804-0062
八角琉璃井
秦、汉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渔沟村四组(骡马街)
据传,此井为秦国蒙恬所开,历史悠久。1945年,当地人打井,唯有此井有水,并且水为咸水。“大跃进”时期,井的部分井圈及砖被挖掉。现在用水泥筒盖在井口上面。
320804-0063
河滩村将军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吴城镇河滩村,一组范围内。
"据当地人讲,古墓年代久远,叫徐家大坟,又称作徐进士家大坟.原来封土高约10米。在“文革”期间,封土被村民挖土取走,遂降低,并且古墓主人徐进士的后代仍健在,住在河滩五组,家里曾经有古代的刀具。今封土直径约25米,高约1.5—2米,上面是茂盛的树林,青草丛生,树林四周全部是水稻、玉米等庄稼。墓周围曾出土过唐代的遗物。"
320804-0064
分黄北堤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彭堆村,南距分黄南堤约220米。
万历二十三年,总河尚书杨一魁开,分黄支流并筑堤,起自泗阳皇家嘴,东经渔沟浪石南至六里村。现存东西向两道堤,用黄土夯筑。长约3公里,底宽15—20米,上宽约10、高3米。两堤两堤相距220米。
320804-0065
大运河月堤涵洞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乡夏家湖村,北紧靠三百六十丈月堤
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1952年重修,现在上面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原基址被埋于下面,仍然发挥着灌溉和泄洪的功能。
320804-0066
夏家湖原种场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乡双闸村,南约300米为京杭大运河
据当地农民讲,此地曾在挖鱼塘时发现墓砖,并出土有陶罐等遗物,后经市博物馆专家鉴定为一座唐墓。今被淹没在鱼塘之下,距地表约3米。
320804-0067
双闸渔种场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乡双闸村渔种场,南有京杭大运河
据当地农民讲,1990年挖鱼塘时发现墓砖,并出土有铜镜、陶罐及陶钵等文物,经市博物馆专家鉴定为一座唐墓。今被淹没在鱼塘之下,距地表约2.5米。
320804-0068
玉露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新渡乡夏圩村,南距盐河约500米
玉露庵原名敬善堂,位于新渡乡夏圩村六组(原为杨码三组)徐希文家厨房后侧。建于明朝末年,民国重建。据《朱氏族谱》载:“敬善堂是供奉祖先发的嗣堂。”原有庵房三间,硬山顶,面阔12米,进深七檩3.5米,内供奉龙王神像一尊,菩萨若干。1958年被拆除,现存石碑一通在同组的徐希荣家。今建筑不存,成为一遗址。
320804-0069
双坝村石经幢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新渡乡双坝村,北距盐河约700米
当地人称作“八面佛”,原址不详,经幢呈八角柱形,高1.5、径0.32米,柱体八面分刻如来佛名号八条,幢顶宝瓶状。现位于盐河堤坝上。
320804-0070
肖荡村落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兴镇肖荡村,南距革新河约1000米。
肖荡村八组,当地人称作后肖,或者肖老庄,古村落时代为清代。从1982年以来,当地村民在平整土地和挖沟时不断出土有陶罐、瓷器、铁锅及砖等遗物。遗址距地表深约1.5—3米。现在上面是树林、杂草等。
320804-0071
张廷辅墓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兴镇桃田村。
建于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文革”期间碑为人民公社用于耕牛饲草栏及铺设桥面。现碑保存较好。碑文主要记载了张廷辅任涟水县第四区区长时,为事业鞠躬尽瘁的精神深受人民崇敬。
320804-0072
淮阴闸
195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杨庄村。
该闸由江苏省水利厅勘探设计院于1958年设计,1959年竣工。1974年因原木质闸门腐烂严重,改换为钢网水泥面板闸门。淮阴闸共30孔,纯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淮水北调分淮入沂的枢纽工程之一,属三级建筑物。
320804-0073
王营清真寺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东街居委会。
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光绪年间重建,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有砖木结构出廊硬山顶大殿,经堂、水房、宿舍等。大殿面阔三间12.1米,进深九檩10.4米,后有窑殿一间,面阔4.8米,进深2.8米。均为硬山顶。咸丰庚申之乱,毁于火。民国元年添置南讲堂和厨房等。1980—1985年和2003年又重修。现在清真寺基本全是现代建筑。
320804-0074
王营减水坝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星光村。
《乾隆清河县志》记载:“减水坝在蒋家场、王家营之间,靳辅所建。俗称西坝,昔日堤坝东西走向,长约1.5公里,高约3—5米,顶宽约260、底宽约300米。2003年3月被淮安市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04-0075
八十二烈士墓
194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刘老庄村。
1943年3月18日,侵华日军驻淮阴地区3000人合围新四军驻六塘河北岸淮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及部队,新四军三师四连82人在刘老庄阻敌,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当地百姓为了纪念他们遂建墓冢。1945年由地方政府建砖石墓。墓塔高19.43米,上面由李一氓书“淮阴八十二烈士墓”。后被国民党军队毁坏,1955年重建。
320804-0078
刘老庄烈士墓
194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刘老庄村。
在无名烈士墓墓园内安葬着戴家英等淮阴县著名烈士六位。戴家英,西宋集人,1930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西宋集区副区长、区长,官荡区区长,1947年,为掩护战友突围,身负重伤被俘,后英勇就义。土冢,馒头状,底径3.3米。墓前立一碑。
320804-0084
周文科故居
192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刘老庄村。
周文科等三兄弟于1938年参加革命,三人身材魁梧,作战勇敢,被誉为“三虎”。故居为相连两座院落,各有主屋三间,面阔11米。进深5.5米,硬山顶。大门上有“三虎故居”额。此额长三尺三寸,宽一尺二寸,石质为汉白玉。此额由李广涛、胡奠南、陈风洲三位革命人士在周文科同志牺牲五十周年的祭日所建。
320804-0089
吴长发兄弟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新河村  距吴洪文夫妇墓西北约300米
吴长发,安徽人,清代进士,在此地任官,24岁时去世并安葬于此。七组的吴开春为其后人。80年代,当地人在平整土地时将坟丘夷平,今古墓保存在地下;地面是农田。
320804-0090
吴洪文夫妇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新河村  西北距吴氏兄弟墓约300米
吴洪文夫妇死后葬于该村。80年代,当地人在平整土地时将坟丘夷平,将两块墓碑移到戴连昌家并用作基础石砌在墙下,旁边是猪圈和粪池。
320804-0091
码头夯土民居
197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20世纪70年代,由房屋主人用夯土建造成墙。现在房屋下面有9层砖垒砌,其余全为夯土墙。墙体部分开裂严重,已经不能住人,用作储藏室。
320804-0093
涧桥村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五里镇涧桥村。
1961年,当地村民在挖鱼塘时,下挖约3米深,发现许多青砖、陶罐和条石等遗物,另有人骨和类似城垣的遗迹等。现在遗址西面是一个大鱼塘,地面散落着许多青花瓷片等。碑在二组的徐岱家。据此出土遗物以及历史文献等推测,该地区应为一处明清时期的聚落遗址。
320804-0094
娘庄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丁集镇娘庄村。
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50—70年代当地村民在开挖沟渠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青砖、条石及陶罐等遗物。现在遗址上面全是水稻田和树木及青草等植物。据出土遗物及历史文献等推测,该地区应为明清时期一处大型聚落遗址。
320804-0095
何家老宅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丁集镇娘庄村,八组范围内。
据当地老人讲述,何家老宅为清代一地主家的宅院。70年代窑厂在烧砖取土时曾挖出一些绿釉盘、陶罐等遗物。之后当地村民在挖沟渠时也挖出以前的建筑基址,距地表深约1米。现在地面上仍可见到青花瓷片等。遗址上面种植这豆子、水稻等。
320804-0097
桃田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兴镇桃田村,东距京沪高速约200米。
据当地村民回忆,此井年代久远,无人知晓,过去曾做过地主高八家的水井,到本世纪70、80年代当地人仍用此井之水。现在被埋在地下约40厘米深处。
320804-0098
十里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棉花庄镇十里村,西为孙大泓。
据当地老人讲述,此井是村中陈氏所凿,青石井栏,圆形,内径0.60、高0.62米;井壁用青石条石砌筑,因井距淮阴整十里,故名十里井。现在被埋于地面之下,废弃不用;上面是一片水稻田。
320804-0099
范洼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棉花庄镇新河村  西距十里井约100米
据当地村民回忆,古井青石井栏,圆形,内径0.45米,高0.62米,井口有绳痕32道。砖砌井身,深14米,水清质甜。现在已经废弃不用。现在被埋于地下,上面是一片水稻田。
320804-0101
吴氏老宅旧址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棉花庄镇大兴村一组   大兴粮管所院内
吴氏老宅旧址,以前人丁旺盛。现在属于原大兴粮管所院内范围,里面有库房、机械及水泥地坪等。
320804-0102
普济桥遗址
1930年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兴镇两淮村四组   王淮路南侧
当年修建此桥时,立碑纪念。20年前主家将其搬到家中。现在平放在门前作铺地石使用。此碑是研究普济桥建造历史、原因及过程的重要实物资料。普济桥旧址在周国兴家西南,桥的少量构建散落在周家东北道路边。
320804-0103
吴氏祖莹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棉花庄镇大西村八组   吴氏老宅旧址西侧
吴氏即吴鞠通,吴鞠通是我国著名的温病理学家,一生救人无数,医德高尚。此地是吴鞠通祖茔地。墓地上面有各个单位树立的颂德碑。
320804-0104
高八老宅遗址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兴镇桃田村三组   南距京沪高速约200米
清代高家地主的老宅,曾经房屋成片,面积较大。“文革”时期被毁坏。现在残存门墩、水井、石碾等遗物。此地俗称“石桥庄”。
320804-0105
杨庄淮闸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淮闸村一组   西约100米为淮涟河
1969年在此地发掘一座古墓,系长方形券顶砖室墓,长3、宽1.5、高约1.2米,墓砖为长方形灰砖,饰有半圆纹、折线纹。葬具及尸骨已朽。随葬品有泥质灰陶壶、陶瓿、“五铢”铜钱等。附近另有一座大墓,当地人俗称“龚大坟”,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另外,周边地区另有较多古墓。
320804-0106
回回林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机关居委会   盐河桥西侧
回回林为回民墓地,分布面积约1万平方米,分布在盐河南岸。清代以来,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死后多聚葬于此。有墓2200多座。每座墓封土底径约2米,高0.5-0.8米,有部分水泥墓。自雍正年间(1723-1735)开始,墓地遵从教规葬仪管理。直到现在死后的回民仍然安葬在这里。
320804-0107
杨庄活动坝节制闸
193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杨庄村  废黄河上
坐落在杨庄废黄河上,建于民国25年,为控制淮、沭、泗洪水,建5孔活动坝一座。抗日战争时期毁坏,1951年修复。至今仍然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320804-0108
码头村二组民居
197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二组   西距张福河约500米
70年代,由房屋主人用夯土建造成墙。现在房屋下面用条石和砖块垒起,其余全为夯土墙,夯土墙由土、草和碎石混合而成。墙体部分开裂严重,已经不能住人,用作储藏室。
320804-0109
杨庄龙亭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杨庄村褚大洼   杨庄老街西北角
据清咸丰《清河县志》载:康熙四十二年(1703)建,亭上覆黄琉璃瓦,中立三碑,记载了康熙、乾隆为开运河所作的诗文,今亭与碑皆毁,仅存亭基,平面呈圆形,直径13米,系糯米、桐油、石灰拌黄沙,碎石筑成,厚近1米。
320804-0110
杨庄大王庙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杨庄村   西距龙亭约150米
大王庙水神姓黄名守才,明末人,乾隆三年封,嘉庆十五年建庙,后来庙毁。现存碑一块,较完整,字迹清晰。《重修杨庄大王庙碑》在杨庄村(杨庄居委会四组)张正中家。
320804-0111
三元宫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杨庄村   北距大王庙约200米
位于今杨庄小学内,始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宫已无存,仅存同年所立碑一块,碑青石质,高1.30、宽0.43米,碑文记载了杨庄一带道教的活动情况。碑埋在遗址附近的地下。
320804-0112
杨庄浴池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杨庄村老街中心   北距大王庙约250米
该建筑即在杨庄浴室(现称之为“正泰浴室”)内,始建于清代中期。白色大理石构筑,平面呈“亚”字形。面阔三间9.8米,进深七檩6.8米,硬山顶。石板光润、冬暖夏凉。
320804-0113
盐闸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淮闸村   跨越盐河
康熙四十二年(1703)建于杨庄,乾隆二十三年(1758)移建旧闸西百余米处,嘉庆十八年(1813)又移至双金闸下新钳口坝内,道光八年(1828)改建于双孔石闸上600米处。1958年重新拆建,盐闸为进水闸与开敞式涵洞结构,共13孔,每孔净宽3米,墩厚0.5米。顶部为便桥,闸身上游有块石砌筑的护堤长40米,闸身下游设有混合消力池,涵洞有闸门,高4.5、宽3.
320804-0114
西坝老船塘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沈渡村一组   北临盐河
据当地百姓讲,此船塘有300的历史了,原来有三道闸,最多时可以停靠3000只船,并且具有防洪等功能,相当于现在的避风港。现在已成为一处闸塘遗址了。
320804-0115
丁塘坊烈士墓
194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徐溜镇民主村三组、徐东村三组   前者南距民主路(八支渠)50米;后者东紧邻205国道。
1946年11月17日,人民解放军三野二纵七旅皮定钧部为掩护我苏北地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战略转移,在徐溜乡丁塘坊与国民党第七军进行了一场激烈的阻击战,历时七天七夜,歼敌2000余人,击落飞机两架。有两处烈士墓,一处位于今史庄(过去称作史小桥),有82(有4座由其后人迁走)座,一人一穴,墓底径3.5米左右,封土高1米左右。墓地长65米,宽20米,占地1300平方米。一处位于徐溜村三组,有集体合葬墓,有单个墓,计二十八穴,最大墓底径约9.5米,高1.6米,单人单穴葬,底径3.5米,高约1.1米,墓地长103米、南侧宽35米,北侧宽44米,占地面积4068平方米。
320804-0116
吴朝观碑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徐溜镇徐溜村六组   西北为徐溜村所在地
又称作“吴善人”碑,吴朝观为乾隆太师吴泓曾孙,祖籍安徽滁州,后移居渔沟。道光三年(1832),五谷不登,吴朝观置粥厂施粥一年。巡抚林则徐榜其积善之家,遂刻碑表彰。现存碑一通,青石质,圆首,座佚,碑身高1.29、宽0.62米。碑文8行,满行12字,楷体,内容记吴朝观行善事。
320804-0117
金城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徐溜镇金城村一组   东距205国道约500米
遗址位于淮阴区徐溜镇金城村一组(徐庄),据清咸丰《清河县志》载:唐武德四年(621)建城,为金城县治,明时在此建驿。现城垣无存,遗址高出四周2米,面积约lO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其上覆盖有1米多厚的黄沙土,出土有青瓷碗、黄釉陶罐、“开元通宝”铜钱等唐代遗物。
320804-0118
白鹤墩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西宋集乡朱庄村十四组   东距渔宋路约2公里
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8米。50年代当地村民在耕作时,挖出一些遗物如陶罐、壶和白瓷罐及素面灰砖等。在遗址范围内还发现一口砖井,巳湮废。现在遗址上面全是水稻田,周围是茂盛的树林。
320804-0119
王氏祠堂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西宋集乡戴庄村    北距西宋集乡约1400米
1958年,开跃进河时将祠堂拆毁。之后,王章将此碑移到家中,现放在隔壁的王一昉家院内。碑长0.97、宽0.42、厚0.12米,已断为两截,字迹部分模糊不清。
320804-0121
吴自举烈士墓
194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吴集镇新园村
吴自举生于1909年,卒于1947年。水泥墓冢,底径3.5米,前有一碑,四周用砖垒砌一圈护围。旁边有一个纪念亭,毁坏严重。
320804-0122
兴和村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吴集镇兴和村二组。
据当地村民讲,古墓以前有较高的坟丘,2007年夏天挖渠时将其平掉,今古墓仍在地下。位于兴和村(原河东村)。参与挖墓人有吴引功、吴自兵。挖出青砖十余块,一块37厘米*37厘米方砖上面的文字都已经无法辨认,究竟是墓志铭还是地契,不详。
320804-0124
码头张氏民居
197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70年代,由房屋主人用夯土建造。房屋基础用条石和砖块垒起,其余全为夯土墙,墙由土、草和碎石混合而成。墙体部分开裂严重,已经不能住人,用作储藏室。
320804-0125
码头老街11号民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房屋约建造于民国时期,传统民居,青砖黛瓦;屋顶两侧有风火墙。现在屋顶长满杂草;前、后墙壁用水泥修葺。檐用红砖补砌。整体保存状况一般。
320804-0126
码头老街10号民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房屋约建造于民国年间,传统民居,青砖黛瓦;屋顶两侧有风火墙。现在屋顶长满杂草;前、后墙壁用水泥修葺。檐用红砖补砌。整体保存状况一般。
320804-0127
码头老街12号民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房屋约建造于民国时期,传统民居,青砖灰瓦;屋顶两侧有风火墙。现在屋顶长满杂草;前、后墙壁用水泥修葺,现在是一个小卖部。整体保存状况一般。
320804-0128
码头老街8号民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约建于民国时期,2层,面阔3间,面积约150平方米,传统民居,青砖灰瓦,硬山顶,上层保持原样,下层重新翻修。屋顶长满杂草。整体保存状况一般。
320804-0129
码头老街9号民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约建于民国时期,面阔3间,面积约50平方米,硬山顶,梁架和屋顶保持原样。墙体部分地方后补修,现在仍在居住。整体保存状况一般。
320804-0130
码头老街6号民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约建于民国时期,2层,面阔2间,面积约70平方米,硬山顶,基本保持原样。现在仍在居住。
320804-0131
码头老街7号民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约建于民国时期,面阔4间,面积约70平方米,灰砖黛瓦,硬山顶,梁架和屋顶保持原样。现在仍在使用。整体保存状况较好。
320804-0132
码头老街5号民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约建于民国时期,面阔1间,面积约20平方米,硬山顶,梁架和屋顶保持原样。墙体部分地方后补修。原来为一农具厂,现在废弃不用。
320804-0133
码头老街4号民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约建于民国时期,面阔3间,面积约50平方米,硬山顶,灰砖黛瓦,梁架和屋顶保持原样。墙体部分地方后补修,现在被用作居住和饭店。整体保存状况一般。
320804-0134
码头老街3号民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约建于民国时期,面阔3间,进深2间,面积约60平方米,硬山顶,灰砖黛瓦,梁架和屋顶保持原样。墙体部分地方后补修,现在仍在居住。整体保存状况一般。
320804-0135
码头老街2号民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约建于民国时期,面阔3间,面积约60平方米,硬山顶,灰砖黛瓦,梁架和屋顶保持原样。墙体部分地方后补修,现在仍在居住。
320804-0136
码头老街1号民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约建于民国时期,面阔3间,面积约50平方米,硬山顶,灰砖黛瓦,梁架和屋顶保持原样。墙体部分地方后补修,现在仍在居住。整体保存状况一般。
320804-0137
码头老街13号民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约建于民国时期,面阔3间,面积约60平方米,硬山顶,灰砖黛瓦,梁架和屋顶保持原样。现在废弃不用。整体保存状况较差。
320804-0138
盐河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乡双闸村至王兴镇两淮村
康熙二十六年开凿,自宿迁张庄至清和仲庄称中运河,仲庄以下称里运河,分泄黄涨,兼利盐运,故名盐河,河宽约30米现在盐河流经王营、新渡、王兴等乡镇,长23公里,是盐运和水上交通枢纽,对疏通洪水有很大作用。
320804-0139
张福河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赵集镇十堡村至王营镇杨庄村
康熙四十二年,河督张鹏翮上书奏请开张福河以泄淮黄之水,从杨庄闸至洪泽湖全场28公里,河宽10.5—13米,平均水深2.5—3米。现在仍发挥着航运、灌溉和泄洪的功能。
320804-0140
官巷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位于码头老街,东西走向,长220、宽2.5米,路面以长条青石铺设,石长1、宽0.38-0.45米。东西两端各立牌坊一座,,东坊上书楷体“官巷”二字,背面书“控引淮泗”四字,行书体。西坊额书“韩信故里“背面书“襟带河湖”。官巷西向张福河延伸,通康熙御码头。
320804-0141
石工墙救生桩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赵集镇高堰村。
清康熙四十七年南巡阅河时,见洪泽湖此地地势险峻,风浪巨大,船只往来经常被撞破,于是命河工在湖边坝边立桩,在条石内打“十字形”铁架,外突出以钩,用来钩住船只,类似于抛锚的作用。
320804-0142
石工墙水志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赵集镇高堰村
据当地百姓及地方文史专家讲述,康熙四十五年,在高家堰关帝庙前立水志,比石工墙高出约3尺7寸,主要作用是测试水位的变化。现在被埋在路下面。已不能详其模样。
320804-0143
泰山村古运河河道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泰山村。
在惠济闸南,从头堤到四坝,呈“U”形,长约3000米、宽约500米。至今仍发挥着灌溉和泄洪等功能。
320804-0144
顺黄堤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御坝村到陶闸村。
乾隆十年,从御坝村到陶闸村,顺黄河筑坝,长约2000米。当地百姓曾经在堤坝范围内挖出过木桩、条石等遗物。堤上曾有石闸。
320804-0145
顺黄堤石闸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御坝村。
是顺黄堤上的一个闸塘,曾经在泄洪和灌溉等方面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现在是一个较大的池塘,四周树木茂盛。杂草丛生。
320804-0146
陶庄闸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陶闸村。
据当地村民及文史专家讲述,陶庄闸建于清代,曾经在分洪与农田灌溉等方面发挥过重大的作用。现在被掩埋在农田之下。七十年代农民在此曾挖出大量条石。
320804-0148
惠济越闸涵洞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泰山村。
据地方史记载和实地勘察,惠济越闸涵洞东通古淮河,西连惠济月闸,当地村民曾经在此发掘出土过条石、木桩等遗物。
320804-0149
行宫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乡鑫联村   东约300米为二河
位于淮阴区凌桥乡鑫联村(原为王营镇杨庄村金圩村五组,当地人称行宫庄)。据清咸丰《清河县志》载,康熙年间(1662-1722)建造,原建筑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房屋九十九间。康熙、乾隆南巡,亲阅河工时驻跸于此,1941年被毁,现在地表仍可散见大量砖块瓦砾。
320804-0151
惠济祠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北距二河约500米。
据《淮阴县志》载:惠济祠,俗称奶奶庙,始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清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乾隆南巡时视察河务曾驻跸于此。原建筑规模宏大,仿内府  庙式,有前殿、行殿、篆香楼、碑亭、回廊等建筑,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民国以后,屡遭破坏,现建筑无存,有石础、石鼓及大量的黄绿琉璃瓦构件等。
320804-0152
竹络坝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三坝村。
堤坝始建于明代,坝为条石构筑,三孔,全长15米,坝高9.5米,上宽10.5米,底宽56米。为分运河洪汛之用。原有一石刻和一碑。1970年前后该碑被迁移,下落不明。
320804-0153
十老人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张桥村。
十老人墓位于三树镇张桥村六组(原杓股村六组),那里曾有一片竹林,又称作“小竹林”。抗清失败,明代原官吏的十位老人为免受辱,隐居务农,死后葬在一处,均为土坑墓。排成雁行八字,右首多一坟为义仆陪葬墓。各自有封土,高1.5、底径4米左右。墓前置十老人碑一通,康熙二年(1663)重立,墓群西北角还有一个猴头状石刻,因此当地人也称作“石人头”。石刻及石碑均毁于“文革”期间。
320804-0154
蒋集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蒋集村。
蒋集井位于三树镇蒋集新街西首路(街)中间,乾隆时建。六角形麻石井栏,内径0.50米,高0.48米。井身平砖圈砌;腹径0.80米,深12米。现在已经废弃,无人使用。
320804-0155
凌桥十二烈士墓
194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乡凌桥村。
凌桥十二烈士墓位于凌桥乡街北。1943年8月20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三营奉命拔掉凌桥日军据点,与日伪军两个连展开激烈争夺战。为夺取日军重机枪阵地,三营杨排长与8名战士壮烈牺牲,日伪军丢弃53具尸体仓皇而逃。战斗结束后,凌桥乡百姓将9名烈土和在袁集阵亡的3名新四军烈土就地合葬。1944年春天于附近重择墓地,并建陵园一座。乡绅毛德章为烈土竖碑,上刻“陆军新四军三师七旅第十九团烈土墓碑公元一九四三年十二月民众公立”。墓园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共有墓十二座,封土底径4.5米,高1.5米。
320804-0156
新华照相馆旧址
194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渔沟居委会。
据老人回忆,新华照相馆创始于解放前夕,是渔沟镇第一家照相馆,当时生意十分兴隆。1998年,照相馆搬迁至西园街,现在残留的房子大部分已非原貌,屋内仍留有当时照相用的凳子、桌子及背景布等用具。
320804-0157
渔沟镇镇政府旧址
195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渔沟居委会。
镇文化站站长讲述,据该房子是国民党高官臧良芝老宅。建国后,淮阴县人民政府曾一度设在渔沟街。1950年设渔沟区。1957改为渔沟乡。1983年渔沟复称渔沟镇。
320804-0158
协和槽坊
195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文昌街,渔沟中学对面
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名为协和槽坊,用来酿曲酒,后来随着时代变迁酒厂废弃不用,被用作渔沟镇的粮库,现在是渔沟镇粮管所使用。
320804-0159
欢乐寺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蒋桥村,原名王楼子。
据当地老人回忆,欢乐寺最早从渔沟关帝庙分过来的。建筑坐北朝南,面阔3间,旁边有一口古井,砖砌,口径约0.6米,口小腹大。解放前夕,由于五里县政府盖房将寺拆掉,随后古井也被村民掩埋。现在是王友良家宅基地,上面是小麦地,四周是成片的树林。
320804-0160
渔沟镇护城河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渔沟居委会,环绕镇区。
据当地文史学者讲述,护城河时代较早,明代黄河夺淮,渔沟镇及护城河被淹没;清代乾隆时期,城墙及护城河有重修的记载。1984年在基建时,在护城河附近挖出很多城砖;现在护城河周长约4公里,宽约5米,水质一般,两岸是成排的树木。东门有桥,部分地方用当时的城砖修筑,骡马街横穿东门大桥而过。
320804-0161
五条路战斗旧址
193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渔沟镇西河村与淮河村交汇地,附近有正在修建的淮沭路。
淮阴抗日义勇队创立之初,在淮阴人民中反响很大,迅速即以战斗的姿态活跃在淮阴大地上。1939年3月底的一天,一个日军车队,运送弹药和日军,途经渔沟前往淮阴城,指挥部得悉,决定驻扎在渔沟北万寿庵小学的独立中队立即在五条路布阵,伏击敌人。日军遭到意想不到的袭击,慌忙摆开阵势,机枪、小炮盲目开火,并发起冲击。我义勇队则利用交错的村庄和地形,迅速撤出战斗,安全转移。这次战斗,打响了淮海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第一枪,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320804-0162
通济闸西堤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2008年,淮安市博物馆考古队在此布方发掘,经解剖西堤情况如下:该坝位于明远路东端,东临二河,南北走向,东西宽50米,东西截面呈梯形,上窄下宽,呈坡形自上而下堆筑,西堤的堆筑方式比较简单,先堆筑中心,使堤坝略成“梯形”,然后依次向梯形两边加土堆高加宽,结合地层解剖、出土陶瓷片以及市文史专家的研究成果,该堤坝的堆筑年代为清代初期。
320804-0163
天妃坝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东距通济闸西堤482米。
2008年市博物馆考古队在此进行了考古发掘,情况如下:位于明远路西部,与通济闸西堤相距482米,堤坝高出东侧地表2.8米,中部高出地表3.4米,在距地表1.5米处发现踩踏面,东侧呈护坡状堆筑,护坡宽约25米,南北向伸出明远路两端,东西宽41.5米,因明远路路基范围内的大堤已被村民破坏殆尽,我们选择了北距明远路约162米保存相对完好的一段开TG1,现以TG1发掘情况作一详细介绍:TG1采取布方方式发掘,截取大堤横截面,大堤呈南北走向,方向25°,石工面西。天妃坝截面呈直角梯形,面水面为砖石堆筑,背水面为泥土分层堆筑,部分层位有夯筑现象,总宽约38米,石工层从上到下依次为条石(长宽厚为86×74.5×18、110×75.5×17、143×40×20、80×60×16.5、114×69×16cm,条石之间有隼茆扣合),其下砌筑4组立砖,再下为平砖横砌加立砖顺砌,此种砌法共计5组(砖块尺寸39×16×10、38×14×9.5、37.5×16.5×10、37×16.5×10cm几种规格,部分砖上刻有“成”字),其下为条石层,共计有15层条石(条石尺寸80×44×11、87×53×11cm),条石东紧贴条石层垒砌砖块,砖块的砌法为8立1平,6立1平,3立2平,2立1平,2立(平、立砌法与上层同,砖块尺寸为45×17×10、43.5×16×10、43×17×11、43×16×9、42×17×11cm),砖下为梅花木桩,上圆下尖,顶径0.1——0.15米,长约2——4米(没有挖掘,据当地村民介绍),砖墙最下部宽1.85米,整座石工高6.7米。
320804-0164
小里河坝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东距明远路2号清代堤坝133米。
东距2号堤坝133米,明远路从遗址上面穿过,2008年市博物馆考古队在此进行了考古勘探,情况如下:开口于黄沙层下,距地表0.8-1.4米。该遗迹高出周边地势,在明远路范围内仅存北部,南部缺失,北部延伸出明远路。宽18米,在路基范围内长22——27米,遗迹填土均以黄褐色粘土构成,内含疆石较多,且块较大,深至3.5米不见底。
320804-0165
顺黄坝埽工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玉坝村,东距张福河西坝边缘405米。
东距张福河西坝边缘405米,堤坝南北走向,东西宽82米,其中两侧见石块堆筑遗迹现象,呈坡形由东向西渐深,宽约10米,距地表1.5——4.2米,石块表面铺设含大量芦苇秸秆的灰褐色土,厚约0.3——0.6米,现以TG4为例详细介绍如下:TG4,垂直于顺黄坝,长20米,宽3米,探沟方向为305°。探沟东侧即为顺黄坝主体,此次发掘的主要是西侧临水面的护坡。受时间及条件限制,此次发掘未能发掘至生土,探沟最深处距地表约3米。在灰黄色细砂层下发现埽工、石块坦坡遗迹现象,依现存遗迹看,埽工可分为5层,①层厚3.6cm,上压6cm的土,②层厚4cm,上压约17.5cm的土,③层厚3cm,其上填压的土最厚处为27.5cm,④层厚15cm,上有4cm的土,⑤层厚8cm,上压27.5cm的土。石块坦坡在埽工之下,宽8.7米,主要是青石,形状不规则,大小各异,碎石的厚度未能得知。钱币出土于碎石坦坡中部,在东西长2.3m,南北宽2.1m的范围内均发现有钱币。集中在碎石层上部30到50厘米的深度内,有成串摆放在石头缝隙中的,也有零散的,在近5平方米的范围内估计至少有一万多枚古钱币。目前发现的钱币有:北宋的“元丰通宝”,明代的“万历通宝”,清代的“顺治通宝、康熙通宝、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以及吴三桂举旗反清之初发行的“利用通宝”,另有日本的“宽永通宝”、越南的“景兴通宝”。其中以清代的“康熙通宝”、“乾隆通宝”、“嘉庆通宝”数量最多。
320804-0166
二闸石涵洞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北距二河约300米
据当地老人讲述,石洞距现在地表约3米,洞口方形,用整块条石制成,推测可能是二闸的涵洞。现在所在地是赵泉生与徐超家的宅基地。
320804-0167
明远路一号堤坝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通济闸西坝向西约203米处。
明远路从遗址上面穿过,2008年市博物馆考古队在次进行了考古勘探,情况如下:位于通济闸西坝向西约203米处,为南北走向,方向约25°,南北两端伸出明远路外,遗迹东西宽10米,开口于黄沙层下,距地表0.4——1.2米,东西截面呈弧拱形,中间高两边低,均为黄褐色颗粒状粘土堆积而成,至距地表4.8米不见底。
320804-0168
明远路二号堤坝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东距1号堤坝22米
东距1号堤坝22米,明远路从遗址上面穿过,2008年市博物馆考古队在次进行了考古勘探,情况如下:南北走向,方向约25°,南北两端伸出明远路外,开口于黄沙层下,发现石块,距地表0.9——2.7米,遗迹宽18米,开口由东向西渐深,呈坡形台阶状分布。现状描述:遗址位于地下,南北走向,方向约25°,南北两端伸出明远路外,开口于黄沙层下,发现石块,距地表0.9——2.7米,遗迹宽18米,开口由东向西渐深,呈坡形台阶状分布上面现在是明远路路面。
320804-0169
文华寺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西距天妃闸约30米
据当地百姓及文史学家介绍,文华寺始建于宋代早期,是当时淮安地区最大的寺庙,占地面积约40000平方米,两进院落。由于其面积较大,当时有“ 骑马观山门”之说;南宋时期一部分毁于战火;后黄河夺淮又毁掉一部分,直到解放初期,后大殿仍旧存在,但由于年久失修,自己倒塌。现在是一处遗址。
320804-0170
泰山村涵洞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泰山村,北距漂母路约1200米。
据当地人讲述,涵洞历史较长,洞口宽约0.2、深约0.8米,1957年经过改造,将洞口扩大,其作用是将头闸与二闸的农田灌溉水引向二河,用于排涝。现在仍然发挥着排涝的作用。据说有一块碑专门记载涵洞,已遗失。
320804-0171
洪泽湖大堤石工头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泰山村。
洪泽湖石工堤60.02公里,北自马头(今淮阴区码头镇)、南至蒋坝,用条石约10多万块筑成21层,高约9米的“水上长城”,其最北端即石工(墙)头。石工墙建筑历时171年之久。晚清期间,北部湖水向南渐退。同治初年,吴棠为了防御农民起义军攻占淮阴城,拆去石工头至头堡间5里多长的石堤,改建淮阴城。由拆堤到筑城,留下了“铁打的淮安、纸糊的淮阴”、“刘基造、吴棠拆,拆到此处拆不得”、“文在外,武在内”和吴棠与慈禧之间关系的许多民间传说。
320804-0172
泰山村乾隆碑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泰山村,石工头标示牌旁边
武家墩迤南湖水已到岸皇考修高堰,为民帑(yuān)弗笇(suàn),迤北岸离湖,筑土仍旧贯,癸酉几致危,易砖筹,预防慎思患,一律属运口,缓急庶几逭(huàn),拮劬(qú)事下荣,忸怩(niǔní)怀永奠命接筑高堰砖工诗以纪事,隆壬午孟夏月上浣御笔。
320804-0173
小清河口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玉坝村三组,古道庄园内。
小清河口者古泗水会淮阴之枝口也,然《水经注》、唐宋诸正史暨同期之图经地志,均无小清河与小清口,而南宋袁燮《洁斋集》提及小清口,文天祥被俘北解渡淮时作《小清河口》诗,是为所见之最早记载。余以为所谓小清河,大致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采访使齐浣所开广济新渠下游别引泗水入淮之十八里河,小清河口亦即《金史》述及十八里口也。北宋时小清口地属泗州临淮县,故《元丰九域志》所载临淮县十八里河镇,当即后来清河县小清口县城之前身也。文山道出小清口,知原主航道大清口已浅涩,故以小清口取而代之也。继而帆往樯来历数百年之盛。元泰定元年(1324年),夺泗夺淮之黄河洪水淹没泗口古城,清河县治由大清口迁小清口西北,小清口之名始彰。明中叶黄河全流夺淮后,以区区清口受万里全河之水,实不堪重负。水大时,黄河卷土囊沙,浊流一泻千里;水小则流缓沙停,河床不填自满,年复一年,小清口防洪堤遂高如城堡。每届汛期,四面洪涛激荡,街市若阱。清康熙间凿成中运河,运道易途县治夹厕于黄、运二水之间,更险象环生。迨乾隆中有凉帽圈之决,城内淤六七尺,人家门不可开。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从巡抚陈宏谋之议,划山阳之清江浦归清河县以为治所。嗣后,邑人遂称小清口县城曰旧县,而其衙署街市庙宇,则任水湮沙埋,略无遗露。今其地属淮阴区码头镇旧县村,去秦淮阴故城之西北约五里之遥也。
320804-0174
兴旺井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西宋集乡兴旺村,东边紧邻一条乡村土路。
据当地老人回忆,此井是当时该地一地主家(蒋同袍)的井。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此井逐渐无人使用,曾经因为有小孩不慎落入井中,村民将井封住,把周围用栅栏围住。
320804-0175
王码砖井群
台湾省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西宋集乡王码村,北为六塘河河堤路
据当地老人回忆,这三口井当时是为了居民用水及灌溉而开凿的,呈“三角形”分布;井于上世纪80年代废弃。现在井被村民盖住。
320804-0176
六塘河涵洞
195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西宋集乡新圆村,西北是淮泗涵闸管理站。
六塘河地下涵洞上口在淮阴区西宋集镇新圆村,下口在徐溜镇(原韩庄乡涵洞村)的六塘河入淮沭河口之西侧,可排除淮沭河以西部分地域和渠西河、跃进河、淮泗河的来水,受水面积计486.5平方公里,同时还担当拦蓄部分地面倒流和回归之水的任务,以利灌溉沿岸农田。地涵计12孔,其中北3孔为高排孔,建有导流墙与低排孔隔开,以利排泄淮泗河和流域比较高的170平方公里的涝水;其余9孔为排渠西河、跃进河承受的316.5平方公里的洼地涝水。地涵中段最低处为-4.8米。洞身总长为500.22米。从淮沭河底下穿过。该洞于1958年兴建,1959年5月建成,当时规模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320804-0177
祁锡勇墓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古寨乡新公村,西为民便河。
祁锡勇墓位于新公村,墓碑质地汉白玉,碑文记载了其生平(祁锡勇先生之墓 君生沭阳字刚哉,学冠北都高等师,服劳党国声誉驰,教民京口植国基。年甫三十大有为,病积肺腑戕于医。寡妻弱女哀莫持,岁干玄黓涒滩支。冬十二月葬于斯,千秋万感视此辞。——柳诒徵题)据祁茂林、祁茂川介绍,祁锡勇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任国民党江苏省教育厅长,教育督察员,是陈立夫、陈国夫cc团的重要人员之一,地位显赫。1933年患肺结核病逝,时年30多岁。此墓冢是2005年其后人修建,大理石墓冢;旁边是其父母亲合葬墓(父:祁俊成 母:祁杨氏)
320804-0178
淮海二中旧址
194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老张集乡大雄庵村(原新桥村),西南距刘新路约1500米。
据当地老人回忆,现存房子为后殿,原来大雄庵有三进院落。1943年,共产党在大雄庵西侧建淮海二中(又名抗大第二分校),第一任校长为徐继刚,专门培养共产党干部;1944年,蒋伯华为校长,共有学生600余名;1946年,国名党74师进攻涟水,驻扎在此,二分校迁移至山东。(淮海二中存在的时间是1943—1949年)1953年,房子进行维修,将其部分面貌改变;“文革”期间,造反派将殿内的佛像等全部毁坏;1949年后,二中迁至渔沟镇,并在此地兴办小学,直到90年代末废弃。
320804-0179
孟乐天墓
196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棉花庄镇大福村,位于五组农田内。
孟乐天,原名昭明,别号痴仙,淮阴县棉花庄镇大福村孟家庄人,生于1882年正月10日。孟父固儒通医,家藏医书甚多。孟乐天在钻研医学的同时,对吴鞠通非常关注、非常崇拜,并且孟乐天也仿吴先辈,著一卷《续医医病书》,“以药之”。 1919年淮阴成立国医学会,孟乐天当选为会长。1930年出席中央国医馆全国医药代表大会,馆中理事陈奠圻当时对孟乐天所著《续医医病书》一书,评价极高,认为极有价值。抗战时期,孟乐天仍在六塘河南北行医施善。1948年回丁集开诊所,1951年6月迁回清江市,1968年5月去世。孟乐天数十年专业行医,无副业,生平只知救人,不知谋利,用药必选精良,病愈不计报酬,到处得人敬仰,囊中依旧空虚,识者认为他错之,是一大缺点,称他是痴人,又有人呼孟为仙者,故孟乐天自号痴仙。据其后人说,此地埋有孟氏三代人,后来平整土地,墓冢被夷平。
320804-0180
后史庄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吴集镇兴和村五组(原新桥村一组),小桥旁约1.5米处
据村民史以柱介绍,此井历史悠久,其父辈就使用此井井水,20世纪五十年代逐渐废弃而不用,当地小孩时常往井中投掷泥块取乐,后遂被掩埋。70年代,挖掘水渠的时候,此井位于水渠范围内,在史以柱的保护下,未被破坏。
320804-0181
胡庄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丁集镇胡庄村八组(原三组),十七中沟附近。
据原胡庄村丁书记介绍,其小时候见过此井,整个村都在此井取水饮用,其父辈也使用此井,但此井的具体时间不详。井口约50厘米,石质井沿,井由砖砌,口小腹大,后由于淤沙较多,20世纪六十年代便不再使用,后逐渐被掩埋。(此庄原名丁砖井崖,因此井得名)已毁,被掩埋在垃圾堆下,井沿尚存。
320804-0182
新农庄井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丁集镇新农庄(原董周村五组),南约200米为乡村土路。
据当地村民孙家军介绍,此井一直是他们村民饮用水源,后装自来水后才废弃不用,十年前,砖井被农民挖水沟挖掉,部分砖头被当地村民挖掉,此井原名“宋砖井崖”,可能为当地宋氏所有,井被下挖约1米深左右。
320804-0183
劳动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丁集镇劳动村三组(原六组),南约200米为宁连路绕城段。
据袁树生介绍,此井共有三口,分别为三兄弟在此地及袁北村和棉花庄乡三朱村砌筑。此井一直沿用,水质较好,冬暖夏凉,八十年代有压水井后逐渐不用,但保存较好。砖井,石质井沿,口大腹小,保存完好,现已不用。
320804-0184
堡工村龙窝塘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吴城镇堡工村北,距废黄河约500米。
龙窝塘,传说为神龙发怒,一脚踩出个大水塘。而实际上为黄河泛滥决堤冲刷而成。据《清史稿》记载,清康熙曾到此视察水情。
320804-0185
堡工村废黄河大堤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吴城镇堡工村,南约50米为龙窝塘。
废黄河大堤为阻挡洪泽湖水泛滥及古黄河水泛滥而堆筑的,大堤底宽约25米,顶宽约8米,往西约800米有护堤土堆1座,此土堆宽约200米,高约4米,因黄河在此急转弯,考虑到水势太猛,故在黄河大堤外加固一个大护堆以保护大堤安全。
320804-0186
头堡涵洞
195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镇头堡村六组,洪泽湖大堤西约20米。
该洞位于洪泽湖大堤北段,承担排涝面积为11.33平方公里。洞建于1959年,结构型式系全部浆砌条石和干砌条石1.1×2.5米的双孔污工涵洞。设计流量17立方米/秒,设计闸上水位13.3米,闸下水位13米,单孔净宽×高1.1×2.5米,闸底高程11米,闸顶高程13.5米。
320804-0187
四堡涵洞
196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南陈集镇窑厂村,洪泽湖大堤西约15米,该测点为平地。
位于二河西堤上,建于1965年3月26日,经费4.44万元,改建于1982年,设计排水流量14.6立方米/秒,设计闸上水位14米,闸下水位10.5米,1孔,单孔净宽×高2.5×2.5米,闸底高程9.5米,闸顶高程12米。兴建后,解决洼地排涝面积1.1万亩,灌溉水位3万亩。改建的原因是洞处堤身呈弯曲现象,改建设计标准,洞加长10米,在原下游消力池处增做洞身,原上下游扭曲坡均改为重力式挡土墙,增加护底、护坡。
320804-0188
高堰洪泽湖大堤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赵集镇高家堰村洪泽湖大堤石工,北约50米为高堰铁牛。
在高堰村铁牛西侧向南的石工堤上第二层,楷书三行,字迹模糊不清,能隐约见到“道光二十四年”字样。还有其他石刻条石两块。
320804-0191
淮阴邮电局旧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前进街125号,西面为淮阴农工商超市。
据街坊邻居介绍此房子建于清末民国初,有百余年的历史。解放后为邮电局,后归岳凤干和曹氏所有,作为民宅,一直使用,因年代久远,屋主对房屋进行过改修,现作为出租房对外出租。西面房屋的顶部有文革时期的标语:“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等,但字迹模糊,难以辨认。
320804-0192
淮阴织布厂旧址
196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营中居委会。
淮阴染织总厂,全民所有制企业,曾是淮阴最老的企业之一。1958年由合作社转为全民工厂,时名棉织一厂。1961年与清江棉织二厂合并,定名为淮阴织布厂。1985年更名为淮阴染织总厂。2003年1月,工厂大部分场地出租给“农工商大卖场”。现在占地面积为40000平方米,法定代表人:顾永生。主管部门:淮阴区经贸委。
320804-0193
烟墩埽工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西坝居委会。
烟墩埽工遗址在荷花公园对面,黄河西路与鞠通路交汇处,淮阴卫校西北角。烟墩埽工遗址与黄河北堤有关。黄河大堤是黄河夺淮的产物。码头镇以下流经王家营东去的废黄河,在元明清时代是淮河、黄河入海的共同通道,有“洪水走廊”之称。黄河夺淮之后,惊涛拍岸,浊浪滔天,泥沙淤浅,河床渐高。洪水决堤,向南冲入运河,向北冲毁村庄田园。要保皇家命脉——漕运通道,要导河入海,淮阴就成为全国的治水中心。烟墩埽工仅是清代巨大治水工程中的一项较小的工程,但对于王家营来说,却是一项保命工程。烟墩埽工就是为保王家营安全而实施的一项工程,由皇家军队直接在大堤设防。
320804-0194
张梅盐局旧址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西坝居委会,太平街93号,南为黄河西路。
据房主张天明介绍,这座古宅是清朝末年间盖的,一直延续到现在,目前他们一家仍居住其中,前后已有超过100年历史。老宅共有三间正房、两间偏房,另有一个几十平方米的院子,保存较好。正房是他们家以前做生意的场所,偏房是家人休息的地方,院内西北角上还有一间厨房,但由于年久失修,不堪岁月侵蚀,已于多年前坍塌,消失殆尽。最初,院子较前屋要低洼,用青石板铺设,后为便于行走,用土将其填平,原先高约4米的院墙由此变矮,现仍有两米多高。
320804-0195
淮阴制糖厂旧址
195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盐河东街6号(现依云路),盐河北面。
淮阴制糖厂是全省建厂最早的制糖厂,全民所有制企业。1959年10月由国家投资兴建,1961年建成试产,不久被迫下马。1965年复工,1968年正式投产,1971年达到全省同行业先进水平。2003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江苏白玫糖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玉明。该厂占地9万平方米,厂房面积12800平方米。在两代人的努力下,经过了四十五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已形成集发电、制糖、酒精、元明粉等多种产品生产于一体的中型企业。
320804-0196
杨庄盐闸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杨庄村,西南约1500米为杨庄老街。
古墓在杨庄村(盐闸7组),据杨庄盐闸调解委员会浦主任介绍,她家在古墓西南约50米处,自小就听老年人讲,此地有一座大墓,墓葬堆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长大”“变高”,年长者说此墓土墩非常大,呈圆形,后因文革平整土地,将土墩推平,但目前仍可见墩体明显高于周边地表。
320804-0197
吴正霖烈士墓
194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越河村四组(原九组),南约8米为越河后堆路。
烈士吴正霖之墓,1941年立。墓于1965年从西南200米处迁到此处,吴正霖在即将担任淮安县委书记前夕牺牲,只有20岁,时任淮河大队指导员。
320804-0198
杨庄老街民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杨庄村,杨庄老街上。
民居在杨庄村(杨庄居委会三组31、34、38号),据居住当地多年的戴老先生介绍,此民居建于民国时期,是目前杨庄老街上时间最长的房子了,抗日战争时期因遭战火破坏,将房屋风火墙全部炸毁,之后房主将房屋大修,2007年因漏雨等原因,又大修一次,将屋顶重新翻修,并将屋面粉饰。
320804-0199
杨庄毛主席万岁标语点
195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杨庄村。
标语点在杨庄村(杨庄居委会四组),据多年居住在杨庄老街的杨振泰老人介绍,1957年前后杨保华家在杨庄老街开设缝纫店,按照当时政府的要求,必须悬挂宣传标语,于是杨保华请当地的文化名人周礼府在木板上书写了“毛主席万岁”标语,并悬挂在房屋大门上,一直悬挂至今。有着强烈的时代特色,如今所能见到的五十年代的标语已很少见。
320804-0200
杨庄粮站
195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杨庄村,西约150米为宿淮高速公里淮安大桥。
粮站在杨庄村(杨庄居委会四组),据长年居住在杨庄老街的杨振泰老人介绍,此粮站建于1952年前后,用于杨庄地区粮食的储备和流通,后来废弃。
320804-0201
凌桥闸西斗私桥
1964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乡闸西村一组,307县道以北约200米。
据当地村民介绍,此桥建于1964年,桥横跨渠西河,建桥的目的是为了连接杨庄至油库的道路以及方便河两岸居民的往来,历经数十载,目前仍发挥着连接两边村民住户从业生产、来往交流的重要作用。
320804-0202
毛效张墓
195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乡毛湖村毛湖组。
效张公(公元1874——1959年),原名毛立前,字铭绅,又孝彰。清代秀才,身经三个朝代,清光绪年,割股治愈父亲,人称孝子,原泗阳县长熊敏棠题赠“孝行可风”匾额,民国初年,他连任泗阳县恩福中乡乡董17年,泗阳县议事会议员,他兴修水利、救灾荒、筑道路、建祠堂、创学校、兴集市、倡实业,卓卓功绩,昭著乡梓。1942年,淮泗抗日民主政权刚成立,他积极拥护共产党的政策,支持抗日战争,1943年9月,他自动捐款,安葬凌桥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十二烈士忠骨,1944年,多次挺身而出,帮助抗日干部转移脱险,1946年,反对国民党“还乡团”,分给农民土地耕种。效张公知识渊博、思想进步、立场坚定,值得后人学习。
320804-0203
原种场知青点
197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乡双闸村。
据居住在此的高怀明介绍,此房屋共25间,原为某部队用来存放炸药、炮弹的仓库,部队在此开辟了农场,后部队离开后,此屋作为74、75届杨庄地区初中生、高中生知青下放地的宿舍,知青离开后为淮阴造纸厂工人宿舍,现出租给私人居住,有人在此开小店。
320804-0204
江苏省建设兵团纺织厂旧址
197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越河村。
1969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在各省开始组建生产建设兵团,用于安置一代知青。江苏建设兵团总部设在淮阴(即今淮安市),兵团司令员由省军区政委黄朝天兼任,省军区副司令傅绍甫担任兵团副司令员,主持工作。整个兵团共有四个师,二十四个团。1970年6月26日创建。1975年兵团撤销后移交江苏省农垦局,改名为江苏省农垦局第二纺织厂,1984年8月又更名为江苏省淮阴棉纺织厂,2003年改制。
320804-0205
淮阴新渡口遗址
194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新渡乡新渡村六组(原七组),紧靠盐河。
民国31年(1942年)下半年,因战争需要,交通联络工作日益频繁,中共淮阴县委根据上级指示,在新渡成立交通联络站,以保证盐阜、淮海两解放区的军政联络工作,时有20多名交通员掌握这个渡口,运输工具为1只10米长,3米宽的大木桶,一次可乘20——30人,当时,刘少奇、黄克诚、杨纯等,都曾在地下交通人员护送下从此渡口经过,建国后,这只大桶保存在中央军事博物馆,后来,当地群众在此设立渡口,往来两岸。
320804-0206
卞家汪石工堤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张福河以东
这段石工从天妃闸至南盖坝,全长约三里。卞家汪原是古泗水经甘罗城南50米东与淮水会合处,也就是小清口形成之前的第一次淮、泗会合处(今韩信故里门前50米)。元天历二年(1329),为保护淮阴故城,将泗水入淮处的卞家汪砌十层石工墙,墙面条石垒砌,墙内3米长杉木桩戗抵。从此泗水从城西向南又向东与淮水会。
320804-0207
码头旧大墩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郑台村(原桃园村)。
据地方文史学家讲述,旧大墩始建于清代,南接济运坝,两端与圈堰相连,东端与“U”字形河道连接,为了防止黄河水流入洪泽湖;同时也是阻断洪泽湖水位高时倒灌入黄河。
320804-0208
码头太平涵洞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张庄镇村  西距307县道约100米
据淮安市文史专家讲述,该涵洞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目的是沟通太平汪与顺清河(张福河),从而起到防洪、蓄水和灌溉的作用。现在涵洞保存较好,依然可以发挥其当年的功能。
320804-0209
码头官巷王氏民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西距张福河约4米
该房屋始建于民国初年,原来的主人叫王成福。房屋面阔3间,9.6米;进深2间,4.65米,硬山顶,青砖黛瓦;屋顶长满杂草;除门窗经过后来改造外,其余均保持原样。2008年被政府征用作为码头旅游景区一处景点开发。
320804-0210
码头郑台圈堰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郑台村(原桃园村)  南为济运坝
圈堰始建于清代,嘉庆十三年,湖河并涨;六月,风暴掣道,临湖堰,遂于临湖筑圈堰一道,长约1200米,外以碎石包护。二十年至道光三年,又接前,南筑里堰,外同样包护碎石,长约4920米。现堰形尤可见。
320804-0211
济运坝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郑台村(原桃园村)  北边是圈堰遗址
位于郑台村(原桃园村),长约1000米。康熙四十一年引三汊河水由文华寺入运河后寻闭;乾隆十五年复奏开济运坝;道光五年再开济运。现在堤坝为一条形高地,上面有一条小路。
320804-0212
码头新大墩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郑台村(原桃园村)  东距张福河约50米
据文史学家讲述及史料记载,新大墩又名盖坝,为靳辅所建,后高斌扩建。远在运口头坝之南,周长约36丈,宽6丈。乾隆四年接筑一道堤坝,长5.5丈;五十五年又接筑长18.8丈;嘉庆九年又接筑6.3丈,之后都有修补。道光十四年存盖坝33丈。现在大墩两端在张福河两岸;东端在码头街南部;保存的墩体比四周高出约1—2米。该大墩的用途是北挡黄河水不灌入洪泽湖;南阻洪泽湖的水不倒灌进黄河。
320804-0213
淮阴杨庄运口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杨庄村
即中运河入淮之口,在淮阴区杨庄。康熙四十二年(1703),总河张鹏翮将中运河口向仲庄东移杨庄,并建御示石闸,五十五年(1716)闸南开挑越河长二百五十丈,漕船由越河行走,石闸遂废。乾隆《清河县志》记有杨庄运口南北二撑堤、越河南北二坝。今运口尚在,然南北二撑堤、南北二坝皆不可考。
320804-0214
码头三里沟运口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泰山村  西距洪泽湖大堤约150米
在石工头处,原来是淮河道,明嘉靖年间改建运口;康熙时又建石闸。目的是北与“U”字形河道连接,进入码头惠济闸塘,向南进入洪泽湖。现闸在大堤内。三里沟仍可见。
320804-0215
天妃闸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东距文华寺约30米
在文华寺西约30米处,天妃坝东侧。据文史学者讲述,该闸始建于明代,康熙时移甘罗成南一里处。闸体东西走向,砖石结构,长约10、宽约3米,距现在地表约6米;《乾隆清河县志》有记载。由于历年来水流对闸体的淤塞,将其完全掩埋于地下。
320804-0216
侯二门险工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赵集镇十堡村
石工堤上的“侯二门”。在今洪泽县顺河镇和淮阴区赵集镇交界处,为高家堰上著名险工之一。据史志记载:在高家堰石工堤的十堡和十一堡之间有个“侯二门”,为高家堰上著名险工之一。在民间,则有侯二夫妇为了填堵堤坝决口、舍身挡水的传说。后人为了颂扬侯二夫妇的事迹,便将此险工命名为“侯二门”。今侯二门段石工尚有多处石刻,有马上蜂猴(封侯)和表示吉庆等图案。
320804-0217
洪泽湖大堤零公里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码头村  西为张福河
洪泽湖大堤零公里又称“北端点”,位于码头镇,地名“马头”之“头:就是北端点的意思。晚清以降,湖水渐退,码头至高埝之间的大堤已基本无拦水作用,现此段为交通要道与林业基地。
320804-0218
双金闸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凌桥乡双闸村。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河道总督靳辅上疏建双金门闸,并挖闸下引河。辅疏曰:“洪泽周回数百里,所引上流分黄之水难免倒灌,今于清河县西建双金门大闸一座,并于闸下挑引河一万余丈,如遇黄河十分异涨,立启此闸,分泄归海,则淮黄会合之处又可减黄水一二尺,有裨运道。”康熙帝批准了靳辅的疏请。双金门闸建成后,如遇黄河十分异涨,则启闸分泄归海,黄、淮汇合之处,可减黄水一至二尺。双金闸原为泄黄而建,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改运口于杨庄,则专泄中河之水。冬春季节,启闸放水,以接济盐河水运。今存之双金闸为民国十一年(1922年)民国政府延聘英国工程师莱茵所规划设计。闸底板采用桩基水泥混凝土,闸墙以水泥砂浆砌筑条石,下游防冲底厚1~1.3米。双金闸是在水工建筑史上使用水泥作为胶结材料的起始。双金闸为辛山正向,梭头式,两金门各宽7.5米,闸墙高8米,叠石21层,矶心围近60米。出口处建有静水池,使泄流自行削减冲击力。下游增置板桩并护以块石,以抵御冲刷。设钢架木面闸门,建工作桥,安装起闭机,人力轮盘操纵。引河上游钳口坝由厢埽改用水泥浆砌石工,口门宽13.5米。双金闸是请外国人设计,引进西方水利科学技术,使用水泥和钢闸门、机械启闸设备的起始。结构整体性好,强度及耐久性均大大提高,启闭更为灵便可靠。由于引进了新技术、新材料,因此水工建筑技术前进了一大步。七十年代,双金闸被改建为夏家湖南电站。双金闸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对研究清代治黄、导淮、济运方略,民国时期水利事业发展,河道变迁以及淮安地区近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有重要意义。双金闸2003年月被淮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04-0219
大运河淮阴区段
隋—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三树镇三坝村——王营镇杨庄村
隋开皇七年(587)疏邗沟斜向西北至末口(今淮安)入淮。从南宋至清代,黄河夺淮长达661年。南宋绍熙五年(1194),自江都至淮阴(今淮安市)筑运河堤360余里。明成化十四年(1478)筑重堤于高邮、邵伯、宝应、白马湖老堤之东,基本形成里运河,以维持漕运。1949年后,又对杨庄至杨庙段和杨庙至高邮界首段进行整治疏浚。今大运河淮阴区段自三树镇竹络坝入境,至凌桥磨盘村折向东,从杨庄村出境,途经三树镇、凌桥乡、码头镇、城南乡、黄码乡,境内流程约21.3公里,最宽处70米,最窄处65米,平均水深4.75米。沿线与之相关文物点有:竹络坝、码头三闸遗址、淮安清口灵运记碑、惠济祠遗址、双金闸、龙亭、乾隆御制碑、“天下太平”碑共8处。
320811-0001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
194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人民社区,淮海南路30号,北约200米为里运河。
苏皖边区政府旧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海南路30号,地处市区中心,旧址房屋建于清朝末年,解放后,苏皖边区政府旧址曾为中共淮阴地委、专署和淮阴县委、县政府办公地点。1963年,党政机关搬出后,旧址为淮阴卫生学校,同年淮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分别于1984年、1992年、2002年、2005年进行修复、维修,1991年,经江苏省委同意增设李一氓生平陈列室。2005年6月,淮安市委、市政府启动了苏皖边区政府旧址保护与环境整治,分期实施规划,建设苏皖边区政府旧址新陈列馆,展示当年苏皖边区政府的历史业绩,原旧址恢复原状陈列,现已对外展出开放。
320811-0002
慈云禅寺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花街居委会,与承德路交汇处,南紧靠清江文庙
慈云禅寺,位于清浦区花街与承德路交汇处。该寺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原名慈云庵。清康熙十五年(1676),大觉普济能仁国师南游,于此说偈趺座而逝。后康熙帝下诏,钦赐“慈云禅寺”匾额,改庵为寺。清高宗两次南巡,皆到寺内瞻礼,钦赐“慧照常园”匾额悬于大雄宝殿之上。鼎盛时,共占地1.6万平方米,成为清江六大古寺之首。慈云禅寺历经沧桑,几度兴衰。1986年,省政府将慈云禅寺列入省重点寺庙名单,市拨专款从寺内搬迁走市五金仓库。该寺又募资修复了天王殿、藏经殿、国师殿和罗汉堂、客堂,并将原有房屋改建成三圣殿、地藏殿、观音殿、几禅堂、斋堂等。1994年12月15日,修缮一新的慈云禅寺正式对外开放。慈云禅寺,1987年9月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320811-0003
清江文庙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石桥社区,轮埠路169号。
明嘉靖九年(1530),工部主事邵经济建崇景堂于此,后因河垣驻节,屡加修葺。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始称文庙。道光三年(1823),总河黎世序移向正南重建,二年工成。是时大成殿、大成门、东西庑、神库、燎炉、名宦祠、忠孝祠、泮池、环桥、棂星门、东西斋、崇圣殿、藏经阁等建筑鳞次栉比,排列有序。其大成殿,龙脊鱼尾,飞檐翘角,黄瓦朱墙,崇台石栏,十分壮观。咸丰十年(1860)毁于兵燹。同治四年(1865),漕督吴棠重建大成殿。清江文庙现存大成殿、藏经阁等核心建筑,为苏北地区所存为数不多的典型寺庙建筑遗存。2002年10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11-0004
周信芳故居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花街社区,市区楚秀园西侧。
位于淮安市清浦区虹桥东侧。周信芳,艺名麒麟童,著名京剧艺术大师。故居于1995年1月在其百年诞辰之际修复开放。院落占地面积200平方米,主屋3间辟为陈列室,另有纪念碑亭、碑廊。2003年3月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11-0005
文会庵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都天庙街前巷31号,正南为郎静山故居。
位于清浦区都天庙街前巷31号。建于晚清,现存大雄宝殿、玉佛殿、过殿、三圣殿等古建筑,大雄宝殿及玉佛殿等均供奉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香火旺盛,2006年6月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11-0006
中共淮盐特委指挥部旧址
194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花门楼巷12号
位于清浦区花门楼巷12号。占地总面积150平方米,有房屋7间,建筑总面积78平方米。
320811-0007
花门楼漂染房旧址
台湾省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花门楼街9号
建于民国晚期,初为个体染坊,解放后公私合营时期组成集体染坊,文革期间倒闭改为旅馆。据了解,房子可能是花家的,是个大户人家,那个巷子就是以花家命名的,叫花门楼巷。
320811-0008
吴公祠
清光绪三年(1877年)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城东社区,轮埠路141号
吴公祠位于淮安市清浦区轮埠路141号。为祀漕运总督吴棠,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奉旨建祠,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祠内现有堂宇2座。享堂3间,面阔10.4米,进深6.9米,悬山顶,明间高出0.7米,另起垂脊。墙上嵌有建祠记事碑石两方。祭堂3间,悬山顶。两堂现已维修完毕。2003年3月26日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11-0009
斗姥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城东社区,轮埠路141号。
前殿3间,中殿4梁8柱5间房,面阔5间。后殿面阔3间,内部有斗姥神像和其九子的神像。
320811-0010
王瑶卿故居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人民社区,火星庙街7号 。
始建于1850年,移建于2004年2月,属近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面宽9.54米。进深3间檩4.55米,通高5.63米,面积34.407平方米,两个边间有半楼角。四周均种植花草木。2003年3月26日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11-0011
都天庙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都天庙街43号。
清乾隆年间建,嘉庆十八年(1813年)重建。现存大殿一座,青砖小瓦,悬山顶,面阔3间12.8米,进深11.6米,高11米,前有走廊。
320811-0012
清晏园
明(1417)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公园社区,人民南路西侧
位于淮安市清浦区人民南路西侧。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时为明官司衔一户部分司公署。清代为河道总督府及其后花园。乾隆皇帝南巡曾多次临幸花园中荷芳书院。中国运河史上唯一保留下来的官宦园林。2003年3月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11-0013
清浦关帝庙大殿
明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公园社区,人民南路西侧清晏园院内
位于清浦区清晏园内。明末建筑。面阔3间14.2米,进深7檩8.6米,四周有回廊。单檐歇山,斗拱翘角,殿内置关羽夜读“春秋”塑像一尊。
320811-0014
荷芳书院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公园社区,人民南路西侧清晏园院内
位于清浦区清晏园院内。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建成。乾隆十六年正月,乾隆第一次南巡过此,高斌就在新的荷芳书院接驾。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第六次南巡,河督李奉翰太夫人在该院跪迎圣驾。该院亦是文人墨客的会友之所,清代文人袁枚曾多次来游,留有脍炙人口的《留别荷芳书院》诗四首。该院在200年中多有修葺。1985年当地政府又拨款按原样翻修,并将地基抬高,两翼连以碑廊。今书院石基高台,青砖灰瓦,单檐歇山顶,四周有回廊,面阔5间17.6米。前置石台,旁植松柏,著名书法家谢冰岩为其提写门匾、楹联。其已成为游客游览清晏园的必至之所。荷芳书院。1987年9月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11-0015
朱慕萍烈士墓
194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公园社区,人民南路西侧清晏园内
位于清浦区清晏园内。朱慕萍,涟水县同兴乡人,曾任三野30军90师279团团长,在渡江战役中牺牲,时年37岁。墓园占地700平方米,墓为混凝土质地,高2.7米,直径3米。
320811-0016
淮阴攻城阵亡将士纪念亭
198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南门社区,人民南路与环城路交叉口
位于清浦区清晏园东南角。1985年,为纪念抗战胜利和淮阴解放40周年,市政府在原淮阴城南门革命烈士徐佳标牺牲处建亭。该亭为仿古建筑,6柱,攒尖顶,高8.5米,亭中立有纪念碑。
320811-0017
李更生故居
清光绪九年(1883)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公园社区,西大街淮阴中学北院
位于清浦区西大街淮阴中学北院。李更生是一位“勇于革新的、实干的、爱国的教育家“,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赞扬。故居于1987年修复,分前后四进,青砖灰瓦,硬山隔扇,有房屋17间,占地面积872平方米。主房陈列展览李更生的感人业绩。1987年9月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320811-0018
清江浦楼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浦楼街道浦楼社区,河南西路、淮阴卷烟厂北面河堤
位于清浦区河南西路、淮阴卷烟厂北面河堤。始建于清雍正七年(1729)。现保存楼两层,砖砌东西向拱门通道,门额上方各嵌刻有“清江浦”白矾石石匾一方。1987年9月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11-0019
丰济仓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人民社区,西大街草市口向北100米
位于清浦区西大街草市口向北100米。丰济仓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它是南粮北运的中转仓库,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储粮库“四大粮仓”之一。丰济仓遗址现存小瓦平房7间,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另有确切纪念石碑一方,上镌”民以食为天“等字样,现存实验小学院内。
320811-0020
桂花庵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浦楼街道大庆社区,大庆路与长青路交汇处
位于清浦区大庆路与长青路交汇处。晚清建筑,古色古香。有房屋数十间,为市区规模较大的一处宗教建筑。
320811-0021
洪门街古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浦楼街道洪门社区,洪门街15号  周学有家屋内
位于清浦区洪门街15号。井口直径0.48米,井沿直径0.25米。该井周家有好几代人使用过,目前仍在使用。传说与普应寺有关。
320811-0022
郎静山故居
清光绪十八年(1892)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都天庙前巷27-5号
位于清浦区都天庙前巷27-5号,总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有房屋8间,建筑面积300平方米。郎静山,浙江兰溪人,1892年生於江苏淮阴,从14岁起即喜爱摄影。是世界级著名摄影大师。郎静山先生1926一1937年曾任上海《时报》新闻记者,是中国最早的新闻摄影记者之一。1926年,郎先生发起成立了“上海?中华摄影学社”(简称“华社。),这是中国早期较有影响的摄影团体。1930年郎先生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中国摄影教育之先河。1995年4月13日,摄影大师郎静山在台北逝世,享年105岁。
320811-0023
忠勇亭和爱国亭
195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公园社区,人民南路  清晏园关帝庙院内
1945年抗战胜利,1946年民主政府为纪念解放淮阴的革命先烈而建造此亭,后毁于战火,1953年重建。亭为砖柱,六角攒尖顶,檐下有题名石匾。西为忠勇亭,东为爱国亭。
320811-0024
观音庵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城东社区,清江文庙东侧,位于花街与承德路交汇处。
位于清浦区清江文庙东侧。有一院落,主屋青砖小瓦,座北朝南,晚清建筑。
320811-0025
捿蘆寺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安街道东风社区,东风小学院内。
捿蘆寺位于市区的东南郊,延安东路北侧东风小学院内北面。捿蘆寺曾是清江浦(六大寺庙之一)。原名折蘆庵,主持无住禅师,长沙人,学问淹贯,兼通堪兴。相人之术。明朝崇祯末年,知天下将乱,即出家为僧,清初至清江浦,罕于人事。康熙46年,圣祖南巡召见,赐名“捿蘆寺”遂名声大震。1947年,国民党军队占淮阴时,有驻捿蘆寺,适值大汛,共产党某地方部队决运河堤,以水攻击敌军。寺即毁于一夜,仅几间楼房得以幸免,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寺庙的大雄宝殿又被拆毁,现仅剩最后一排小楼。据说最后一位主持是海山法师,曾任清江市政协委员,1983年清江市佛教领导小组成立时任组长,同年园寂。
320811-0026
韩信城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城南乡韩城村
韩信城遗址,位于清浦区城南乡韩城村。历经岁月沧桑,遗址尚存南边城垣一段,高3米,宽45米,长约500米,下有木桩、陶片等遗物,曾出土土窑藏宋元瓷器。据传原城旧址有水井72口,供士兵饮用,东门外有一丈多高的韩信阅兵台。近年来,韩信城遗址迎来了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学者和游客嘉宾,它已成为人们研究韩信、纪念韩信的重要处所。韩信城遗址,1987年9月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市博物馆经过考古勘探,明确了城址东、西、南城垣,北城垣因开挖里运河被完全破坏。关于勘探和试掘报告将于在《东南文化》2009年1期发表。
320811-0027
韩母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城南乡先锋村东南
"韩母墓,位于清浦区城南乡先锋村。它是韩初大军事家韩信母亲之墓,北距韩信城2.5公里,西距漂母墓3公里。司马迁当年游历中国时,曾亲赴淮阴,凭吊韩母墓,并在《史记·淮阴候列传》道:“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信:韩信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信母死,贫无以葬,乃与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冢。于视其母冢,良然。”经过2000多年风风雨雨的侵蚀,现韩母墓墓墩仍很高大坚实,南北长25.8米,东西长26.4米,高8米,从剖面看封土共分三层,均用白膏泥与红烧土夯筑,可见此墓非一次筑成。墓的形制为大型土坑竖穴木椁墓,具有楚墓的营造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韩母墓,1987年9月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11-0028
陈潘二公祠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城东社区,埠路140号
该祠原在清浦区大庆路光华化学厂院内。原名陈公祠,建于明正统六年(1441),用于纪念陈瑄。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又附祀潘季驯,改今名。陈瑄、潘季驯均为明代治水功臣。陈潘二公祠,原存大殿一座,歇山顶,飞檐翘角。面宽5间19.2米,进深9檩12米。有明代圣谕祭祀碑两块及碑趺石赑屃一座。1987年9月,被原淮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淮阴卷烟厂因技改需要,经省文化厅批准拆除该祠,但移建工程一直未予落实。为打造“运河之都”淮安,淮安市文化局编制完成《陈潘二公祠修复保护规划方案》,该方案已经专家论证通过并获市规划局认可。现在已经修复并对外开放。
320811-0029
武墩墓地
战国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武墩镇武墩村, 街北公路500米处
武墩战国墓位于清浦区武墩乡街北500米处。封土堆高约5米,直径约12米。1987年由淮阴市博物馆抢救发掘,出土红陶绳纹罐、灰陶浅盘豆、陶鬲、铜器等残片。此墓早期被盗。
320811-0030
御碑园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公园社区,清晏园内东南侧
御碑园为淮安市清晏园内,共有14座御碑,是康熙、乾隆赐给各位河道各位总督的,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多数碑体已不完整,有的缺损碑座或碑额,甚至碑身也残缺不全或断裂,现保护完好。7、乾隆17年赐高斌70寿辰碑,碑身0.6×0.86m,碑下部破损断裂,风化严重,无碑座、无碑额。8、乾隆30年赐高晋碑,碑身2.1×0.81m,碑较完整,无碑额、有碑座。9、乾隆49年赐李奉翰碑,碑身1.5×0.99m,中部断裂缺损,无碑额、有碑座。10、乾隆    年赐赐白钟山碑,碑身上部0.64×0.88m,碑身下部0.78×0.88m碑较完整,缺中段,有碑额、有碑座。11、清乾隆赐李奉翰诗碑,碑身2.17×1.12m,碑下部风化严重,字迹模糊,有碑座、无碑额。12、乾隆   年赐高斌碑,碑身1.4×0.76m,风化严重,字迹模糊。有碑座、有碑额。13、道光6年赐黎世序碑,碑身2.62×1.01m,为两截碑体,有碑座、无碑额。14、光绪19年赐山西阳曲某女节孝碑,碑身1.92×0.6m,较完整,有碑座、碑额。15、年代待考,碑风化无字,无碑座。
320811-0031
清江浦城址
乾隆二十七年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花街社区,市区内。
清乾隆二十七年,清河县治移至清江浦,县衙署建在运河南。同治三年,清河县令吴棠拆高家堰北端石墙,开工修筑清江城,至次年秋竣工。城垣为砖石结构,城门4座。城墙于1950—1951年全部拆除。
320811-0032
都天庙街62号民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都天庙街62号
现有门楼1座,房屋2栋,硬山顶,青砖灰瓦,为民国时期建筑,现分属两户居民所有。保存一般,其中一栋房屋墙体被现代水泥、白灰覆盖。
320811-0033
都天庙街58号宅
台湾省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都天庙街58号
该民居现存门楼一座,门口有一对石门墩,有一栋房屋的梁架仍保留着以前的格局,其它几栋房屋已被改建成现代砖瓦、水泥建筑。
320811-0034
王元村墓葬
东周、秦、汉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和平镇王元村,六组。
据当地村民回忆,古墓原来有高大的坟丘,后来被平整成农田,现残存西、北部分坟丘。2006年10月,在此范围内发现明代浇浆墓一座。在地表散落有瓷片和石灰石块状物。
320811-0035
唐桥村墓葬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和平镇唐桥村四组
原有坟丘和墓碑,1958年平整土地时夷平。现仅存碑座。古墓所在位置为一个鱼塘,里面长满茂密的芦苇。现仅存一个碑座。
320811-0036
先锋村墓群
战国—秦汉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城南乡先锋村
以前古墓上封土仍存。后来平整土地时全部将其夷平。1978年发掘的高庄战国墓就在此范围内。现在是一片农田。中间有一道水渠,四周有成片的杨树林。
320811-0037
韩城村尤墩墓群
战国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城南乡韩城村十七组
原来有封土,1958年平整土地时将其夷平。现在为韩信城休闲农庄及养鱼场。
320811-0038
杨庙村墓葬
宋—明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盐河镇杨庙村,杨庙六组。
现在是一片空地,上面长满庄稼和芦苇,已被私人承包。60年代发掘的杨庙宋墓以及入海水道的考古工作都在这一范围内。
320811-0039
杨庙村大庵遗址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盐河镇杨庙村,杨庙六祖
曾经有一座规模很大的庵,座北朝南。60年代人为拆除。部分基址在运河之下,水位较低时暴露出来。空地就是“大拐子”。
320811-0040
王庄村七里墩墓葬
战国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武墩镇王庄村,二组西侧
墩子呈东西走向,周长约380米。上世纪70年代高约7米,现存2米多高,地表有大量砂浆,并能采集到陶瓷片。墩子上原建有东岳庙,后迁移到码头镇。墩子西侧边缘原有清代土地庙。抗战期间,曾在此设置七里乡,因七里墩而得名。70年代清江市炭厂加工煤球,曾在此取土,墩子封土遭到破坏。
320811-0041
隋炀河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武墩镇王庄村,二组
据当地老人讲此河为隋代开凿,隋炀帝曾由此南下扬州,故名隋炀河。清代康熙下江南也曾在此登陆。此河在码头镇泰山墩附近曾有渡口。此段河道为南北走向,二河开通后废弃,有一部分河道在1958年二河开通后于主航道西侧并入二河。此河现在北边到达新闸,南通武墩。原来河面有几十米宽,现水面宽约7米。
320811-0042
古盐河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武墩镇三闸村委会东,宁连一级公路西侧
据当地人讲,此河即为以前通往盐城淮南盐场运盐的河道。现河道北通二河,南至淮安运东村(水立交)附近。从三闸十一组到王桥村十四组约一千多米的河道,被农业学大寨时填河造田,现已看不到河道。当地老乡讲河道原宽七八十米到一百米,深约7米左右,现河面只有十多米宽。
320811-0043
武墩村杜大墩墓葬
战国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武墩镇武墩村十组东,宁连一级公路东100多米
据讲,墩子原周长有500多米,底部直径至少有120多米,原高约2.3~2.4米。70年代初农业学大寨平整土地时,墩子被平,现仍能看到缓坡状地貌,墩子中心略高。
320811-0044
武墩村毛大坟墓葬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武墩镇武墩村四组西,西安路东侧
据当地人讲,墩子东西走向,东西长40多米,南北宽约25米,原高出周围地表约1.6~1.7米。1973年春,民兵训练时挖出过7座古墓,最高处的一座坟为空坟,有3口棺材保存完好,其余的未见棺木。当年参加平整土地的五墩镇文化站谢站长讲,其中一具棺内为50岁左右的男性尸首,身体栩栩如生,似活人一样,着清代官服,棺首上有“皇清太学生毛公讳新传”字样。
320811-0045
王庄村一、二号墩墓葬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武墩镇王庄村,四组村西。
原有东西两个墩子,直径约60米,因原淮阴煤球厂曾在此取土而被挖平。西边墩子保存略好,东边的墩子已被挖成水塘,深约1米。据当地徐姓老人讲,其曾在此挖到过一大一小两面铜镜,可能为汉代,以180元的价钱卖出。另外出土有长约1.2米的铁剑,陶罐、碗,还有白条石。
320811-0046
花街
明、清、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花街社区,承德路东,轮埠路西.
“花街”名字来历已无从考证,听老人们说,花街上过去住的人家,闲时喜爱摆弄花草,加之商贾云集,私家花园多,养花、赏花、评花便成为花街一大特色。每每走到街口,便能闻到淡淡的花香,所以美其名曰:花街。还有说自清江浦开埠以来,为皇宫做绢花得名,商业繁茂,百业兴旺,明清时最为鼎盛,花街原来长4里,街道两侧全为店面,街道很窄,店面基本为一些老行当如杆称店、小吃店、布匹店、绢花店、中医店等。花街位于清江浦最繁华位置,历来商贾云集,人流如织,盛极一时。
320811-0047
航运局1号楼
195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花街社区,轮埠路。靠近清江大闸和若飞桥,花街以东。
航运局1号楼前身为一私人建筑,后为轮船公司改建作为里运河码头的工作站,后变为运河商场,专卖船舶用品,现已废弃。
320811-0048
航运局2号楼
195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花街社区。
1号楼建好之后,2号楼随之建设,同样是为里运河码头航务服务,卖票发卡,后为市水运公司作为职工宿舍楼使用。
320811-0049
都天庙街61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都天庙街61号
据户主讲该房子建于清代晚期,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原为青浦区地委用房,后被胡志英购买,居住到现在。座东面西。主屋硬山顶,穿斗式,面阔三间,青砖灰瓦。东西两面墙壁用水泥修补过。
320811-0050
都天庙街63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都天庙街63号
据户主讲该房子建于清代晚期,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解放后为青浦区地委用房,后被陈恩光购买,居住到现在。坐北朝南。主屋硬山顶,抬梁式结构,面阔三间,青砖灰瓦。东西两面墙壁被粉刷过。
320811-0051
都天庙街53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都天庙街53号
据户主房产证证实,该房子建于清代晚期,民国二十年被张桂英购买。一直居住到现在。坐北朝南,硬山顶,青砖灰瓦。房顶梁架结构部分保存。部分墙体用水泥和白灰修补。房顶长有杂草。
320811-0052
都天庙街前巷15-4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都天庙街15-4号
"该房子由主人祖上传下,以前是一完整的四合院建筑。文革后被分割成几家居住,直到现在。距今约有100多年了。坐北朝南,硬山顶,青砖灰瓦。房顶曾坍塌,上面铺现代红板瓦。墙体补砌红砖和水泥等。院内中间有个小仓库。空间狭小。"
320811-0053
都天庙街花门楼巷5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都天庙街5号
该房子建于清代晚期,为祖上相传,原为四合院式,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至今仍在居住。正房坐北朝南,面阔三间,硬山顶,青砖灰瓦。东、西厢房各两间。厢房屋顶曾坍塌,后修补。两面墙壁被粉刷过。正房门窗上面保存部分砖雕,较为精细。
320811-0054
空心街守府东巷4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空心街守府东巷4号
建于清代晚期,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原为毛姓台胞住宅,后来被房产公司购买,一度作为清江市航道处办公地。现在院内共居住6户人家。5幢建筑,共13间。主屋硬山顶,抬梁式结构。院内空间狭小,堆放凌乱。
320811-0055
空心街守府东巷1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空心街守府东巷1号
"建于清代晚期,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原为房产公司所有,后由私人居住至今。座西面东,面阔三间,硬山顶,青砖灰瓦。由于年久失修,屋顶坍塌而多次漏雨,经过修补梁架结构已尽失原貌。"
320811-0056
西大街安乐巷5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人民社区,西大街安乐巷5号。
建于清代,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20世纪50年代通过房产公司交换由现在主人居住至今。该建筑原为三进院落,现在每进院落分别为不同的人居住。三进院落的痕迹清楚。每进都面阔三间,墙体用白灰和水泥修补。在西墙从新劈门以供出入。其中,第一进用作服装店;二进为住宅;三进亦为住宅,保存最好,地面用青石铺成。门窗雕刻有花卉等。
320811-0057
谢公去思碑
光绪二十五年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城东社区,吴公祠内。
该碑2008年在大王庙墙内挖出,后来移到吴公祠内,以供人们研究和参观。碑刻内容记载了谢公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及一些重要政绩等。高1.6、宽0.53、厚0.12米。碑文小楷,潇洒飘逸,十分清晰。下面水泥基座为新制作。
320811-0058
戴孝子采花图碑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城东社区,吴公祠内
该碑2008年在大王庙墙内挖出,后来移到吴公祠内,以供人们研究和参观。碑刻内容为:伟武田君 崛起淮阴 孝德彰闻 震烁古今  戴孝子采 图  乙亥仲夏吴兴王震题
320811-0059
毘盧庵
20世纪4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环城社区,环城东路虹桥里53号
原在市第二中学内,90年代扩建,后又移到现今位置。现在寺内香火旺盛,是市区内一处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主殿面阔4间,里面有供台和神像。中间原来有香炉一座。西面是天王殿。东面是厨房和寮房。
320811-0060
东大街积善巷7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东大街积善巷7号
杜家为教育世家,房子由祖上传下。据当地居民回忆原为二进院落,后来被拆掉一半。现在无人居住。正房和偏房各一幢。硬山顶,抬梁式结构,青砖灰瓦。现在院子内还有其它房屋,全是现代建筑。无人居住。院子里空间狭小。
320811-0061
东大街积善巷11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东大街积善巷11号
蒋家原为当地大户人家,其祖上开布行,较为富有。院落原为二进。后来被房产公司收购改造,现在仅剩3幢房屋。正房一幢,偏房两幢。硬山顶,抬梁式结构,青砖灰瓦。现在院子内还有其它房屋,全是现代建筑。无人居住。院子里空间狭小。
320811-0062
都天庙前巷37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都天庙前巷37号
据当地邻居讲其房屋是祖上留传下来,后来被房产公司改造了一部分。现在由后人居住。主屋面阔三间,硬山顶,抬梁式结构,青砖灰瓦,部分墙体用白灰和水泥修补。大门仅剩顶部及“寿”字砖雕。院子内堆放杂物凌乱。空间狭小。
320811-0063
东大街纪家楼巷22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东大街纪家楼巷22-2/3号
据房客叙述,该房子建于清代晚期,后来被现在主人购买,然后出租给其他人,一直居住到现在。硬山顶,青砖灰瓦。房顶梁架结构部分保存。部分墙体用水泥和白灰修补。房顶长有杂草。
320811-0064
东大街永泉巷22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东大街永泉巷22号
该房子建于清代晚期,原为四合院式,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后来被房产公司购买,再后来由现在朱家购买居住到现在。正房面阔3间,硬山顶,青砖灰瓦。前房面阔3间。东、西厢房各两间,两面墙壁被粉刷过。
320811-0065
北门桥东后街29号民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北门社区,北门桥东后街29号
由其祖上传下,后代一直居住到现在,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面阔3间,青砖灰瓦。屋顶有一部分地方用现代红板瓦铺设。墙体用水泥和白灰涂抹。
320811-0066
轮埠徐氏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城东社区,轮埠路吴公祠东侧,北靠里运河
徐燕飞的祖上徐锦章(1872-1937),于1906年在该处建房五间,其中座北朝南为三间、座东朝西两间。1966年东朝西两间因中梁腐朽而倒塌,座北朝南三间由徐燕飞居住至今,保存完好。徐锦章在里运河上多年从事船舶运输,时为当地很出名的船商。
320811-0067
大众剧场
1953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都天庙街区
大众剧场的位置原来是广荫庵,建于民国时期,后来被颜子云私人购买,50年代改建为大众剧场,60年代被原淮阴县文化局使用,70年代对大厅进行一次维修,机构改革后被施兰英私人购买,现在为私人财产。
320811-0068
东水关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环城社区,老清江城东南角文渠之上
位于老清江城东南角文渠之上,始建于清代,主要用于沟通老淮阴城的护城河水与里运河的排水和生活用水。一直沿用至今。用玄武岩条石垒砌而成,条石长0.80-1.20米,厚0.25米,关口宽2.9米,高2.5米,垒砌整齐,现架南北水泥桥一座。
320811-0069
华中建设大学旧址
20世纪4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人民社区,西大街116号(淮安日报社院内)
为了适应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大发展的需要和准备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建设,中共中央华中局于1944年底创建华中建设大学。1945年5月4日在淮南盱眙县新铺镇正式开学。内战爆发后先后迁至临沂等地。到1947年停办。先后培养了5000余名优秀干部。
320811-0070
西大街96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人民社区,西大街96/98号
"该房屋据主人讲建于清代晚期,由其祖上传下,世代居住。现在是金银加工和杂货店。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房屋2层。面阔2间,青砖灰瓦,抬梁式结构。现在下层两间分别为金银店和杂货店;上面一层空闲。墙体部分用水泥和白灰修补。"
320811-0071
西大街100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人民社区,西大街100号
该房屋据主人讲建于清代晚期,由其祖上传下,世代居住。原为清江市工农印刷厂,现在是鞋店、服装店和精品店。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320811-0072
西大街104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人民社区,西大街104号
该房屋据主人讲建于清代晚期,由其祖上传下。原为清江市工农印刷厂,现在租于别人用作服装店。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320811-0073
西大街106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人民社区,西大街106/108号
该房屋据主人讲建于清代晚期,由其祖上传下,世代居住。原为清江市工农印刷厂,现在是内衣和服装店。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320811-0074
西大街94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人民社区,西大街94号
该房屋据主人讲建于清代晚期,由其祖上传下,现在是服装店。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320811-0075
西大街92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人民社区,西大街92号
该房屋据主人讲建于清代晚期,属于原清江市饮服公司所有,现在是服装店。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320811-0076
西大街90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人民社区,西大街90号
该房屋据主人讲建于清代晚期,属于原清江市饮服公司所有,现在是服装店。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320811-0077
西大街74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人民社区,西大街74号
该房屋据主人讲建于清代晚期,由其祖上传下,现在是服装店。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320811-0078
人民南路南门小街61号民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南门社区,人民南路南门小街61号
原为私人所有,经过若干年后无人继承后由房产公司购买充公,现在由清江街道办事处南门居委会管理。
320811-0079
人民南路南门小街55号民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南门社区,人民南路南门小街55/57号
据说该房子在历史上曾经作过粮行,同时也供居住。后来由于年久失修长期废弃不住。
320811-0080
人民南路南门小街54号民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南门社区人民南路南门小街54号
房子由祖上传下,现在仍在居住,距今约有100年了。
320811-0081
太平庵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浦楼街道大庆社区,大庆路4号(淮剧团院内)
建于清代晚期。原来庵址在淮阴电厂院内,有两课300多年的银杏树还在电厂院内,因电厂扩建把太平庵移建到现在的位置。后来被太平庵的主持费玉华(已经去世)的家人汪兰昌私人居住。因非常危险现在无人使用。
320811-0082
淮阴发电厂办公大楼
20世纪6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西门社区,西大街200号
建于60年代,现在一直沿用。有办公楼和调度楼。其中,2号办公楼西侧的人防工程是原淮阴市最早的人防工事。
320811-0083
淮阴中学教学楼
20世纪5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西门社区,西大街174号
建于50年代,一直作为教学楼使用,现在仍在使用。
320811-0084
清江市招待所旧址
20世纪6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西门社区,西大街165号
建于60年代,原为清江市委招待所,后来在第一次合并后改名为第三招待所。现在被检测为危房。
320811-0085
淮安市第一中学旧址
192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浦楼街道浦楼社区,解放西路166号
创立于1923年,其前身是受到毛泽东同志赞誉的著名爱国教育家李更生先生创办的私立成志中学,已风雨兼程八十年,99年学校被确定为市重点中学,2004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初级中学。目前学校有42个教学班,在校生2200余人,学校占地32000M2,图书资料,实验仪器,电教设施,校园网络,田径场地等教学装备已经步入先进学校行列,专任教师的学历达标率超过90%,中高级教师比例达到80%,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群体正在形成。
320811-0086
淮阴卷烟厂旧址
194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浦楼街道浦楼社区,一品梅路32号
创建于1945年,现拥有员工2973名,其中在册2213人,占地806.26亩,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5亿元,年生产能力60万箱,为国家大型企业,全国烟草行业重点企业之一。2006年7月,根据烟草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要求,更名为江苏中烟工业公司淮阴卷烟厂。
320811-0087
清江棉纺织厂旧址
195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浦楼街道化工新村社区,解放西路214号
建于1958年,当时由国家轻委批准,是淮安市第一个正处级国有企业。70年代,清棉厂开始步入大型企业的行列,最鼎盛时期在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有工人6700人,机器1000多部,纱锭16万,产值高达6-7亿元人民币。后来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由私人购买并继续从事棉纺织业的生产。
320811-0088
清江市广播站旧址
20世纪6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江街道南门社区,解放西路82号
建于60年代,原址在清江商场,后迁移到邮电大楼。以前淮安市所有的广播信息全部从这里发出。1973年迁移到这里,至今仍用作有线电视台的办公地点。
320811-0089
淮阴电视台铁塔
198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城南乡城南村,城南路7号
铁塔建于1980年。据台长介绍,此铁塔的实际使用寿命为30年。该铁塔是淮安市目前最高的建筑,也是淮安市第一个铁塔。
320811-0090
大运河南大桥
196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清安街道大桥社区,淮海南路上,东西横跨大运河
始建于1961年,扩建于1996年。现在桥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为淮海南路上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淮安市在大运河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
320811-0091
小河村墓葬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城南乡先锋村(老小河村)7组
2005年当地村民在此平地挖出一些棺木和石刻,当地村民说以前有3座古墓,被挖掉2座。现在在村民院子里仍有部分石刻残块。后来石刻由市博物馆保管。
320811-0092
麻风病医院旧址
20世纪5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武墩镇王庄村。
建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为麻风病医院。现在一幢房屋为教会使用;另一幢废弃不用。前面有一个面积较大的院落。
320811-0093
古盐河二闸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武墩镇王桥村,3组。
"据文化站长介绍,建于雍正年间,当时为了调节古盐河水流的涨落,与码头镇二闸修建的时代相当.1969年以后逐渐废弃,后来当地村民盖房将闸的条石挖掉,闸遭到破坏。现在村里仍可见到一些条石散落在地。"
320811-0094
和平镇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和平镇和平小街西侧
1991年因砖瓦厂取土,淮安市博物馆在此清理汉墓一座,出土有陶器和铜器等。据工人讲,下面仍有古墓。现在此地已是一个大水塘。
320811-0095
杨庙村墓群
唐、宋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盐河镇杨庙村,六祖。
位于杨庙南站旁边。2002年市因农民取土,博物馆在此清理古墓若干座。现在仍有大量古墓埋于此地。50年代因拓宽大运河,在此发现宋代壁画墓,由南京博物院清理发掘,出土有精美的壁画,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320811-0096
入海水道墓群
明、清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盐河镇杨庙村,六组。
2000年在入海水道工程中,市博物馆在此发掘清理明、清古墓上千座。出土各类文物近百件。现在仍有许多古墓埋藏在水中和地下。
320811-0097
原淮阴地区五七干校旧址
6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和平镇秦墩村,东。
淮阴地区五七干校旧址,建于50年代,是当时用于培养干部和教育干部的极好的基地。总面积约66300平方米,内有办公楼、学员宿舍等设施和学员学习劳动场所。
320811-0098
和平农场旧址
196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和平镇秦墩村,东侧
建于1963年,占地3000多亩,后来划给五七干校一千亩。原有东方红拖拉机8台,职工约700人。现在有房屋15幢,土地被用作蔬菜大棚、养鸡场及商品粮基地等。
320811-0099
韩城村大墩墓葬
战国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城南乡韩城村。
大墩原来有高大的坟丘,后来开挖淮沭新河将坟丘挖掉一半;再后来修乡村水泥路将另一半挖掉。现在古墓在路下面。
320811-0100
许庄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盐河镇许庄村,国庆组。
1994年修宁连公路时,市博物馆将古墓的碑和赑屃运回博物馆陈列,古墓没有清理。墓主人叫王彦达,明代骠骑将军,从三品。
320811-0101
秦墩村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和平镇秦墩村,十三组
1996—2004年修入海水道时在此发掘过一批汉墓,现在仍有古墓埋在麦田下。位于入海水道内。
320811-0102
盐洪村墓群
宋、明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盐河镇盐洪村。
1996—2004年修入海水道时在此发掘过一批宋、明代墓,现在仍有古墓埋在麦田下。位于入海水道内。
320811-0103
曹庄墓葬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城南乡韩城村9组(曹庄)
2007年市博物馆对韩城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及发掘时发现。现在位于韩信城遗址东城垣上。
320811-0104
郭庄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城南乡韩城村七组(郭庄)
2007年市博物馆对韩城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及发掘时发现。现在位于韩信城遗址东城垣上。
320811-0105
韩城村城东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城南乡韩城村
2007年市博物馆对韩城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及发掘时发现。现在位于韩信城遗址城东垣上。
320811-0106
韩城村韩信城井群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城南乡韩城村九组
当地人传说韩信城有“72口古井”。曾经在此地发掘出土过井圈等遗物。
320811-0107
韩城村韩信城练兵场遗址
宋、元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城南乡韩城村
2007年市博物馆对韩城遗址进行考古勘探及发掘时发现。现在位于韩信城遗址南边。
320811-0108
运西村锣鼓墩墓葬
战国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城南乡运西村,东、南面是大运河
据当地村民讲述,原来古墓的墩体存在,高约10多米,后来村民在平整土地时将其夷平,现在古墓上面是一片农田,远处是成排的树林。
320811-0109
运南村土地庙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城南乡运南村
据当地村民讲述,在古代此地乡绅与农民出资建了一座土地庙,供奉土地神;后来在“文革”时毁坏。现在遗址上面是农田。
320811-0110
窑湾村墓葬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盐河镇窑湾村  西边是入海水道
据当地村民讲述,这座古墓年代久远,又名“杨老爷古墓”,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墓冢高出地表约1—2米,上面长满茂盛的树林,远处是成片的农田。
320811-0111
窑湾村梁红玉练兵场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盐河镇窑湾村   南边紧邻入海水道
据当地人讲,该地区是宋代梁红玉练兵场。现在地势十分平坦,上面是小麦地。曾经出土过饮马草、拴马柱等文物。现在在地表可以捡到宋代白瓷片和明清青花瓷片等遗物。
320811-0112
古盐河大码头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盐河镇盐河村   旁边是古盐河
位于古盐河北岸,码头原来用条石砌筑。60、70年代当地百姓盖房将条石挖掉,码头遭到破坏。现在遗址下面仍有条石基址。附近还能采集到明清青花瓷片等遗物。
320811-0113
运西村金牛墩墓葬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黄码乡运西村金牛组   东、南是大运河
据当地老人回忆原来有一个很大的墩子,后来平整土地时挖掉。现在是一片农田。在地面上可以捡到明清青花瓷片和白瓷片等古代遗物。
320811-0114
沈公墓表
洪武年间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城东社区,轮阜路吴公祠门口约3米处。
碑额为“御医沈公墓表”,应为一墓碑,明洪武年间,2008年出土于盐河镇胡庄村并运到现在位置(吴公祠门前),内容记载了
320811-0115
空心街15号民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空心街15号
据房主回忆,房子是其祖上留下的,距今已经有80年的历史了。现在有房子1幢,坐北朝南,面阔3间,抬梁式,灰砖黛瓦。房屋整体比较残破;屋顶大部分用红瓦补砌;墙壁用水泥修补。院内空间十分狭小。
320811-0116
都天庙街进彩巷11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花街社区,都天庙街进彩巷11号
据房主回忆,房子是其祖上留下的,距今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现在房子有1幢,为西偏房,坐西朝东,面阔4间,抬梁式,墙砖黛瓦,有人居住。4间房子外墙壁部分地方用水泥修补过。院子比较狭小。
320811-0117
清浦区空心街7号民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花街社区,空心街7号。
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被用作采购局办公室,在“文革”时其前面的街一度改为“红卫街”。现在房屋居住着普通人。房屋2层,面阔10间,灰砖灰板瓦;2层有走廊。
320811-0118
都天庙街五福里26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都天庙街五福里26号
此房屋原来是清代付公馆的一部分。原来院落规模宏大,甚是气派,共有5进院落,在“文革”时期被毁坏,现在被分割开来居住。现在房屋面阔3间,4柱7廪,抬梁式,灰砖黛瓦。曾经在明间下面出土过一块牌匾,为乾隆年间遗物。檐柱之间装饰格子窗.门上面有砖雕。
320811-0119
都天庙街守府东巷12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花街社区,都天庙街守府东巷12号。
此房屋原来是清代付公馆的一部分。原来院落规模宏大,甚是气派,在“文革”时期被毁坏,现在被分割开来居住。现在房屋面阔3间,4柱7廪,抬梁式,灰砖黛瓦。檐柱之间装饰格子窗.门上面有砖雕。
320811-0120
清江市无线电元件三厂旧址
195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都天庙街区北距东大街约10米
位于都天庙街区,据住户回忆始建于1955年,最初是用作农业合作社的办公地址,后来被用作鞋帽厂、胶鞋厂及元件三厂。现在共有3幢房子,其中2幢为二层。二层的一幢面阔6间,外形如“大礼堂”,红砖砌筑,屋顶覆红板瓦;另一幢面阔8间,灰砖灰板瓦,屋顶有阁楼,阁楼面阔3间,屋顶与墙壁两侧全为木板结构。另一幢面阔10间,红砖红板瓦。现在里面居住有100多口人。整个3幢房子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
320811-0121
都天庙街29号民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都天庙街29号
据房主回忆,房子是其祖上留下的,距今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现在房子有1幢,主屋坐西朝东,面阔3间,抬梁式,青砖黛瓦,有人居住。3间房子外墙壁用白灰粉刷过。院子比较狭小。
320811-0122
都天庙街29-3号民居
民国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都天庙街29—3号
据房主回忆,房子是其祖上留下的,距今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现在房子共有2幢;主屋坐北朝南,面阔2间,抬梁式,墙砖黛瓦,有人居住。偏房面阔2间,被用作厨房。4间房子外墙壁用白灰粉刷过。院子比较狭小。
320811-0123
淮阴市建材公司旧址
20世纪5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城东社区,青隆桥东面  里运河南岸
据当地人讲述,建材公司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当时淮安市规模较大的,集科、工、贸于一体的建筑材料生产、施工企业,在淮安市的建材市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后来其产权转让于市化轻公司,一直到现在。现在被私人租用,用作砖厂。现在院内有8幢房子,整体保存状况一般,每幢房子面阔8—12间不等,两面坡式;内部结构与酱醋厂的房子相同。其中,东边的房子红砖红板瓦,西边的灰砖灰板瓦。部分房屋的墙壁被颜料涂成黄色。院内环境较差。
320811-0124
都天庙街守府东巷5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花街社区,都天庙街守府东巷5号
据房主讲述,她现在居住的房子是5—5号祖上的宅子的一部分,当宅院规模很大,至少是三进院落,基本布局是四合院形式的,后来在“文革”时,院落被毁坏,仅剩现在房子了。现在正房面阔5间;偏房2间;抬梁式,青砖黛瓦;屋顶长有杂草;由于年代久远及年久失修等原因,房屋部分地方残破不堪,摇摇欲坠。
320811-0125
都天庙街守府东巷5-5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花街社区,都天庙街守府东巷5—5号
据房主讲述,她的祖上是当地的富裕人家,当时的宅院规模很大,至少是三进院落,基本布局是四合院形式的,后来在“文革”时,院落被毁坏,仅剩现在房子了。现在正房面阔2间;偏房2间;抬梁式,青砖黛瓦;屋顶长有杂草;由于年代久远及年久失修等原因,房屋部分地方残破不堪,摇摇欲坠。
320811-0126
清江市百货公司二级站仓库旧址
195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城东社区,轮阜路东面里运河南岸。
据当地老人讲述,始建于1958年,原为清江市百货公司的仓库,是当时全市货物的重要储藏地和集散地,负责市区货物的分配、转运等,在淮安市商业的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现在共有5幢房子,其中4幢为灰砖灰板瓦,面阔5、7、8间不等;两面坡式,房屋内部结构是砖墙上直接安放“三角形”梁架,梁架上铺一层木板,再在木板上面覆盖瓦片。其中,有两幢房屋的墙壁用水泥修补。现在房子出租给私人,是制作玻璃的小作坊。
320811-0127
淮安市纺织资产经营公司旧址
20世纪5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城东社区,轮阜路东部里运河南岸。
据当地老人讲述,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现在共有3幢房子,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面阔都为12间,全是灰砖灰板瓦,两面坡式,房屋内部结构是砖墙上直接安放“三角形”梁架,梁架上铺一层木板,再在木板上面覆盖瓦片。现在房子被淮安市瑞特织造有限公司租用,仍然在进行着棉布、纱布等的纺织工作。
320811-0128
中石化淮安石桥油库院内哨楼
20世纪5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城东社区,中石化淮安石桥油库院内
3座更楼是中石化淮安石桥油库的岗哨,用来看护院内货物等。后来逐渐废弃不用。现在有更楼3座,全为2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约3.6米。其中两边的2座更楼楼顶四面坡形,覆灰板瓦。墙壁用灰砖砌筑,再涂抹一层白灰。中间的1座年代偏晚,平顶,在二层有铁栏杆护栏。3座更楼的门窗全是红色的,经过后来改造。现在被用作仓库,堆放杂物。
320811-0129
石桥油库专用码头
20世纪5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城东社区,轮阜路东侧里运河南岸。
码头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80年代经过改造。其中一个为汽油码头、另一个是柴油码头。两个码头是石桥油库将石油运往全市加油站点的重要中转站。现在两个码头相距约30米,由水泥地坪区域和办公室组成,仍然在发挥着原有的功能。
320811-0130
淮安市石油公司办公楼旧址
20世纪5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城东社区,轮阜路东侧石桥社区内。
据现在居民讲述,此4幢房屋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原是淮阴地区石油公司办公楼,负责全地区石油的调配与使用。后来由于石油公司搬迁,办公楼分别卖给私人,作为房子居住。现在保留4幢,每幢面阔5—13间,长20—30、宽8、高5米,东边一幢保存较好,二层、灰砖灰板瓦;其余三幢屋顶修补红板瓦。房子外面部分被白灰、水泥修补过。
320811-0131
浦楼酱醋厂旧址
195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城东社区,青隆桥西侧里运河南岸。
始建于道光十五年(1835年),前身为国有清江酱醋食品厂,是淮安市调味品生产骨干企业,江苏省调味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公司占地61亩,厂房13000平方米,企业注册资本850万元,总资产3000多万元,生产能力万吨以上,现有员工156名。经营的主要产品有:天然白汤酱油、红汤酱油、食醋和清真糕点,品种近百个。企业技术力量雄厚、制作工艺先进、生产设施完备、检测手段齐全。“浦楼”牌注册商标连续三届被评为淮安市知名商标。浦楼酱油、食醋也分别被评为全国食品行业质量信得过产品、江苏省消费者协会推荐商品、淮安市名牌产品称号,企业也多次获得江苏省产品质量合格企业、江苏省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荣誉称号。企业2005年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现存房屋7幢,两面坡式,房屋内部结构是砖墙上直接安放“三角形”梁架。其中4幢为灰砖灰板瓦;3幢为红砖红板瓦。现在功能是酱醋生产车间与仓库。
320811-0132
石桥路更楼
20世纪5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城东社区,青隆桥东面里运河南岸。
原为清江市百货公司更楼,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曾经作为市百货公司的岗哨用来看护货物,是淮安市年代较早的更楼之一。现在更楼二层,平面呈正方形,边长3.6米,楼顶四面坡形,覆灰板瓦。墙壁用灰砖砌筑,由于年代久远,用水泥从新修葺,再涂抹一层白灰,现在仍然有人居住。
320811-0133
都天庙街16号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街道博古社区。
据户主讲解,该房建于清代晚期,距今也有100多年历史。解放后被私人购买,居住到现在。
320811-0134
清江浦文渠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道街道办事处博古社区
文渠原为清江浦内的通水沟渠,最初名为“市河”,即城市里的河流。由于历史的沿革,“市河在治城中久湮”。咸丰元年间(1851-1862)清河知县吴棠引运河水 “为民间食用所赖,文风所系”,清浦人文蔚起,士气民风,蒸蒸日上,故士宦民众称之为“文渠”。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淮安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淮安城市建设规划,加快了淮安城市建设的步伐,多次拨专款疏浚文渠,开拓了文渠进出水口,整修加固了桥梁,全部建成为钢筋混凝土桥,并清理了渠道。现今由于自来水的普及使用,文渠主要承担着城市的排水任务。清浦区人民政府还专门配备了文渠管理工作人员,经常负责清理文渠中的漂浮物、水草等杂物,以保持文渠渠水的畅通,防止了渠水的严重污染。现在文渠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古城清浦的大街、小巷。
320811-0135
清江浦护城河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清浦区闸口道街道办事处博古社区、清江街道办事处清江社区。
清江浦护城河既为清江浦护城之用又是城内市民的用水河道。始建于清代。四面环绕老城边,北段与京杭大运河的里运河为一体,当年乾隆下江南经过清江浦时,就是从里运河上岸视察过清江浦老城。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淮安市委、市政府制定了淮安城市建设规划,加快了淮安城市建设的步伐,多次拨专款疏浚护城河,开拓了护城河进出水口,整修加固了桥梁,全部建成为钢筋混凝土桥,并清理了河道。现今由于自来水的普及使用,护城河主要承担着城市的排水任务。清浦区人民政府还专门配备了水上管理工作人员,经常负责清理河道中的漂浮物、水草等杂物,以保持水的畅通,防止了河道的严重污染。现在清江浦护城河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古城清浦的老城四周。
320826-0001
米公洗墨池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山社区,公园路1号,县五岛公园内。
位于涟水县五岛公园内,面积约210平方米。米公名芾(1051—1108),字元章,号“火正后人、鹿门居士、襄阳漫士、海岳外史”,北宋崇宁五年(1106)被宋徽宗召为书画二学博士,是宋代最负盛名的书画家和鉴赏家,湖北襄阳人。宋元 年间,知涟水军二年,米公一生为官清正,为民敬仰。据传在涟期间他每书画完毕,即下池洗笔,任满离开时,行至半途,发现笔中墨为涟水之物,便立即返回,洗净方去。人们为了怀念这位清官,亦称此池为米公洗墨池。1982年涟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3月淮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米公洗墨池位于整个公园西南侧,西、南侧均为涟漪湖。整个文物保护单位占地210平方米,池水终年墨绿;池北侧为米公亭,亭高4米,砖木结构,四柱攒尖顶,古色古香。1982年涟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3月淮安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320826-0002
泮池 状元桥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山社区,县粮食总公司院内。
泮池 状元桥建于宋代,位于中山路原县粮食局院内。泮池是一个半圆形水池,东西长18.3米,南北宽9.25米,深2.5米左右,面积约170平方米,池中终年积水,从未涸过。池上有单孔拱形桥,南北纵跨池面,名曰“状元桥”。该桥长10.5米,宽3.5米,桥身呈拱月形,全部用立石砌嵌。桥身上雕刻着二龙戏珠、蝴蝶荷花等图案及波浪纹饰,造型典雅别致,雕刻精细美观。2004年6月涟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320826-0003
昌硕井
清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山社区,县无线电厂院内
"昌硕井位于涟水县中山路无线电厂院内。该井建于清代,井深7米,井圈青石质地,呈六角形,外径约0.8米,内径约0.55米。据1983年吴昌硕之孙根据家谱记载,陪同日本友人来涟查找后确认此井,后我县即命名为“昌硕井”。光绪25年吴昌硕任安东县令,因废黄河与后澳之水皆混浊不清,不易作画,便在自己住处挖掘了这口井。吴昌硕(1844—1927年)近代书画家,篆刻家。初名俊,俊卿,字昌硕、仓石,别号缶庐、苦铁。浙江安吉人,曾在清末任安东(今涟水)县令一月,后寓上海最久。工诗和书法,擅写“石鼓文”,朴茂雄健,突破陈规而自成一家。尤精篆刻,也得力于书法,雄健苍老,创为一派。三十岁始作画,以写意花卉、蔬果为主,山水、人物、偶亦为之。善取篆、隶、狂草笔意,色酣墨饱,饶有生趣,而别开新貌。题款印,亦配合得宜,他的艺术风尚,影响颇大。吴昌硕到涟水后,刚直不阿,不附权贵,到任月余,就毅然挂冠而去,并刻印两枚:“弃官先彭泽令五十日”、“一月安东令”。此两枚印章,现收藏在杭州西泠印社。昌硕井对研究吴昌硕,考查安东旧县署有其重要参考价值。二00九年六月公布为淮安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320826-0006
王秉同烈士墓
194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秉同村大王庄北400米
王秉同烈士墓位于涟水县涟城镇秉同村大王庄。王秉同1930年加入淮河大队,曾多次运用伏击、突击的办法俘获敌人,被誉为抗日“虎胆英雄”。解放战争时任连东县一区区委书记,1947年春节后又带人突击涟水北门梁小桥据点,毙敌10名,活捉30多人。1947年11月8日到徐集十三堡活动,被敌人包围,毙敌多人,自己受伤被俘,拒绝劝降;后在敌人铡刀下英勇就义。墓在涟水县牌坊乡大王庄北400米处,为土墓,高约2.5米,墓碑高1.65米,宽0.4米,墓四周植有多株松柏。
320826-0007
悦来集遗址
汉、南北朝、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蒋庵乡悦来集村街东组
悦来集遗址位于涟水县蒋庵点悦来集村,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表处可见汉代云纹瓦当。据当地村民介绍,早在几年前,在农民责任田里耕种时还见云纹瓦当残片出土,附近农户家中还有保留,此次实地调查,没有发现标本。据康熙版《安东县志》记载:该处曾是汉代淮浦县故城的屏蔽,后因黄泛而被埋没。清代在此兴集叫悦来集。
320826-0008
大圩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蒋庵乡朱楼村大圩组
大圩古井位于涟水县蒋庵乡朱楼村境内大圩组朱士震家门前。据考证,古井距今已有150年的历史,井水清澈可见,村民至今还在饮用。井深10.8米,青石井栏,呈玉壁状,内径0.45米,外径0.7米,高0.18米。井深10.8米。此井原为朱伯符先生家用井,朱伯符先生是清末民初涟水著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曾创办过涟水第一所小学,抗日战争时期带头为前线捐款捐物,在家装疯卖傻,拒绝出任日伪涟水县长,并在自家接待掩护过张爱萍、黄克诚等八路军新四军将领。
320826-0009
朱圩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蒋庵乡朱楼村朱圩组
朱圩石井位于朱圩组,井深12.5米,白矾石井栏,呈八角状,内径0.45米,外径0.65米,高0.18米。朱伯符先生是清末民初涟水著名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曾创办过涟水第一所小学——朱大楼学堂,当时同上海商务印务馆联系密切,抗日战争时期带头为前线捐款捐物,在家装疯卖傻,拒绝出任日伪涟水汉奸县长,并在自家接待掩护过张爱萍、黄克诚、陈毅、杨纯等八路军新四军将领。
320826-0010
周一清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常青社区,县城管局院内。
周一清墓位于涟水县涟城镇常青路南侧(现涟水县城管局院内)。周一清墓建于明末,为西南、东北走向,地面上无其它建筑物,只立一石碑坊。石碑坊由两根石支柱和两块石雕横梁组成,现仅存一横梁(最上一横梁在“文革”中被捣毁)。支柱下端为方棱体形(边长为38厘米),上端为圆锥体形(直径35厘米)。横梁呈屋脊形,上刻有瓦砾,整个石牌坊露出地面1.5米(石坊确切高度,因未经挖掘,无有稽考),宽1.36米,由于多年风雨削蚀,石坊的花纹和铭文均模糊不清,仅能辨别石坊横梁正面雕刻着:“正一左赞教周一清墓”,横梁背面左首有少许螺旋花纹。周一清生卒年月无有考证,但清代《安东县志》将其墓作为古迹记载,可知他当为清代以前人。他不仅是高明的道士,而且是著名的民间画家,擅长绘画大白菜,至今在涟水还流传着很多有关周一清神笔的故事传说。1999年12月涟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320826-0011
三里墩遗址
新石器、汉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浅集乡刘桥村东南100米
三里墩遗址位于涟水县浅集乡刘桥村东南。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面积约2000平方米左右。文化层叠压在2米厚的黄沙土下,出土器物有穿孔石斧等。三里墩原是一个高7—8,南北长约40、东西宽约20米的大黑土墩。自上世纪50年代末,由于历年挖黑土,此墩逐渐被挖成深达4米多的一个大水塘。其间曾出土不少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与西汉时期的青铜器、陶器等文物。从实地调查可以看出此墩下层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西汉时这里又成为葬地。
320826-0012
涟水抗日同盟会旧址
193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灰墩乡灰墩街,灰墩小学西首,235省道北侧
涟水抗日同盟会旧址位于涟水县灰墩乡街北、灰墩小学西首。东汉末年洛阳白马寺僧人东游传经,在此结芦为寺,北魏时寺院已初具规模,唐代规模最大,占地300多亩,元代毁于战争,明永乐年间复修,一直至民国时期,抗日战争中遭到毁坏,,解放战争后为灰墩区和灰墩乡办公所在地,70—80年代曾在这里办过几个社办厂,后一直闲置,因无人保护,逐渐倒塌,现尚存大殿和西厢房,共有房屋15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涟水抗日同盟会旧址发挥了重要作用,曾作为我军的指挥所和交通站,陈毅、黄克诚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指挥过战斗。2006年6月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320826-0013
王道明烈士碑亭
1944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成集镇道明村东首
王道明烈士碑亭位于涟水县成集镇道明村烈士生前所在村庄的东首。该亭原在成集镇道明村道明小学院内,于1944年冬修建。烈士亭为砖石结构的屋式建筑,亭内北墙正中悬挂着“浩气长存”横匾一块,下边有白矾石烈士纪念碑一块,铭刻着在洪码战斗中光荣献身的王道明等32位烈士的姓名和英雄事迹,西侧另有续烈士碑一块,记载着洪码战斗以后牺牲的35位革命烈士姓名。解放后由于道明小学扩建校舍,影响碑亭安全。1984年3月在王道明烈士生前创办并执教过的叶官庄小学遗址上,即道明村东首,按原尺寸迁建,基本上保持了原亭的风貌。亭高6.95米,呈正方形,边长4.05米,占地面积16.4平方米。1999年12月涟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320826-0015
三角井塘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蒋庵乡悦来集村街北组
三角井塘位于涟水县蒋庵乡悦来集村街北组。面积约2700平方,成三角形。据当地95岁老人章庭贵回忆及村干部的介绍,此塘距今已有100余年历史,初挖时池墉并不大,后洪水泛滥且随着生产生活的需要,不断扩大面积,后形成一个似三角形的池塘,以前为当地村民生活、生产所用,后逐渐成为浇灌专用。是军事地图重要的参照物。
320826-0016
涟水抗日第一枪纪念碑
199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时码乡鲁渡村南,涟新公路西侧。
涟水抗日第一枪纪念碑位于涟水县时码乡鲁渡村南,涟新公路西侧。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便于教育下一代,发动党团员用缴纳特殊党团费的办法,筹集资金,于1999年4月兴建了涟水人民“涟水抗日第一枪纪念碑”,占地约2.5亩,混凝土质地,碑高6米,底座6层,象征涟水人民抗击日寇侵略60周年。中共涟水县委、县政府于1999年4月4日刻碑铭文:一九三七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芦沟桥事变”。一九三九年三月一日,日寇侵占涟城,烧杀抢劫。涟水人民奋起抗敌。三月二十日,涟水抗日义勇军成立,公推李干成为队长,民众抗日武装蓬勃发展。一九三九年四月五日下午,日军一小队强迫我百余名民夫修筑公路,我义勇队获悉后,决定伏击敌人。王国干等先是对空鸣枪,以惊散民夫。日均随即沿公路向南逃窜,至鲁渡,进入我伏击圈,义勇队虽武装落后,但个个同仇敌忾,英勇杀敌。日寇士气低落,抵抗不支,龟缩在小朱庄南一孤家固守待援。次日上午,义勇队在李干成、林士均、陈昌亚的带领下,向敌发起攻击。县常备队独立中队亦派一个排参加战斗。鲁渡附近民众五、六百人自带土枪、土炮前来杀敌助威。敌陷于四面楚歌,魂飞魄散。直至第三天拂晓,方才在驻涟城日军接应下窜回涟城。此役是涟水人民打响抗日的第一枪,打破了日寇“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涟水人民的抗日斗志,现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20826-0017
笪巷南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小李集乡笪巷村东南
笪巷南遗址涟水县小李集乡笪巷村东南。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至2米,其上覆盖有1米多厚的黄沙土。以前资料中曾记载暴露的陶片以夹砂红陶为主,纹饰有指甲纹、附加堆纹、乳丁纹和刻划纹等。器形有鼎、壶、罐、釜形器等,还出土有石斧、石钵、骨锥等。属青莲岗文化遗存。
320826-0018
笪巷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小李集乡笪巷村东
笪巷东遗址位于小李集乡笪巷村东从出土器物推断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面积为1,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采集的陶片以夹砂、泥质红陶为主,纹饰有指甲纹、附加堆纹、乳丁纹和刻划纹等。器形有釜、钵、杯、罐等,石器有石斧、锛、凿等,以及骨锥。属青莲岗文化遗存。
320826-0019
杨庄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小李集乡笪巷村杨庄北100米
面积约250平方米,2米厚的黄沙土层下为文化层。采集的陶片以夹砂红褐陶、泥质红陶为主。器形有鼎、豆、盆、罐等,还出土有小型石镞。属青莲岗文化遗存。
320826-0020
杨庄东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小李集乡笪巷村杨庄东北500米
面积为2,000平方米左右,灰土文化层上部覆盖着2至3米厚的黄沙土。历史以来陆续采集的器物有陶鼎、碗、釜等,以夹砂红褐色为主。纹饰有附加堆纹、指甲纹等。属青莲岗文化遗存。
320826-0021
小成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小李集乡笪巷村成庄组南
小成庄遗址位于小李集乡笪巷村成庄南,从出土器物上推断为汉代的文化遗存,因受黄泛影响,文化层掩埋较深,文化层厚约3米,面积约40,000平方米,遗址中心区域略高于周边地表,曾出土花纹砖、云纹瓦当、绳纹圜底陶罐、陶盆、五铢钱等器物。
320826-0022
杨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大东镇杨园村杨庄北
杨庄遗址位于大东镇杨园村杨庄北,面积达3,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距地表2米深处,曾有青瓷四系瓷罐、盘口壶及硬陶罐、壶等器物残片发现,还发现砖井及房基。
320826-0023
五里墩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大东镇瓦滩村陈庄西北
五里墩遗址位于大东镇瓦滩村陈庄西北,遗址高出四周地表1米左右,面积约6,5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地表暴露有大量的陶、瓷器残片及建筑构件。出土器物有四系瓷罐、瓷瓶及石柱础。
320826-0024
别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东胡集镇胡别村别庄东南100米
别庄遗址位于涟水县东胡集镇胡别村别庄东南100米,面积约1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在距地表1.5米深处,发现有砖铺道路和四系罐等碎片。
320826-0025
薛塔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唐集镇月塔村薛塔庄,月塔南侧。
薛塔庄遗址位于唐集镇月塔村薛塔庄,遗址高于四周地表,南北长约100米,东西宽约70米,面积7,000平方米。据清光绪《安东县志》记载,此处宋时建有“法济寺”。上世纪末及本世纪初地表散见大量的砖块瓦砾,采集有白瓷印花、刻花瓷碎片,灰陶罐、盆、壶等残片。
320826-0026
小西庄遗址
东周、汉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河网乡谭陈村小西庄南50米
小西庄遗址位于河网乡谭陈村小西庄南50米,面积约1,400平方米,文化层厚1至上米。1970年前后,在距离地表2.5米深处,出土战国时期的几何印纹陶罐、鬲、原始青瓷豆、碗的残片等,同时还出土汉代的陶罐、陶壶、砖瓦残片、石柱础等。现遗址部分被破坏。
320826-0027
石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浅集乡浅集村张石庄东南200米
石庄遗址位于浅集乡浅集村石庄东南200米,浅集街东首,面积约4,000平方米,因受黄泛影响,2.5米的黄沙土层下即为1.5米左右的灰土文化层。出土器物有陶罐、陶壶以及砖、瓦等残片。
320826-0028
胡谢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东胡集镇胡谢村陈圩庄北50米
胡谢遗址位于东胡集镇胡谢村陈圩庄北50米,面积约为25,000平方米,在距地表1.6米下,有1米左右厚的文化层。内含大量的陶片及条形灰砖,出土器物有陶罐、陶壶、五铢钱、石磙等,还发现粮囤残迹。
320826-0029
冯庄遗址
战国、汉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镇张杨村冯庄西北80米
冯庄遗址位于朱码镇张杨村冯庄西北80米,面积约1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5米。遗址下面出土战国时期鼎、鬲、盆等灰陶片。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期地表曾暴露大量的汉代云纹瓦当、砖瓦残片等。1970年前后,曾出土许多的陶罐、陶壶等器皿。
320826-0030
大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浅集乡金城村大庄西约80米,235省道西侧。
大庄遗址位于涟水县浅集乡金城村大庄西约8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文化层厚达1.5米。出土器物有陶罐、陶壶、陶盆残片、铜釜等。地表散见少量的瓦砾,现遗址部分被破坏。
320826-0031
金城遗址
南北朝、唐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浅集乡金城村西元组
金城遗址位于浅集乡金城村,据清《安东县志》载:“唐武德四年(621),在治北十里,置金城县,建城于此,贞观后为金城镇。” 面积为5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3米左右。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期地表可散见唐代以来的陶罐、青瓷碗、盘口壶等残片。未见夯土城遗迹。
320826-0032
宋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浅集乡延寿村宋庄北100米
宋庄遗址位于浅集乡延寿村宋庄北100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距地表1.6米深处,有2米多厚的文化层。出土器物有陶罐、陶鼎残片、铜壶、五铢钱及大量的砖块瓦砾。
320826-0033
李小园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东胡集镇斗墩村李小园组北约150米
李小园遗址位于东胡集镇斗墩村李小园北约150米,面积4,500平方米,遗址高出四周地表1至2米,文化层1米左右先后出土过陶盆、陶豆、陶壶残片以及五铢钱等,还发现有绳纹陶井圈。
320826-0034
东陆集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东胡集镇马厂村东陆集西
东陆集遗址位于涟水县东胡集镇复兴村东陆集西70米,面积约50,000平方米,在距地表1.5米深下有2米厚的汉代文化层。出土器物有陶罐、陶壶、陶鼎,以及几何纹砖及建筑构件残片。
320826-0035
夜合墩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岔庙镇夜合村夜合庄东约100米
夜合墩遗址位于岔庙镇夜合村夜合庄东约100米,原有两座土墩,现已夷平。面积1,500平方米,文化层厚1米左右。出土器物有陶罐、陶壶、陶盆残片,以及灰砖、石础等建筑构件。遗址略高于四周地表。
320826-0036
桑墩遗址
唐、宋、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余圩乡李冯村桑墩组
桑墩遗址位于余圩乡李冯村桑墩组,面积约5,000平方米,原为一馒形土墩,现墩已夷平,略高于四周地表,文化层厚1.5米左右。遗址表面可见唐代青瓷碗、罐、壶、陶钵、盘,宋代白瓷注子、盘、碟及明代青花碗、罐、壶等碎片。清末黄泛后黄沙土覆盖较深。
320826-0037
高庄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集镇南营村高庄北约100米
高庄遗址位于南集南营村高庄北约100米,面积达7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遗址高出四周地表1米。上部覆盖有2米多厚的黄沙土。地表暴露有唐代青花碟、碗、罐、壶,宋代白瓷刻花及陶器残片和建筑构件。还出土过铁大刀、箭头等兵器,相传唐代时罗成曾带兵驻扎于此。
320826-0038
高墩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余圩乡六塘村高墩庄
高墩遗址位于余圩乡六塘村高墩庄,此墩现略高出四周地表,面积约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左右。1963年这里曾在1.5米深的土层下发现建筑遗迹及大量的砖瓦残片,还出土有“太平通宝”铜钱、瓷罐等文物。
320826-0039
鸡鹅山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河网乡潘刘村鸡鹅山庄
鸡鹅山遗址位于河网乡潘刘村鸡鹅山庄,面积约5,000平方米,中心位置高出四周地表3米,文化层厚2米。在遗址的地表可见唐代青瓷罐、壶、碗、碟、陶罐、盆、盒和宋代的白瓷注子、瓜棱壶等陶器残片。还出土大量的宋代砖瓦。
320826-0040
油坊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镇张杨村
油坊遗址位于朱码镇张杨村,面积约为14,000平方米,遗址现略高出四周地表,文化层厚2.5米。1967至1971年群众在此挖黑土曾出土过陶器、石磙、瓦片、木桩等。
320826-0041
卧佛庵遗址
宋、元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红窑镇朱集村朱集街
卧佛庵遗址位于红窑镇朱集村朱集街,据清光绪版《安东县志》记载宋时在此建有卧佛庵,抗战初涟水县委、县政府曾迁徙于此。面积约3,5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左右。地表散见宋、元瓷片与砖瓦。
320826-0042
灰墩遗址
汉、宋、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灰墩乡灰墩村
灰墩遗址位于灰墩乡灰墩村灰墩街,面积为10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至3米。遗址表面散见汉代泥质灰陶罐、豆、盆、壶等残片及柱础、瓦当等建筑构件和宋代的青白瓷罐、壶、碗、盏残片以及明代的青花瓷碗、盒、瓶的碎片。还有“洪武通宝”、“宣德通宝”钱等。
320826-0043
庵园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徐集乡庵园村六组
庵园遗址位于徐集乡庵园村六组,面积达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距地表2米深处,上世纪六十年代,群众在此取黑土改良土壤,曾陆续有青瓷四系瓷罐、盘口壶及硬陶罐、壶等器物残片发现,还发现砖井及房基。
320826-0044
殷墩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浅集乡五支村殷墩组
殷墩汉墓位于浅集乡五支村殷墩组。殷墩原是一块台地,高约1.5米左右,面积约2000平方米。1965年春,群众在此挖黑土,当挖至1.5米深处时,发现有砖道和棺木,并出土了铜剑、陶器等器物。根据当时参加挖掘的群众介绍和出土文物看,这里是一座汉代的大型砖室墓葬。1999年12月,涟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320826-0045
三岔墩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河网乡韩陈村李庄组
三岔墩汉墓位于涟高路西侧,四支渠南300多米,河网韩陈村李庄后面。三岔墩原是一块高约2米的台地,面积约800平方米。1975年春,群众在此挖黑土,在距地表2米处发现有砖砌墓门,出土了铜戏俑4件及铜剑、铜壶、铜釜、铜鼓、陶器等文物。从这些出土文物和当事人所反映的情况来看,这里是一座大型的汉代砖室墓,墓道部分已被破坏,主体墓室仍保存完好。1999年12月,涟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320826-0046
丁庙铜佛像出土点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杨口乡丁庙村四组
1992年春杨口乡丁庙村丁国敬家盖房挖地基时出土,共五尊:佛像2尊、菩萨像2尊,金刚像1尊。同时出土部分钱币,惜散落。佛像2尊:均为释迦牟尼佛,亦称今世佛。造像为结跏趺坐于二层莲花宝座上,手作说法印,身披袈裟,裸胸,头结盘  。端庄华丽,栩栩如生。一高36厘米,一高30.5厘米。金刚像1尊:高28厘米。菩萨像2尊:一为地藏菩萨,一为大势至菩萨。地藏菩萨,为结跏坐于二层莲座上,双手捧宝珠置膝上,身披袈裟,胸饰金佩,头戴天冠,端庄和善,和蔼可亲。高28.5厘米。大势至菩萨是以智慧普照一切,令离三涂(火涂、血涂、刀涂)。这位菩萨是以智慧普查一切弥陀侍者。他的作用与观音菩萨相同。大慈大悲,普渡众生。此造像为结跏趺坐于二层莲座上,左手持如意于左胸前,右手作说法印于小腹前。身披璎珞,头上的宝冠似宝瓶状。高30.5厘米。解放战争时期,寺庙作为我军一个隐蔽的兵工厂,后发生爆炸,寺庙荡然无存。
320826-0047
朱洪滨烈士陵园
195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岔庙镇洪滨村邱庄西首
朱洪滨烈士陵园位于涟水县岔庙镇洪滨村邱庄西首,朱洪滨烈士陵园始建于1955年,占地3亩。2005年对其整体修缮,拆除碑亭、附属水泥地坪等不符合传统陵园布局的建筑,整修整体直径为4米、高2.6米的墓冢,在墓冢四周砌高1米、厚0.24米的护墙;砌筑祭台、平台、墓冢四周小道、甬路、陵区围墙大门,新砌长156米、高3米、厚0.37米的青灰勾缝青砖起脊围墙。朱洪滨烈士生前历任淮河大队连指导员、营教导员等职,期间常到亲友家借款筹粮,帮助部队解决生活困难。1941年3月在淮阴县祁老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2岁。2004年6月涟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320826-0048
张杰烈士陵园
197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岔庙镇西集村张西庄前150米
张杰烈士陵园位于岔庙镇西集村张西庄前150米、宁连路西侧300米处。陵园坐西面东,占地1亩,陵园内有烈士纪念亭一座,亭呈正方形,边长3.5米,高6米,亭内有烈士纪念碑一块,碑文800余字,记载着烈士的生平事迹。四面有墙,前有平台,平台有栏杆,从下向上三级台阶可达平台。亭前有张杰烈士半身白矾石塑像一座,陵园内植有60余棵松柏。张杰烈士生前系华野三十军八二八师二六三团二营政治教导员,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多次荣立战功;于1945年5月在上海川沙白龙港围歼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1979年上海解放三十周年之际,在烈士的家乡兴建张杰烈士陵园。1999年12月涟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320826-0049
月塔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唐集镇月塔村薛塔庄
月塔位于涟水县城东北40余公里的唐集镇月塔村。为砖砌仿楼阁式木塔式样,平面八角形,高七级。其结构为塔身整体实砌,而于砌体内置踏级作顺时针折旋而上,达各层交会处一侧塔壁开门,形成外观各层贯通里外的圭门不在同一方向,由二层至五层依次为南、北、东、西向,六层以上不设门。塔的外观,地面以上砌有六皮砖高约0.44米基座。底层东、西、南三面辟门,内设小方室,北面入口置砖踏级直上第二层而后折上,四隅面下截砌成素壁,各壁上端则复砌出圆形倚柱以及额枋、斗拱、橼、檐。二层以上塔壁均砌出有扁平倚柱、额枋、斗拱、腰檐,以及圭门,隐出逑文和直棂窗。斗拱一至五层施补间两朵,六层施补间一朵,作单拱单抄,即“法式”称单口跳,令拱隐出鸳鸯交手拱,跳头上置撩檐橼及飞橼,腰檐仰面作反叠涩收进。二至四层除四正面辟门外,四隅面均隐出逑文和直棂窗,两种式样,第二层和第四层上下转换,第三层东西隅转换,外观东南、东北相一致,西南、西北相一致,略有变化。塔高16米,底层边宽1.83米,塔身瘦小、纤细。月塔的建造年代查无记载,从现存实物的结构和形制推断当为宋塔。如从塔体结构而言,这类砖砌实体构成塔身并采用塔体内折旋上式构造则是江苏省内仅有的一例,弥足珍贵。
320826-0050
嵇安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集镇长浦村石碑庄
嵇安墓位于南集镇长浦村石碑庄。嵇安(1188—1262年),字宽济,祖籍北海人,后随祖父移居涟水。金末天下大乱,民众流亡,嵇安聚集义勇,树堡栅,以保村庄。他任沿海巡检使时,增建堤堰64所,利渲泄,劝民农耕,赈贷流民。南宋景定三年(1262年)卒,终年75岁。嵇安墓建于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碑高4.06米,宽1.37米,厚0.30米,白矾石雕刻;碑下龟跌,青石雕刻。龟跌长3.3米,宽1.55米,高0.95米。1968年“破四旧”时将碑推倒。1993年县人民政府拨款将墓碑修复,并在碑后修建一台体墓冢。该碑碑首饰有二龙戏珠图案,中部刻正楷大字“故涟州嵇府君墓碑”,碑上铭文1180余字,详细记载了嵇安的业迹和家世,及当时的社会风貌。书体潇洒,雕刻精细,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1982年10月涟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9月淮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320826-0051
斗墩墓地
战国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东胡集镇斗墩村陆庄桥西南
斗墩战国墓位于东胡集镇斗墩村陆庄桥西南,墩系人工夯成,高出四周地表1.5米,面积250平方米。距地表1.2米深处,曾出土泥质灰陶和泥质红陶罐、瓮、尊等,并饰有几何纹和麻布纹。
320826-0052
冯庄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镇张杨村冯庄西
冯庄汉墓群位于朱码镇张杨村冯庄西,面积约800平方米。1964年在距表约4米深处,曾发现九座土坑竖穴木椁墓。长2 .3至2 .65、宽1 .3至1 .5米左右。随葬器物有泥质灰陶罐、壶、釉陶瓿。还出土6只高约1米的铜鼎、两只错金银铜壶等。
320826-0053
桑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时码乡桑墩村东南
桑墩汉墓群位于时码办事处桑墩村东南,面积约1,600平方米。1963年在距表2米深处,发现有多座土坑竖穴木椁墓,出土泥质灰陶罐、壶、铜镜、剑、五铢钱及玉璧等。
320826-0054
王庄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唐集镇唐集村王庄北
王庄汉墓群位于唐集镇唐集村王庄北,面积约1,500平方米。1984年春,发现五座汉代竖穴土坑墓,长2 .2至2 .45、宽1 .1至1 .25米左右。葬具已朽。出土泥质灰陶、红陶罐、壶、碟、铜镜等器物。
320826-0055
丁头庄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禄乡四兴村丁头庄组东
丁头庄墓群位于涟水县南禄乡四兴村丁头庄组东,面积约600平方米。1970年前后,这里发现一座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及9座竖穴土坑墓,长2.25米,宽1.15米左右,葬具已朽。出土器物有泥质灰陶、壶及“五铢”铜钱等。
320826-0056
唐集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唐集镇唐集村砖瓦厂南100米
唐集汉墓群位于唐集镇唐集砖瓦厂南100米,面积1,500平方米。1984年发现土坑竖穴墓3座,土坑长2.4米、宽1.25米、深1.5米左右。出土泥质灰陶罐、壶、碟、勺、铜镜等。
320826-0057
凤凰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镇朱码村薛庄北
凤凰墩墓群位于朱码镇朱码村薛庄北,原为高约7米的台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1963年墩被夷平,在距地表深2米处,发现土坑木椁墓一座,土坑长3. 1米、宽1. 8米、深1. 5米。木棺已朽,出土玉璧、玉镯、五铢钱、泥质灰陶罐、壶等。据村民介绍,地下常挖到棺椁及五铢钱等。
320826-0058
曹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黄营乡曹墩村曹墩庄西
曹墩汉墓群位于黄营乡曹墩村曹墩庄西,面积约1,500平方米。1970前后,曾发现4座土坑竖穴墓,长2.25至2.15、宽1.2至1.10米左右,葬具已朽。随葬器物较少,多为泥质灰陶罐、壶等,也出土了一些五铢钱和铜镜。
320826-0059
后街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黄营乡大飞村后街西侧
后街汉墓群位于黄营乡大飞村后街西侧,面积约400平方米。1972年发现1座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及9座竖穴土坑墓。长2.25米、宽1.15米左右,葬具已朽。出土器物有泥质灰陶罐、壶及五铢钱等。
320826-0060
尹东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岔庙镇西集村尹东庄南
尹东汉墓群位于岔庙镇西集村尹东庄南,面积约300平方米。1971年发现砖墓道,出土铜鼎、壶、剑、泥质灰陶罐、壶和大量的五铢钱、半量钱等。墓室仍保存在地下。
320826-0061
灰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灰墩乡灰墩村北
灰墩汉墓群位于灰墩乡灰墩村北,为自然高埠地,高于四周地表,面积约50,000平方米,发现有砖室、石室、砖石混合结构的墓葬。随葬器物多见陶器,并有铁剑、铜镜、铜钱等器物。20世纪60年代初,曾发现汉代画像石墓一座,画像已散失民间。
320826-0062
杨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东胡集镇斗墩村陆庄桥南
杨墩汉墓群位于东胡集镇斗墩村陆庄桥南,墩系人工夯成,高2 .5米,面积1,200平方米。1963年曾发现汉代的小型砖室墓、土坑木椁墓,随葬器物有泥质灰陶罐、釉陶瓿、日光铜镜、五铢钱、铜剑等。
320826-0063
滕氏家族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东门社区,金城桥东岸北侧
滕氏家族墓位于涟水县城东金城桥东岸,涟东灌溉总渠岸北侧,2007年县污水处理厂管网铺设施工过程中发现墓葬,经市考古队考古发掘后回填,经考古发现,确认该墓为明代夫妻(妾)三棺合葬墓。据已出土的墓志记载,该墓为明代弘治年间,墓主人姓滕名文镇,生于宣德时期,属地方乡贤,有较高的声望,该墓发掘时形制结构完整,为三棺同穴,棺具良好,对研究涟水明朝时期的历史文化与古地理变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320826-0064
三里墩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浅集乡刘桥村三里组
三里墩汉墓位于涟水县浅集乡刘桥村,东临盐河。这里地处黄河故道北岸,由于历史上旧黄河屡次泛滥,这一带地表一般均覆盖有2—3米的黄沙土层。三里墩原来是一个高7—8,南北长约40、东西宽约20米的大黑土墩。1959年以来,由于历年挖取黑土,此墩已逐渐被挖成深达4米多的一个大水塘。其间曾挖出过不少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和墓葬大约同时期的铜器、陶器等遗物。从实地调查可以看墩下层为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到了西汉时期,这里又成为葬地。我们实地观察时在“大塘”的断面上还可以看到清晰的夯土层,每层厚8—10厘米。有清楚的夯窝,夯窝圆形平底,直径约5厘米。因此,三里墩实际上是一个大封土堆。
320826-0065
涟水保卫战涟城镇战斗遗址
194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淮浦社区,淮浦路南首。
1946年第二次涟水保卫战期间,华中野战军第6师第16旅罗维道旅长率第47、48团,在此与国民党军第74师展开激烈战斗,全歼其主力第173团。今战场遗址尚存一株古槐树,树围1.8米,高9米。
320826-0067
吴强故居
清宣统二年(1910)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临河巷60号
吴强故居位于涟水县高沟镇西街。故居为一个四合院,有座东朝西,有过道五间后屋五间,北屋五间,南边面北厨房二间,整个房屋为土墙砖面小瓦屋面。吴强少年时代在这里居住,十四岁随军离开家乡。该居于2001年淮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公布为淮安市名人故居。吴强,1910年2月生于涟水县高沟镇;1990年4月病逝于上海。1936年初到国立河南大学求学,1936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任正风中学“左联”小组组长,从此踏上文学创作之路。1938年8月到安徽南边,参加新四军。1939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长,历任华东文联党组成员,作邪上海分会代理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作协理事,第一、二、三、四、五、六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一、五、六届上海市政协常委等职。粉碎“四人帮”后,复任上海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作协副主席,《收获》副主编,并兼任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吴强的处女作为1935年9月在陈望道主编的《太白》半月刊上发表的短篇小说《电报杆》;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为1957年4月发表的《红日》,这也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63年《红日》由天马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红日》的出现,对中国当代军事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成为新中国以来文学创作的重要成果之一。先后有英、日、俄、朝鲜等多种文字的译本,出版发行了一百六十余万册。
320826-0068
朱前烈士亭
1944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余圩乡朱前村
朱前,原名贯义,涟水县余圩乡人。1916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在朱启勋的帮助下,投身革命队伍并于1940年入党,历任村农救会会长、村支部副书记、区队副队长、乡指导员等职。1944年6月因叛徒出卖,壮烈牺牲。烈士亭为八角攒尖琉璃瓦顶,檐角上翘,亭前有松柏一株。
320826-0069
霍墩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黄营乡霍庄村北
霍墩汉墓群位于黄营乡霍庄村北,墩系人工夯成,高出四周地表1 .5米左右,面积300平方米。探得在距地表面2米下有汉代墓葬,曾出土泥质灰陶罐、壶等。
320826-0072
韩庄小学
清宣统二年(1910)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小李集乡韩高村
清宣统二年(1910)由晚清童生韩秀山(1880—1933)创办,初名韩庄初等小学堂,收蒙童30人。1918年改名为涟水韩氏私立高等小学校;1923年有学生200余人,教师8人。1928年,在该校创办十周年时,县教育局赠匾嘉奖,并批准韩秀山因病辞职,另委其子韩儒隽继任校长。当时小学有草房20间,面积约400平方米。四周建土圩,周长1300米。1936年改名为县立韩庄小学校,1938年在校学生达500余人,教职工25人。1939年,日军侵占涟城,学校被迫停办。1949年后,学校恢复。目前原土圩极小部分尚存,存教室12间,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左右,已经过改建,在校学生约200多人。
320826-0073
洪大楼
192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小李集乡殷庄村大楼组19号洪明贵家
洪大楼位于涟水县小李集乡殷庄村大楼组,原为当地地主房屋,解放后被政府没收,现为当地村民洪明贵房产,堆放杂物,无人居住,洪明贵在洪大楼西侧自建房屋居住。洪大楼为砖木结构,系圆作抬梁式砖木结构建筑,内原有木制楼梯,因年久腐朽,早已拆除,墙壁底部用条石砌筑,上用青砖砌墙,屋顶用青瓦铺设,建筑长11.65米,宽5.7米,是我县境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之一。
320826-0074
小李集烈士公墓
197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小李集乡万元村,327省道南侧。
小李集烈士公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小李集乡政府东1.5公里处。建于1979年5月,无院墙,占地2亩。公墓内松柏成林,公墓内立有石质“死难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一方,为1979年李集乡人民政府和革命委员会所立。公墓内葬烈士67名,大部分墓前有碑石,刻有烈士姓名。
320826-0075
十堡黄河水箭群
193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黄营乡十堡村前赵组
十堡黄河水箭群位于涟水县黄营乡十堡村前兆组,台湾省34年间因河水暴涨,水流连续冲击河滩,为防垮堤,村民用石料、木桩依河岸浅水处由下而上砌筑防护堤,因形状似箭头而得名“水箭”,因年久失修水中部分已荡然无存,现存岸堤部分,主要分布在十堡村前赵组境内。
320826-0076
节孝坊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黄营乡徐跳村前徐组
徐孝思,嘉庆二十三年(1818)中举,为人爽直好事,曾八次到礼部应试,晚年任颖上县教谕,一直至死。具体建坊查无记载,后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现仅存石刻及圆形柱础等,石刻满刻祥兽图案,纹饰丰腴简洁,线条流畅生动,长1.9米、宽0.3米,石质青白。
320826-0077
张绍余烈士墓
194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岔庙镇和平村东庄组
张绍余,1922年生,岔庙镇万刘村人,参加革命后历任战士、班长、副排长,1948年泗阳穿城战斗中壮烈牺牲。墓冢为混凝土结构,直径6.5、高1.5米,半球形,墓前有烈士碑一方,墓四周均为农田。
320826-0078
于杰烈士墓
194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黄营乡六堡村三组
于杰于抗日战争时期加入涟东部队文工团任团长,带领文工团自编自演抗日救国剧,四处宣传抗日思想,1940年在响水黄圩宣传演出时,与敌遭遇,挺身而出保护其他同志,不幸被敌人砍头示众,壮烈牺牲。墓冢为泥土结构,底径6、高约1.5米,半球形,墓前有碑上刻楷体:“于杰烈士之墓。”墓四周绿树成荫,青草丛生。
320826-0079
周文彩烈士墓
200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黄营乡南洋村,涟南洋路西侧,西官河东侧。
周文彩,黄营周王村人,1921年生,1938年入党,同年参加革命,任板湖区委会副书记,40年在阜宁战役中英勇牺牲。墓冢为混凝土结构,底径2、高1.2米,半球形,墓前有碑上刻:“烈士周文彩永垂不朽”。
320826-0080
王力先烈士墓亭
198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黄营乡六堡村六组
"王力先,原名王达礼,黄营乡六堡村人,生于1917年3月8日。1940年8月参加革命,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秋,由部队转来淮安,历任县委文书、秘书、机关党支部书记及苏嘴、马甸、石塘区委书记、涧南地区工委委员等职。1947年3月7日,在溪河成湾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0岁。墓冢为混凝土结构,底径2、高1.5米,半球形,墓前有碑上刻楷体:“王达礼烈士之墓。”碑前有纪念亭,六角双层攒尖顶,檐角上翘。"
320826-0081
六堡战斗遗址
1940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黄营乡六堡村,古黄河岸西侧。
“十月二十五,鬼子到六堡”。1943年初冬,新四军三师首长黄克诚、洪学智、唐棣华等同志曾住在这里近两个星期时间,并组织指挥了六堡战斗,取得了歼敌近五百多人的辉煌战绩。1943年11月25日,驻涟城的日军得悉我三师师部驻在六堡,就出动三个团兵力,分三路突袭六堡。当时驻六堡的新四军只有一个团,加上一个警卫连,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黄克诚同志指挥部队依据废黄河堆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阻击敌人。在正面。敌人的三次冲锋都被打退,阵地前沿留下一具具侵略者的尸体。后来,敌人从北边大飞上了废黄河堆直扑六堡,情况十分危急,黄克诚同志指挥部队阻击北面的敌人,掩护群众向废黄河东岸撤退。当时废黄河上架有浮桥,黄克诚师长指示让老百姓从桥上过河,而命令部队从桥下的冰水里涉水过河,在警卫人员多次催促下,黄师长才最后过了河。”
320826-0082
成集烈士陵园
196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成集镇成集村,淮高路西侧。
成集烈士陵园位于成集街南首,淮高路西侧。建于1968年,占地约3亩。烈士陵园周围植有松柏,园内西侧建有碑亭,公葬烈士8人,其中有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朱启勋、朱启杰“兄妹烈士墓”。由于成集在抗日战争中有“小延安”之称,故每年清明节前后均有省市县甚至中央一些革命前辈前来祭扫悼念。
320826-0083
王道明烈士故居
193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成集镇道明村
王道明,涟水县成集乡人,初中毕业后回乡自办叶官庄初小,1929年入党并担任中共涟西区委委员,1931年“八一”暴动失败后,他以乡长身份保护了许多革命同志。1940年初,历经多重困难将杨纯同志接到淮海区,1940年2月,在洪码战斗中英勇牺牲。王道明牺牲后,他父亲在家(现故居)为战斗中负伤的伤员疗伤,妻子含泪为指战员洗衣换药。
320826-0084
延安园
199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成集镇朱南荡村
延安园坐落在成集镇朱南荡村。1995年8月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经老一辈革命家金明、杨纯、陈克天等老同志倡导,将抗战时期淮海抗日根据地中素有“苏北小延安”之称的涟西成集一带人民群众中的大量英雄事迹挖掘出来,并形象地塑造出可见的实物,以期让青少年们看得见,摸得着,以便对他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许多当年在此抗日的老同志筹建了延安园,在园中建立了抗战胜利纪念碑、苏北小延安纪念坊、抗日老战士纪念堡、抗战碑林等纪念建筑。
320826-0085
蔡工渡口
台湾省 4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五港镇蔡工村蔡工组
1946年12月,张灵甫统一指挥国军整编74师和整编第28师第192旅以及新7军一部共5个旅二攻涟水,华野三大主力之一的第6师奉命回师增援,在涟水城外被74师重创,6师伤亡达5000人以上,完全丧失了战斗力。74师胜利攻占涟水。由于涟水接连失利,苏皖解放区绝大部分地区被国军占领,华中野战军主力被迫北撤,部队在此渡口架设浮桥,通过盐河,沿苏鲁公路北撤山东。渡口现长21、宽16米。
320826-0086
蔡工供销合作社盐库旧址
195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五港镇蔡工村蔡工组31号
蔡工供销合作社盐库旧址位于五港镇蔡工村。建国初期,为了对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实现建设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目标,我国城乡进行了大规模的公私合营,改造私营经济的合作化运动。供销合作社正是在这一时期大量涌现的。上世纪50年代末,蔡工供销合作社盐库建成。旧址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45平方米。盐库为砖木结构建筑,面西三间,长9、宽5米,当时食盐从盐河船运至此,不仅供应附近几个乡镇,灌南新安集等外地乡镇还来此调盐,时代特征显著。
320826-0087
新港桥
196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五港镇五港居委会街西首,港河上。
1960年建,原名红星桥,为半圆形砖石单跨式桥梁,沥青柏油桥面,长14米,宽7.5米,高约4米,东西走向,纵跨港河。石质桥栏外侧两端刻有五角星及新港桥名称,涟新路穿桥而过。
320826-0088
五港烈士陵园
1952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五港镇老街后,涟新公路东侧。
五港烈士陵园位于五港镇老街东首,涟新路东侧,建于1952年,公墓园内有四角亭一座,葬烈士76名,其中有十二纵一O四团组织股长薛骥云烈士之墓。
320826-0089
时码储备粮库收购点旧址
台湾省  4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时码乡时码居委会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时为时码乡为响应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利用解放前地主家房屋翻建,旧址坐北朝南,屋长14.6、宽5.5米。屋内墙壁上方写有“高举红旗,储粮建仓,抓纲治国,广积粮”的等毛主席语录口号,现辨认模糊,时代特征明显。"
320826-0090
涟中节制闸
195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时码乡白果村陆庄闸一组
涟中节制闸,当地俗称陆庄闸,1959年建,开敞式,砖结构,设计水位闸上7.55米,闸下7.2米,流量18立方米每秒。1966春加固,1969年春拆建,钢筋混凝土底板,浆砌石墙,2孔,各净宽3米,闸底高程4.6米,顶高程8.2米,设计水位同1959年原设计,流量35立方米每秒。
320826-0091
鲁渡汽车站旧址
198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时码乡鲁渡村鲁渡二组94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农公班车定期发班,鲁渡村地处涟新路和胡鲁路交界处,涟水汽车站便在此设立车站,方便周围群众出行。鲁渡汽车站旧址座北面南,西屋南侧接有一间值班室,由售票处、候车室和值班室组成,整体为砖木结构建筑,面南建筑长13.2米,宽约5米,值班室长4.25米、宽2.9米,现候车室内留有两张当时木制候车长椅两张。东侧墙上部有“鲁渡汽车站”字样,时代特征显著。
320826-0092
时码部队支农点旧址
196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时码乡白果村陆庄组
1967年1月2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作出《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不久,毛泽东又赋予军队支农、支工、军管、军训等项任务。8月19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派人民解放军实行“三支两军”。1972年8月2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三支两军”人员撤回部队。房屋坐东面西,青砖灰瓦,面阔3间,长12、宽约6米,南侧墙上有五角星标志,时代特征明显。
320826-0093
时码供销合作社旧址
196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时码乡时码居委会
时码供销合作社旧址位于时码乡时码居委会。当时为了丰富供应,实行统购统销,凭票供给,供销合作社正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时码供销合作社建成,房屋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80平方米。房屋为砖木结构建筑,长14.6、宽5.5米,正面门匾上用黄漆写有“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为人民服务”文革时期标语,时代特征显著。
320826-0094
时家码头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时码乡时码居委会街中组
时家码头位于时码乡时码居委会街中组,盐河东岸。为清末民初一时姓盐商所建,码头均用麻石修筑,宽约6米,长约30米,时码乡名称由此而来。
320826-0095
涟水土产公司仓库旧址
196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时码乡时码居委会
涟水土产公司仓库旧址位于时码乡时码居委会,盐河东岸。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丰富本县时码、五港、浅集等县域北端几个乡镇的物资供给及乡镇土特产的收购方便,大宗物资通过盐河航道运输。本着这种需要,涟水土产公司仓库建成于此,旧址坐北朝南,为前后两幢仓库组成,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仓库为砖混结构建筑,两侧山墙呈波浪形,正面上方由西向东依次用黄漆写有“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等毛主席语录字样,时代特征显著。
320826-0096
大东东方红桥
197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大东镇大东居委会,大东街东南,伏龙河上。
位于大东镇街东首,327省道南侧,纵跨于伏龙河上,为一座空腹式的单孔圆弧砖石拱桥,桥面长约40米、宽6米,高约4米,两边桥栏上内侧都刻有名称、建造年代及“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社会的财富是工人、农民和劳动知识分子创造的”毛主席语录字样,时代特征明显。
320826-0097
沈士奎烈士墓
1999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大东镇鱼荡村西沈组
沈士奎,1918年出生,大东镇蚕桑场人,在革命斗争中入党,作战英勇,作风顽强,历任战士、武工队副队长、队长,多次配合主力部队作战,1946年在响水一次战斗中牺牲。墓冢为混凝土结构,底径7、5.5米,半球形,墓前有碑上刻楷体:“沈士奎烈士之墓。”
320826-0098
李揖颜墓
195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大东镇鱼荡村贵庄组
李揖颜,涟水县大东镇鱼荡村人,1895年生,1917年夏,师范毕业回乡自费创办“鲤鱼荡初级小学”,1924年获县教育局批准。抗日战争期间学校历经战火几经搬迁,始终坚持上课,教书育人,宣传爱国。1954年被选为涟水县第一届人大代表,1956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师。纪念碑为青石质,方首,上刻行楷“为教育奉献一生 育桃李芳香天下”,碑高2米,宽0.65米。
320826-0099
西庄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大东镇王老庄村西庄组
西庄汉墓位于涟水县大东镇王老庄村西庄组,面积约300平方米。上世纪七十年代发现并出土铜鼎、壶、剑、泥质灰陶罐、壶和大量的五铢钱、半量钱等。2008年度发现砖墓道,出土了墓砖,墓室仍保存在地下。
320826-0100
冯汝南烈士墓
194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东胡集镇邱岭村
冯汝南,涟水县东胡集镇邱岭村人,出身于地主家庭,家境殷实,有自卫枪支,自幼就练就了一手好枪法。1942年4月1日拂晓,日军从阜宁前来扫荡,冯汝南带领“红会”前往狙击,战斗中不幸牺牲。翌年盐阜专署在阜宁芦蒲建抗日纪念塔,英名被刻进纪念碑。
320826-0101
潘洪飞烈士墓
194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东胡集镇胡集居委会,东胡集医院西侧。
潘洪飞生于1919年,于1940年参加地方基干队,后编入涟东总队,不久入党。参加抗日战争,历任班长、排长、连指导员。一九四五年收复涟水,攻克两淮后,编入华中军区十纵八十二团,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战役结束后,西线部队沿运河线后撤,至高邮车逻坝阻击战中牺牲。
320826-0102
罗氏家族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东胡集镇马厂村冲南组
罗氏家族墓位于东胡集镇马厂村冲南组,当地俗称“罗大坟”,为罗氏先祖及后人家族墓地,原占地约1200余平方,现占地约700余平方,高近10米。
320826-0103
河网畜牧兽医站旧址
196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河网乡谭陈村谭庄组
河网畜牧兽医站旧址于1962年建成,为老式砖木建筑,原为三间面东,宽4.5米,长16.5米,房屋北墙上刻有“河网畜牧兽医站”字样,当时河网畜牧兽医站服务范围涵盖近临的岔庙、浅集、红窑、陈师等乡镇,1969年兽医站撤消,房屋为林业站所用,俗称小林场,后又为涟水水文站三支河站用房,现为孙齐成家购买居住,后改为三间面西。
320826-0104
殷大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禄乡张顾村前张组
殷大墩墓群位于涟水县南禄办事处张顾村前张组,面积约2000平方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地村民整理土地耕种时曾先后发现了一座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及数座竖穴土坑墓。长2.25米、宽1.15米左右,葬具已朽,出土器物有泥质灰陶罐、壶及五铢钱等物。
320826-0105
殷如杭烈士墓
194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禄乡方圩村四庄组
殷如杭,南禄乡方圩村人,生于1916年,牺牲于1941年,“八一三”事变后,在盐城一所中学读书辍学回家担任村小教员,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9月涟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被调到县政府警卫连任指导员。10月受县政府委派任四区区委书记,1941年元月因粉碎反革命叛乱,遭叛徒杀害。殷如杭烈士墓位于方圩村四组,为水泥砌筑,直径约3.6米,周围有边长5.8米正方形围栏,南侧立有墓碑一方,碑长1.95米,宽0.65米。
320826-0106
潘景澜烈士墓
198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方渡乡三里村潘庄组
潘景澜,1917年生,字筱迥,涟水县方渡乡三里村人。1938年考入四川大学,后弃学回家,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6月,他在家乡组织自卫队率部参入涟、灌、沭、阜四县游击指挥部政治大队涟水中队,任中队副。12月,八路军苏皖纵队南进支队第三梯队成立,先后任九团五连连长,1940年入党,同年9月,涟水县抗日政府成立,潘景澜担任四区区长。后遭反革命叛乱分子杀害。墓冢为混凝土结构,底径5、高1.2米,半球形,墓前有碑上刻楷体:“烈士潘景澜同志之墓。”
320826-0107
柴市遗址
宋、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镇柴市村大圩组
位于朱码镇柴市村大圩组,面积约2000平方米。清末黄泛后黄沙土覆盖较深,农田耕种时,地表曾有宋代白瓷注子、盘、碟及明代青花碗、罐、壶等碎片。
320826-0108
朱码烈士公墓
195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镇凌庄村
朱码烈士公墓位于朱码闸西北一公里处,县农机修造厂路南。建于1956年3月,园内葬烈士50名,园内正中立有纪念碑一方,上书“殉难烈士永垂不朽”。
320826-0109
朱码节制闸
195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镇朱码街北首
朱码节制闸(水电站)位于涟水县朱码街北首,是蓄水、排涝、水利发电综合利用的水闸。1957年9月开工,1958年5月建成。设计排涝面积192平方公里,排水流量230立方米每秒,设计灌溉面积250万亩。8孔,单孔净宽3米。中间4孔排水,两侧各2孔发电,孔净高4 米,底高程3米。上游引河长220米,底宽32.54米,底高程2米,边坡1:3。发电孔安装2台立式水轮发电机组,第一台机组于1971年7月1日装成,第二台机组于1972年6月20日装成。水轮机安装高程4米,发电机安装高程10米,总装机容量1300千瓦。
320826-0110
朱码船闸
195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镇朱码街北首
朱码船闸位于朱码街北首,朱码节制闸南侧150米处。闸型为空厢闸首,钢筋混凝土坞式闸室,人字闸门,短廊道输水平闸门。闸室净长135米,宽12米,闸门净宽10米,门槛水深2.5米,闸顶高程10.8米,闸底高程上闸首4米,下闸首负1米。通航能力800吨标准船队,年通过能力为300万吨。1957年开工,1958年6月建成。
320826-0111
涟水第一农机修造厂总装车间
1969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镇凌庄村
位于朱码镇凌庄村,上世纪六十年代,在此建立涟水第一农机修造厂,生产修理各类农业机械,满足全县农业生产机械需要,该生产车间为当时总装车间,行车等生产设备保存较好,车间长约40米,宽约15米,高约7米。
320826-0112
6430部队师属高炮营旧址
1984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镇大楼村,炎黄职业技术学院西侧
原为6430部队师属高炮营驻地,现有营房、食堂、炮舍等原军事建筑十余幢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移交给地方政府。营房墙壁上用黄漆写有“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管装就是保胜利  爱装就是爱生命”等标语口号,军营特征显著。
320826-0113
季庵供销合作社旧址
1975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徐集乡季庵村季谷美家
季庵供销合作社位于徐集乡季庵村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物资供给,实行统购统销,凭证供应。旧址坐东面西,占地面积约70余平方米。房屋为砖木结构建筑,正面墙壁上写有毛主席语录标语,时代特征显著。
320826-0114
徐冠苏烈士纪念亭
1990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徐集乡徐集村公墓内
徐冠苏,涟水县徐集乡徐集街人,生于1915年,牺牲于1949年。民国28年日军侵占涟城后,他受抗日政府保卫部的派遣打入日伪组织,搞情报工作,后来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地下工作者,在反特战役中作出了卓越贡献。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他化名苏三受派遣打入江苏省中统特务领导机关——江苏省调统室,期间传递出多份价值极高的情报。1948年7月,他设法保护营救前去长江江阴要塞建立地下党组织的唐坚华夫妇,协助完成策动江阴要塞起义的任务。1948年底,因策反中统敌特专员肖琪未成被捕,1949年中统机关退至宁波准备逃窜台湾前将徐冠苏杀害。解放后,政府派人去宁波寻找遗骸,始终没有下落,便在烈士家乡公墓内为其建纪念亭,亭高3米,为砖木结构四柱承顶亭,四柱描黑漆,亭北侧立有两块纪念碑。
320826-0115
宏通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陈师镇陈师居委会街东组
清顺治年间建宏通庵,当地俗称陈师付庵,建有中殿、后大殿等寺庙建筑,后毁于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陈师后,拆除寺庙修建炮楼,现存井圈、中殿门枕石及条砖。
320826-0116
陈师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陈师镇陈师居委会街东组
据当地老人介绍,此井为清代砌筑。一直沿用,水质较好,冬暖夏凉,八十年代有压水井后逐渐不用,后人为保护该井,在井上加盖水泥管。石井,石质井沿,口大腹小,保存完好,现已不用。水质较脏、差,水上飘有树枝、树叶等垃圾。
320826-0117
闵继风烈士亭
1978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陈师镇跨河村闵庄组
闵继风生于1920年,陈师镇跨河村人,生于1920年,1937年参加革命,1939年参军,同年入党,历任排长、连长等职务。1942年在解放高沟战斗中荣立二等功,1948年在解放锦州战斗过程中,排雷遭遇险情光荣牺牲。烈士纪念亭高约3米,六角攒尖顶,砖混结构。
320826-0118
红窑烈士陵园
197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红窑镇红窑街东首
红窑烈士公墓位于红窑镇红窑街东首,建于1979年。园内葬烈士95名,园内碑亭是1979年从向庄迁入(向庄烈士亭于1945年6月由高沟、岔庙、浅集三区共建,碑文末书有涟水独立团团长张胜武等147名抗日烈士名单)。
320826-0119
严庄烈士公墓
194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麻垛乡严庄村
严庄烈士公墓位于涟水县麻垛乡严庄村,占地约1200平方。公葬着1946年8月在沭阳县徐码同国民党部队战斗中壮烈牺牲的32位烈士,这32位烈士是顺着六塘河漂至严庄村被村民打捞上岸安葬于此。每年清明节附近各学校组织师生前来祭扫献花,沉痛悼念这些为新中国解放而英勇献身的无名烈士们。
320826-0120
王码民居
1978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麻垛乡王码村八组王亚家
王码旧民居位于麻垛乡王码村八组,为当地农村传统民居,石头基础,土墙青瓦,梁架结构为穿斗式,正房面阔3间,长9.5、宽4.9米,部分墙体出现裂痕,今仍有人居住。在本县农村住房实施“草改瓦”修缮过程中,得以保留。
320826-0122
灰墩抗日战场旧址
1937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灰墩乡灰墩村四组
1937年起灰墩及附近几区在李干成、陈亚昌等率领下,开展抗日斗争,在现灰墩居委会周围砌筑炮台工事,1938年4月26日在此处与敌激战,歼敌80余名,被击毙之敌被掩埋在北侧约300米的乱葬坑中。
320826-0123
王嘴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灰墩乡王嘴村东孙组
位于灰墩乡王嘴村东孙组,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清末黄泛后黄沙土覆盖较深。新农村建设土地复垦时,地表散见明代青花碗、罐、壶等碎片。据资料记载,大明洪武年间红巾赶散时,在苏州阊门到处抓人杀人,血洗张士诚残部。人们逃亡至王嘴村落户。
320826-0124
冯罗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集镇皂角村冯罗组
位于南集镇皂角村冯罗组,面积为3000平方米,文化层厚3米左右。大体呈南北稍长,东西略窄的长方形,略高于四周地表,地表可散见唐代以来的陶罐、青瓷碗、盘口壶等残片,未见夯土城遗迹。
320826-0125
功德碑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集镇朱陈村陈陆组
清光绪27年,贾氏乐善好施,捐良田37亩作为公用,后人念其功德勒碑纪念。碑为石质,方首,长1.5、宽0.45、厚0.1米,因年代久远,风吹日晒,碑文模糊难辨。
320826-0126
南集黄河护坡堤
196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集镇码头村,古黄河西岸。
此地为沙土,加之古黄河水流湍急,导致多处河堤塌陷,建国前后屡遭水患,形成险工险段。为防水患,1963年起在此处修建护坡堤,以阻挡湍急的水流,保护河堤。现护坡堤残长约50米,高约15米。
320826-0127
南集烈士陵园
195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集镇南集村六组,南集街西首。
位于南集镇南集村六组。建于1955年,四周建有围墙,陵园正中坐南面北竖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一方,陵园内公葬烈士共1301名。
320826-0128
羊子松烈士墓
1944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集镇皂角村
羊子松,生于1926年,党员,历任新四军战士、副班长、班长、副排长,历经多次战斗,英勇善战,1944年在滨海城因战壮烈牺牲。烈士亭为四角攒尖顶,檐角上翘;烈士碑,石质,方首,长1.56、宽0.54米。
320826-0129
蒋庵民居
台湾省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蒋庵乡闸东村闸北组
蒋庵旧民居位于蒋庵乡王码村八组,为当地农村传统民居,土墙灰瓦,正房面阔2间,长6.7、宽4.3米,门框下宽上窄,部分墙体出现裂痕,今为李汤氏居住。在本县农村住房实施“草改瓦”修缮过程中,得以保留。
320826-0130
悦来供销合作社旧址
196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蒋庵乡悦来集村老街,东距悦来集遗址500米。
悦来供销合作社旧址位于蒋庵乡悦来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农村丰富供应,实行统购统销,凭票供给,供销合作社正是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的。1965年悦来供销合作社建成,房屋坐北朝南,房屋面积约160平方米。房屋为砖木结构建筑,长30、宽5.3米,正面门匾上用黄漆写有“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大海航行靠舵手”文革时期标语,时代特征显著
320826-0131
张立元烈士墓
196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蒋庵乡希汉村七组
张立元,1914年出生于蒋庵乡希汉村一个农民家庭,1936年参加革命,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1947年因战牺牲,生前任官荡区副区长。墓冢为混凝土结构,底径4、高1.2米,半球形,墓前有碑上刻魏碑体:“革命烈士张立园之墓。”
320826-0132
朱希孔烈士墓
194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蒋庵乡蒋庵村朱庄组
朱希孔,1924年出生,蒋庵乡蒋庵村人,因作风顽强、英勇善战,历任任县武工队队员、副队长,队长,1947年在淮阴区棉花庄战斗因战牺牲。墓冢为泥土结构,墓冢上满长植被,墓前有碑上刻行书:“八路军武工队朱希孔之墓。”
320826-0133
董学志烈士亭
200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时码乡姜圩村河南组
董学志,1922年生,时码乡姜圩村人,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十纵队战士、班长、副排长、排长,1946年在高邮县临泽战斗中壮烈士牺牲。烈士亭为六角攒尖顶,檐角上翘,高约2米,亭前有碑一方。
320826-0134
唐寨人防工事
196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唐集镇唐寨村五组
位于涟水县唐集镇汤码村,古黄河沿岸,地势较高。因濒临海防前线,距黄海仅五十余公里,同时也为反航空轰炸的需要,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地驻军陆续构筑了混凝土质地碉堡式、坑口式、长方柱体式人防工事十余处,现仍属部队管理,汤码人防工事为坑口式,较为隐蔽,外人很难查找。
320826-0135
张荣生烈士墓
1984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唐集镇汤码村四组,涟阜路南侧。
张荣生又名张云飞,涟水县唐集汤码人,生于1900年。民国20年(1931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涟水县委书记、中共淮盐特委委员。民国23年(1934年)11月,组织废黄河下游疏浚工程工人罢工,遭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敌人对其严刑拷打,动用了老虎凳、电击、灌辣椒水等酷刑,始终没有从他口中得知涟水地下党组织情况,民国25年4月25日被敌人毒死于狱中,年仅36岁。墓冢为混凝土结构,底径10、高1.5米,半球形,墓前有碑1方,烈士墓墓四周苍松翠柏,青草丛生。
320826-0136
沟南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梁岔镇士流村沟南组
位于原梁岔中学校区,面积约800平方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距表2—3米深处,发现有土坑竖穴木椁墓,出土泥质灰陶罐、壶、铜镜、剑、五铢钱及玉璧等。
320826-0137
梁岔烈士陵园
195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梁岔镇黄安村大西庄组
梁岔烈士陵园位于梁岔街东首。始建于1956年,园内先后公葬烈士163名,其中有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参谋长刘士国烈士之墓。园内正中竖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园内苍松翠柏,青草丛生。
320826-0138
王云宽烈士墓
197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梁岔镇费庄村朱庄组
王云宽,生于1923年,梁岔镇秉庄村人,党员,四支队侦察排长,英勇善战,屡立战功,1944年在阜宁因战壮烈牺牲。墓冢为泥土结构,底径4、高约1米,半球形,墓前有碑上刻楷体:“王云宽烈士之墓。”烈士墓四周苍松翠柏,青草丛生。
320826-0139
高锦兰烈士墓
1994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前进镇马圩村高二组
高锦兰,生于1913年,党员,时任乡民兵队长,带领民兵队伍,多次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作战英勇,屡立战功,1943年被捕壮烈牺牲。墓冢为泥土结构,底径4、高约1.2米,半球形,墓前有碑上刻楷体:“高锦兰烈士之墓。”
320826-0140
刘斌烈士墓
198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前进镇罗堆村刘圩组
刘斌,前进镇罗堆村人,生于190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二纵队四师供应站站长,1949年于渡江战役中壮烈牺牲。墓冢为混凝土结构,底径6.5、高1.2米,半球形,墓前有碑上刻楷体:“刘斌烈士永垂不朽。”
320826-0142
杨口六塘河水箭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杨口乡杨口居委会三组,六塘河岸东侧。
清同治年间,为防水患,在杨口渡口(现已架设桥梁)北约100米河道陡弯处,修建石哨以阻挡湍急的水流,使之改变流向,以保护河堤。因形状神似箭头,得名“水箭”,现水箭残长约15米,高约6米。
320826-0143
王氏家族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杨口乡新农村上洼庄后
王氏家族墓位于杨口乡新农村,为王氏先祖及后人家族墓地,现占地约300余平方。先祖王克传生于明嘉庆年间,诰封儒林郎,生四子,次子洪章从九品,三子明章赐封六品衔,四子健章布政司理问衔,2007年王氏家庭在此立碑。
320826-0145
朱桥清真寺
台湾省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北集乡朱桥村杨回庄组
清真寺位于北集乡朱桥村杨回庄组,村中信奉伊斯兰教回民约有200户,县城约有1300多人。清代建,后毁于文革时期,现清真寺于2005年修缮,有大殿、讲堂、教长室、活动室等建筑。星期五是伊斯兰教徒主麻日,有教徒前来礼拜。
320826-0146
张道行烈士墓
194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北集乡道行村羊庄组
张道行1915年出生于北集道行村的一个中农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组长、支部委员、副乡长等职,他参加革命后努力工作,英勇善战,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民族解放事业,做了大量工作。1943年在南集朱桥和日军作战中不幸被捕,张道行同志不畏敌人酷刑,始终表现了共产党人大无畏气概,英勇不屈,被敌人带到大东东圩门用大刀将他活活劈死。为纪念烈士的功绩,将烈士所在村命名为道行村。墓冢为泥土结构,底径4、高1.2米,半球形,墓四周均为农田。
320826-0147
徐礼文烈士墓
197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前进镇马圩村河北组
徐礼文,生于1960年,前进镇马圩村人,党员,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于1979年3月6日战斗中光荣牺牲,年仅19岁,烈士墓位于云南省金平县烈士陵园东八排十座。烈士碑,方首,石质,高1.5、宽0.48米,碑上阴刻“徐礼文永垂不朽”字样。
320826-0148
马树礼墓
200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前进镇马圩村西堆组
马树礼  又名马书南。1909年8月3日生,涟水前进人。日本明治大学政治系、菲律宾马尼拉圣托马斯大学政治外交系毕业。中央训练团党政班第5期、国防研究院第6期结业。1982年获日本明治大学名誉博士。早年旅居东南亚。曾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地担任侨报编辑、总编辑,侨校教员、主任、校长等职。1938年回国,任第3战区政治部少将副主任,上海《前线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1948年当选立法委员。1949年举家迁往印尼,任国民党驻印尼总支部负责人,创办《中华商报》,任社长兼总编辑。1964年被印尼政府拘捕并驱逐返台。先后任国防研究院教授、中韩青年反共同盟会名誉会长,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团顾问,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亚东关系协会理事兼驻日代表。1985年2月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秘书长。1987年8月任中国电视公司董事长、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主任委员。1988年任国民党大陆工作指导小组召集人。李登辉上台后,1990年6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8月出任亚东关系协会理事长,10月被聘为国家统一委员会委员。1996年5月被续聘为总统府资政。国民党第九届至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1988年8月被聘为国民党第十三届中央评议委员,1993年8月起被聘为国民党第十四、十五届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被称为国民党内“八大老”之一,2000年3月选举中公开支持宋楚瑜,但未受到党纪处分。声称“要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一国两制’行不通”。一度认为“三通”不切实际,后又主张适当放宽对两岸人员往来及通信的限制,赞同和谈。2000年4月曾回大陆扫墓。通晓英、日、马来亚和印尼语。著有《菲律宾独立运动》、《印尼独立史》。并将蒋介石所著《反共抗俄基本论》译成印尼文。烟酒不沾。无子女。马树礼先生因病于2006年7月19日在台北逝世,享年98岁。
320826-0149
张公文明去思碑
1911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镇西街临河巷,六塘河岸东侧。
1911年冬,清军管代张文明,率部从钱集称防北去,路经高沟,正逢土匪千余人围攻高沟镇,情势十分危急,张即率部抵抗,血战三日,击退土匪保全高沟。地方富户畏匪再犯,恳请张留防高沟,张应地方要求驻防数月。张部走时地方念其功德勒碑纪念。碑为石质,圆首,长1.93、宽0.52、厚0.13米,上阳刻隶书“公字绍卿驻防于兹是年九月土匪攻圩公血战三日我镇保全勒此纪念  长沙张公文明云思碑  辛亥年冬月觳旦合镇公立”。
320826-0150
高沟酒厂老窖址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镇南街,好人缘酒厂内。
高沟酒厂老窖址现位于高沟镇镇南街,前身为清末涌泉糟枋,为当时高沟镇八大酿酒作坊中出酒品质较好的一个,解放后,公私合营,八大酿酒作坊合并成高沟酒厂,后高沟酒厂扩大生产规模,向东重建新厂区,窖池与生产车间拍卖给私人经营,即为现在的好人缘酒厂,现窖址处共有8个老窖池,每个长2.3米、宽1.8米。
320826-0151
临河巷码头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镇西街北侧,六塘河岸南侧。
临河巷码头北侧为六塘河,码头为清末民初,徽商水运货物到此地经商而修建,码头均用麻石砌筑,计百余阶,外侧还有废弃的麻石,长15米,现宽6米。河岸浅水处还残留有系船缆石柱。
320826-0152
镇西石板街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镇西街
高沟镇在清末民初时为徽商贩盐集散地,徽商捐资购石板铺路,现存石板路北起临河巷码头,南至高沟北校门前,长约150米,条石长约1米,宽约0.2—0.4米。
320826-0153
袁道修烈士墓
194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许庄村三组
袁道修,1897年生,高沟镇许庄村人,时任农会会长,组织带领村民抗租抗税抗捐,想方设法支持帮助地方部队解决生活困难,成为敌伪眼中钉,肉中刺,1941年惨遭杀害。墓冢为泥土结构,底径5、高约1.2米,半球形,墓前有碑,风化较为严重,字迹模糊难辨。
320826-0154
镇西街旧民居
台湾省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镇西街
位于高沟镇镇西街,为传统民居建筑,坐西面东,青砖黛瓦,梁架结构为穿斗式;面阔3间,长14.3、宽5.7米;东侧墙体水泥抹面处理,上用油漆绘有毛泽东、林彪像文革宣传画,现已模糊难辨,屋内部分墙体剥落,屋顶有杂草,今废弃不用。
320826-0155
镇南街旧民居群
台湾省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镇南街
镇南街旧民居群由镇南街32、20、18、6、4、12、14、3号等8幢建筑组成,位于镇南街两侧,为传统民居建筑,青砖黛瓦,梁架结构为穿斗式;大部分建筑表面墙体作水泥抹面处理。
320826-0156
安东故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常青社区,五岛公园北侧,常青路南侧,原一品梅广场。
"《安东县志》记载:“昔宋之季,有金城,古月城,有涟水城,今俱荡然。”明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和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至1576年),在旧城基上曾筑过土圩,土城。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知县刘君聘建造砖城,全城东西约2.5公里,南北约1公里,周长约5.5公里,呈椭圆形,城墙高约4米,建有六个城门,曰:镇涟门、水关门(北门)、观澜门、便益门(南门)、临淮门(西门)、滨海门(东门)。由于年久失修,战争破坏,解放初期已是断壁残垣。1950年被拆除。现仅有“便益门”门匾一块,乃白矾石所刻,门匾右上首刻:“大清乾隆三十二年门”;中间刻“便益门”;左下首刻:“大清□□□□十二年岁次丁亥孟秋重建”。在县城环城北路、涟水中学等处还保存城基遗迹,城墙基宽15米,夯筑,外包砖,残高2—3米,残段长30—80米不等。"
320826-0157
同乐堂
193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山社区,公园路1号,县五岛公园内
"同乐堂位于涟水县五岛公园内,始建于1937年,时任江苏淮阴铜山两区行政监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王德溥督察淮阴,因涟水境内土匪为患,他派兵清剿,百姓始得安宁。为此,人们在此建堂纪念,名曰“同乐堂”,意为“王公与民同好恶,共忧乐也”。同乐堂为明三暗五,五楹厅堂建筑,现有原碑,遗存记之。几经风雨,原堂破损,一九八六年春,县府拨款重建,经苏州设计院设计,由苏建古建公司承建,翌年秋竣工。如今同乐堂匾额乃邑人著名作家《红日》作者吴强所题,园内建筑飞檐翘角,亭台楼阁古色古香;廊桥缦迴曲径通幽;花木葱茏景色宜人。"
320826-0158
西湾巷9号住宅
台湾省   3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山社区西弯巷9号
位于涟城镇中山社区西弯巷9号,为传统民居建筑,青砖黛瓦,梁架结构为穿斗式;正房面阔6间,长16、宽6.1—7.6米;一层墙体作水泥抹面粉刷处理,西侧山墙呈波浪形,现为钱承荣家居住。
320826-0159
6430部队34师后勤部办公楼旧址
197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闸北村李厉组
6430部队34师后勤部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负责为辖区驻地部队提供后勤物资保障工作,后勤部办公楼东侧至今还有物资仓库、汽车连营房等建筑,南侧油库、礼堂等营房设施因部队驻防调整,移交地方后因城市建设需要,拆除原有部队建筑新建住宅小区。后勤部办公楼建筑年代不详,面南墙面左右两侧分别用白漆描写宋体“把毛主席的书当作全军各项工作的最高指示”,“毛泽东思想是全党全军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字样。后勤部办公楼旧址及楼前东西两侧营房现由徐州军区联勤部负责管理使用,现有几户居民租住在里面。
320826-0160
胜利巷18号住宅
台湾省  3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山社区胜利巷18号
位于涟城镇中山路南侧胜利巷内,为传统民居建筑,坐北面南,青砖砌墙,梁架结构为穿斗式;正房面阔3间,长11.25、宽7.2米;面南墙体现为水泥抹面处理,屋顶换机制红瓦,今为何彦家购买居住。
320826-0161
治淮巷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山社区治淮巷
据知情人介绍,此井共有两口,分别在此地及胜利巷郑兰英家砌筑。此井一直沿用,水质较好,冬暖夏凉,八十年代有压水井后逐渐不用,但保存较差。石质井沿,口大腹小,井沿处有损毁,现已不用。
320826-0162
中山社区住宅
台湾省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山社区,老新华书店院内。
位于涟城镇中山路东首北侧,坐西面东,为传统民居建筑,青砖黛瓦,硬山顶,梁架结构为穿斗式,北侧山墙呈波浪形;正房面阔3间,两层,长13、宽5.7米;面东北侧两间墙体水泥抹面粉刷,窗户改为铝合金形式,现为杨秀珍居住。
320826-0163
涟水人民剧场旧址
197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山社区,新闻路4号。
涟水人民剧场于1952年成立,现址坐落于涟城镇新闻路4号,主要为全县的大型会议和演出服务。`1970年建成砖木结构上下两层经营用房,1980年重新翻建三层砖、水泥结构的门面楼,顶层为演员宿舍,中层为电影放映室,底层为观众休息厅、办公室,于2004年开始改制,人民剧场所有资产由县城市经营公司收管。
320826-0165
涟水医药公司营业部旧址
195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闸北村李厉组,安东中路181号。
涟水医药公司经营部建于五十年代末期,当时药品实行统购统销,为全县各医院、厂矿企业、机关单位、学校、农村卫生室提供针剂、水剂、西药、中药等,为当时全县商贸企业的典型建筑。经营部旧址为传统砖木结构两层建筑,坐西面东,11间,长39米,宽9米,表面作黄色瓷砖处理,屋背面有凸出的楼梯间。
320826-0166
越凡灵塔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山社区,公园路1号,县五岛公园内。
该塔系白色大理石雕制,由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高1.62米。基座为双层六边形须弥式,上下两层均刻莲瓣纹,塔身为六棱柱形石柱,正面刻有“师祖越凡大公”、“圆寂曾祖□□三公三位合葬塔”、“三师心源大公…”等字,反而刻有“大清康熙十四年(1675)春节旦”年款,塔顶为五角攒尖顶,檐角上翘,刻有莲纹瓦当、滴水。塔顶部有圆形凹槽,原葫芦状宝珠,佚毁。现塔顶遗落水中,塔身、塔座在涟漪湖边。
320826-0167
涟城镇新闻路84号建筑
台湾省  4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山社区新闻路84号,县实验小学南。
位于涟城镇中山社区新闻路84号,传统民居,坐北面南,两层,青砖黛瓦,梁架结构为穿斗式,正房面阔4间,长9.95、宽6.1米,墙体作水泥抹面处理,窗户改用铝合金形式,今为候期生家居住。
320826-0168
灰墩烈士陵园
1956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义兴镇苗戴村西苗组
灰墩烈士陵园位于灰墩街东2.5公里,一干河东,建于1956年10月。公墓内公葬196名烈士,烈士名单无从查考,仅以烈士编号公葬,内有盐西区副大队长孙正东之墓。1980年从灰墩乡迁至义兴镇苗戴村。
320826-0169
大善寺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灰墩乡灰墩村村委会北
东汉末年洛阳白马寺僧人东游传经,在此结芦为寺,北魏时寺院已初具规模,唐代规模最大,占地300多亩,元代毁于战争,明永乐年间复修,一直至民国时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遭到较大程度的破坏,现尚存前殿和西厢房,前殿屋顶毁失殆尽,西厢房部分屋顶毁失。后侧原大殿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出土唐代青瓷碗、罐、壶、陶钵、盘等。
320826-0170
河网烈士陵园
199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河网乡王集居委会,河网街南首。
现占地约1亩,内有余庄迁来的烈士纪念亭一座,亭高约3米,四周建有围墙,大门两侧分别写有“继承烈士遗志 发扬革命传统”字样,陵园内苍松翠柏,青草丛生。
320826-0171
徐文学烈士墓
195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陈师镇合心村村支部南
徐文学生于1929年,1944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在一九五五年一月十八日薄西解放一江山岛战役中光荣牺牲,曾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多次,为战斗英雄。烈士碑四周建有大理石围栏,由南至北立有两方碑,前碑为中国人民解放军0080部队立,碑文风化,剥蚀严重;后碑为涟水县人民政府2005年所立。
320826-0172
徐永宽烈士纪念碑
195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岔庙镇岔庙村村支部西南
徐永宽,生于1927年,岔庙镇岔庙村人,党员,历任十二纵部队战士、副班长、班长,在历次战斗中不怕牺牲,通往直前,1946年在灌云县龙须战斗中壮烈牺牲。烈士碑,石质,方首,长1.6、宽0.48米,碑上刻有“徐永宽烈士纪念碑”。烈士碑周围铺有4.2米的圆形水泥区域。
320826-0174
涟城镇陶巷5号建筑
台湾省 3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山社区陶巷5号
位于涟城镇中山社区陶巷5号,传统民居,青砖黛瓦,梁架结构为穿斗式,正房面阔3间,长10.15、宽5.6米,部分墙体作水泥抹面处理,西侧窗户改为铝合金形式,现为郑国安家居住。
320826-0175
涟城镇新涟街64号建筑
台湾省  3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山社区新涟街64号
位于涟城镇中山社区,为传统民居建筑,坐北面南,青砖黛瓦,两层,梁架结构为穿斗式;正房面阔3间,长10.5、宽6.3米;部分墙体作水泥抹面处理,屋顶长有部分杂草,二层有一木制阳台,已腐朽。今为孙志雨家居住。
320826-0176
十七堡人防工事群
196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石湖镇十七堡村蒋码组、南刘组、周刘组、冯湾组、南元组
位于涟水县石湖镇十七堡村,废黄河沿岸,地势较高。因石湖濒临海防前线,距黄海仅五十余公里,同时也为反航空轰炸的需要,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地驻军陆续构筑了混凝土质地碉堡式、坑口式、长方柱体式人防工事十余处,现仍属部队管理,雇用当地群众进行看护。现14处人防工事分布在十七堡村6个村民组。
320826-0177
张大卓纪念亭
199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石湖镇果园居委会二组
张大卓纪念亭位于石湖镇果园居委会二组。张大卓(1892—1915),字铁庵,号天爱,十二岁时参加县童子试,获榜首,1908年以最优成绩毕业,考入江北公立中学,在校学习时间加入同盟会组织。宣统三年(1911)毕业回涟,在县署做文牍工作。民国元年(1912)辞职,考入南京民国大学政治科学习。民国4年(1915)元月20日夜,江北革命党人在淮阴起义,起义失败后被捕,被害于上海龙华刑场,年仅24岁。张大卓和顾祝同私交很深,张大卓牺牲后,顾祝同举荐,民国17年(1928),江苏省国民政府追认他为辛亥革命烈士。六角纪念亭高3米约,砖混结构,六角攒尖顶,亭内纪念碑高1.7米,宽0.9米,暂无内容。
320826-0178
杨口烈士陵园
197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杨口乡杨口街北首
杨口烈士陵园位于杨口街西北1.5公里处。1979年建成,园内外均植松柏花草。陵园建成后,将“高杨战斗”中牺牲的和其他战斗中牺牲的烈士坟墓迁葬园内。每座墓前都有碑石一块,刻有烈士姓名。
320826-0179
涟水引黄闸
197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石湖镇果园居委会三组
"涟水引黄闸位于涟水县石湖镇果园居委会,石湖街北,引黄干渠上。单孔,净宽4米,长17米,闸底高程2.52米,闸顶高9.16米,设计闸上引水位4.34米,设计流量13立方米每秒。1974年于进水闸上游右侧建引黄翻水站,后因废黄河水位不稳,引河淤塞严重,节制闸以下的干渠报废,1981年开引唐响河水灌溉。闸两侧刻有毛主席语录,时代特征显著。"
320826-0180
高杨战役纪念碑
199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高秀村二组
位于高沟镇高秀高秀村二组,六塘河南侧。整座纪念碑雄伟庄严,基座为长方形,混凝土质地,三个棱形柱体顶端托着钢质五角星,正面题有“高杨战役纪念碑”字样,基座上刻有高役战役战斗经过,碑高19.44米,象征着高杨战役打响在1944年。
320826-0181
能仁寺遗址 妙通塔地宫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山社区,中山路256号。
据清光绪《安东县志》记载,能仁寺亦名承天寺,宋天圣元年(1023)为埋葬高僧骨灰而兴建,清雍正初重修。寺内有藏经楼、卧佛殿、妙通塔等建筑,现仅存能仁寺碑一通,长1.2米,宽0.2米,厚0.1米。字为阴文行书。妙通塔为八角七级砖塔,每层四面辟券门,砖叠涩挑檐。塔毁于1948年,存塔基平面八角形,对径11米,高2.85米。塔基下有地宫,1998年清理。
320826-0182
涟漪湖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山社区,公园路1号,五岛公园内。
涟漪湖水面846亩,形成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的大水灾,当时黄河北岸汤工决口,冲破安东城西门,冲毁县后街,大水过后,在县署北边形成了一个湖,俗称后澳,后改名为涟漪湖。
320826-0183
佃湖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石湖镇石湖居委会
以涟水决口为中心形成的黄泛冲击扇,向东、北、西三个方向倾斜,地面高程由9米逐渐降至4.5米;以大通决口为中心的冲击扇,向北、西方向倾斜,地面高程由8米降至4.5米,两大冲击扇在今北禄、新集一带会合,形成了佃湖荡。据《正德淮安府志》所附的古水系图,这一地区的降水,主要靠一帆河外排。现石湖境内的佃湖呈南北呈长,东西略窄的长方形,面积约为130亩左右,石湖又称佃湖。
320826-0184
薛锦烈士墓
1951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石湖镇外口村一组,327省道南侧
1921年生,石湖镇外口村人,党员,任涟东县联防队中队长。1948年,率部在大东镇与敌激战,不幸牺牲,遭敌砍头悬挂涟水城头示众。墓冢为泥土结构,底径5.2、高约1.2米,半球形,墓后长有参天大树,墓前有碑上刻楷体:“薛锦烈士之墓。”
320826-0185
6495部队防空通讯连旧址
196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石湖镇十七堡村,古黄河岸西侧
6495部队防空通讯连旧址位于石湖镇十七堡村,因石湖濒临海防前线,距黄海仅五十余公里,同时也为反航空轰炸的需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此设立了防空通讯连,用于侦测敌机的动向及航迹,有关信息及时向沿途高炮部队通报,编制约为30人,历史上曾为成功击落美蒋U—2无人高空侦察提供确切情报,部队撤军后,留有两排4幢营房,每幢8间,食堂、营房、机房等建筑一应俱全,现仍属部队管理,雇用当地群众进行看护,时代特征显著。
320826-0186
苏码人防工事
196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石湖镇瓦房村苏码组
位于涟水县石湖镇瓦房村,废黄河沿岸,地势较高。因石湖濒临海防前线,距黄海仅五十余公里,同时也为反航空轰炸的需要,上世纪六十年代,当地驻军沿唐集至石湖一线,陆续构筑了混凝土质地碉堡式、坑口式、长方柱体式人防工事十余处,此处为坑口式,现仍属部队管理,雇用当地群众进行看护。
320826-0187
飞行导航铁塔
197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石湖镇石湖居委会,石湖镇政府院内
飞行导航铁塔石湖镇政府院内,为三角形铁塔,高约30米,铁塔顶端两侧各挂有两只飞行导航仪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当地驻军的撤防,而废弃不用。
320826-0188
石湖部队支农点旧址
1967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石湖镇果园居委会三组,引黄闸北侧
1967年1月2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作出《关于人民解放军坚决支持革命左派群众的决定》。不久,毛泽东又赋予军队支农、支工、军管、军训等项任务。8月19日,中央军委作出《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派人民解放军实行“三支两军”。1972年8月21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决定“三支两军”人员撤回部队。房屋坐北面南,青砖灰瓦,面阔3间,长12、宽约6米,西侧墙上用白漆写有“进一步加强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特征明显。
320826-0189
6495部队181师3团弹药库旧址
197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石湖镇外口村,327省道南侧。
6495部队181师3团弹药库旧址现仅存面东、南、北三幢房屋,其中面南、面北房屋为弹药库,面西建筑为营房,北侧墙上用白漆写有“毛主席万万岁”字样,时代特征显著。现旧址由当地政府承包给私人作为板厂厂房使用。
320826-0190
6495部队181师3团枪械修理所旧址
197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石湖镇外口村,327省道北侧。
6495部队181师3团枪械修理所旧址现仅存前后三排五幢房屋,有机池,,械修理所、营房、食堂等,西南方向有水塔1座及储水池,军事特征显著。现旧址房屋、场地由当地政府承包给私人作为予制板厂厂房使用。
320826-0191
五里民居
196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石湖镇五里村三组26号,葛恒祝家。
五里民居位于石湖镇五里村三组26号,建于1969年,为当地农村传统民居,石头基础,砖木结构,梁架结构为穿斗式,坐北面南,正房面阔5间,长13.4、宽5.55米,部分墙体出现裂痕,今仍有人居住。原为五里村支部,后卖给葛恒祝家居住。面南墙上用白漆写有“要想穷变富,必走大寨路”,下侧文字模糊难辨,东西两侧墙上写有“猪多、肥多、粮多”、“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等内容,时代特征浓郁。
320826-0193
6495部队181师军产林看护房
197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石湖镇石湖居委会,石湖敬老院西约50米。
6495部队181师军产林看护房西侧、南侧为大批军产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当地部队撤防后,雇用当地群众看护军产林。房屋坐北朝南,为两间砖混平顶建筑,东西两侧各有批房,作为厨房和水房使用,长12.3、宽约5米。
320826-0194
6495部队181师3团小礼堂旧址
197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石湖镇石湖居委会四组
6495部队181师3团小礼堂旧址位于石湖镇石湖居委会四组,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石湖驻军遗留,旧址西北侧还有哨兵岗亭1处,现旧址局部残损,东城墙壁上保留有宣传画面一幅,长4.6米、宽3.5米,时代特征显著。
320826-0195
徐氏家族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杨口乡周码村
徐氏家族墓为当地徐三太爷(具体姓名不详曾任清山西督粮道)父母合葬墓,后徐氏族人逝后即葬于此地,现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上约栽有180余棵松柏。
320826-0196
孙士清烈士墓
194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高沟镇张圩村曹下组
孙士清,高沟镇张圩村人,生于1906年,历任张圩区民兵中队战士、队长、中队长,配合主力部队多次参加战斗,作战勇敢、作风顽强,1943年10月在灰墩与敌作战中,壮烈牺牲。墓冢为泥土结构,底径6、高1.2米,半球形,墓前有碑上刻楷体:“孙士清烈士永垂不朽。”
320826-0197
张彥楼烈士墓
194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朱码镇凌桥村,朱码烈士公墓北侧。
张彥楼,生于1917年,朱码张扬村人,历任淮河大队战士、班长、副排长、排长,1945年在此王集区战斗中壮烈牺牲。墓冢为混凝土结构,底径约2.5、高1米,半球形,墓前有碑上刻楷体:“张彥楼烈士之墓。”
320826-0198
季学真烈士碑
198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岔庙镇岔庙村三组
季学真,生于1918年,岔庙镇岔庙村人,党员,六八九八部队排长,1947年吉林德惠战斗中壮烈牺牲。烈士碑,方首,石质,长1.65米、0.5米,碑正面刻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八九八部队排长 季学真烈士永垂不朽 涟水县红星革命委员会80年4月4日立”字样。
320826-0199
双桥巷住宅
台湾省  3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山社区双桥巷,中山路南侧。
位于涟城镇中山社区双桥巷,中山路南侧。为传统民居建筑,青砖黛瓦,梁架结构为穿斗式;正房面阔3间,长10.5、宽6.3米;部分墙体已用水泥抹面,窗户改用铝合金,今为姜玉龙购买居住。
320826-0200
淮浦城墙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淮浦社区,中恒国际花苑小区内。
位于涟城镇淮浦社区,中恒国际花苑小区内。现城墙基长约32、宽1米,露出地表约1米,城砖上有繁体“永丰”字样,东侧还残留一段在污水沟中。
320826-0201
中山社区住宅
193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山社区,工商局后院。
位于涟城镇中山社区,工商局西侧。为传统民居建筑,青砖黛瓦,梁架结构为穿斗式;正房面阔3间,坐西面东,长11.5、宽6.3米;部分墙体作水泥抹面处理,今为缪云鹏家居住。
320826-0202
中山路294号住宅
台湾省  40年代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中山社区中山路294号
位于中山路北侧,为传统民居建筑,坐北面南,青砖黛瓦,梁架结构为穿斗式;正房面阔3间,长10.5、宽5.35米;面南部分墙体作水泥抹面处理,今为管延峰家居住。
320826-0203
6430部队34师营房文革标语群
196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闸北村李厉组
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部队驻防时士兵营房,营房后墙上分别用白漆写有“毛泽东思想万岁”、“听从以华主席为首的党中央指示”、“伟大的的领袖毛主席万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等文革时期标语,时代特征显著。
320826-0204
涟水烈士陵园
195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常青社区,常青路北侧。
涟水烈士陵园建于1958年,占地约23055平方米,建筑面积3711平方米,大、小碑亭墓27座,在册烈士1365名。园内遍植青松翠柏,以慰先烈。院内正中矗立“涟水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北侧为“谢祥军将军纪念碑亭”,同时设有“涟水保卫战史迹陈列室”和“涟水县知名烈士史迹陈列室”。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20826-0207
章化寺记事碑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东门社区,涟水中学校园内。
据清康熙版《安东县志》记载:早在宋时前就建有章化寺,米芾曾为寺庙题匾额,为躲战乱于清末民初时沿一帆河北迁至东胡集陆庄桥附近。该碑由于风吹日晒,风化严重,依稀可辨记述涟城一佛二神仙传说的故事,一佛即为卧佛二神仙为张邋遢和周一清。现碑长约1.64、宽0.77、厚0.15米,石质,方首,一角残破,碑文模糊难辨。
320826-0208
顾宝富烈士碑
199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岔庙镇频河村祁吴组
顾宝富,生于1921年,岔庙镇洪滨村人,党员,战斗作风顽强,机智勇敢,生前任模范队中队长,在多次战斗中屡立战功,1948年10月在淮海战役黄山战斗中壮烈牺牲。烈士碑为石质,方首,高2.2米、宽0.75米。
320826-0209
斗墩墓群
汉、宋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东胡集镇斗墩村陆庄桥西
封土系人工夯筑而成,二普时纪录存高约2米多,面积约1500平方米。1970年前后,曾发现3座长方形券顶砖室墓,长24米,宽125米左右,有的墓砖上饰有花纹。随葬器物有夹砂红褐陶、泥质灰隐釜、碗、鼎、罐、壶及铜镜、“五铢”铜钱等。还发现宋代小型砖室墓,出土青瓷碗、碟、白瓷执壶及“太平通宝”铜钱。
320826-0210
东陆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东胡集镇马厂村东陆庄南
原有封土高1.5米左右,面积约500平方米,1960年发现6座土坑木椁墓,土坑长2.8—2.2米,宽1.3—1.5米左右。棺木多已腐烂,随葬器物有夹砂红褐陶、泥质灰陶罐、壶、鼎及“五铢”铜钱等。
320826-0211
6430部队34师营房旧址
196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涟城镇闸北村,炎黄大道北侧。
6430部队34师营房旧址位于县涟城镇闸北村,炎黄大道北侧。为上世纪驻军部队所留,现有营房四幢,坐北面南,每幢长25米,宽6米,前檐廊,为砖木建筑,墙上还依稀可辨军事题材内容,时代特征显著。
320829-0001
龟山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龟山村,位于龟山村东。
龟山汉墓面积约为250平方米,因现大部分被水淹没,具体情况有待进一步调查。在周边居民的碎砖堆上发现有多处汉墓砖残件,在墓砖侧面、顶头面有网格纹和近似汉字的纹饰(因为残体,无法辨认)。据村民讲述,现河水下面还有砖头和大石块。1998年7月在对龟山遗址维修期间,曾对墓葬区进行探挖,在地表1米下曾见有汉墓砖,后因连续大雨导致探挖工作停止。
320829-0002
龟山地宫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龟山村,位于龟山村的南边。
龟山塔,塔名待考,当地人称“灵慧塔”又称“白塔”。《盱眙县志稿》述灵塔有“……素标净白,从地涌出”之句与流传的白塔相符,塔毁于何年不详。地宫位于塔基正中。地宫底部为正方形,边长1.76米。顶部呈八边形穹隆状,阑额上搁置斗拱,通高2.87米,地宫南向墙壁有拱门甬道。该地宫早年破坏严重,原藏文物无存。曾在村民家中征集带有“淳祐塔砖”铭文的塔砖。青石雕刻件经省级专家方长源先生调查考证,拟为地宫顶盖石。
320829-0003
移建安淮寺碑
清?道光年间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龟山村,位于村民马德民家房屋北山头。
《移建安淮寺碑》由体仁大学士扬州阮元撰文并书写,字体隶书,竖排,计18行,满行16字,字宽4.5公分,高3.5公分,由吴郡王廷挂镌刻。 碑高2.5米,宽1.15米,厚0.22米,共280余字。内容主要为通过回述历代治淮情况,颂扬南河总督麟庆:“决计平淮,消险上下河田,天子亲书淮庙扁……”等功绩。另有碑额,通体满刻蝙蝠祥云,中央竖刻篆书二行“移建安淮寺碑”,下有赑屃碑座。1998年8月经淮安市文化局、洪泽县文化局和老子山人民政府进行全面维修、清理,重竖于此。
320829-0004
圣旨碑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龟山村,位于村民马德民家房屋北山头偏西。
圣旨碑,明。碑高2.65米,宽1.15米,厚0.23米,弧形碑额,玄武岩材质,楷书。字迹侵蚀严重。内容为:“淮工部次使颁布圣旨禁止在龟山採取草木和放牲畜的条令”。落款为淮扬、凤阳府等字。碑由龟山足下淮河边出土。1998年洪泽县文化局对龟山文化遗址修复时,重竖于此。
320829-0005
龟山码头
宋、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龟山村,位于龟山村的南边石工墙、紧临淮河岸边。
码头均系黑色麻石叠砌,两侧砌石墙,长约200米,石堤上原立有4根系船缆石柱,现已毁。御码头据《盱眙县志稿》卷十七,第二十页记载:“建炎元年(1127)十一月巳酉初,上至龟山,而御厨人员贺进等求民间难得之物,所受赃以万计,至是由赦获免。……”由此可知,御码头乃为南宋赵构帝所至。码头与石工墙连为一体,保存基本完好。
320829-0006
淮渎庙遗址
明?嘉靖庚寅(1530)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龟山村,位于龟山村西、胡明江家屋后。
淮渎庙目前存有一块重修淮渎庙记碑,明?嘉靖庚寅(1530),“议大夫督察院右副督御史前总漕运兼抚凤阳等处地方兰溪渔石唐龙撰书。”碑高2.65米,宽1.15米,厚0.23米,碑文柳体楷书,共16行,满行42字,字径6×6公分,全篇约670字。碑背面有碑记一篇。碑座长1.5米,宽0.7米,高0.5米。碑额已调查发现,待起吊安装。1998年8月经淮安市文化局、洪泽县文化局和老子山人民政府进行全面维修、清理,重竖于此。
320829-0007
老子山船坞
清?道光十三年(1833)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老子山居委会,位于洪泽湖商场边,丹山中路西侧。
老子山船坞座落在老子山的南山和中山之间。清代为管理河务,道光十三年夏,南河总督麟庆船泊老子山实地勘查,认为建坞不在湖心难收救生实效,于是委派守备黄佩(宿迁人)监修。勘得老子山东面有沙路一条(后人称沙垄)环接山根,可作为门户,上加碎石御水,在西面抛砌碎石坝一道以作坞门,当时船坞达千亩以上,由于历史的变迁,现面积仅为五十余亩(75000平方米),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50米,素有天然屏障之称。工程花费了五千多两黄金,并动用了河库救生椿数千根。老子山建坞近三百年来,一直被后人,尤其是各船民、商民传为佳话,麟庆查看船坞时当即吟诗一首“风浪浩无垠,行船何处存,好凭沙作障,直藉石为门,月黑孤灯引,帆来万马奔,水衢钱不惜,用戴圣人恩。” 由于水运业的发展,现在的运输船不是几吨、十几吨,而是百吨、千吨,过湖的船只数量也在逐年增加,船坞面积已难以容载。
320829-0008
犹龙书院碑
台湾省十一年四月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老子山居委会,位于丹山中路西侧。
犹龙书院碑高2米,阔1米、厚0.30米,碑文隶书,满行42字,计19行。碑文记述清代筹建游龙书院事宜,该碑于1978年在供销社出土,现存于老子山镇小学院内。
320829-0009
龟山石工墙连升三级碑刻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龟山村,位于淮河岸边石工墙上。
龟山石工墙石刻长0.8米、宽0.45米,石刻四周留刻边框,边框内刻有暗八仙图案,中间留有画堂,画堂内右边刻一宝瓶,宝瓶鼓腹、缩颈、敞口,宝瓶口内插有三戟,中间一戟呈正面摆放,两边各为侧面摆放,宝瓶放置于一圆形三足托架上。石刻左下方刻一竹笙,左上方刻一如意,如意与花瓶之间还满刻花卉绸带纹饰。整个画面丰满繁缛,寓意:“保平如意,连升三级”。
320829-0010
山南墓群
隋、唐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山南村,位于老子山镇南1公里。
墓群面积约3万平方米,在墓群内居民建房曾发现有长方形墓室结构墓葬7座,随葬器物有錾刻仕女鎏金铜杯、铜盘、铜勺(现藏洪泽湖博物馆)、三彩水盂、青瓷壶、开元通宝钱币等。现为山南村居委会居民住宅区。
320829-0011
安淮禅寺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老子山居委会,位于镇区西北部。
寺庙位于江苏省洪泽县老子山镇北山,西北两面滨临淮河。老子山安淮禅寺,为原龟山安淮寺于1994年移建于,此建筑面积45000平方米,供塑菩萨神像计19尊,分布在山门殿、大王圣殿、玉佛殿、观音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地藏殿)、仙人洞,山门殿供有弥勒佛等。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日,佛节举办庙会,农历九月十七日大王生日举行祭奠仪式,庙会和祭奠仪式期间,檀越(信佛人)、香客络绎不绝。
320829-0012
龟山淮渎庙碑遗址
清?道光十七年(1837)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龟山村,位于淮河岸边、胡明江屋内。
龟山淮渎庙碑遗址目前存有石刻一块,碑于道光十七年制(1837),碑长1.2米、宽0.35米、厚0.20米。碑文楷书竖写,满行21字,51行。碑文记述道光年间麟庆移建安淮寺并请道光帝御书“星渎昭灵”匾额等事宜,碑现存龟山村民胡明江家墙壁上。
320829-0013
陶澍游龟山访禹迹题咏碑
清?道光年间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老子山镇龟山村,位于淮河岸边、胡明江屋内。
陶澍“游龟山访禹迹题咏碑”,碑长1.2米、宽0.35米,内容记述了道光年间陶澍等一行由洪泽湖大堤至龟山游访的经过,其中记述了洪泽湖大堤信坝及周桥大塘石工墙的工程记录。《盱眙县志稿》已收录。石碑表面有被砸痕,右上角残损,碑现存龟山村民胡明江家墙壁上,该房原为淮渎庙用房,现属私宅。
320829-0014
四坝洪泽湖大堤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三河镇四坝村,位于洪泽湖大堤礼坝船坞处。
四坝处有石刻6处,“花卉”石刻:石刻位于大堤礼坝船坞东侧,残石长0.19米,宽0.25米。石刻外边留框,画堂内刻蕙草一株,下边刻如意纹,石质为白色大理石。柿蒂纹石刻长1.05米、宽0.50米,面积为0.52平方米,石质青白,镶嵌于礼坝船坞东北角石工堤上层堤坡地。石面满处饰柿蒂纹图案,纹饰丰腴简洁,底纹满饰横、竖细线,在洪泽湖大堤的一百余石刻遗存中,此石刻图案画面为仅见题材。“瑞兽”石刻:石刻位于“花卉”石刻北约3米,残石长0.28米,宽0.26米,石刻外边留框,右下角刻一瑞兽,下部饰祥云,石刻上角刻有拟柿树纹饰,左上角残缺,右半截缺失。吉祥如意、连升三级图案石刻,石长0.77米、宽0.38米,面积0.29平方米,石面四边留框,中央剔出画堂,堂内上方刻一轮红日,边饰祥云,右下方饰一如意,如意腰部系有绸带,呈飘逸状,左边下部前方刻有两笙,寓意“连升”,笙后的画堂中部刻一宝瓶,瓶内插有三戟,整个画面寓意:“吉祥如意、连升三级”。石刻构图饱满,器形简练,寓意明确,錾刻精细。工尾石刻位于礼坝船坞东部洪泽湖大堤石工墙顶部,石长0.75米、宽0.30米,面积0.23平方米,玄武岩石质。在石面上剔出长0.60米,宽0.25米字堂,沿字堂又刻出线边,字堂上边刻出如意纹(本地俗称)堂头,堂内凹刻诸体楷书“工尾”二字。国泰民安石刻位于礼坝船坞东偏南处,石长1.05米、宽0.50米,面积为0.52平方米,镶嵌在堤顶的台坡上。石刻画面横刻,上部横排右起“国泰民安”四楷书大字,中下部满饰火纹与祥云纹,中央部位刻一珠球状饰品,表面被残,不可读识,画面纹饰均匀灵动,极具装饰意味,又具传统风韵。礼坝补建石工碑,现存于洪泽湖大堤礼坝船坞处原石工墙上。碑横式,长0.90米、宽0.38米。记录礼坝补建施工越长九十七丈内,南长二十二丈,计石十七层,中长五十三丈,计石十九层,北长二十二丈,计石十七层内容。
320829-0016
二十六烈士墓
1955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西顺河镇街西居委会,位于镇区西北1公里。
西顺河镇二十六烈士墓是为纪念新四军一师五十二团在一九四五年春节之际,为保卫军部,保卫根据地人民的生命财产,粉碎敌人进攻淮南的阴谋,在顺河集与日伪军阻击战斗中牺牲的二十六烈士而建,于一九五五年六月从张福河边迁于现址。2003年3月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29-0017
淮宝中学分校旧址
1940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万集镇严渡村,位于万集镇的西南边。
该校原是我党开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淮宝人民政府创办的淮宝中学分校旧址。1940年8月新四军五支队奉命开辟淮阴、宝应地区,并于当年9月建立了人民政权机构——淮宝办事处(1941年4月改称淮宝县人民政府),为培养新生政权领导和建设人才,淮宝县于1941年11月创办淮宝中学,总部设在岔河镇,分校设在现万集镇严渡村。1946年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淮宝中学迁至盐阜和盐阜中学合并。淮宝中学前后办学六年整,为淮宝县和苏皖边区政府培养行政领导、会计、教师等各类人才达7000余人。
320829-0018
万家楼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万集镇万集村联八组,位于镇东北部、双仁路南。
井栏呈八棱形,玄武岩石制作,外径0.62米,高0.35米,口径0.40米。井栏口沿对凿2穿孔,孔径4厘米,一孔已坏。井身砖砌,腹径0.80米,深7米左右。井已废,现井身被填。
320829-0019
万家楼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万集镇万集村,位于双仁路南边。
万家楼遗址位于万集镇万集村八组,东西400米,南北150米,面积6万平方米。遗址高出地面1.5米,现遗址中心为一竹园。在遗址范围内地表可见残存的明代瓷片及碎砖瓦等残片,被本地村民称为“万家楼”,传为唐代。在遗址内还见有八角型玄武岩井栏一个。
320829-0020
洪泽湖大堤洪泽段
汉、唐、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西顺河镇街西居委会、蒋坝镇西堤居委会,从西顺河镇至蒋坝镇。
洪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200),广陵太守陈登初筑土堤30里,称捍淮堰,唐大历三年(768)筑唐堰,仍为土堤。明永乐十三年(1415),将上述两堰填平补齐,明万历八年(1580)潘季驯总理河漕将大堤部分建成石堤,清乾隆十六年(1751)才基本告成,历时171年。现堤全长70.40公里,洪泽境内48.62公里,原堤皆用长1—1.5米左右、宽0.5米、高0.4米的条石叠砌。迎水面的长方条石叠砌为挡浪墙,条石叠砌17—23层。堤顶宽40米,堤高6—10米,沿堤有“仁、义、礼、智、信”五座减水坝,现“信”字坝遗址尚存,俗称头坝。沿堤有高良涧复线船闸、水电站、进水闸、船坞、周桥大塘等。洪泽段,北起西顺河镇,南至蒋坝镇。
320829-0021
三河闸碑刻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头河村,位于三河闸管理所院内东北角。
三河闸管理所目前存有14块石刻,有黄罡寺碑、林家西滚坝记碑、蒋翟坝茶庵碑、重修耿公祠碑、礼坝补建施工碑、智坝记事碑、乾隆南巡诗碑、新筑草子河堤被、信坝加固碑、五里牌龙亭碑、永保群众利益碑、“一统万年”石刻、分堂刻“连升三级”石刻、“安澜风定”石刻。黄罡寺碑道光十八年(1838)制,督河使者麟庆记并书,横式,碑长1.15米,阔0.40米、厚0.18米。碑中记述道光四年冬,重修水府都君祠并黄罡寺记及修复湖决高堰十三堡及周桥息浪庵一带堤防及复堤工程情况。林家西滚坝记碑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制,碑横式,长1.2米、宽0.5米、厚0.2米,记述修筑林家西坝石工堤所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资情况。蒋翟坝茶庵碑为道光六年制(1826),碑高1.2米、宽0.57米、厚0.20米,。碑文记述:“特授安徽泗洲盱眙县正堂加十级记录十次记大功五次”等。碑原在蒋坝镇茶庵,文革时被移于现址。耿公祠碑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立,碑方首抹角,方座。碑高1.4米、阔0.71米、厚0.12米。记述南宋东平郡耿七公(敕封为康泽侯),为航行于老三河的行船设航标的事迹及重建祠堂内容。礼坝补建施工碑碑康熙年制,横式,碑长1.17米、宽0.4米、厚0.38米。记录礼坝补建石工工程情况。智坝记事碑于乾隆十六年(1751)立,石质青白。碑高1.6米、阔0.86米、厚0.21米。内容记载建造智坝工程情况,乾隆南巡诗碑存放于三河闸管理所。此碑三面镌刻有乾隆帝十六年(1751)第一次南巡、三十年(1765)第四次南巡、四十九年(1784)第六次南巡时所作的有关黄河、运河及洪泽湖大堤工程诗三首,均为御笔,分三次刻录。
320829-0022
山子墩遗址
西周、汉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东双沟镇南甸村,位于东双沟镇东南角。
遗址呈圆墩形,墩高3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出土有夹砂红陶鬲、泥质灰陶甗、罐、簋等陶片,以灰陶为主,红陶次之。纹饰有粗绳纹、弦纹等。遗址范围内发现有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墓葬,出土有铜剑、红陶瓿、钵、五铢钱币等。
320829-0023
南甸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东双沟镇南甸村十六组,位于东双沟镇南侧偏东。
遗址呈漫坡状,南北300米,东西200米,高2.5米,面积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陶片以灰陶为主,红陶少见。可辨器物有浅盘粗柄陶豆、直口高领灰陶罐、平底素面红陶钵及筒瓦、瓮、钵、瓿等陶片。纹饰有绳纹、弦纹,另见有原始釉双耳壶。
320829-0024
大吕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东双沟镇和平村,位于原和平村小学东100米。
遗址南北120米,东西100米,面积1.2万平方米,遗址高1.5米,文化层厚1—1.5米。出土完整器物有四耳壶、注子、莲花纹铜镜、开元通宝钱币等,遗址东北部有同期砖室结构墓葬。
320829-0025
南甸村窑墩遗址
汉、宋、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东双沟镇南甸村八组,位于苏荣路南侧。
遗址位于东双沟镇南甸村八组,东西200米,南北200米,面积40000平方米,在范围内地表采集到大量的唐、宋、明时期瓷片,类型有白瓷、龙泉、定窑、青花等。器物有碗、罐、盆、瓶等,其中有璧型碗底,高圈足碗底。本地村民还在遗址上发现有“开元通宝”钱币和“大明成化”年款的青花瓷片。农民在生产取土时,在地层中发现有大量的汉代陶片遗存,类型有夹砂红陶、夹砂灰陶。纹饰有绳纹、麻布纹、玄纹。器物有罐、盆、壶等。遗存的汉文化层中还发现有多处动物遗骨遗存。在遗址的西边50米处,现属南甸村六组,排水沟下发现汉陶圈井一口,井圈外径70公分,单层高24公分,在灌溉渠底下尚存有三层陶井圈。
320829-0026
太平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东双沟镇太平村,位于太平村路边。
井身用楔形砖券砌,腹径1.15米,深7米,井口用方形青石板铺盖,中心凿直径0.65米井眼,现有井栏为清代移置。圆锥形,上口直径0.60米,下口直径0.80米,井栏内口径0.40米,现井已废,井台面石被破坏。
320829-0027
青云桥石雕龙头
明?万历十三年(1585)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东双沟镇青云居委会,位于镇区南1000米。
现存石刻龙头长0.50米、厚0.30米,共四座,麻石雕作,造型基本一致。龙头张口露齿,伸舌,圆目,双角,披鬣。为原本地青云桥两侧的石雕遗存。桥建于万历十三年(1585),1972年拆毁,石刻龙头被移置于现西湾桥两侧。
320829-0028
许墩墓群
汉、明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黄集镇三许村四队(原墩口村六组),位于黄集镇镇区南端。
墓群呈圆形,墩残高1.5米,底径120米,面积1万平方米。墓葬周围出土有素面和半钱纹、三角纹墓砖、灰陶罐、壶、瓿、红陶罐、铜镜、五铢钱等。
320829-0029
花河村窑墩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黄集镇花河村(原后李十组),位于黄集镇西北角。
窑墩汉墓东西长50米,南北宽20米,面积1000平方米。现墩上种有油菜,墩的西部被开挖取土,在取土现场有被挖碎的汉陶器和汉铜镜。墓葬北面为花河村,据当地村民介绍:在花河村的北方约500米另有一墩,本地村民也称为窑墩,曾出土有陶罐。
320829-0030
金季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朱坝镇朱坝居委会三组,位于朱坝镇东北部。
墓群南北长80米,东西宽50米,面积4000平方米,封土残高2米。1987年淮安市博物馆与洪泽县文化馆联合进行考古调查,调查简报发表于《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并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卷》。1973年在水利工程取土时曾发现砖椁墓葬,出土有半钱纹花纹砖、原始釉陶壶、陶罐、铁剑残迹、小红陶罐等。
320829-0031
刘庙田墓群
汉、宋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朱坝镇三圩村五组,位于朱坝镇西北部、宁连一级公路西侧。
墓群紧邻小李庄南端,南北80米,东西100米,面积8000平方米,地表呈漫坡状(当地俗称刘庙田),出土器物有灰陶罐、壶、瓿、日光镜、五铢钱、货泉数十枚、铁剑一柄(已朽)。地表上层发现有宋代小型墓葬。1987年淮安市博物馆与洪泽县文化馆联合进行考古调查,调查简报发表于《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并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卷》。2001年至2002年建加油站取土时发现有汉日光铜镜、铁剑、五铢钱若干等。
320829-0032
孙庄遗址
新石器时代、东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朱坝镇马棚村七组(新四组),位于朱坝镇南偏东。
遗址呈椭圆形,高出地表2米,东西长20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为2万多平方米,文化层厚1米左右,上层属东周文化层,下层有局部的新石器时期文化层。陶片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泥质类陶器,胎质纯净细密。纹饰多为间断绳纹,兼有印纹硬陶、饰细格纹、填线回纹等。器形有鼎、鬲、钵、豆、罐、盆等。1971年该遗址曾出土“齐法化”刀币13把。1987年淮安市博物馆与洪泽县文化馆联合进行考古调查,调查简报发表于《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并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卷》。
320829-0033
三河闸
195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头河村,位于三河闸管理所院内东北角。
三河闸是治理淮河的重要设施之一,是建国初期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大型水利工程。该工程1952年10月1日动工兴建,动用了近16万人施工,仅10个月就建成竣工。三河闸是淮河洪泽湖入江水道的控制口门,设计流量12000立方米每秒,是中国最大的节制闸。三河闸工程以其雄伟的身姿和磅礴的气势,更以在淮河抗洪中的巨大作用,成为了国内外人事关注的热点。刘少奇、胡耀邦、温家宝、回良玉、李源潮等领导同志都曾到这里视察。2003年10月三河闸管理所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320829-0034
洪泽湖大堤铁牛
清?康熙四十年(1701)
其他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头河村、高良涧镇湖滨社区,位于三河闸管理所院内东北角、高良涧闸东南首。
铁牛铸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由河督张鹏翮主持,王国用监造。传说洪泽湖大堤当年铸有九只,分置各险工要断,现洪泽县境内存有四只,分别是三河铁牛二只、高涧铁牛二只。铁牛身长1.70米、宽0.83米、高0.81米,牛作昂首屈膝伏卧状与长1.5米、宽0.83米、厚0.07米的底板铸为一体,重约2500公斤。铁牛肩部铸有铭文,三河铁牛的铭文分别为:“维金克木蛟龙藏,维土制水龟蛇降。铸犀作镇奠淮扬,永除昏垫报吾皇。康熙辛巳年午日铸。”和“维金克木,蛟龙远藏,土能制水,永镇此邦。康熙辛巳年午日铸。”。九十年代将高涧铁牛一座移到城南公园供游人参观。
320829-0036
刘少奇、王光美下榻处
1958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头河村,位于三河闸管理所院内西北角。
下榻处为苏式简易平房六间,长25米、宽8.4米,由南京建筑工程学院50年代院长杨廷宝教授设计,砖木结构、木质地板,建筑典雅别致。1958年9月22日,原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偕夫人王光美视察三河闸、高良涧闸等水利工程时,下榻于此。2006年6月被淮安市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及宋平、回良玉等领导同志都先后来此视察并听取地方领导的工作汇报。
320829-0037
石工尾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中街居委会,位于洪堤路南端。
全长70.40公里的洪泽湖大堤,蒋坝石工尾为现存大堤的最南端,保存原石工堤200米,地面可见条石墙八层,石工尾呈倒“U”字形,西面为洪泽湖,东面为一船坞,临湖面有一石码头,在码头的护坡上还残存石刻一块。
320829-0038
小窑庄墓群
唐、宋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彭城村,位于东兴庄五组的东北。
墓群呈圆形,高出地表2米,面积为2万平方米,已发现20余座小型砖椁结构墓。砖椁长2—2.5米,宽0.80—1.20米,均为素面砖。出土有青瓷壶、釉面四耳陶罐、菱花形铜镜、开元通宝钱币、宋代白瓷瓜棱罐、执壶、托盏以及太平通宝、淳化元宝钱币等。1987年淮安市博物馆与洪泽县文化馆联合进行考古调查,调查简报发表于《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并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卷》。
320829-0039
彭城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彭城村五组,位于彭城村五组的东南角。
汉墓呈椭圆形,底径东西长50米,南北宽30米,面积1500平方米,封土残存高1—2米。系砖室结构墓,拱顶。出土有半钱纹墓砖及部分原始釉陶罐、壶等器物。1987年淮安市博物馆与洪泽县文化馆联合进行考古调查,调查简报发表于《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并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卷》。
320829-0040
于庄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彭城村七组,位于村民马玉林家西边。
遗址位于蒋坝镇彭城村七组,中心区域高出地表2米,南北长500米,东西宽100米,面积为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见有瓷片、砖瓦。出土器物有四系陶罐、青瓷碗、酱色瓷片。遗址的东北部有同期的墓葬群。1987年淮安市博物馆与洪泽县文化馆联合进行考古调查,调查简报发表于《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并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卷》。
320829-0046
蒋坝双眼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街北居委会,位于车站西2米。
井位于蒋坝镇临淮路,车站门旁。原205国道,南北横穿蒋坝镇,井紧挨国道路东。井身砖砌,腹径1.35米,深5米。井口用二块长条形石块拼合,石板中心凿双眼取水孔,孔径各0.40米,被称双眼井,上置井栏,现井栏被移位。
320829-0047
圩庄井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彭城村,水厂院内。
圩庄井原位于蒋坝镇彭城村圩庄东,井栏青石质,呈八棱形。高0.3米,内径0.35米。井身平砖圈砌,深4-5米,井台用长条石铺垫长3米,宽3米,现井已废,井栏移于彭城村自来水厂院内。另有八角井井栏也移位于此。
320829-0048
歪砖井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彭城村东兴庄,宁连高速公路东边150米。
歪砖井位于洪泽县蒋坝镇彭城村四队(原大窑组),东秦庄西南200米,偏东150米为宁淮高速公路。井栏石质灰色,呈圆形。高0.50米,外径0.95米,井栏口径0.55米。井栏下有两石对拼,中间凿有直径0.36米的取水孔,现井已废。
320829-0049
庙庄井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彭城村七组,宁淮高速西边200米。
古井位于洪泽县蒋坝镇彭城村七组,交通方便,北面200米是一小学,西面150米为师徒庙,东面300米是宁淮高速公路。井栏上口直径0.82米,下口1.06米,高0.55米,口沿下缩处凿有三个系绳孔鼻,玄武岩石质。
320829-0050
小东庄井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彭城村四组(原小东庄),宁连高速公路东南300米。
古井位于彭城村四组(原名为小东庄),交通便利,东南角500米是一钢铁厂,西北角300米是宁淮高速公路。井栏玄武岩石质,高0.43米,上口外径0.58米、内径0.43米,下口外径0.65米、内口0.50米,在井栏上口沿处外壁凿有一对穿孔,内口沿上存有多道绳索磨痕。
320829-0051
东秦庄井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彭城村五组,村民张国金家房屋东边。
古井位于蒋坝镇彭城村东兴庄五组(原东秦庄),处在现村民张国金(东边)与张国来(西边)两户住宅之间,井栏石质青灰色。高0.35米,外径0.50米,井栏口径0.35米。现井已废,井栏外被水泥涂抹。
320829-0052
泰山殿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高良涧镇越城村,位于砚临河西侧。
泰山殿据本地村民述已有500多年历史,原房已毁于战火,现存台湾省八年刻碑一块,碑高1.1米,宽0.4米,厚0.25米,额呈弧形,内容记述了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修缮事宜。近年来经佛教信徒,南北居士多方筹资捐款现建有庙房18间,菩萨塑像18尊,单边围墙130米,占地面积5亩多,固定资产100多万元的规模,一位90岁老师太掌管主持佛事,每逢佛事,远近百里香客前来拜佛烧香,节假日亦有闲民居士前来游寺敬香,年逾万人。
320829-0053
高良涧船闸
1993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高良涧镇湖滨社区,位于洪泽湖度假村北。
高良涧船闸俗称复线船闸,地处淮河中下游,是淮申线淮河入洪泽湖进苏北灌溉总渠沟通京杭大运河水上咽喉要道,2号船闸由交通部、苏皖两省交通厅联合投资6491万元,于1993年12月建成通航,船闸规模为230×23×4m,可通行二列一千吨级标准设计船队,年设计单向通过能力为1600万吨。常年有苏、皖、豫、鲁等省的船舶通过,是4个省的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生活等重要物资的运输通道,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良涧船闸将日益显示出在洪泽湖黄金水道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20829-0054
高良涧水电站
1972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高良涧镇湖滨社区,位于苏北灌溉总渠西侧。
高良涧水电站位于洪泽县高良涧镇,苏北灌溉总渠之首,西临洪泽湖。电站由江苏省水利厅、华东水利学院设计,江苏省水利总队第二工程队施工建筑,江都引江枢纽工程管理处安装。1969年12月25日破土动工,1972年3月29日建成投运。高良涧水电站是江苏省平原地区第一座低水头、大流量水力发电站。采用涵洞引水坝后式厂房,配有上、下游水工建筑物。利用洪泽湖水与苏北灌溉总渠的水位落差发电,发电量受水情变化限制而起伏不定。
320829-0055
二河闸
1958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西顺河镇洪祥村,位于二河与洪泽湖的入口处。
二河闸位于洪泽县高良涧镇东北7公里处,苏北灌溉总渠以北的洪泽湖大堤上,是入海水道、分淮入沂总口门,发挥着泄洪、灌溉、引沂济淮等综合效益。该闸由江苏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设计,省水利厅第二工程队负责施工,1957年11月11日开工,1958年8月建成。全闸共设35孔,每孔净宽10米,总宽402米,闸底高程8米,顶高程19.5米,闸孔净高8米,采用弧形钢闸门挡水,用2×250KC卷扬式启闭机控制。闸上公路桥净宽7米,工作桥面高程28米,公路桥按汽-13级设计,拖-60校核。二河闸是淮河下游洪水分泄入新沂河及渠北临时分洪的控制工程,设计流量为3000立方米/秒,4000立方米/秒校核。当遇万年一遇洪水时,可分泄洪水9000立方米/秒,其中5000立方米/秒可经灌溉总渠渠北临时分洪,4000立方米/秒经新沂河入海,确保里下河地区的安全。该闸又是淮水北调的进水闸,引灌溉水流量750立方米/秒,供淮安、盐城、连云港、宿迁四市1030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和连云港市工业、生活用水,还可在沂泗水量富余时,经中运河调300立方米/秒入洪泽湖,以补淮水不足。
320829-0056
高良涧闸
1952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高良涧镇湖滨社区,位于老船坞西侧。
高良涧闸俗称进水闸,位于洪泽县高良涧镇,是苏北灌溉总渠的渠首闸,由治淮指挥部设计,高良涧工程处负责施工。1951年11月开工,1952年6月竣工。54年、58年、78年进行了三次加固。在闸的上游南首,存有清?康熙铁牛一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29-0057
越城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高良涧镇越城村,位于县城南端。
遗址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面积为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暴露的陶片甚多,有绳纹筒瓦、弦纹大缸及原始青釉陶瓿、陶壶、圆底罐、素面豆等。遗址的西北及南部发现汉代陶井5处,出土有完整的汉陶井圈。1987年淮安市博物馆、洪泽县文化馆联合进行了考古调查,调查简报发表于《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
320829-0058
秦邓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高良涧镇杨码社区,位于洪泽中学南门东侧。
秦邓庄遗址南北200米,东西150米,面积为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米,上面覆盖有0.5—1米的黄土层。出土遗物有绳纹筒瓦、云纹瓦当、大缸、圜底壶、豆、盆等。还出土有铁钁、铁镢、铁镞。该遗址50年代由南京博物院调查发现,调查报告刊于《考古》1964年第5期。
320829-0059
小韦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高良涧镇越城村十八组,位于县城南4公里。
小韦庄遗址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1500米,面积为15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地表散见有罐、壶、盆等陶器残片。以灰陶为主,少见红陶。纹饰有绳纹、麻布纹、弦纹。该遗址50年代由南京博物院调查发现,调查报告刊于《考古》1964年第5期。据村民潘开玉回忆曾于1989年挖到古井,现还在河渠中。
320829-0061
越城化石出土地点
第四纪更新世晚期
其他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高良涧镇越城村二组,位于公墓北1公里。
1999年约3月,高良涧镇越城村二组韦强元(男、57岁)在窑厂取土时,距地表1米左右深处,在黄粘土层中挖出一批鹿角及兽骨化石,1999年6月30日洪泽县文化局专业人员获取信息,赶到现场时,化石出土地被放水准备养鱼,工作人员带回部分化石。2009年9月普查人员再次到现场进行测点记录,由韦强元之子韦可恩将普查队员带入现场,当年化石出土地鱼塘现又被回填成为农田。
320829-0062
象牙化石出土地点
第四纪更新世晚期
其他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朱坝镇富民村,位于大张村和南塘村的交界处。
1993年11月在浔河疏浚工程中,位于朱坝镇大张村与南塘村的交界处浔河北岸河堤下出土淮河脊棱齿象象牙化石一枚,全长2.4米,出土长1.92米,河床内残存0.48米。地质地层系黄砂粘土,距地表深约3米。象牙现断为两截,存放于洪泽湖博物馆。
320829-0063
西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高良涧镇越城村村部,位于村部院内办公室南边。
西庵遗址位于洪泽县高良涧镇越城村现村部院内,庵房早年被毁,现存原庵院内银杏树一颗,树高18米,胸径1.2米,树冠20米,距今约400年,现今枝繁叶茂,年结银杏数百余斤。1994年,被洪泽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20829-0064
小墩口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黄集镇墩口村,宁连一级公路东。
小墩口遗址东西长300米,南北宽100米,呈缓坡状,现略高出地面,遗址西部紧挨宁连一级公路。遗址曾遭平田破坏,出土遗物有璧型青瓷碗底,小口罐残片,龙泉窑瓷偏瓶,宋钱等。现遗址为农田,遍种麦子、水稻。
320829-0065
王庄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高良涧镇王庄村,位于宁连一级公路西。
王庄遗址属洪泽县高良涧镇王集村,俗称“东大屋基”,面积近2万平方米,文化层深1米左右。地表可见大量的陶瓷残片及砖块瓦砾。村民在遗址内开沟出土钱币、碗、盘、碟、罐、壶、盆等陶瓷器。遗址东部已被宁淮高速公路迭压。
320829-0066
土城子遗址
西周、东周、汉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岔河镇其虎村,位于白马湖中。
土城子遗址呈圆墩形,四周环水,高出水面3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暴露出水面为3000平方米,文化层厚1至1.5米。陶片以灰陶为主,其次为黑陶、红陶,亦有少量的印纹硬陶。器形有鬲、钵、罐、瓮、盆等。纹饰多为绳纹,偶见指涡纹。在该遗址东200米的湖面上还有两座小岛,俗称“人城子”和“鬼城子”,现属淮安市范集乡,据渔民反映岛上亦有大量的陶片、瓦砾。1987年淮安市博物馆考古部、洪泽县文化馆曾联合进行考古调查,调查简报发表于《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
320829-0067
西陈遗址
汉、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岔河镇西陈村(现为西城村),位于西城村部西边。
西陈遗址呈漫坡状,东西长120米,南北宽80米,面积9600平方米,高1米左右。文化层厚1米,上面覆盖0.5米厚黄表土,出土有绳纹灰陶器残片、原始青釉瓷片及陶井圈等。
320829-0068
龙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岔河镇龙庄村,位于白马湖堤南。
龙庄遗址滨于白马湖,南北300米,东西100米,面积3万平方米,高约2米,文化层厚2米。暴露有灰、红陶片及碎砖瓦片,散见有灰陶罐、壶、钵、及红陶罐、钵等残片。遗址北部有宋代的墓葬。
320829-0069
夏桥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岔河镇前进村,位于十里长河河堤西。
墓群面积3.5万平方米,分布着墓墩五座,俗称夏家墩、马严墩、姚家墩等,墩径30—70米,高1.5—2.5米。墩子之间及坡缘有砖室墓、木椁墓。出土遗物有陶罐、陶壶、陶兽、陶鼎、神兽镜、小编钟、日光镜、铁剑、漆器、大黄布千、五铢钱币等。1987年淮安市博物馆考古部、洪泽县文化馆曾联合进行考古调查,调查简报发表于《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并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卷》。
320829-0070
岔河桥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岔河镇淮宝居委会,位于老街偏北。
岔河石桥,南北走向,横跨浔河,明末清初始建,清《续篡山阳县志》载:“岔河石桥,姓李独造。”1957年、1983年两次维修。桥为全石结构,两墩三孔,桥面用21块长条形石板平铺,全长18米,面宽4米,桥矢高4米,桥下两墩东侧各有石雕龙头1个,文革时,龙头被砸,现尚存胚形。数百年来在浔河两岸人民群众的交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交通工具的机械化及多年失修,现石桥两端已出现坍塌现象,为确保行人和文物安全,2008年在确保修旧如旧的前提下,再次对石桥进行维修,并通过验收。
320829-0071
淮宝县委旧址
1940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岔河镇淮宝居委会,位于岔河石桥北。
1940年前旧址原为苏北地委联防办事处。1940年成立淮宝县,1940年—1946年淮宝县委会曾在此办公。二普调查时有瓦房22间,每间进深4米,面宽4米,砖木小瓦结构。现有正房3间、附属房2间,为居民朱爱华住宅房。旧址南紧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岔河石桥”。
320829-0072
淮宝烈士陵园
1965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岔河镇岔河村圩庄组,位于老街旁,浔河南侧。
淮宝烈士陵园位于岔河镇镇区东,岔河镇为洪泽县革命老区之一。早在1940年前,就有地下革命工作者活动,并建立了淮宝县人民政府。罗炳辉、张劲夫、彭雪枫、张爱萍等都在岔河镇战斗过。在陵园中,安息着邵伟光、张鹏兴、徐明、魏其虎等多名革命烈士英魂。他们为全国解放和人民翻身当家作主抛头颅、洒热血,以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园内遍植松柏,修建8座坟冢,分别安葬着革命先烈的遗体。
320829-0073
三角城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岔河镇滨河村,位于浔河堤南。
三角城遗址呈漫坡状,高出四周约1.5米,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地面散见唐代青瓷罐、壶、碗及宋代白瓷罐、碗、托盏等残片及瓦片。遗址周围还发现有砖井及同期墓葬。据本地居民讲述,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10多处井里都曾出土过人头骨,井深4—5米,遗址仍为居民住宅区。1987年淮安市博物馆考古部、洪泽县文化馆曾联合进行考古调查,调查简报发表于《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
320829-0074
老船闸
1952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高良涧镇湖滨社区,位于高良涧船坞北侧。
1952年10月,在前苏联专家的帮助下,由苏北治淮指挥部设计,治淮指挥部工程队承建施工,投资100多万元,兴建江苏省高良涧船闸。1953年8月江苏省高良涧船闸建成通航,建成规模为100×10×2.5米,年设计通过能力为300万吨。该船闸属于治淮工程之一,设计启闭机械为手摇式,由江苏省三河闸管理处管理。建闸的主要目的是沟通苏、皖、沪、豫等地的物资流通。分别由1967年4月、1977年4月、1983年11月高良涧船闸共进行了三次大修。1978 年,高良涧船闸管理工作上交由淮阴市航道处管理。 1978年底,高良涧船闸管理所对闸阀门启闭设备再次进行技术改造,实行了液压启闭闸阀门。
320829-0075
施庄遗址
新石器时代、西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共和镇共和居委会,位于洪金路北4米。
遗址呈圆形,高出地表1.5米,面积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上层以灰陶、黑陶为多,也有部分红陶。发现有西周鬲、罐、盆等器物陶片,多为泥质与夹砂陶,以绳纹为主,兼有弦纹、间断绳纹、乳钉纹、附加堆纹、指窝纹等。下层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出土有觚形杯,圈足豆、陶鼎等陶片,多为夹砂灰陶、间有部分红陶。纹饰有通体细绳纹,亦有外壁饰半截绳纹,其上加两周凹弦纹,还有在弦纹上附加乳钉纹。遗址保存较好。1987年淮安市博物馆与洪泽县文化馆文博工作者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调查简报发表于《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并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卷》。
320829-0076
龙珠口遗址
汉、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共和镇永丰村,位于三河大桥西南。
龙珠口遗址又称龙墩口遗址,遗址南北100米,东西300米,为滨河墩台形,高出水面2米左右,面积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地面散见有绳纹圆底罐、壶、盆等陶片及瓷片,陶片以灰陶为主,红陶次之。出土有铜镞、四神纹铜镜。
320829-0077
南大堤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共和镇草桥村,位于共和镇南部。
遗址东西分布四座土墩,南北200米,东西125米,高2—3米,面积共2.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7米左右,地表可见较多的瓷片。遗址周围还发现有砖井及同期墓葬,现为村民住宅区。
320829-0078
朱庄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共和镇刘尖村朱庄组,位于村庄南侧。
朱庄井栏为圆锥形,黑色玄武岩制作。高0.50米,上口直径0.50米,下口直径0.70米,栏高0.50米,井栏口径0.33米。井身砖砌,腹径0.90米。现井已废。
320829-0079
于庄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共和镇于庄村,位于村庄北部300米。
古井距离地表1米深处。井栏用黑色麻石制作,八棱形。上口直径0.52米,下口直径0.65米,栏高0.35米,井栏内口径0.35米。井身砖砌,腹径1.2米,深4—5米。
320829-0080
李绍武烈士墓
1947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共和镇共和居委会振兴路1号,位于镇政府南500米。
园陵呈长方形,东西长166米,南北宽50米,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陵园为纪念1947年淮宝县县委书记李绍武同志及草桥战斗中牺牲的二十五名烈士而建,1978年重建。现有纪念塔1座,高10米,宽、厚4米,塔正面镌刻楷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样。塔后南首第一座为李绍武烈士墓,中央一座是人民解放军某团六连在1948年农历3月17日战斗中牺牲的二十五位烈士墓,另还有与李绍武同志同时牺牲的高祖山、张连生俩烈士墓,共四座。
320829-0081
施庄西北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共和镇共和居委会(原名施庄),位于洪金路北200米。
施庄西北遗址位于共和镇北偏东,距镇约1公里,遗址东西200米,南北100米,面积为2000平方米,向南500米处为洪金公路,遗址现已被弃用,在遗址地表散见较多明清瓷片。
320829-0082
永丰村石牌坊遗址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共和镇永丰村联合组,位于南大堤北200米。
洪泽县共和镇永丰村石牌坊位于永丰村联合组,牌坊未见史料记载,为何人何事所建亦无史料,牌坊早年被毁。现仅见石刻残件(5件),散落在联合组各处,其中村庄南通往南大堤的土路处一块暴露的半截上刻有“中国结”式的纹样,石碑一块,字迹模糊,石碑四边可见有卷草纹样,刻有古钱纹石刻一件,另有两块石刻残件被用于本村土桥上。
320829-0083
施家大坟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共和镇共和居委会,位于洪金路南100米。
施家大坟遗址位于共和镇施庄,洪金路南侧100米,东西50米,南北100米,高出地面1米,呈漫坡状,现为种植意杨树林。在遗址上部暴露有汉灰陶绳纹陶罐、陶部、筒瓦等残片。
320829-0084
朱圩村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共和镇朱圩村杨圩组,位于村道北1米。
朱圩村井位于共和镇北偏西,距镇4公里处,井东20米为朱圩村杨圩组,南边10米为一村级道路,东西横穿,井身砖砌,已不再使用,井栏被移位。
320829-0085
塘埂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三河镇长河村八组(原名谢庄),紧挨宁连一级公路。
塘埂遗址前后两墩毗连,呈椭圆形,南北200米,东西150米,面积3万平方米,墩高2.5米,文化层厚约3米,出土有鬲、瓿、豆、盆、钵等陶片,多以灰陶为主,红陶次之,黑陶稀少,夹砂饮器以红陶为主。纹饰有绳纹、编织纹、刻划纹,在黑陶片上有弦纹及“回” 纹和梯格印纹硬陶,另见有陶网坠、蚁鼻钱、铜削。
320829-0088
头坝遗址
清(1751)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三河镇五里牌村,位于洪泽湖大堤头坝遗址。
头坝遗址位于洪泽县城南20公里洪泽湖大堤东侧。洪泽湖大堤,古有仁、义、礼、智、信5座分洪减水坝。头坝,即原信字坝,本地村民俗称头坝,清乾隆十六年(1751)建。现存两个坝头,各长34米,宽12.5米,高4.5米,呈倒八字形,坝口宽150米,用长条石垒砌。
320829-0089
礼坝船坞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三河镇四坝村,位于洪泽湖大堤西侧。
洪泽湖大堤为了分洪泄流,历史上沿堤曾分设多处减水坝,至清乾隆时大堤仍有五座,分别以仁、义、礼、智、信命名,礼坝现俗称四坝,坝体现已不存。礼坝维修工程石碑仍镶嵌在船坞南端的石工墙上。船坞位于洪泽湖大堤三河镇四坝村段,南北200米,东西15米,面积3万平方米,呈椭圆形,西面留有一30米宽的船泊进出口与洪泽湖相通,四周存有原石工墙,地上可见五层,以下被护坡湮堤,在石工墙的堤顶还镶嵌有石刻遗存二处。环船坞一周的洪泽湖大堤顶为原205国道。
320829-0093
九龙湾遗址
清(662)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三河镇四坝村,位于洪泽湖大堤九龙湾段。
九龙湾遗址位于洪泽湖大堤三河镇境内四坝村,该处为康熙元年(662)溃堤遗址,当年在进行堵塞溃堤时,曾采用一种传统迷信的治水方法,用一名叫“九龙”的童子打人肉桩,以祭水神,后在此建庙名曰“九龙庙”,湾称九龙湾。现庙已毁,湾址尚存。
320829-0094
庙墩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三河镇长堤村,位于三河中心小学东。
庙墩遗址位于三河镇长堤村,东西500米,南北300米,遗址现满植蚕桑树苗,在遗址范围内地表可见较多的瓦砾、瓷片遗存。
320829-0095
谢庄老墩台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三河镇长河村,位于塘埂遗址西边。
谢庄老墩台遗址位于三河镇长河村谢庄,遗址呈漫坡状,东西600米,南北200米,面积1.2万平方米,高出地面1.5米,遗址东面紧邻塘埂西周遗址,现为谢庄村民的杨树林,在地表可见有壁形碗底,唐宋时期瓷片。
320829-0096
周桥大塘
清(1824)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东双沟镇庆祥村,位于洪泽湖大堤东侧。
"周桥塘形成于清道光四年(1824)农历十一月十二日午后。当时由于西风骤起,骇浪如山,天气凛冽严寒,浪之所经,旋时冻结,结冰冷涨,使百里长堤在此处决口,洪水直落堤东,冲成近二十七米深的大塘。后经林则徐率民工经六年的维修,于道光十年(1830)沿大塘周边修筑长七百五十米,顶宽三十三米的内堤,将大塘围住,现为保存最完好的洪泽湖大堤石工墙原貌遗存。"
320829-0097
周桥船坞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东双沟镇庆祥村,位于洪泽湖大堤西侧。
周桥船坞位于洪泽县城南,洪泽湖大堤西侧,东双沟镇庆祥村处,船坞南北500米,东西北端最宽处200米,南端最窄处仅5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呈不规则长椭圆形。船坞西面留一50米宽的船泊进出口与洪泽湖相通,环船坞外东侧为洪泽湖大堤,堤顶为老205国道,船坞东南的堤顶上还竖立一块高2.5米、宽1米用原乾隆御碑改刻的毛泽东题字“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碑刻,船坞的东边是于清道光四年因溃堤冲出的大塘,俗称“周桥大塘”,大塘四周的石工堤为保存原貌最好的石工墙之一。
320829-0098
信坝船坞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东双沟镇庆祥村,位于洪泽湖大堤信坝船坞北。
历史上的洪泽湖大堤为了分洪泄流,沿堤分设多处减水坝,至清乾隆时大堤仍有五座,分别以仁、义、礼、智、信命名。信坝,现俗称头坝。信坝船坞,因紧邻信坝遗址北50米得名,位于洪泽湖大堤东双沟镇头坝村处,船坞南北250米,东西200米,面积5万平方米。船坞呈椭圆状,在船坞一周原石工墙现已全部被后砌的块石护坡掩埋,船坞西面留有一30米宽的船泊进出口与洪泽湖相通,环船坞一周的洪泽湖大堤顶为老205国道。
320829-0099
金汤遗址
西周、汉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仁和镇金汤村东100米,位于金汤村东。
金汤遗址呈圆形,面积25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出土有少量的鬲足、瓿、甗腰、圈足豆柄等绳纹陶片,陶色以灰陶为主,红陶次之,偶见黑陶。该遗址80年代经淮安市博物馆考古部调查发现,调查报告发表于《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第135页。该遗址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卷》。
320829-0100
屋基田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仁和镇桃园村,位于乡村公路北。
屋基田遗址南北800米,东西1000米,面积8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遗存有绳纹筒瓦、板瓦、陶罐、壶、豆、盆、瓿等,并发现陶井3处。出土“半两”、“五铢”、“货泉”、“大泉五十”窑藏钱币计二佰余公斤。遗址中还经常出土大小不等的花纹砖、空心砖,北面、西南面1公里处分布着众多的土墩,多属汉代墓葬。1987年淮安市博物馆考古部、洪泽县文化馆文博工作者对该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调查简报发表于《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遗址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卷》。
320829-0101
南屋基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仁和镇金汤村,位于三支堆西。
南屋基遗址呈圆墩形,残高1.5米,面积3万平方米。地表覆盖0.50米的白色粘土,文化层厚1.5米。暴露有陶罐、陶盆、、陶壶等残片。以灰陶为主,少见红陶。纹饰有绳纹、弦纹。该遗址80年代经淮安市博物馆考古部调查发现,调查报告发表于《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第135页,并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卷》。
320829-0102
芦沟圩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仁和镇同议村,位于西付庄南。
芦沟圩遗址南北1500米,东西1000米,高1米,面积150万平方米,表面淤积黄泥土1—1.5米,文化层厚0.8米。出土陶片有绳纹灰陶罐、原始青釉壶、碗、瓿及五铢钱币等。遗址北部有同期砖室结构墓。村民施恩明曾于1980年左右挖出陶质下水道。该遗址80年代经淮安市博物馆考古部调查发现,调查报告发表于《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第135页,并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卷》。
320829-0103
小桥北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仁和镇江淮居委会,位于沈庄西南100米。
小桥北遗址南北200米,东西100米,地形略高,文化层厚1米左右,面积为2万平方米,地表散布较多的陶瓷砖瓦瓷片,出土砖井3座,并发现汉代砖室墓2座。1987年淮安市博物馆与洪泽县文化馆文博工作者对遗址进行考古调查,调查简报发表于《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并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卷》。
320829-0104
三墩墓群
西汉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仁和镇金李庄、张季庄,位于桃园村张季组西。
墓群位于两庄之间北侧,三座墓墩呈三角形,相距各70米左右,墩高1.5米—2.5米,底径50—70米,总面积为1万平方米左右。最东边的墩为潘怀墩,向西偏南200米为头墩,向西偏北100米为三墩,据村民回忆2007年曾挖出墓棺和剑。1987年淮安市博物馆考古部、洪泽县文化馆曾联合进行考古调查,调查简报发表于《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该遗址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卷》。
320829-0105
莲花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仁和镇桃园村张季组、小付庄,位于新张季组后面200米。
莲花墩墓群共有五墩相连,封土残高1—3米,底径70—120米,面积4万平方米。其中两座墓墩被挖平,发现墓葬均系砖室结构墓,出土有灰陶罐、陶瓿、铁剑、五铢钱等。每墩之间还分布有众多的同期小型墓葬。1987年淮安市博物馆与洪泽县文化馆文博工作者对墓群进行考古调查,调查简报发表于《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并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卷》。
320829-0106
小新庄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仁和镇超群村,位于三蒋组南。
小新庄墓群有紫墩、瓜墩、尖墩三座南北排列,各相距50米左右,封土残高1.5—2.5米,底径70—100米,面积为4万平方米左右。瓜墩地表暴露有花纹墓砖、陶器残片,尖墩上部被现代墓葬迭压。据村民蒋文亮回忆,曾于文革时期挖出铜镜、铜钱、遗骸头骨等。2008年11月对此进行普查时,在一鱼塘旁边还能清晰看到地表下一排排汉代的墓砖。1987年淮安市博物馆与洪泽县文化馆文博工作者对墓群进行考古调查,调查简报发表于《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并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卷》。
320829-0107
金汤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仁和镇超群村汤湖组(原金汤村汤湖组),位于三支堆东。
金汤墓群面积1万平方米,分布四座土墩,分别为老虎墩、黄泥墩等,底径50—80米。有小型的砖椁墓,出土少量的陶器、铜镜、五铢钱币等。距地表深2米左右,发现有少量的西周陶片。1987年淮安市博物馆与洪泽县文化馆文博工作者对墓群进行考古调查,调查简报发表于《东南文化》1992年第1期,并收录于《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卷》。
320829-0108
新四军第四师军政委员会扩大会议旧址
清?光绪三十年(1904)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仁和镇老街,位于老街南侧。
旧址位于江苏省洪泽县仁和镇老街,原为左如祥家的“福祥昌”号商铺两层小楼,抗日战争时期,左如祥将商铺移交给淮宝县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7月19日,新四军四师在此召开四师军政委扩大会议(后称“仁和集会议”),此会议被载入《新四军征途记事》、《新四军大事记》、《新四军四师战史画册》、《江苏党史寻迹》等。1942年新四军军部和江苏省委为了将上海、苏州等地部分大专院校遭受日军迫害的进步青年学生转移到抗日根据地继续学习,联合创办了“江淮大学”,该楼作为校部和校长韦悫办公及居住。刘少奇、陈毅等多位老一辈革命家曾经居住此楼,楼为砖木结构,楼下是大厅,楼上用木板隔成客厅和4个单间。
320829-0109
江淮大学陈家楼旧址
1934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仁和镇老街,位于左家楼北300米。
陈家楼位于江苏省洪泽县仁和镇老街。原仁和镇地主陈某家的住宅楼,解放后被仁和镇政府没收,作为办公用房,现为仁和镇政府员工陈长海居住。楼为砖木结构,二层,系圆作抬梁式木结构建筑。1942年新四军军部和江苏省委在仁和镇创建江淮大学,陈家曾作为该校的校舍,以供学员住宿和上课使用。
320829-0110
江淮大学潘振兴楼
清?甲戌年(1934)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仁和镇江淮居委会,位于沿河东路22#,浔河北。
该二层小楼位于仁和镇沿河东路22号,系圆作抬梁式木结构建筑。构造简洁,主体状况保存良好,裸露的梁、柱、衡架等大木作无糟朽、变形现象,原有的门、窗被替换。在临街正面大门上方,仍镶嵌有汉白玉篇额一块,中央横书“潘振兴”三行楷大字,前款为“甲戌初春”,甲戌为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934年。落款为“陈务人书”,陈务人为宝应人,清末举人。1942年新四军军部和江苏省委在仁和镇创建江淮大学,该楼曾作为大学的校舍,以供学员住宿和上课使用。
320829-0111
洪泽湖大堤吴棠拆止处
汉—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西顺河镇街西居委会营门口组,位于西顺河大桥北端。
该遗址是洪泽湖大堤?洪泽县境的最北端,旧称十堡,再往北为淮安市淮阴区。传为清朝某年,为加强当年清江城的防御能力,地方官员便派人从淮阴城北向南拆洪泽湖大堤的条石用于修城,直至拆到此地时,拆出了一块石碑,上刻有:“刘基造,吴棠拆,拆到此处拆不得”的字样,这时拆堤才停止,因而此处就留下了该遗迹。现存原大堤石工墙从北向南即被拆到此处。地面可见被拆的旧堤已改成块石砌成的坡状,而未被拆除的石工墙仍完好的耸立在张福河东岸,而且堤顶上还保存有各类石刻遗存多处。
320829-0112
洪泽湖大堤侯二门处南北工程交接处遗存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西顺河镇街西居委会营门口组,位于西顺河大桥北端。
在现存70.40公里的洪泽湖大堤上,留存好多的工程迹象,南北工程交接现象便是其中之一。现象是因当时的测量技术和测量设备都还达不到完善,因而在大堤施工中南端与北端汇合时,往往会出现条石层不在一个水平面上,而大堤条石在砌堤中为了提高各条石之咬合强度,要求各层之间条石必须破缝。即上下层的碰接口不能在一个垂直线上。然而当大堤南北工程交接处出现了不在一个水平面的情况时,为了既符合破缝的工程要求,又要解决不在一个水平面的问题,当时的筑堤工匠们便采取了一端条石保持不变,另一端的条石凿去高层误差的部分(如图),使之达到工程要求,因而留下了工程交接处的遗迹。
320829-0113
营门口洪泽湖大堤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西顺河镇街西居委会营门口组,位于西顺河大桥北端。
在洪泽湖大堤营门口处有石刻32块,“乾隆乙卯年立”石刻长0.80米,宽0.42米,在整块石面三分之一处剔出0.32米,0.27米宽的字堂,经磨平打光后镌刻题字六行、竖排,内容有“高堰第□分工内第三段工长十六丈六□□□承办,乾隆乙卯三月立”(1795,乾隆六十年)字样。石刻的其他部位为斜纹凿痕。封猴图石刻长0.9米,宽0.14米,石刻四面留边框,主体为一松树,在画面上端的松枝下刻一倒垂的蜂窝,石刻中部及偏下的树杆上刻有两只猴子,呈仰卧举臂戏耍状。整体画面活泼、生动,寓意:“封猴高攀”,表现了当时修堤人的心理期望。双龙图石长0.80米,宽0.37米,石质青白。石面上部外边留框,刻一长0.33米、宽0.32米的画堂,堂内刻腾跃式蛟龙两条,右上方腾龙呈回首俯视状,左下方跃龙呈回首仰视状。画面下饰姜牙石海水纹一组,其余满饰祥云。浮雕画面,祥瑞丰满。画框外下方中央又剔出一长0.17米、宽0.5米的字墩,上刻四字,字迹不清。“海水、莲花、三戟”石刻长为0.60米,宽0.36米,石质青白。石面四边留框,刻成长0.47米、宽0.26米的画堂,整体画面造型生动,构图饱满,镌刻细微,寓意:连生三级。鞍马、太极、飞鸟、旗屋石刻石长0.90米,宽0.46米,石质青白。石刻的近处左边为一配上鞍的马栓扣在一旗杆上,旗杆上斜挂一面三角形旗帜,旗上沿有两穗,下沿呈齿状,旗面中心有一太极图,旗杆顶端的杆顶饰物上站落一只鸟,昂首侧目。右边刻有一门楼,门楼下有门墩石、门槛,门的上槛还有出榫,门楼翘檐,中央设一葫芦状饰物,檐角上站落一只鸟,缩颈侧目,与旗杆上鸟的视角一致侧看正展翅飞翔在空中的一只大鸟。整块石刻构图饱满紧凑,表现细微。
320829-0119
洪泽湖大堤侯二门处镶嵌铁锭遗迹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西顺河镇街西居委会营门口组,位于西顺河大桥北端。
铁锭镶嵌遗迹是在条石与条石之间的接口处,各凿出半截凹痕。然后镶上铁锭,使两石形成一整体以加强大堤的强度。铁锭,又称铁锔,是洪泽湖大堤石工墙在制造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加强石工墙牢固度的铁构件,在铁锭的表面往往还铸上工程负责人或使用地段的铭文。但是这镶嵌痕迹处往往是在大堤的条石层之间,从外面是看不到的。可是在洪泽湖大堤侯二门处因大堤堤顶被人为拆除,因而暴露处了铁锭镶嵌遗迹处。为研究考证大堤的工程技术提供了实物见证。
320829-0120
洪泽湖大堤侯二门险工段加高二层遗址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西顺河镇街西居委会营门口组,位于西顺河大桥北端。
此石工堤为洪泽湖大堤历史上多次溃堤遗址之一。现存大堤堤顶处仍然留有在原堤上加高二层的工程遗迹。这又与另一处的“八年陶承办加高二层…”的工程石刻记录相互吻合。而在顶层条石被人为起取后,可见在每一块石缝处有铁锔镶嵌槽佷。这些在现存的洪泽湖大堤都是不可多见的工程实物记录。
320829-0126
洪泽湖大堤西顺河大桥处南北工程交接处遗存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西顺河镇街西居委会营门口组,位于西顺河大桥北端。
在现存70.40公里的洪泽湖大堤上,留存好多的工程迹象,南北工程交接现象便是其中之一。现象是因当时的测量技术和测量设备都还达不到完善,因而在大堤施工中南端与北端汇合时,往往会出现条石层不在一个水平面上,而大堤条石在砌堤中为了提高各条石之咬合强度,要求各层之间条石必须破缝。即上下层的碰接口不能在一个垂直线上。然而当大堤南北工程交接又出现了不在一个水平面的情况时,为了既符合破缝的工程要求,又要解决不在一个水平面的问题,当时的筑堤工匠们便采取了一端条石保持不变,另一端的条石凿去高层误差的部分,使之达到工程要求,因而留下了工程交接处的遗迹。
320829-0146
洪泽湖大堤西顺河大桥南南北工程交接处遗存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西顺河镇街西居委会营门口组,位于西顺河大桥南。
在现存70.40公里的洪泽湖大堤上,留存好多的工程迹象,南北工程交接现象便是其中之一。现象是因当时的测量技术和测量设备都还达不到完善,因而在大堤施工中南端与北端汇合时,往往会出现条石层不在一个水平面上,而大堤条石在砌堤中为了提高各条石之咬合强度,要求各层之间条石必须破缝。即上下层的碰接口不能在一个垂直线上。然而当大堤南北工程交接又出现了不在一个水平面的情况时,为了既符合破缝的工程要求,又要解决不在一个水平面的问题,当时的筑堤工匠们便采取了一端条石保持不变,另一端的条石凿去高层误差的部分(如图),使之达到工程要求,因而留下了工程交接处的遗迹。
320829-0149
二河闸洪泽湖大堤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西顺河镇街西居委会营门口组,位于二河闸北端。
在二河闸周围共有38块石刻,有金堤永固类、工程记事类。“苏南厅王承办”工程记录石刻长0.70米、宽0.55米,玄武岩石质。石面剔出长0.60米、宽0.30米的字堂,字堂上沿框口刻成如意形口(本地俗称)。内竖刻工程四行,内容为:“苏南厅王承办拾?堡内石工□段?四拾三丈□□尺?道光二十四年四月”字样。该石刻清晰地记录了大堤维修工程的承办单位、承办人、工程地段、工程数量、工程时间的内容,为研究考证大堤的历史等情况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320829-0150
黄罡寺洪泽湖大堤石刻
清、民国、1955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东双沟镇邵庄村,位于洪泽湖大堤黄罡寺北。
黄罡寺遗址处有石刻3处,镶嵌在原大堤堤顶,重修石刻石长0.80米、宽0.50米,石质青白,石面剔出长0.50米、宽0.42米的字堂,字堂内右起横排刻四行仿宋字,内容为:“江苏省?江北运河工程局?淮邳段工程事务所?民国廿五年重修(1936)”字样。字分四行,从右向左横排,仿宋体。这是大堤上发现的两块民国时期石刻之一,该石刻时间虽晚,但是记录了民国政府曾对大堤进行过维修加固的史实。拆修工程石长1.28米,宽0.86米,水泥混凝土做面。面上右起竖刻工程款五行,内容:“江苏省治淮总指挥部?洪湖大堤工程处拆修?一九五五年六月”字样,魏隶书繁体。“鸣报封禄”石刻为两截残存,各长为0.45米左右,其中一块为画面的大部分内容,另一块仅为画面的六分之一。分别遗存在大堤周桥船坞的两处,在我们整理弃选的资料时,依据图案内容,感觉有相似处和共同点,经照片资料拼合发现,恰为一块石刻的两截残存,全石长0.85米,宽0.38米,画面内容为:在一长0.47米,宽0.31米的画堂内,一颗反“S”形的松树主杆呈虬龙状,左边及下部为山石纹,上部满饰螺旋纹松针,中央刻有一蜂窝,在山石的左上端站立一只雄鸡状禽鸟,俯身向下,下部的山石上立一鹿,身躯向右,回首向左昂头,与之呼应,另在右上部的松杆上有一拟猪似猴的动物,呈腾空状,扑向蜂窝,在画面的空白处已满饰蕙草。
320829-0151
洪泽湖大堤铁牛弯遗址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东双沟镇张庄村,位于洪泽湖大堤标志牌西边。
洪泽湖大堤原存放铁牛处,本地村民俗称铁牛弯。现存石工堤长50米、宽10米,地面可见条石四层,此处为洪泽湖大堤唯一直角处,也是大堤的险工地段。现存一10平方米的平台,即为原摆放铁牛用。铁牛除用以寄托镇水目的外,还有测量水文标志的功能,因而该处也是大堤的一个水纹观测的重要遗址。
320829-0189
十三堡大塘遗址
清(1825)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西顺河镇洪祥村,位于二河闸北。
清道光四年(1824)十一月,黄河大涨,高堰十三堡石工墙溃堤决口百余丈。时林则徐调任江苏省布政使,翌年九月母亲未逝,但朝廷命他戴孝服赶赴十三堡决口抢险,他身先士卒,不分昼夜连赶数日,在抢修十三堡决口的同时,还抢修了大堤周桥段溃堤处,待工程完工时,他终因过度劳累而大病一场。
320829-0190
渡口处洪泽湖大堤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西顺河镇洪祥村,位于去上海故事渡口处南。
该段石刻有六处石刻,“加高二层工头”石长0.9米、宽0.40米,玄武岩石质。石面左上方剔出一长0.42米、宽0.20米字堂,字堂竖刻工程记录三行,内容为:“八年陶承办加高?二层工长七十丈?工头”字样。此碑记录正与侯二门处石工墙的加高现象相吻合,它为考证洪泽湖大堤石工墙原墙和后增高提供了详实证据。还有“平成永固”石刻、“老堆”石刻、“风平浪静”石刻、工程类石刻两块。
320829-0191
洪泽湖大堤泗州知州修工界碑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高良涧镇杨码社区,位于大堤湖滨浴场南1.4公里处。
石长1米、宽0.44米,石质青白。石面四边留框,框内满刻缠枝纹,内留长0.75米、宽0.25米字堂,字堂内竖刻双钩楷书一行,内容为:“泗州知州郭承修工叁百丈此界”字样。此碑虽未署明确年款但应该为清康熙十九年(1680)前所刻,因泗州城于康熙十九年被彻底淹没。
320829-0192
犀牛化石出土地点
第四纪更新世
其他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共和镇朱圩村堆坂组,位于老三河南岸边。
1979年在疏浚老三河时发现一批动物化石,据地表2米左右,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为犀牛牙齿、肢骨、脊椎骨等化石。
320829-0193
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旧址
近现代(1941)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朱坝镇曹庄村一组113号,宁连一级公路西边。
分校是1941年6月从管镇迁入此处,是新四军四师培养军事干部的学校,彭雪枫任校长。办校数期,培养学员1千多人,原校室十余间,面阔3.5米,进深4米,现已拆。
320829-0199
滨湖洪泽湖大堤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高良涧镇湖滨社区,位于洪泽湖度假村员工宿舍墙外。
洪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建安五年(200),距今1800余年,沿堤遗存有历代维修工程题记、吉祥图案、御题石刻等多种内容。在滨湖村有“江苏省治淮总指挥部拆修工程”石刻、“道光十六年”石刻、“回字纹边框金堤永固”石刻、”“光绪七年”石刻、“封侯封禄”石刻、“甲辰年”石刻、“城楼图”石刻、“方正名工头”石刻、兰花、鹌鹑石刻、窄边框上角饰柿蒂纹?半截字堂石刻、宽边框饰细横竖纹?剔柿蒂纹头字堂石刻。
320829-0206
洪泽湖大堤钱码村南北工程交接处遗存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高良涧镇湖滨社区,位于洪泽湖大桥北。
在现存70.40公里的洪泽湖大堤上,留存好多的工程迹象,南北工程交接现象便是其中之一。现象是因当时的测量技术和测量设备都还达不到完善,因而在大堤施工中南端与北端汇合时,往往会出现条石层不在一个水平面上,而大堤条石在砌堤中为了提高各条石之咬合强度,要求各层之间条石必须破缝。即上下层的碰接口不能在一个垂直线上。然而当大堤南北工程交接又出现了不在一个水平面的情况时,为了既符合破缝的工程要求,又要解决不在一个水平面的问题,当时的筑堤工匠们便采取了一端条石保持不变,另一端的条石凿去高层误差的部分,使之达到工程要求,因而留下了工程交接处的遗迹。
320829-0209
洪泽湖大堤—预留段重修石刻
1936年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西堤居委会,位于预留段北500米。
石刻镶嵌于洪泽湖大堤预留段北首的二级防浪林台上,石残长0.50米、宽0.30米,石质青白,石面剔出长0.28米、宽0.24米的字堂,字堂内右起横排刻四行仿宋字,内容为:“江苏省?江北运河工程局?淮邳段工程事务所?民国廿五年重修(1936年)”字样。字分四行,从右向左横排,仿宋体。这是大堤上发现的两块民国时期石刻之一,该石刻时间虽晚,但是记录了民国政府曾对大堤进行过维修加固的史实。
320829-0210
洪泽湖大堤平升三级、事事如意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西堤居委会,位于大堤预留段北侧。
石刻位于蒋坝镇大堤预留段北侧,二级防浪林台堤坡处。石长0.97米,宽0.45米。石面四边留框,中央剔出画堂,画堂四角呈柿蒂纹,画面横刻,左起刻一宝瓶,下设托几,瓶内盛长如意兰草,紧接为一颗柿子树,树干壮硕虬曲,树上部四丫分部,枝干硕果满挂,树下一鹿,呈回首奔跑状。鹿前站立一只鹤鸟,双足立地,柿树、鹿、鹤下满饰山石纹,石刻右边为一宝瓶,宝瓶敞口,鼓腹,置于托盏之上,宝瓶内插戟三支。此石刻是洪泽湖大堤石刻遗存中吉祥寓意最为丰富的一块,它有:“平生三级、事事如意、封禄、长寿、大堤坚固坚实等等内容”。
320829-0213
蒋坝石牌坊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位于蒋坝老街150号对面。
蒋坝石牌坊位于老街偏北,老街150号对面,现为居民赵长春家住宅。石牌坊为清代纪念许氏而建的“蒋门许氏节孝坊”,石材为大理石,四柱三门,三重檐,高约十米,宽约八米,全石仿木结构,阑额上搁置斗拱,飞檐跷角,石面满刻各类纹饰图案,内容有:“圣旨”二字石匾额、二十四孝全图、全堂佛像、狮、龙动物、花卉纹饰等。石刻精美绝伦,结构严谨细腻。可惜文革时被作为封资修产物惨遭拆除,人物塑像面部全被破坏。现存部分石刻残件存放于洪泽湖博物馆及县城南公园。
320829-0214
蔡家祠堂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邮电局,位于蒋坝镇街道西侧。
蔡家祠堂遗址位于蒋坝镇老街东侧中部地段,兴建于清早期,原为旧时蒋坝镇“寻、刘、蔡、盛”四大家族之一的蔡氏家族祠堂。有南北100米,东西200米大院,院内有祠堂房屋三进十余栋,全为小瓦青砖,砖木结构。解放后被收为地方政府用房,50年代中期,北片部分为蒋坝供销合作社用房,南片部分为蒋坝邮电局用房,原有房屋都由后期被拆除新建,现仅存原祠堂内银杏树一株,树高20余米,胸径1.5米,仍枝叶繁盛。
320829-0215
蒋坝茶庵
1881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蒋坝镇西堤居委会,老街21号西南。
蒋坝茶庵位于蒋坝老街21号西南角,于清光绪辛巳(1881)年为纪念乾隆时卢贞女兴建。卢贞女未婚守寡,奉养翁姑,家境贫寒。为此卢贞女靠给人做针线活,终养公婆,自己食用“村民污水中粒饭”,但是为了行善修德,她每天还为过路行人无偿提供茶水,年年月月,天天如此,终其一生,年终96岁。后人为纪念其美德,梓人上请,“旨喻允著”,建庵纪念,名曰“茶庵”。茶庵文革时被毁,现庵存石碑三块,分别为卢贞姑祠纪实、卢贞女碑记、永垂千古碑、原神位牌一座及其他石刻。
320829-0216
江淮大学旧址
1942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仁和镇江淮居委会,位于仁和中学院北大门口。
江淮大学由新四军、华中局和江苏省在1942年至1944年所创办的一所综合型大学,陈毅同志为大学定名并题写。共办2年,培养学院约120名,原有教室、校舍4栋,30间左右,因年久失修,现已无存。在原址竖立花岗岩石碑一块,长1.4米,高0.9米。正面镌刻由张爱萍将军题写“江淮大学旧址”,背面刻碑记一篇。洪泽县人民政府,江淮大学校友会,1994年共立,碑下砌混凝土碑座,高1米。
320829-0217
聚和号民居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仁和镇江淮居委会,位于沿河东路19#,浔河北。
“聚和号”位于仁和镇老街,现沿河老街19号,南临草泽河,为本镇居民佘龙江家所有。1942年至1944年,新四军、华中局和江苏省委在仁和镇创办江淮大学时,该房曾被作为学员的教室兼宿舍。现该房尚存二间,门额上方镶嵌“聚和号”三字。房为青砖小瓦,抬梁式结构。因佘家现已另建房屋,该房被弃住,保存较差。
320829-0219
仁和老街文化大革命文化墙
1966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仁和镇老街,位于左家楼东。
文化大革命文化墙位于仁和镇老街,现南街30号,该房原为仁和银行门市,后改为招待所用房,改革开放后,整栋房屋分间处理拍卖,现为仁和镇私人住宅房。现存文化墙长3.2米、高3.5米,墙面右侧门为后开,门左侧原有一窗,后被堵封,房前檐下留有文革时“提高警惕准备打仗”标一条,两边自右至左为:“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毛泽东诗句,右侧标语下部有损。
320829-0220
神墩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岔河镇界沟社区支部,位于镇区北9公里。
神墩汉墓位于岔河镇西北部界沟村,神墩上建有学校,已弃用。现有界沟社区居委会、界沟社区卫生服务站在此工作。神墩面积南北100米,东西100米,面积1万平方米。1975年村民李庭忠(1953年生)曾在此挖出汉墓,出土有铁剑、陶罐、砖廓等遗物。
320829-0221
山阳村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万集镇山阳村,位于镇区南侧5公里。
山阳村遗址位于万集镇中部偏南,在遗址的中部偏北处仍尚存有一口古井,井身砖砌,已被弃用多年,井栏呈六角形,被移位。在遗址的边缘散见有至明代陶瓷残片,类型有碗、罐、盆、勺等,现该村改为合兴村。
320829-0222
石鳖城遗址
三国、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共和镇永丰村高庄组,位于南大堤南侧。
石鳖城遗址传说始筑于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8)。魏国为统一全国,在许昌大兴屯田,组织军队一边作战,一边生产,使国力不断增强。魏齐王正始年间,又派大将、尚书郎邓艾来到淮河中下游地区开置屯田。据历史记载,邓艾所部在境内及周边一带修建了白水塘,将淮河水拦蓄到塘中,解决农田的灌溉用水。邓艾又命所部在白水塘东2.5公里处,筑起一座土城,同时以屯区的名称作为城池的名称,叫石鳖城。隋代以后,由于战乱影响,白水塘屡次遭到破坏,屯区也逐渐荒废,石鳖城也因此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光。南宋时黄河在河南阳武决口,不断南侵夺泗夺淮,滔滔洪水遍地漫流,石鳖城遗址也被泥沙埋于地下。
320829-0223
洪泽湖大堤工程交接处南段增高点遗址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高良涧镇湖滨社区,位于洪泽湖大桥西侧。
石刻长0.92米、宽0.44米,玄武岩石质。石面上部剔成一长0.48米、宽0.28米画堂,堂内刻有图案,现模糊不清,仅可见纹迹。该遗迹处明显的南端比北端增高一层条石,而且将增高的南端条石北边缘加工成圆角,并在石面做出字堂。此遗迹为研究考证大堤工程提供了另类内容。
320829-0224
圩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共和镇圩庄村,位于共和三支工程塑料助剂厂内。
圩庄遗址位于共和镇镇区中部东边缘,东西长500米,南北宽400米,面积2万平方米,因此处建厂房,在地表0.50至1米以下土层中,可见有较多瓷片,类型有哥窑、吉州窑、青花等,器形有碗、盘、盆等生活器皿,估计下层将会更早的文化遗存。
320829-0230
衡头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东双沟镇南甸村八组,位于苏荣路北侧。
遗址呈圆形,高出地表1.5米,面积7000米,文化层厚0.80米,暴露的陶片有绳纹筒瓦、陶罐、原始青瓷陶壶、碗等残器。并发现有同时期的饰半钱纹样的墓砖。
320830-0001
下草湾遗址
旧石器晚期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鲍集镇铁营村后洼组淮洪新河东岸边
下草湾遗址位于鲍集镇境内的铁营村后洼组淮洪新河东岸,遗址占地长约2000米,宽约500米。1954年,中科院杨钟健教授等在此发现了“巨河狸”化石地层同时,在河岸上采集到一段人的骨骼化石,经研究定为更新世晚期的人类,距今约4、5万年。
320830-0002
天官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鲍集镇何岗村双井组村中
天官井为明代嘉靖进士戚杰所建,两井东西并列,主井居西,副井居东,两井相距68米。主井深13.5米,井圈为石质,圆形,井圈高32厘米,口径63厘米,圈内有26道绳磨痕迹,每道深约3厘米。该井为吃水井,水质甘甜可口。副井深11.2米,井圈为石质,呈八面菱形,井圈高40厘米,口径60厘米,圈内有12道绳磨痕迹,每道深约3厘米,圈外壁镌有“□(清)道光二年”“嘉□(庆)丙辰”,该井水微咸为用水井。两井井壁均为青砖砌成。
320830-0003
路东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鲍集镇岗洼村路东组中
路东井位于鲍集镇岗洼村路东组,井栏为新增设的砖石结构,井内径0.7米,井深19米。上小下大为青砖圈砌,井内曾淘出铜香炉、碎瓷器、手榴弹、子弹壳等。
320830-0004
黄骨朵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鲍集镇肖嘴居委会易西组和塘南组
黄骨朵墓群位于鲍集镇肖嘴居委会易西组和塘南组。据村民反映这里原来有三个高约8米的封土墩,土墩成三角形排列,一条乡村公路成东西向从三个土墩中间穿过。路南土墩底径残存约30米,高约1.5米;路北坐东土墩底径残存约为59米,坐西的土墩在农田改造中已夷为平地。封土中有白膏泥、汉代陶片等。
320830-0005
潘庄钱币窖藏点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三河农场乡潘庄分场村3队北18-3小号农田中
潘庄钱币窖藏点位于江苏省三河农场潘庄分场3队。1988年3月间,三河农场农民在潘庄分场3队北18-3小号农田中耕地时发现窖藏铜钱币,重50斤,约3000枚,共227个品种,有汉四铢、半两钱、西汉和东汉五铢钱、新莽大泉五十、货泉、北周货泉、隋代五铢、唐代开元通宝、五代十国钱币及北宋和南宋时代的各种铜钱。其中不乏珍贵的钱币,如唐开元通宝背双月、背祥云、天福元宝、唐国通宝篆书大样、隶书大字等。
320830-0006
福泉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管镇镇管仲居委会老后街偏西侧。
福泉井位于盱眙县管镇镇管仲居委会老后街片西侧,“福泉井汲”为管镇十景之一,井台面均有麻石铺垫,玄武岩井栏,为圆形,内径0.4米,高0.6米,井口外径1.4米,井深9米,为青砖构砌。井圈外壁刻八卦图,井台外缘用条石圈砌。
320830-0007
西砖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管镇镇老街管镇居委会周文成家后院
西砖井位于盱眙县管镇镇老街管镇居委会周文成家后院,井圈为石灰岩,井口内径为0.84米,井圈高度平地井口到水面约3.5米。井内壁为青砖一丁两横构砌,井水清澈甘甜,常年不竭。
320830-0008
宗岗烈士陵园
194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管镇镇宗岗村宗铺组
宗岗烈士陵园位于盱眙县管镇镇宗岗村宗铺组,1942年12月,新四军特务团一营一连为掩护师部及苏皖边区政府机关转移,与日寇伪军在宗岗激战,牺牲的干部战士葬于此处。陵园四周开筑圩沟。圩内陵区占地6666平方米。中心位置安葬27名烈士,墓封土底径和高度不等。
320830-0009
夏田遗址
新石器、汉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管镇镇大扬庄村夏田组西
夏田遗址位于管镇镇大扬庄村夏田组西,遗址面积1.5万平方米,遗址略高于四周水田,文化层厚0.4米。地表散落有夹砂红陶、泥质灰陶。纹饰有绳纹、弦纹等,器形有鼎、鬲,钵等。另见汉代绳纹筒、板瓦残片。
320830-0010
下马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管镇镇宗岗村宗铺组东南孙继业农田里
下马墩墓群位于管镇镇宗岗村宗铺组东南孙继业农田里,据当地村民张德国回忆,这里原有三个封土墩,东西向排列,最大的一个底径约为12米,高约3米,其余两个较小,共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原土墩前有石香炉、石碑刻等,石碑高约2.5米,现已流失。 目前在农田改造中已夷为平地,地表无明显迹象。
320830-0011
花园村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明祖陵镇费庄村新庄组北约200米
花园井位于明祖陵镇费庄村新庄组北约200米处,井栏由六块楔形麻石平砌。井内口径约0.9米,井腹由青砖砌,深约7米。据说1536年当地为费家庄,该井为费姓人家所建,康熙十九年大水,费家庄迁址新庄。该井原为周边村民饮用水,常年不干,现已闲置。
320830-0012
汪嘴墓群
汉、唐、宋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明祖陵镇项魏村汪嘴组东北
汪嘴墓群位于明祖陵镇项魏村汪嘴组,当地村民在开塘挖沟时发现墓葬10余座,分布在陡湖岸,面积约1000平方米。有土坑竖穴木椁墓、砖石墓,均为小型墓葬。出土器物有灰陶壶、瓿、盒及唐宋时期瓷罐、碗及“半两”、“五铢”“淳化元宝”、“皇宋通宝”等。现遗址大面积淹没水中。
320830-0013
孙大庄遗址
新石器、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明祖陵镇明祖陵村苏庄组(原属管镇镇)
孙大庄遗址位于盱眙县明祖陵镇明祖陵村苏庄组(原属管镇镇),略高于四周的湖滩地,呈漫坡状,面积约2万平方米,地表系黄灰土,文化层厚约0.6米,早期遗物有夹砂红陶鼎足,泥质红陶钵片、灰色陶网坠等。属大汶口文化遗存。还发现明代青花瓷片、琉璃筒瓦、琉璃板瓦等建筑构件残片。
320830-0014
九龙桥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明祖陵镇仁和村老街中心
九龙桥位于明祖陵镇仁和村老街中心。该桥原由九条长方形麻石铺成桥面,每根长为1.66米,宽0.37米,桥板皆用凹槽结构接连。桥的四角设四根望柱,望柱高为0.9米。现四根望柱仅剩1根,放置路边。
320830-0015
泗州城遗址
唐-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淮河镇城根村和沿河村
泗州城遗址(原名泗州故城)位于盱眙县淮河镇城根村和沿河村,据清光绪《淮安府志》载,唐开元23年(735年)泗州自宿豫迁至临淮(即旧泗州城)。宋代有东西二夯土城墙,明代初期,合二为一,城墙改用砖石结构,周长1600余丈。清康熙19年(1680年)淹没。1974年在淮河镇城根小学附近发现城墙石基础,长20余米,宽8米左右,残高1.2米,垒石而成。近几年来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院,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对泗州城开展了局部考古勘探和发掘。
320830-0016
召四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铁佛镇召四村东嘴组东500米召四机站旁
召四墓群位于盱眙县铁佛镇召四村东嘴组东500米召四机站旁,占地400平方米,约有20座墓葬,封土已被夷平,分布零散。1978年平整土地时发现,均为小型砖室墓,长2.2米,宽1.15米左右。出土青釉四系罐、高足盘、铜镜、三彩器残片和“开元通宝”钱币等。
320830-0017
东嘴遗址
宋、元、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铁佛镇召四村东嘴组东约200米
东嘴遗址位于铁佛镇召四村11组东,遗址呈鱼脊背形长条状,东西长400米,南北宽100米,地表散落青砖、灰瓦及陶瓷片,瓷片有青花瓷、影青瓷等。器形有高足杯、盘、碗盆等。从时代看,为宋、明时期,没有开展遗址考古发掘。
320830-0018
费宗庙瓦碴地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兴隆乡刘岗村芮庄组(老兴隆集)村落北端
费宗庙瓦碴地遗址位于盱眙县兴隆乡刘岗村芮庄组(老兴隆集)村落北端,面积10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约0.3米,地表散落有青瓷片、青花瓷片、残砖碎瓦,原有古井一口,现已夷平。原遗址上新建兴隆寺。
320830-0019
祖窑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兴隆乡祖窑村厉庄组农田中
祖窑遗址(原名刘岗遗址)位于盱眙县兴隆乡祖窑村厉庄组农田中,由三个土墩组成,由北向南迭落,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最北的大墩高约3米,文化层在3米左右。土色灰褐,地表陶片密集。主要器物有鬲、豆、甗、钵、罐等。陶质有夹砂及泥质灰黑陶和红褐陶。纹饰有弦纹、绳纹、篮纹、附加堆纹等,该处至今没有开展过考古挖掘。
320830-0020
大孟庄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戚洼村大孟庄组东侧洪泽湖西岸
大孟庄墓群位于官滩镇戚洼村大孟庄组,紧邻洪泽湖西岸,面积约8000平方米,地势陡峭,高于洪泽湖水面约4米,墓葬分布密集,约数10个,沿湖随处可见被洪水冲刷出土的墓砖,当地群众在此曾发现过铜镜、铁剑、铜带钩、釉陶罐等。墓葬有砖室墓,木椁墓。墓群的地表现为农田,每逢洪泽湖汛期,潮起潮落,都会对墓群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320830-0021
李邓墓群
六朝、唐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戚洼村李邓组
李邓墓群位于盱眙县官滩镇戚洼村李邓组,20世纪70年代,在近1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清理长方形券顶砖室墓20余座,一般长2.4米,宽1.3米,高1.2米左右。出土器物有六朝的罐、壶、瓿、盘、鸡首壶、虎子、碗、铜带钩、“五铢”钱及铁刀等,唐代的青瓷盘口壶、四系罐、碗及“开元通宝”钱等。
320830-0022
高后墓群
战国、汉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许嘴村高后组北
高后墓群位于盱眙县官滩镇许嘴村高后组北,墓葬多为土坑墓和木椁墓,1958年在挖水塘时出土过陶罐、陶盒、陶壶及铜戈等器物。现水塘已干涸改成水田,四周高于墓群所处的水田约1.5米。1958年以后没有组织发掘、清理过此处墓葬。
320830-0023
瓦岗滩遗址
唐、宋、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戚洼村沙淮组西南
瓦岗滩遗址位于官滩镇戚洼村沙淮组戚洼小学东南。遗址原高于四周,现已全部改为水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4米,地表原散落有唐、宋时期的黄釉、米黄釉、绿釉、青花等陶瓷片及残砖碎瓦。目前此处已被全部改为水田,地表已很难看到遗存。
320830-0024
王家洼墓地
西晋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侍涧村王家洼组王从余家园中
王家洼西晋墓位于官滩镇侍涧村王家洼组王从余宅基地上,1986年该户挖墙基盖房子时发现。墓砖长34厘米,宽17厘米,砖长侧面有钱纹、菱形纹,少量长侧面有铭文,其铭文为“太康十年岁巳酉晋舍人梁国杨阖元发”,“太康”为晋武帝年号,即公元289年。据了解墓道已破坏,墓室仍保存地下。当时出土有青瓷碗、罐等。
320830-0025
东小闸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戚洼村田塘组之南
东小闸井位于官滩镇戚洼村田塘组之南,洪泽湖大堤之东,在东小闸之东,在南北200米,东西100米范围内发曾有陶井3口,砖井1口。陶井无井栏,井内曾出土绳纹陶罐、盆等残片,圈内直径约为0.8米,每节高约0.4米,井深约3.2米,砖井均为大青砖圈砌,石质残井栏在村民戚家元宅西。
320830-0026
二墩子墓葬
魏晋南北朝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赵岗村兴隆组之北
二墩子墓位于盱眙县盱城镇赵岗村兴隆组之北,盱城至官滩公路西侧约20米。封土现底部直径21米,残高约4米。十年前当地村民在土墩西北侧取土时曾出土过一批墓砖,砖上为几何纹,周边曾发现过数座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出土文物有堆塑罐,陶俑等。
320830-0027
大墩子墓葬
南北朝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古河村兴隆组曾启运门东北
大墩子墓位于盱眙县官滩镇三墩村兴隆组村民曾启运门前隔一条公路的东北约50米。据村民反映封土墩原底径约为20米,现因村民取土封土墩残存底径仅为13米,高约4米,距二墩子墓之北约1公里。该处除大墩子以外,还有二墩子、三墩子。多年来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发现两晋及南北朝时期的文物,二墩子还出土过两晋墓砖。
320830-0028
田塘遗址
新石器、魏晋南北朝、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戚洼村田塘组,东大机房之北20米。
田塘遗址位于戚洼村田塘组,东大机房之北20米,面积约3000平方米,遗址北高南低成长条状,地表散落大量陶瓷片和残砖碎瓦,陶瓷器器形有碗、罐、盆等。该遗址至今没有开展正规考古发掘。
320830-0029
盐店土墩子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霍山村盐店组中
盐店土墩子墓位于盱眙县官滩镇霍山村盐店组中,据当地村民反映,原有一大一小两个土墩,小墩子位于北侧,大墩子原底径38米,高约4米,小墩子原底径28米,高约3米。当地村民以前挖山芋窖时出土了墓砖、绿釉四系罐等。墓砖有两种形制,一种长36.5厘米,宽15.5厘米,厚5.5厘米,长侧面有双线半圆几何纹。另一种长36厘米,宽17厘米,厚4.5厘米。现在土墩基本已夷成平地。
320830-0030
范庄墓群
汉、宋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霍山村范庄组西南农田中
范庄墓群位于盱眙县官滩镇霍山村范庄组西南农田中,据当地村民回忆,文革后期平整土地时推出一批墓葬,出土有墓砖、陶罐、陶壶等器物。2008年推塘时又发现墓葬,出土有黑釉瓷碗、酒杯等器物。在山坡上一墓葬墓砖已被冲刷出来,现可见一定数量汉代墓砖。
320830-0031
山结营遗址
宋、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许嘴村山结营组西
山结营遗址位于盱眙县官滩镇许嘴村山结营组西,面积约1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3米,地表散落有碎砖、碎瓦及陶瓷器片,有青花瓷、白瓷、青瓷等,从器形看以日常生活用具居多。20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在农田改造中还发现一口古井,当时井口由一椭圆形大青石块封口,井深约3.5米,青石圈砌,无井栏。
320830-0032
黄黄头墩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霍山村贾庄组农田中
黄黄头墩墓位于盱眙县官滩镇霍山村贾庄组农田中,20世纪90年代,农民推田时发现有白膏泥,当时出土有墓砖、陶瓷罐等器物。据当地农民回忆,墓葬为南北向,长4-5米,地表原有封土墩,高约3米,底径约3米。墓砖有楔形砖、长方形砖,砖长侧面上有几何形、莲瓣纹等。现已夷平为水田。
320830-0033
杨岗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杨岗村杨岗组北农田中
杨岗墓群位于盱眙县官滩镇杨岗村杨岗组北农田中,据当地农民回忆,文革后期,在挖沟时发现了大量墓葬,多为砖室墓,出土了铜镜、陶罐等。在墓群南侧有一土墩,当地人称为信号墩,高约4米,底径约10米。现墓群为旱田。
320830-0034
邹大庄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杨岗村邹大庄组南农田中
邹大庄墓群位于盱眙县官滩镇杨岗村邹大庄组南农田中,据当地农民回忆,种田时发现了大量墓葬,多为砖室墓,出土了铜灯、铜钱等。墓砖长30厘米,宽10厘米,厚4厘米,无花纹。在墓群西侧有一土墩,当地人称为后大墩,高约4米,底径约10米,被多次盗掘,现已夷平。现该处为水田。
320830-0035
小洼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杨岗村小洼组西农田中
小洼墓群位于盱眙县官滩镇杨岗村小洼组西农田中,据当地农民回忆,原有一土墩,高5米左右,底径约35米,现此处为台状,残高约1米。20世纪90年代时,村民在此发现一座墓葬,有大量白膏泥,墓葬深约1.5米,为土坑木椁墓,出土一面素面铜镜。现为旱田。
320830-0036
都梁圣山香火田碑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古河村高营组圣人山山顶
都梁圣山香火田碑位于盱眙县官滩镇古河村高营组圣人山山顶,碑青石质,圆首篆额,方座后配,高1.6米,宽0.7米,厚0.22米。碑首篆书大字“都梁圣山香火田碑”。碑身正楷小字,崇祯年间(1628-1644年)立。光绪《盱眙县志稿》载:“山有至圣殿,适楚至此。下为皇城湖,沛公驻军处。”
320830-0037
高营墓群
南朝、唐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古河村高营组
高营墓群位于盱眙县官滩镇古河村高营组,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近1万平方米的范围内,清理砖室墓、土坑墓10余座,一般长2.4米,宽1.2米,残高1.15米左右。出土南朝的青瓷罐、盘口壶、鸡首壶以及“五铢”钱等。唐代的青瓷四系罐、盘口壶、碗、盘以及葵花鸾鸟纹镜和“开元通宝”钱等。部分墓砖有几何纹图案。
320830-0038
项王城遗址
秦、汉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甘泉村甘泉山西麓至淮河之间
项王城,又名霸王城,位于盱眙县官滩镇甘泉村甘泉山西麓至淮河之间,此处应为秦汉时盱眙故城,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呈长方形,面积约有二十五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为八十至一百五十厘米。地面上碎砖瓦砾到处可见。从器形看有鬲足、鼎足、花砖、半筒瓦、布纹大板瓦等,瓦当有云纹,莲瓣纹,花砖多为几何图案、钱纹,还有绳纹圜底罐,素面细柄豆,大缸,大盆等。同时还出土大量的宋代青瓷片等。项王城作为秦汉之间的屯兵场所,方志上有记载。清光绪《盱眙县志稿》就记载了清汪应轸《过霸王城》诗,诗文为:“拔山力尽霸图林,匹马乌江耻渡舟。斗碎不知谋士愤,剑歌空对美人愁。楚遗三户亡人国,鲁守孤城泣主头。战骨已枯余故垒,野烟寒雨不知秋”。
320830-0039
庙门岗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甘泉村中港组之西
庙门岗遗址位于盱眙县官滩镇甘泉村中港组之西,遗址面积约1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8米。地表有筒瓦及泥质灰陶片,陶片纹饰有绳纹、拍印纹等,器形有罐、壶、盆等。当地群众反映在开挖鱼塘、水渠时这里还曾发现水井和魏晋时代的瓷罐等。
320830-0040
卞湾墓群
南朝、唐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三墩村卞湾组
卞湾墓群位于盱眙县官滩镇三墩村卞湾组,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约400平方米的范围内,清理土坑墓,小型砖室墓10余座,出土南朝时的陶罐、青瓷盘口壶、四系罐等;唐代的青瓷盘口壶、白瓷碗、菱形镜以及“开元通宝”铜钱等。
320830-0041
甘泉墓群
汉、南朝、唐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甘泉村
甘泉墓群位于盱眙县官滩镇甘泉村,占地面积约1000000万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面封土多已夷平,曾在此征集到南朝的陶罐、盘、壶,青瓷碗、虎子和铜带钩等。唐代的青瓷盘口壶、四系罐、碗,铜镜和“开元通宝”钱币等。现还发现千人墩墓、庙大墩、东墩、坂头子墩、山墩子等封土墩,底径均残存约30米。千人墩曾经被盗,出土有汉代的陶罐、铁剑等文物;中科院曾对庙大墩进行勘测,是一座历史上已经被盗并回填的古墓葬。
320830-0042
维桥獾墩子遗址
商、周、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维桥乡大桥居委会松树组西
维桥獾墩遗址位于维桥乡大桥居委会松树组,遗址呈漫坡状,面积约为7000平方米,高出四周地表约1.5米,地表散落有许多红灰陶片,器形大多为罐、壶等实用器皿,文化层厚约1.5米。该处未经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043
朱庄砖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维桥乡大桥居委会松树组村中
朱庄砖井位于维桥乡大桥居委会松树组(原为朱庄),井栏为麻石,圆形,唇口,高47厘米。井栏下有石质井台,直径为134厘米,井壁为大青砖圈砌,井深约10米。井内曾淘出铜盆、盘、碗等残片。该井现位于农户菜地中。
320830-0044
范家岗遗址
新石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维桥乡车棚村前车棚组西
范家岗遗址位于维桥乡车棚村前车棚组西,遗址高于四周,由南北两个漫坡状土墩组成,面积约1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地表散见陶片,以泥质红陶为主,另有少量的灰陶和黑皮陶。陶器可辨器形有鼎、瓮、壶、鬲等,纹饰有弦纹、指甲纹、折线纹、堆纹等,属大汶口文化晚期遗存。2007年为配合高速公路建设,淮安市博物馆在遗址西开展了局部考古发掘工作。现为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320830-0045
东张庄遗址
新石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维桥乡车棚村东张庄组北
东张庄遗址位于维桥乡车棚村东张庄组,遗址呈漫坡状,高于四周约2.5米,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散落有石斧,红、灰陶片等,可辨器形有鬲、盆、壶等,纹饰有弦纹、麻布纹等,陶片遗存较为密集。该处未进行正规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046
王庄遗址
晋、唐、宋、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维桥乡桃园村王庄组北
王庄遗址位于维桥乡桃园村王庄组,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4米,据当地村民反映,以前这里地表有唐、宋时期的青瓷、白瓷、黄釉瓷片,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片等,器形多为生活器皿,如碗、盘等。另外还有莲瓣纹墓砖、瓦残片。该遗址未经正规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047
张墩遗址
新石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维桥乡维才村张湾组直北约200米
张墩遗址位于盱眙县维桥乡维才村张湾组直北约200米,高出地表约3米,呈漫坡状,面积约18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1.5米。地表系灰土,中心地带陶片密集,以夹砂灰陶常见,器形有釜形鼎、罐形鼎、袋足鬲、宽肩壶等,纹饰有弦纹、附加堆纹等。还发现石斧及鹿骨等。属大汶口文化遗存。该处未经正规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048
车棚遗址
新石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维桥乡车棚村东车棚组维桥河公路桥西桥头
车棚遗址位于盱眙县维桥乡车棚村东车棚组维桥河公路桥西桥头,1987年开挖维桥河时发现,遗址在地表2米以下,面积约1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度1.2米。已发掘面积约300平方米,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泥质灰陶次之。可辨器形有鼎、釜、壶、碗、盘,纹饰有弦纹、折线纹等。遗址一部分被压在西大堤之下。属大汶口文化遗存。
320830-0049
老鼠岗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维桥乡漫岗村新庄组南
老鼠岗遗址位于维桥乡漫岗村新庄组南,遗址高于四周地表约4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有附加堆纹夹砂红陶片、绳纹泥质灰黑陶片及鬲足等,遗址之北曾出土春秋时期铜鼎。该遗址未经正规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050
东阳城遗址
秦、汉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原东阳乡政府所在地)
东阳城遗址位于马坝镇东阳村(原东阳乡政府所在地)。根据同治《盱眙县志》载:秦置东阳县,汉代沿袭。1976年试掘,城址平面呈长方形,由东西两城并列组成。东城东墙长838米,南墙长933米,面积77万余平方米。西城南墙长862米,东墙长838米,面积72万余平方米,两城合计约1.5平方公里。现城址四周的夯筑城垣大部分清晰可见。东城保存较好。墙体一般宽20米,残高3-5米,均用黄土分层夯筑而成。东城垣有一缺。应该为原城门位置。城内曾出土秦代铜权及“半两”钱,花纹方砖及瓦当。城址外围有多处秦汉时代墓葬。
320830-0051
老虎山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南阳村合心组东南约200米
老虎山墓群位于马坝镇南阳村合心组东南约200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墓群分布密集,均为土坑竖穴木椁墓,1990年以来市、县文物部门在此发现发掘战国、汉代墓葬数座,出土战国时期的铜戈、“蚁鼻钱”、印纹硬陶罐、瓿、瓮、盉等;汉代的釉陶罐、壶、漆几、漆案、漆盘、漆耳杯、玉璧、铁剑等。现该处多为农田和现代墓葬。
320830-0052
庙塘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立新组南侧
庙塘墓群位于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立新组南侧,20世纪70年代在农田改造中发现汉墓100余座,由南京博物院组织发掘。有土坑竖穴木椁墓、土坑墓,还有少数砖室墓。出土文物有汉代铜器、陶器、漆器、玉器等。器形有瓿、壶、罐、耳杯、几、案、玉璧、玉蝉、铜镜等。墓群所处地多为立新组耕种。
320830-0053
圩庄、缪庄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南阳村圩庄和缪庄东侧
圩庄、缪庄墓群位于马坝镇南阳村圩庄、缪庄组一带,此处和安徽的天长土地交错衔接。面积约1.5平方公里,20世纪70年代相似旱田改水田工程中曾发现汉代墓葬数座,后该地区又多次遭到盗掘。墓群多数为土坑竖穴木椁中型墓。出土文物有釉陶鼎、壶、盆、漆盘、耳杯、奁盒、铜镜、带钩、剑、玉剑饰等。
320830-0054
仓庄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南阳村仓庄组北侧
仓庄墓群位于马坝镇南阳村仓庄组水渠东侧天水岗一带,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原有封土墩20余座,在农田改造中,这里曾出土泥质灰陶罐、豆、盆及铜镜、铁刀等,现为水田。近年来该处屡遭盗掘。
320830-0055
云山水库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沙坝村槐庄组和余庄组,大小云山之间的云山水库西大堤之东
云山水库墓群位于盱眙县马坝镇沙坝村槐庄组和余庄组,大小云山之间的云山水库西大堤之东,面积约6万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在水利工程中发现汉墓约20余座,均为土坑竖穴木椁墓。出土文物有釉陶器和灰陶器及铜镜、铜带钩、漆奁盒、耳杯等。现仍有数座未经发掘的墓葬,均淹没于水下。
320830-0056
落星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沙坝村大云山西侧
落星墓群位于马坝镇沙坝村大云山西麓,面积约8万平方米,原有多处封土墩,现在开山和农田改造中已夷平。1983年开渠引水,发现土坑竖穴木椁墓10余座,其中有双棺,也有单棺,出土器物有灰陶罐、瓮、铜壶、盆、铁刀、漆器等。此处现有一部分为农田,其余为草地。
320830-0057
小范庄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沙坝村小范庄组东
小范庄墓群位于盱眙县马坝镇沙坝村小范庄组东,面积约2万平方米,1994年前后,当地村民推塘改田时发现了大量汉墓,主要是土坑竖穴木椁墓,出土了灰陶罐等器物;2007年再次整地、推塘、改田时发现大面积白膏泥,从迹象看应为小型墓葬,有10余座,未发掘。
320830-0058
沙坝遗址
宋、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沙坝村沙坝组东南
沙坝遗址位于盱眙县马坝镇沙坝村东南,面积约2.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有宋代刻花、划花瓷片及明代的青花瓷残片等,还有砖、瓦、陶罐、壶、碗等残片。该处没有开展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059
马庄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沙坝村马庄组东南水塘里
马庄墓群位于盱眙县马坝镇沙坝村马庄组东南水塘里,面积约200平方米。2001年当地村民推塘改田时发现大量小型汉墓,一般墓葬都无陪葬物,多为土坑竖穴木椁墓,棺木均已腐烂,个别出土有灰陶罐、壶、铜镜等。
320830-0060
獾墩子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卧龙村沈庄组东北约150米
獾墩子遗址位于盱眙县马坝镇卧龙村沈庄组东北约150米,高出地表约3米,面积约48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地表有绳纹泥质灰黑陶片、附加堆纹夹砂红陶片、鬲足及红烧土等。该遗址未开展正规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061
九里荒西周铜鼎出土点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卧龙村九里荒组北
九里荒西周铜鼎出土点位于盱眙县马坝镇卧龙村九里荒组北,1973年左右,当地村民钟洪余平整土地时出土一件西周铜鼎,高32.5厘米。口径33.4厘米,出土时掉一耳朵,已由南京博物院修复。该处没有其他文物出土。
320830-0062
孙墩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双马村孙墩组北
孙墩遗址位于盱眙县马坝镇双马村孙墩组北,高出地表约2.5米,面积约84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中心地带陶片密集,以泥质灰陶为主,红陶次之,还有少量的黑皮陶。纹饰有绳纹、弦纹、堆纹、指捺纹,可辨器形有鬲、甗、罐、瓮等。该遗址未经过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063
汤湖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石桥村汤湖组西
汤湖墓群位于盱眙县马坝镇石桥村汤湖组西,1958年发现有土坑墓、土坑竖穴木椁墓,形制已被破坏,占地面积600平方米;1986年窑厂在此取土时又发现一批土坑竖穴木椁墓、砖室墓等。出土了泥质灰陶壶、罐、铁剑、铜镜、玉饰及“五铢”铜钱等。
320830-0064
街西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高桥村街西
街西井位于盱眙县马坝镇高桥村街西,无井栏,井内径0.85米,井壁青砖圈砌,井深约4.5米。井内曾出土汉代陶罐。该井已闲置多年,现已深埋地下,地表无迹象。
320830-0065
徐庄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万斛村刘庄组东南
徐庄井位于盱眙县马坝镇万斛村刘庄组东南,无井栏,井口距地表1米,井壁大青砖横砖圈砌,已填平,井四周地表有唐代陶瓷器碎片。
320830-0066
鲁荡遗址
宋、元、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永兴村鲁荡组东南
鲁荡遗址位于盱眙县马坝镇永兴村鲁荡组东南,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2米。遗址内原有一口井,20年前已填埋,井外径0.9米,内径0.54米,井深10-20米,井栏为青石做成,上小下大,有26个勒痕,井壁为青砖圈砌。地表有宋代的白瓷托盏残片,元代白瓷碗残片,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片及瓦片等。
320830-0067
于桥遗址
宋、元、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永兴村学堂组西
于桥遗址位于盱眙县马坝镇永兴村学堂组西,面积约2.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5米。地表有宋代的影青瓷片、青釉、酱釉瓷片,元代白瓷碗残片,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片等,遗址内曾发现砖井两口。
320830-0068
獾墩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永兴村前赵庄组南
獾墩遗址位于盱眙县马坝镇永兴村前赵庄组南,遗址原高出地表约5米,现高约2米,面积约3200平方米,文化层厚1.2-1.6米。墩的西南陶片密集,有弦纹、绳纹泥质灰黑陶片、夹砂红陶片及鬲足等,可辨器形有鬲、罐、盆、甑等。该遗址未开展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069
二塘遗址
唐、宋、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旧街村二塘组西
二塘遗址位于盱眙县马坝镇旧街村二塘组西,遗址南北长约300米,东西宽约150米,面积约4.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4米。地表有唐、宋时期的黄釉瓷片、青瓷片、白瓷片,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片等,遗址之东曾发现墓葬。该处未经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070
龙墩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龙墩口村上游组北
龙墩遗址位于盱眙县观音寺镇龙墩口村上游组北,遗址原高出地表约4米,面积约25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地表所采集到的陶片,可辨认的有夹砂红陶鬲、甗、泥质灰陶罐及杯形器等。纹饰有绳纹、弦纹等。1991年修宁连公路时经淮安市博物馆发掘,现为平地。
320830-0071
下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顺河居委会顺河组
下庄遗址位于盱眙县观音寺镇顺河居委会顺河组,据调查,遗址原面积约4万平方米,从庄西400米长水沟剖面看,地表有一层黄土,厚约0.3米,文化层在黄土层之下,厚1-1.5米,沟里有大量的夹砂红陶、泥质灰陶、绳纹陶片、弦纹陶片,器形有罐、豆、钵、盆等及绳纹瓦片,并有陶井。
320830-0072
梓潼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顺河居委会梓潼组
梓潼井位于盱眙县观音寺镇顺河居委会梓潼组,青石井栏,内径0.8米,深约8米,井壁砖砌。1974年在淘井时发现宋代影青双螭高足杯、四系酱釉陶罐等文物,后该井闲置,现已废弃填平,处于水沟中。
320830-0073
上庄墓群
南朝、唐、宋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顺河居委会上庄组和汪庄组交界处
上庄墓群位于盱眙县观音寺镇顺河居委会上庄组和汪庄组交界处。20世纪70年代初平整土地开水渠期间,曾清理20余座墓葬,有砖室墓和土坑墓,出土南朝时期陶罐、盆、灶、俑;唐代的青釉盘口壶、釉陶罐、菱花镜、“开元通宝”铜钱;宋代的白瓷碗、茶托、执壶以及“太平通宝”铜钱等。
320830-0074
胜利墓群
战国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顺河居委会胜利组
胜利墓群位于盱眙县观音寺镇顺河居委会胜利组村内。据当地老人回忆,20世纪50年代,当地村民平整土地时发现两座土坑竖穴木椁墓,发现时棺木保存较好,出土有铜剑、铜镜等文物。文博部门没有在该处组织过勘探、发掘工作。
320830-0075
团结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顺河居委会团结组
团结墓群位于盱眙县观音寺镇顺河居委会团结组。据当地群众反映,1992年在维护、加固、做高干渠取土时发现两座汉墓,均为土坑竖穴木椁墓,发现时棺木尚未腐烂,出土器物有陶罐、铜镜等。在此处文博部门没有组织过抢救性发掘工作。
320830-0076
黄集大墩子墓
晋、南北朝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马庄居委会黄集组北
黄集大墩子墓位于盱眙县观音寺镇马庄居委会黄集组北。大墩现残高约5米,直径约60米,据当地村民回忆,在该处曾发现大量带花纹的墓砖,根据描述情况,应为晋代墓砖。文化部门没有在此开展过考勘探、调查发掘工作。
320830-0077
观音寺钱币窖藏点
战国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高坝村船塘组宁连公路东侧
观音寺钱币窖藏点位于盱眙县观音寺镇高坝村船塘组宁连公路东侧,面积不明,1987年12月发现钱币窖藏,出土布币几十枚,蚁鼻钱数百枚。布币高10厘米,肩宽3厘米,面文有“旆钱当七圻”五字,背文有“十货”二字。旆钱,意思是大钱。圻同釿,是计量单位。对于面文,过去都释为“殊布当釿”。战国盱眙属楚,曾多次出土楚国货币。
320830-0078
高坝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高坝村瓦屋组和小高坝组交界处宁连公路西侧
高坝墓群位于盱眙县观音寺镇高坝村瓦屋组和小高坝组交界处宁连公路西侧,1987年修宁连公路取土时在长约30米,宽约2米的范围内发现几座土坑墓,出土有汉五铢铜钱、铜剑等,墓葬保存状况不好。县文博部门没有在此开展过抢救性发掘工作。
320830-0079
王庄墓群
晋南北朝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顺河居委会王庄组北
王庄墓群位于盱眙县观音寺镇顺河居委会王庄组北,20世纪90年代,当地村民种地时,在据地表约1米地方挖出了带花纹青砖,长约30多厘米,应为墓砖,现墓砖具体尺寸及花纹不明。该处周边地区没有晋代文物出土。
320830-0080
新塘墓群
南朝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顺河居委会汪庄组北
新塘墓群位于盱眙县观音寺镇顺河居委会汪庄组北,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在该处曾清理20余座墓葬,有砖室墓和土坑墓,均为长方形,一般长2.4米,宽1.2米左右。出土有灰陶罐、釉陶罐、青瓷壶、虎子及“五铢”铜钱等
320830-0081
蔡庄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三官村蔡庄组西南
蔡庄墓群位于盱眙县观音寺镇三官村蔡庄组西南,据当地村民回忆,该处原为乱坟地,1973年左右平田时,在长约400米,宽约40米的范围内发现了几十座土坑竖穴木椁墓,出去有陶罐等随葬器物。
320830-0082
高塘墓群
南朝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三官村高塘组
高塘墓群位于盱眙县观音寺镇三官村高塘组,据当地村民回忆,在该村的村庄里及南北两侧,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00米的范围内,都曾出土过带花纹的墓砖,有的地方还出土过陶罐等器物。砖上花纹为连瓣纹。砖尺寸不明。没有在此开展过考古勘探发掘工作。
320830-0083
后大田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马庄居委会永久组南
后大田遗址位于盱眙县观音寺镇马庄居委会永久组南,面积约1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5米,遗址呈漫坡状,高出四周地表约0.7米。遗址内散落有青瓷片、黑瓷片及碎砖瓦片等。在地表约1米下,还曾出土花纹青砖等。在该处未有开展过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084
大圩遗址
宋、元、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堆头村圩东组
大圩遗址位于盱眙县观音寺镇堆头村圩东组,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据群众反映和老文博人员介绍,该处地表原有宋代刻花、印花瓷片,元代的白瓷碗残片,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白瓷残片和大量灰陶残片、残砖碎瓦。文化部门没有对该遗址开展过正规的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085
小周庄遗址
唐、宋、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三官村小周庄组村内
小周庄遗址位于盱眙县观音寺镇三官村小周庄组村内,面积约2.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9米,地表有唐、宋时期的白瓷、青瓷、黄釉、酱褐釉瓷片、明、清时期的青花等陶瓷片及残砖碎瓦。当地文化部门没有对该遗址展开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086
小周庄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三官村小周庄组村东农田边
小周庄井位于盱眙县观音寺镇三官村小周庄组村内,青石井栏,有17道明显的绳索磨痕,井栏内径为0.36米,外径为0.55米,高0.335米;井深约8米,石质井栏现局部已残破,该井尚未正式清理过。
320830-0087
龙王墩遗址
商、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新街居委会龙王组东南
龙王墩遗址位于盱眙县黄花塘镇新街居委会龙王组东南,遗址高于四周,呈漫坡状,最高处约为6米,占地面积1.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为1.5米。遗址土中陶片密集,有红陶、灰陶和少量的黑皮陶。陶片可辨的器形有鬲、鼎、壶、罐、钵等,陶片饰有绳纹、篮纹、弦纹、直线纹等。墩上分布古墓数座。现为淮安市文物保护单位。
320830-0088
大墩子遗址
商、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新街居委会墩庄组西
大墩子遗址位于盱眙县黄花塘镇新街居委会墩庄组西,遗址高于四周,呈漫坡状,最高处约为5米,占地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不明。遗址表层土中陶片密集,有红陶、灰陶和少量的黑皮陶。陶片可辨的器形有鬲、鼎、瓮、罐、钵等,陶片饰有绳纹、篮纹、弦纹等。文博部门未对该遗址进行过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089
赵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五里村赵庄组
赵庄遗址位于盱眙县黄花塘镇五里村赵庄组,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4米。据当地村民反映,该处原为荒地,地表散落有刻花、印花瓷片,黑釉碗底、高足碗底以及薄而大的砖块。在村民建房、挖墙基时,也会发现此类东西。文博部门未对该处开展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090
朱大滩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岗村居委会管庄组北
朱大滩遗址位于盱眙县黄花塘镇岗村居委会管庄组北,遗址高于四周地表,呈长方形,面积约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8米。地表有绳纹泥质灰陶片、附加堆纹泥质红陶片及红烧土等。可辨器形有罐、鬲、甗、杯、钵等。文博部门未对该遗址开展过正规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091
甫家坟滩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黄花塘村跃进组
甫家坟滩遗址位于盱眙县黄花塘镇黄花塘村跃进组,遗址呈方形,面积约6000平方米,文化层厚0.7-0.9米。地表所采集到陶片以夹砂红陶和泥质灰陶为主,纹饰有绳纹、弦纹等。可辨器形有鬲、釜、罐、碗等。该处未开展过正规的考古发掘。
320830-0092
沙墩子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黄花塘村跃进组
沙墩子遗址位于盱眙县黄花塘镇黄花塘村跃进组,遗址高出地表约1.5米,呈圆形,面积约3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有绳纹夹砂红陶片、鬲足、夹砂红陶釜、红陶罐等残片。对该遗址尚未开展过正规的考古发掘。
320830-0093
新四军军部旧址
1943-194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黄花塘村
新四军军部旧址位于盱眙县黄花塘镇黄花塘村。1941年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重建新四军军部。重建后的新四军军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战略转移的指示,从阜宁县的停翅港迁驻黄花塘。军部进驻黄花塘期间,指挥所属七个师,一个独立旅和浙东游击队,坚持华中地区敌后抗日战争。当时黄花塘因年久淤积成平坦洼地,战士们在此操兵练武,并在东北角为群众开凿吃水的新塘。新四军军部驻黄花塘长达两年多。军部原有大礼堂、办公室等用房百余间,1946年为国民党军队所毁。今尚存张云逸和曾山借住群众的草房三间,面积46.5平方米。1983年建陈列室等房屋,2003年新建1000平方米陈列室。复建陈毅、曾山、赖传珠住房及政治部等。新馆占地总面积为8万平方米。
320830-0094
徐墩七井
明、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耿公村朱岗组和范庄组
徐墩七井位于盱眙县黄花塘镇耿公村朱岗组和范庄组,在约2000米的范围内有砖井7口,东西向排列,现仅存1,2,3,5号井(从东向西依次编号1-7号),均为青石井栏,高0.3-0.5米,内径0.3-0.5米。青砖平砌井身,上口直径约1米,向下渐宽。其余3口已填埋。井内曾出土较多明、清陶瓷器等。该处七井排列有序、密集,周边还发现有战国到汉代的墓葬数座,据此推测应与军队驻扎有关。但尚未进行正规的考古勘探与发掘。
320830-0095
徐墩墓
战国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耿公村徐墩组
徐墩墓位于盱眙县黄花塘镇耿公村徐墩组,墩原高约6米,底径约30米。1996年,遭盗墓份子盗掘,在墩顶部挖一盗洞,深约10米,口径约1.2米,底部已可见棺木,后由淮安市博物馆进行了考古发掘,此墓为土坑木椁墓,夯土层清晰可辨,夯印密集。墓葬东部有两个早期盗洞,棺木早年已被破坏,棺盖上部发现遗骨,墓室内基本被清洗一空,仅出土有一漆碗。在墓南侧约20米处还有一座墓葬,未曾发掘,现仍保存在地下,地表为平地,种植水稻、小麦等作物。
320830-0096
托泥遗址
商、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大字营村托泥组
托泥遗址位于盱眙县旧铺镇大字营村托泥组,遗址原高约3米,现高约2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地表散落有大量泥质灰陶、红陶及夹砂灰陶片等,可辨器形有鬲、瓮、罐、盆等,纹饰有绳纹、弦纹、篮纹等。文化部门至今尚未在此开展过正规考古勘探发掘,文化层厚度不详。
320830-0097
抗大华中分校旧址
194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新铺村泊口组
抗大华中分校旧址位于盱眙县旧铺镇新铺村泊口组,1942年,抗大分校曾设立于此。系利用原庙宇四合院的天井搭一礼堂。当年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曾在这里给学员作报告,二师也曾在这里开军事会议。1943年后,这里曾设过建设大学、淮南专署。现在礼堂已毁,仅剩院内一棵大树。
320830-0098
桥南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旧铺村桥南组
桥南井位于盱眙县旧铺镇旧铺村桥南组,井栏为青石质,圆形,外径0.92米,内径0.7米,高0.2米。井内曾出土汉代陶罐。该井原位于旧铺镇街道的繁华地带,旧铺桥南端公路边,后公路扩宽导致该井填平埋入地下。
320830-0099
槐树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张洪村槐树组北
槐树遗址位于盱眙县旧铺镇张洪村槐树组北,面积约4.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7米,据当地村民反映曾在水塘边发现有大量的陶片,大多为泥质弦纹灰陶片,可辨器形有罐、壶、钵等及绳纹筒瓦。文博部门没有在该处进行过考古勘探发掘工作。
320830-0100
苏岗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好汉村周庄组周庄机站西北侧
苏岗墓群位于盱眙县旧铺镇好汉村周庄组周庄机站西北侧,面积约4000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当地村民开渠,发现土坑竖穴木椁墓、土坑墓20余座。墓葬保存状况不好,形制已被破坏,出土器物有铜镜、带钩、铁刀、泥质灰陶罐、壶、瓿以及“五铢”铜钱等。
320830-0101
千棵柳遗址
商、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千棵柳村千棵柳组北约300米。
千棵柳遗址位于盱眙县旧铺镇千棵柳村千棵柳组北约300米,文化层厚约0.5米,地表散落有大量泥质黑陶灰陶、红陶及夹砂红陶片等,纹饰有弦纹、绳纹、篮纹等,可辨器形有鬲、罐、瓮、壶等。2005—2006年修筑的宁淮高速从此经过,淮安市博物馆曾在此进行过抢救性发掘。
320830-0102
罗营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好汉村好汉组南300米
罗营遗址位于盱眙县旧铺镇好汉村好汉组南300米,面积约1平方公里,文化层厚约0.6米,据当地村民回忆,地表有大量的筒瓦、板瓦,还有泥质灰陶罐、壶、钵残片等,多数饰绳纹、少数饰弦纹。时湾水库建成后,遗址已全部淹入水中。
320830-0103
艾巷墓群
六朝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好汉村大连组东南约300米
艾巷墓群位于盱眙县旧铺镇好汉村大连组东南约300米,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面积约1.5万平方米范围内清理砖室墓、土坑墓10余座,长约2.3米,宽1.15米左右。墓砖上有多种几何图案,出土陶罐、釉陶罐、壶、青瓷四系罐、鸡首壶、铜带钩等。时湾水库建成后,现已全部淹入水中。
320830-0104
乱茔墓群
南朝、明、清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好汉村红郢组东约200米
乱茔墓群位于盱眙县旧铺镇好汉村红郢组东约200米,在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有南朝墓葬约有20座,明清墓葬18座。南朝墓葬已无地表迹象,但在该处曾采集到南朝时期的陶俑残头、陶瓷碎片等,应为南朝时期的砖室墓。明、清时期墓葬尚有封土,残高1.2米左右,底径2.5米左右,均为土坑墓,长2米,宽1.1米左右。出土明、清时期青花瓷碗、盘及“洪武通宝”、“天启通宝”、“康熙通宝”等铜钱。
320830-0105
王郢遗址
唐、宋、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雨山村王郢组西
王郢遗址位于盱眙县旧铺镇雨山村王郢组西,面积约3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4米。地表可采集到唐代青瓷圈足碗、黄釉陶罐残片,宋代白瓷托盘、瓶及明代青花瓷、影青瓷片以及大小不等的砖瓦残块。文博部门尚未在该处进行过考古发掘工作。
320830-0106
桥西遗址
宋、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雨山村王郢组东
桥西遗址位于盱眙县旧铺镇雨山村王郢组东,面积约30000平方米,文博部门至今未在该处开展过正规考古勘探发掘,文化层厚未知。据当地村民回忆,从遗址地表可采集到宋代青瓷碗底、影青瓷壶残片及明代青花瓷以及大小不等的砖瓦残块。现在地表已很少见到砖瓦残片及瓷片了。
320830-0107
杜大庄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焦山村砖井组
杜大庄井位于盱眙县旧铺镇焦山村砖井组,井栏为青石质,整体为八棱形,边长为0.28米,内圈为圆形,外径0.63米,内径0.4米,高0.4米,石井栏内口沿处有绳索磨痕29道,上写有“大明万历九年七月吉日永造”。井壁上部为18层青砖平砌,下为圆石圈砌。当地相传该井为明代考中探花的李姓人家所置。
320830-0108
王庄铜器出土点
春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马桥村王庄组
王庄铜器出土点位于盱眙县旧铺镇马桥村王庄组,1985年4月下旬,村民徐安才在挖水沟时,在该处地下0.5米处发现春秋铜匜一件,铜匜通高19厘米,长29厘米,腹宽23厘米,重1750克。椭圆形,平底。流呈兽头形,饰饕餮纹。器身饰蟠虺纹和绞索纹。内底刻篆铭一行九字“工□季生乍其盥会盥”,经考证,为春秋吴国器,应为吴王夫差前的吴王季。后县文博人员在周边做了考古调查工作,没有新的发现。光绪《盱眙县志稿》载:靈王四年(前568年),鲁仲孙蔑、卫孙林父会吴于善道地,这一铜匜出土为这一历史提供了证据。
320830-0109
红旗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肖桥村红旗组
红旗墓群位于盱眙县穆店乡肖桥村红旗组,据当地村民反映,20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在挖沟时挖出大量墓砖,上有花纹,有楔形和长方形两种形制,同时还出土有陶罐等。近些年来,当地村民在耕种中还偶然会发现同样的墓砖。
320830-0110
前陶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仁昌村前陶组北
前陶遗址位于盱眙县穆店乡仁昌村前陶组北,此处高出周边地表约1米,呈漫坡状,面积约2500平方米,从水沟的剖面看文化层厚约2米。地表有夹砂红陶鬲足、泥质灰陶豆把、绳纹陶片及大量红烧土等。
320830-0111
前陶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仁昌村前陶组西南
前陶墓群位于盱眙县穆店乡仁昌村前陶组西南,据当地村民回忆,20世纪70年代,当地村民在开挖塘时,发现了几座墓葬,同时出土陶罐等器物。墓深约均2米,长约2米。棺木基本都还没有腐烂,应为土坑木椁墓。该处现已位于水塘中。
320830-0112
新庄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仁昌村新庄组宁宿徐公路边
新庄墓群位于盱眙县穆店乡仁昌村新庄组宁淮公路边,2006年,修宁淮高速公路取土时发现,淮安市博物馆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汉代墓葬数座,均为土坑竖穴木椁墓,出土器物有釉陶罐、壶、瓿、灰陶罐、壶、铜镜、铜剑及“五铢钱”等。墓葬保存较好,棺木均还完好。
320830-0113
惠大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越李村惠大庄组东
惠大庄遗址位于盱眙县穆店乡越李村惠大庄组东,面积约2.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3米。据当地村民回忆这里以前地表有绳纹泥质灰黑陶片、夹砂红陶鬲足等。文博部门没有对这里展开过考古勘探、发掘。遗址现为村宅。
320830-0114
砖井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莲塘村砖井组
砖井遗址位于盱眙县穆店乡莲塘村砖井庄组,面积约1万平方米,没有开展考古勘探、发掘,文化层厚未知。据当地老人回忆,20世纪40年代以来,村民耕种时经常发现青砖,应为墓砖,出土黄釉碗、陶罐、铜钱等,现地表上仍可见散落的大量青瓷、白瓷片及陶片和残砖碎瓦等。
320830-0115
南窑庄金、铜器窖藏点
战国、汉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马湖村南窑庄组
南窑庄金、铜器窖藏点位于穆店乡马湖村南窑庄组,1982年2月10日在此发现出土了一批窖藏文物,窖藏距地表深1.4米,窖穴下部周壁直径2米,残深0.6米。出土镶嵌金银镂空网套饰壶,壶内装有36件楚汉黄金铸币 -郢爰、麟趾金、马蹄金。壶口盖有一只重达9000克的金兽形权。这批文物四周并无包含物,金兽据地表1米,金兽下放着铜壶,壶座下已接近生土。这批文物对研究我国封建社会的手工艺术,度、量、衡和货币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320830-0116
江营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穆店村拥护组
江营井位于盱眙县穆店乡穆店村拥护组,青石井栏,鼓腹唇口,井口外径0.65米,内径0.47米,高0.45米,井口到水面深1.75米,井身径约1.2米,为青砖平砌。井水清澈,常年不涸,据当地老人回忆,该井至少有一百年历史。
320830-0117
后江营遗址
唐、宋、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穆店村拥护组北
后江营遗址位于盱眙县穆店乡穆店村拥护组北,面积约10万平方米,文化层约0.4米。地表有唐、宋时期的黄釉、黑釉、白瓷残片及残砖碎瓦,曾发现唐代的双凤镜、黄釉碗、明代的青花瓷瓶及上千斤的明、清钱币窖藏。
320830-0118
瓦屋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莲塘村瓦屋组
瓦屋墓群位于盱眙县穆店乡莲塘村瓦屋组,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范围内, 先后发现墓葬数座,出土了山水人物故事罐、铜钱等,还有漆棺。其中山水人物故事罐为宋代磁州窑中的佳品,肩部绘八朵菊花;腹部绘山水人物:两山之右有一门楼,两人宽服向门楼拱手而行。画面虚实得当,结构准确,线条简洁流畅。
320830-0119
韦家后大塘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莲塘村杜庄组韦家后大塘
韦家后大塘墓群位于盱眙县穆店乡莲塘村杜庄组韦家后大塘,据当地村民反映,20世纪90年代初,组织挖掘清理水塘时,发现地下有墓砖及灰陶罐等,墓砖的短侧面有花纹,当时并没有组织清理挖掘,现在该地全部位于水塘中。
320830-0120
跃进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肖桥村跃进组西北
跃进墓群位于盱眙县穆店乡肖桥村跃进组西北,20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挖菜园时,发现大量宋代墓砖,同时还出土陶瓷器碎片等。墓砖长10.6厘米,宽5.5厘米,厚1.7厘米。文博部门没有在该处进行过抢救性发掘。
320830-0121
东陶大墩子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仁昌村东陶组南
东陶大墩子墓位于盱眙县穆店乡仁昌村东陶组南,据当地老人回忆,20世纪60年代初,当地村民组织挖掘过此土墩,在距地表深3米左右处,发现大量墓砖,后因传风水会遭破坏而终止挖掘行为。该大墩子原高约5米,现残存高约3米,底径约20米。
320830-0122
徐庄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越李村徐庄组北
徐庄墓群位于盱眙县穆店乡越李村徐庄组北,1978年左右,当地村民在平坟整田时,在距地表深0.5米左右处,发现大量墓砖,为砖室墓,没有文物出土。
320830-0123
傅庄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越李村傅庄组西北
傅庄墓群位于盱眙县穆店乡越李村傅庄组西北,据当地村民回忆,20世纪70年代,当地农户在调整改造土地时,发现一座砖室墓,深2米左右,墓砖上有花纹,墓室内置双棺,同时还发现有陶罐等。
320830-0124
太原王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龙王山村山根组北
太原王墓位于盱眙县穆店乡龙王山村山根组北,20世纪60年代,当地村民在种田时,发现大量墓砖,墓砖上短侧面有“太原王”铭文。据当地村民回忆,此墓为带有墓道的砖室墓,墓道长10余米,墓室大小不明,坐北朝南,未见文物出土。
320830-0125
燕墩山墓群
魏晋南北朝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莲塘村燕墩山
燕墩山墓群位于盱眙县穆店乡莲塘村燕墩山,1998年和2004年,分别有盗墓者盗掘此处一座古墓,当时地表可见盗掘出的墓砖,砖的长侧面有莲瓣纹、几何纹等,为晋代墓砖常见纹饰,未见有文物出土。在山顶有土墩一座,高约4米,底径约20米。
320830-0126
熊郢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陡山村熊郢组小朱山东南麓
熊郢墓群位于盱眙县王店乡陡山村熊郢组、小珠山(海拔高程90米)东山腰。低山、丘陵地貌。山坡植被主要是山草,平缓处村民开垦的田块上种植有山芋及豆类作物,山脚下是农田。天泉湖在小珠山的西北麓。所在区域处北亚热带和温暖带过渡气候区,属冬干夏湿、春秋不稳定半湿润气候类型。
320830-0127
古城岗墓群
战国、汉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陡山村西阳郢组石鼓山东南麓
古城岗墓群位于盱眙县王店乡陡山村西阳郢组石鼓山东南麓,墓群分布在石鼓山的东南麓,面积约1万平方米。有大小封土墩30余座,土墩底径约为8-20米,残存高2-5米。有土坑木椁墓,也有崖坑墓,长2.85-2.3米,宽1.6-1.2米,1996年,淮安市博物馆曾在此处组织发掘几座,出土战国时期的印纹硬陶瓿、罐等,纹饰有方格纹、菱形纹、席纹等,青铜臿、“蚁鼻钱”;汉代的夹砂和泥质灰陶鼎、壶、罐、铜剑、铜镜及玉璧、漆盘等。墓葬一般保存都较差。
320830-0128
花园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化农村花园组南
花园遗址位于盱眙县王店乡王店乡化农村花园组南,呈漫坡状,高出四周地表约2米,面积约7000平方米,地表散落有大量残砖碎瓦及少量的青花瓷片。应为明、清时期建筑遗址。此处未经正规考古勘探发掘,文化层厚尚不明确。
320830-0129
古法寺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化农村花园组和潘郢组之间
古法寺遗址位于盱眙县王店乡化农村花园组和潘郢组之间,呈漫坡状,高出四周地表约1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地表散落有大量残砖碎瓦及少量的宋代青瓷片。在遗址西北侧曾在距地表深约1米处,挖出墓砖、陶罐等。
320830-0130
凤凰砖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安乐村凤凰组
凤凰砖井位于盱眙县王店乡安乐村凤凰组,青石质井栏,外为六角形,内为圆形,高0.34米,外最大径0.54米,外最小径0.49米,内径0.38米,外边长0.28米,井深约18米,井身为青砖平砌。曾出土“洪武通宝”、鹿角、黑碳等。
320830-0131
铁山寺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古城林场南郢组(现为“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内),在庙山西南山腰处
铁山寺遗址位于盱眙县王店乡古城林场南郢组(现为“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内),在庙山西南山腰处。现该处仍可见有残存的石香炉,石柱础、条石、残砖碎瓦。据传说此寺庙建于北宋太祖末年大宗元年(公元968-978年)。民国十年毁于战火。
320830-0132
余山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北山村余山组凹子山上
余山墓群位于盱眙县王店乡北山村余山组凹子山上,山顶原有20余座封土墩,底径约30米,山上耕种时曾挖出墓砖。1996年左右,在山东南麓曾挖出大量墓砖,墓砖长33厘米。宽16.5厘米,厚5厘米,短侧面上有钱纹、双线半圆形图案,未有文物出土。在该地区尚未开展过考古发掘工作。
320830-0133
界牌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范墩村双井组庄头
界牌井位于盱眙县王店乡范墩村双井组庄头,青石质井栏,高0.49米,外径0.92米,内径0.63米,井内口沿有使用时绳索磨出的凹痕54条。井深约6米,井身直径约1.2米,青砖平砌,砖较长,水很清。原来西边还有井一口,后修路时已填埋。附近有残砖碎瓦。
320830-0134
古城岗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陡山村韩郢组
古城岗遗址位于盱眙县王店乡陡山村韩郢组,在长岗上,东西宽约600米,南北长约800米,面积约48万平方米。未发现城垣遗迹,地表土色灰黄,文化层厚约1-1.5米,有筒瓦、板瓦、花纹砖、夹砂陶、泥质灰陶缸、圜底罐、豆、盆残片。当地村民说在雨后该处常可捡到蚁鼻钱。至今对该遗址未开展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135
杜山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杜山村杜山组
杜山墓群位于盱眙县王店乡杜山村杜山组,1993年左右,当地村民在耕田时,在距地表深约1米处,挖出大量墓砖,长32厘米,宽15.6厘米,厚6厘米。据出土的墓砖可知为汉代砖室墓,没有文物出土,文博部门也没有在此开展过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地表无墓葬封土遗存。
320830-0136
路西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杜山村路西组西南约500米
路西井位于盱眙县王店乡杜山村路西组西南约500米,1987年发现,井身用块石圈砌,外径约1.2米,深约3米,发现时已无井栏,井内出土绳纹陶罐及“蚁鼻钱”等,原井的周边发现有唐代的碎陶瓷片。现井所在地已被当地村民挖成水塘。
320830-0137
青平山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仇集镇明山村王庄组清平山山顶南部
青平山井位于盱眙县仇集镇明山村王庄组清平山山顶南部,无井栏,井壁为石块构砌,井腹上小下大,上口直径1米许,下部直径2.5米,深约5米,井内曾出土宋代铁钱币。据清光绪《盱眙县志稿》,该处曾为南宋军营,该井当为当年军队用水井。
320830-0138
青平山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仇集镇明山村王庄组清平山山顶
青平山遗址位于盱眙县仇集镇明山村王庄组清平山山顶,据清光绪《盱眙县志稿》载,该山又名清平山,曾为南宋军营驻地。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3米。地表有刻花、印花、划花等瓷片多种。在遗址北部发现南宋嘉定年间石碑一块,长方形,高1.4米,宽0.7米,厚0.15米,字迹大多漫漶不清。曾出土深腹铁锅、铁钱、铜镜、月牙铲等。同时还发现同时代墓葬及画像石3块。
320830-0139
白泥岗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仇集镇象山村白泥岗组西
白泥岗墓群位于盱眙县仇集镇象山村白泥岗组西,20世纪70年代平整土地时发现土坑墓8座,形制已被破坏,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出土泥质灰陶鼎、壶、罐等。近些年来,在面积约20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又发现土坑墓和崖坑墓数座,出土有陶罐、剑、铜镜等。
320830-0140
仇郢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仇集镇象山村白泥岗组西北大涧之南
仇郢遗址位于盱眙县仇集镇象山村白泥岗组西北大涧之南,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8米。地表有泥质红陶、泥质灰陶的绳纹陶片,器形有罐、豆、钫,筒瓦、板瓦残片等。该遗址没有开展考古勘探挖掘。
320830-0141
荷花庄遗址
唐、宋、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仇集镇霖治村荷花组东南约200米
荷花庄遗址位于盱眙县仇集镇霖治村荷花组东南约200米,面积约3.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6米。地表高洼不平,有唐、宋时期的青釉、黄釉、白釉瓷片,明、清时期的青花瓷残片及残砖碎片。可辨器形有罐、碗、注子、托盏、盘等。该遗址未开展考古勘探挖掘。
320830-0142
钻墩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仇集镇霖治村耿郢组西约500米
钻墩遗址位于盱眙县仇集镇霖治村耿郢组西约500米,高出地表约1.5米,呈漫坡状,面积约9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7米。地表可见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红陶次之,还有少量的黑皮陶。纹饰有绳纹、附加堆纹、叶脉纹等,可辨器形有罐、壶、碗、盆等。
320830-0143
金郢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仇集镇演发村金郢组南约100米
金郢遗址位于盱眙县仇集镇演发村金郢组南约10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地表现有少量宋代黄釉、青釉瓷片及残砖碎瓦片等,据当地村民反映,在遗址内曾出土十几公斤铜钱。至今该遗迹没有经过考古挖掘。
320830-0144
冯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仇集镇象山村冯庄组北
冯庄遗址位于盱眙县仇集镇象山村冯庄组北,面积约3万平方米,地表现有少量宋代青釉瓷片及残砖碎瓦片等,在遗址西侧发现一座砖室墓,在遗址中心处原有一井,现已填埋。该遗址和墓葬没有开展考古挖掘调查。
320830-0145
孙中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仇集镇凤山村孙中组刘爱平院内
孙中井位于盱眙县仇集镇凤山村孙中组刘爱平院内,井栏为玄武岩,圆形,高0.37米,外径0.88米,内径0.48米。井身青砖横竖间隔圈砌,井深约15米,井身直径1.2米,20世纪70年代发现。井内曾出宋代白釉盘、黑釉盏、青白釉壶等数十件。
320830-0146
戴郢遗址
宋、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仇集镇龙山村戴郢组南约200米
戴郢遗址位于盱眙县仇集镇龙山村戴郢组南约200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地表有大量残砖碎瓦片及少量青釉、白釉瓷片、青花瓷片等,还有少量灰陶片,可辨器形有碗、罐等。该遗址没有开展过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147
苗小街遗址
宋、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仇集镇凤山村苗小街组东
苗小街遗址位于盱眙县仇集镇凤山村苗小街组东,面积约12000平方米,地表有大量残砖碎瓦片及少量青釉瓷片、青花瓷片等,还有少量灰陶片,可辨器形有碗、罐等。据当地村民反映,在该组东南、西北向长约1公里的狭长范围内有大量陶瓷片及砖瓦片。现都已盖成村宅。该遗址未经过考古挖掘,文化层厚度不详。
320830-0148
丁管墩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仇集镇长港村丁管组西南约500米
丁管墩墓位于盱眙县仇集镇长港村丁管组西南约500米,封土墩现高约5米,底径约20米,在墩顶深约0.4米处便发现汉代墓砖。据当地村民回忆,墩周围原有大量陶瓷片和砖瓦片等,现已少见。
320830-0149
大许营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仇集镇象山村大许营组西南约500米
大许营遗址位于盱眙县仇集镇象山村大许营组西南约500米,面积约13000平方米,地表散落有少量宋代青瓷、白瓷片及残砖碎瓦片等,可辨器形有碗、壶、罐等。该遗址为开展过考古勘探、发掘,文化层厚度不明。
320830-0150
刘营遗址
宋、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仇集镇朱刘村刘营组东北
刘营遗址位于盱眙县仇集镇朱刘村刘营组东北,面积约10000平方米,地表有少量青瓷、白瓷片、青花瓷片及残砖碎瓦片等,可辨器形有碗、壶、罐等。该遗址未开展过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151
周郢墓地
西晋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龙泉村周郢组南
周郢晋墓位于盱眙县河桥镇龙泉村周郢组南,1996年发掘,为券顶砖室墓,平面呈凸字行,全长6.2米,宽2.36米,大部分墓砖有模印花纹,图案有翼龙、翼虎、朱雀等,出土青瓷盘口壶、碗、唾盂、香炉、辟邪水注等。墓砖铭文记载:“元康元年岁左辛癸六月五日梁国向君墓”,“元康”是晋惠帝的年号,元康元年即公元291年。该墓葬历史上已被盗掘,顶部倒塌。
320830-0152
蒋坟眼遗址
西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蒋郢村杨郢组西约200米
蒋坟眼遗址位于盱眙县河桥镇蒋郢村杨郢组西约200米,遗址最高处高出周边地表约3米,呈漫坡状,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4-0.7米,地表采集到夹砂红陶、泥质灰陶残片,器形有鼎、鬲、豆等,纹饰有绳纹、弦纹。该遗址没有开展过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153
六郎墩遗址
西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蒋郢村杨郢组东
六郎墩遗址位于盱眙县河桥镇蒋郢村杨郢组东,遗址呈台形,突出四周平地约6米,墩顶平坦,面积约8000平方米。1987年由南京博物院组织发掘,出土夹砂红陶、泥质灰陶鼎、鬲、甗、簋、盆、豆、碗、杯、钵、罐、纺轮等,骨器有锥、匕、锤,铜器有刀、镞等。在遗址中发现卵石砌成的井及墓葬。
320830-0154
陶瓷沟遗址
西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蒋郢村杨郢组东南
陶瓷沟遗址位于盱眙县河桥镇蒋郢村杨郢组东南约200米,与六郎墩遗址隔田相望。遗址呈漫坡状,高出周边地表约2米,面积约12000平方米,在地表散落有夹砂红陶、泥质灰陶片等,纹饰有绳纹、弦纹等,可辨器形有鬲、罐、壶等。对遗址没有开展过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155
杨郢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蒋郢村杨郢组南
扬郢遗址位于盱眙县河桥镇蒋郢村杨郢组南。遗址呈漫坡状,高出周边地表约3米,面积约12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可采集到附加堆纹泥质红陶片、绳纹泥质灰陶片,器形有罐、罍、瓿、鬲等。
320830-0156
小郢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石港村小郢组西约1000米
小郢遗址位于盱眙县河桥镇石港村小郢组西约1000米。遗址呈漫坡状,高出四周地表约2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地表可采集泥质红陶、灰陶片和夹砂红陶片等,地表有大量红烧土块,纹饰有绳纹、弦纹等,可辨器形有鬲、罐等。
320830-0157
朱郢遗址
唐、宋、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石港村朱郢组北约800米、公路西
朱郢遗址位于盱眙县河桥镇石港村朱郢组北约800米、公路西。面积约45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3米,地表有唐代绳纹砖、灰瓦片,白釉、黄釉、青釉、黑釉瓷片,宋代的划花白瓷和明代的青花瓷片等。可辨器形有碗、壶、罐、粉盒、瓶等。
320830-0158
湖田遗址
唐、宋、元、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淮峰村新庄组西南约500米
湖田遗址位于盱眙县河桥镇淮峰村新庄组西南约1000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4米,地表有唐代的青瓷罐、盘口壶、碗残片,宋代白瓷注子、高圈足碗残片,元代的白瓷罐、碗残片及明代青花罐、碗残片以及碎砖、碎瓦等。
320830-0159
淮峰遗址
唐、宋、元、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淮峰村牧羊组西北
淮峰遗址位于盱眙县河桥镇淮峰村牧羊组西北。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6米,地表有大量陶片、瓷片、瓦片和碎砖,附近曾出土大量的方石、条石等。瓷片可辨器形有唐代的四系盘口壶、圈足碗,宋代的托盏、瓶、碗,元代的白瓷碗、盘和明代的青花碗、盘等。据当地群众反映,该处原为码头。遗址上还分布有许多墓葬。
320830-0160
李嘴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大莲湖村李嘴组西,青年组东约200米
李嘴遗址位于盱眙县河桥镇大莲湖村李嘴组西,青年组东约200米,面积约4千平方米。当地村民挖鱼塘时挖出大量灰陶及少量红陶片,纹饰有绳纹、粗弦纹等,器形有罐、板瓦、筒瓦残片等。
320830-0161
范郢遗址
六朝、唐、宋、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洪山村范郢组猫耳湖大堤东
范郢遗址位于盱眙县河桥镇洪山村范郢组猫耳湖大堤东,面积约84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3米。地表有六朝时期的泥质灰陶片、红陶片、青釉瓷片,唐代的白瓷、黄釉瓷片、黑釉瓷片,宋代的龙泉窑瓷残片以及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片及绳纹砖等。该遗址至今未经过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162
杨郢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洪山村杨郢组西
杨郢墓群位于盱眙县河桥镇洪山村杨郢组西,面积约4000平方米,原有封土已夷平。20世纪70年代以来清理20余座长方形砖室墓,长2.45-2.2米,宽1.25-1.1米,残高1.15-0.8米左右,葬具均已朽,随葬品很少,破坏严重。出土青瓷盘口壶、罐、“隋五铢”、“开元通宝”钱币等。
320830-0163
搭莲湖遗址
汉、六朝、唐、宋、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三元村王西组西北1500米
搭莲湖遗址位于盱眙县河桥镇三元村王西组西北1500米,面积约1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5-0.7米。地表有大量汉代陶片,纹饰有绳纹、篮纹、弦纹等,另有六朝的青瓷片,唐代的黄釉瓷片、白瓷片,宋代的黑釉瓷片、划花白瓷片以及明代的青瓷片等。遗址内曾挖出3口井,现剩1口未填,无井栏,井壁青砖圈砌,直径80-90厘米左右,深约10米,曾出土陶罐、瓷罐等。
320830-0164
张营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幸福村张井组村中
张营井位于盱眙县河桥镇幸福村张井组村内,青石质井栏,外径0.59米,内径0.48米,高0.23米,井身青砖圈砌,深约15米。1962年淘井时,从井内出土宋代陶器、瓷器数十件。
320830-0165
陆岗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猫湖村陆岗组
陆岗井位于盱眙县河桥镇猫湖村陆岗组,青石质井栏,井栏成喇叭状,上小下大,内径0.6米,井身圆石圈砌,井上两米为现代修砌。该井曾经修复,下部为原始井身,井的上半部分为现代后期修建。
320830-0166
东湖遗址
唐、宋、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猫湖村西墩组西北
东湖遗址位于盱眙县河桥镇猫湖村西墩组西北,面积约45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有唐代的白釉、黄釉、黑釉瓷片,宋代的青灰釉、牙黄釉瓷片,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片,可辨器形有罐、壶、瓶、碗、盆等,还有灰砖和蚌壳等。
320830-0167
东湖墓群
南朝、唐、宋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三元村东湖组玉皇殿山北山腰处
有墓葬20余座。地表可采集到南朝时青瓷碗残片,墓砖花纹有钱纹、四蒂纹、草叶纹、菱形纹等。唐代的青釉莲瓣纹瓷片、平底碗残片、黑釉瓷片、“开元通宝”,以及宋代的白瓷残片和“淳化元宝”、“咸平元宝”等铜钱。
320830-0168
潘墩遗址
西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龙泉村陈宗组北公路西
潘墩遗址位于盱眙县河桥镇龙泉村陈宗组北公路西,呈漫坡状,最高处约4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遗物有夹砂红陶绳纹鬲、甗、灰陶绳纹及弦纹罐、罍、瓿等,还有泥质红陶的钵形研磨器。该遗址至今没有进行挖掘调查。
320830-0169
陈宗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龙泉村陈宗组西北约1000米
陈宗遗址位于盱眙县河桥镇龙泉村陈宗组西北约1000米,面积约1.3万平方米,地表可采集到少量青瓷、黄釉瓷片等还有大量残砖碎瓦片。据当地村民反映,在往年的耕种过程中曾发现有大量瓷片、残墙断壁,有部分现已淹没于淮河之中。
320830-0170
小圩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黄龙村码头组
小圩明墓位于盱眙县河桥镇黄龙村码头组,墓主志书无载,封土高1.5米,直径约8米。墓前原有石牌坊一、无字碑一、石狮、石羊、石虎各一对。20世纪70年代石刻散失。1985年将三对石兽移至第一山。
320830-0171
陈道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古桑乡龙潭村中郢组石羊山北
陈道墓位于盱眙县古桑乡龙潭村中郢组石羊山北,陈道(1435-1504年),明弘治刑部尚书。封土残高2.5米,底径8米。墓前原有碑及龟趺、石羊4、石马2、石香炉,现仅存龟趺、碑及香炉各一。1996年冬被盗掘,后由县文化局组织挖掘,出土汉白玉墓志一盒及黄釉罐等。
320830-0172
将军坟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古桑乡佛窝村吴岗组小面山北山脚下
将军坟墓位于盱眙县古桑乡佛窝村吴岗组小面山北山腰上,原有封土墩高约4米,底径约20米,据当地村民回忆,墓前有石人、石桌等,在20世纪80年代,当地村民推土开山时,曾发现过墓葬,村民害怕有毒气,于是又原样湮埋,墓葬为砖室结构,用糯米汁石灰勾缝,未挖到底。
320830-0173
刘观庄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古桑乡龙潭村宋田组石灰窑西北
刘观庄遗址位于盱眙县古桑乡龙潭村宋田组石灰窑西北,面积约7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瓦片多,陶瓷片少,瓷片中有青花瓷碎片。遗址西边小桥下有圆首石碑一块,中间一行铭文“万春桥”,系乾隆五十五年(1790)立。据当地群众反映,此处历史上原为古街道,未经考古发掘。
320830-0174
马场墓群
战国、唐、宋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古桑乡古桑林场马场组老军山西南山腰
马场墓群位于盱眙县古桑乡古桑林场马场组的老军山西南山腰,面积约1000平方米,其中战国时期的竖穴土坑木椁墓中曾出土几何纹印纹陶器、青铜兵器等;唐、宋时期的小型土坑和砖室墓,曾出土青瓷碗、盘口壶、罐及“五铢”、“隋五铢”、“开元通宝”、“太平通宝”、“祥符元宝”等铜钱。现还有六座封土墩,高约5米,底径约15米,从北向南编号1-6号。
320830-0175
张小郢遗址
唐、宋、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古桑乡石龙村张小郢组西
张小郢遗址位于盱眙县古桑乡石龙村张小郢组西,面积约20000平方米,呈西南高、东北低漫坡状,地表散落有少量青瓷、黄釉瓷片,明、清青花瓷片等及一些残砖碎瓦片。遗址内曾清理砖井1口,深约15米,井身用砖圈砌,未出土文物,现已填埋。该遗址未经过考古挖掘调查。
320830-0176
张南墓群
汉、魏、晋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古桑乡石龙村张南组北山
张南墓群位于盱眙县古桑乡石龙村张南组北山,据当地村民反映,该处原有封土墩多个,面积约5000平方米。2006年11月份,当地村民在整田植树时在距地表约0.4米处发现大量墓砖,墓砖有长方形和楔形两种,长方形墓砖长32厘米,宽15.5厘米,厚5.5厘米,砖短侧面上有莲瓣纹。墓葬为砖室墓,深约2米,无文物出土。
320830-0177
邱郢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星星居委会邱郢组邱郢机电站东南
邱郢墓群位于盱眙县桂五镇星星居委会邱郢组邱郢机电站东南,据当地群众反映,在修建水利工程中曾在面积50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墓葬近20座,地表有封土,已被夷平。有土坑墓、土坑竖穴木椁墓。曾出土泥质灰陶鼎、壶、罐、钵等,铁器有剑、釜,铜镜、带钩及“五铢”钱等。
320830-0178
石鼓山遗址
周、汉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方港村妇女组石鼓山西北约1公里
石鼓山遗址位于盱眙县桂五镇方港村妇女组石鼓山西北约1公里,高出地表约3米,呈圆形漫坡状,面积约7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4-1.2米。地表有周代的铜鏃、附加堆纹陶片、绳纹陶片、弦纹陶片;汉代的云纹瓦当、绳纹筒瓦及红烧土等。该遗址未开展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179
冯郢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星星居委会冯郢组石鼓山东
冯郢遗址位于盱眙县桂五镇星星居委会冯郢组石鼓山东,西高东低,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4米。地表遍布泥质红陶、灰陶、绳纹陶片、瓦当等。器形有罐、瓿、壶、钫等。该遗址未开展正规的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180
徐高氏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合星村徐大郢组
徐高氏墓位于盱眙县桂五镇合星村徐大郢组,明宣威将军徐学乐母高氏墓。墓前原有石碑、石香炉、石桌、石旗杆座。墓园占地30平方米,封土直径4米,高1.6米。现该墓封土已毁,碑被砸碎,石桌、石旗杆座尚存,现遗存县博物馆。
320830-0181
常大庄遗址
南北朝、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合星村团结组南约200米
常大庄遗址位于盱眙县桂五镇合星村团结组南约200米,面积约4.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9米。地表有南北朝时期的泥质红陶片、灰陶片、青瓷片,唐代的白瓷片、桥型耳、酱釉器口、黄釉碗残片,宋代的青釉冰裂纹瓷片,还有残砖碎瓦片等。该遗址未开展考古勘探发掘。
320830-0182
大众遗址
宋、元、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林山村大众组南
大众遗址位于盱眙县桂五镇林山村大众组南,面积约56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散见宋代白瓷等残片,元代的白瓷碗、罐残片及明代青花瓷碎片及残砖碎瓦等。遗址西南角原有一井,现已填埋。
320830-0183
大墩头遗址
新石器、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六桥村后涧组东北
大墩头遗址位于盱眙县桂五镇六桥村后涧组东北,高出地表约5米,呈圆形,面积约8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在遗址之西曾发现长方形石斧,地表有大汶口文化的夹砂红陶鼎足。周代鬲足、鼎、甗、盆、罍等陶器碎片和附加堆纹陶片和红烧土等。
320830-0184
林洼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毛营村林洼组
林洼墓群位于盱眙县盱城镇毛营村林洼组,2003年,农户在植树过程中发现一座砖室墓和两座小型土坑墓,砖室墓长4米,宽3米,砖室墓结构完整,保存较好,墓室内有大量淤泥,棺木已腐,仅出土一方砖墓志及少量碎陶片。
320830-0185
头墩子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新华村鲁小庄组东南约500米
头墩子唐墓位于盱眙县盱城镇新华村鲁小庄组东南约500米,据当地群众反映该土墩原底径约25米,现封土直径残存约10米,高约4米。封土的东北角被盗挖一土坑,深约1米。土墩周边散见青瓷片、白瓷片、青花瓷片、碎砖片以及“开元通宝”铜钱等。
320830-0186
鲁小庄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新华村鲁小庄组南约500米
鲁小庄墓群位于盱眙县盱城镇新华村鲁小庄组南约50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为土坑木椁墓。1999年修高速公路发现宋代木椁墓7座,土坑长2.55-2.25米,宽1.1-1.3米左右,棺木已朽。出土青瓷碗、粉盒、水盂、杯、银饰件和“淳化元宝”、“皇宋通宝”钱币等。
320830-0187
小陈庄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赵岗村下洼组北
小陈庄墓群位于盱眙县盱城镇赵岗村下洼组北,多数地表无迹象,少数有封土。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约3000平方米范围内清理20余座土坑墓和券顶砖室墓,墓葬形制遭严重破坏,一般长2.2米,宽1.1米左右。出土青瓷盘口壶、罐、碗、枕、三彩水盂及铜镜、“开元通宝”钱币等。
320830-0188
庙山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宣化居委会二山组宁宿徐高速公路西南侧
庙山遗址位于盱眙县盱城镇宣化居委会二山组宁宿徐高速公路西南侧,坐落在高岗平台地上,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散落大量的唐代砖瓦构件及陶罐、盆、青瓷碗、盘口壶残片,当地传说此处原有一庙。1999年建设宁宿徐高速公路时挖去遗址北部约三分之一。现遗址上建一城隍庙。
320830-0189
侵华日军盱城地母庵大屠杀死难同胞殉难处
193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大桥东路淮河大桥东
侵华日军盱城地母庵大屠杀死难同胞殉难处,位于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大桥东路淮河大桥东。1938年1月10日,侵华日军在此遭到伏击。当天下午进入城内,在地母庵见人就杀,向庵旁睡仙洞里的群众开枪扫射,打死数十人。现在庵已拆除,洞因筑路炸毁,庵中的银杏树尚存。
320830-0190
涧沟渡大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涧沟渡巷
涧沟渡大井位于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涧沟渡巷。井为边长2米,井深1.5米,方形水池形,水池上有砖砌拱形顶建筑,高2米,山泉水清澈不涸。
320830-0191
丰登桥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丰登桥巷
丰登桥位于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丰登桥巷。清光绪《盱眙县志稿》有载。现桥已无,仅剩碑一块,上刻有楷书“丰登桥”、“道光丙午年春三月居民铺严重建”,现碑镶嵌在居民墙上,该处为丰登桥原址处。
320830-0192
明伦堂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县老年大学内
明伦堂位于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县老年大学内。始建于明代,现存建筑系清乾隆年间(1736-1795)重建,同治二年(1863)修,1987年重修。做东朝西,面阔三间14.5米,进深九檀加前轩后廊11.5米,高9.5米,硬山顶。
320830-0193
玻璃泉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淮河北路123号、第一山公园内
玻璃泉位于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淮河北路123号、第一山公园内。“玻璃泉浸月”是宋代大诗人米芾咏盱眙十景之一。玻璃泉当为宋以前遗存。清泉从石龙口中涌入池中。石龙为宋代雕筑,池上建亭,六角攒尖顶,泉上方为秀岩。
320830-0195
第一山题刻
宋、元、明、清、民国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淮河北路123号、第一山公园内
“第一山”题刻位于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淮河北路123号、第一山公园内。今在第一山公园玻璃泉、秀岩、瑞岩一代。第一山古称南山,因北宋画家米芾曾有诗句“莫论横霍撞星斗,且看东南第一山”,并题“第一山”三个字,后人始称南山为第一山。历代都有名人来游,在此赋诗抒怀,刻石留记。原有石刻题跋甚多,今尚存有168方,按类型分,有摩崖石刻89方,碑刻79方;按时代分,北宋15方,南宋41方,元代10方,明代24方,清代45方,民国3方,无款21方。上述题刻,有的是朝廷官员留记,如南宋吏部尚书余瑞礼、龙图阁学士曾孝蕴、华云阁直学士陈居仁、开封知府吕嘉问等。有的是文人学士的手迹,如米芾、苏轼在第一山秀岩留下题刻。
320830-0196
侵华日军盱城大屠杀死难同胞殉难处
193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淮河北路123号、第一山公园内
侵华日军盱城大屠杀死难同胞殉难处位于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淮河北路123号、第一山公园内。1938年初,侵华日军在盱城进行大屠杀,烧毁民房8000多间,盱城有1700多人惨遭杀害。1986年3月7日,在第一山公园内发现一长4米,宽2米的坑,内有头颅骨近200只,头骨叠压,颅骨上日寇枪杀的子弹孔清晰可见,经确认为日军侵占盱城时我遇难同胞遗骨。现该处建有“侵华日军盱城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一座。
320830-0197
侵华日军盱城大屠杀上龟山死难同胞殉难处
1938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淮河北路123号、第一山公园内
侵华日军盱城大屠杀上龟山死难同胞殉难处位于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淮河北路123号、第一山公园内。1938年初,侵华日军在盱城进行大屠杀,从南头宝积山到北头小渡口,从山上到山下,尸体遍地。仅在上龟山处就一次杀害我同胞200多人。
320830-0198
明祖陵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明祖陵镇祖陵村
明祖陵位于盱眙县明祖陵镇祖陵村。据《明史?太祖本纪》载:“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称帝当日,追尊其高祖考曰元皇帝,庙号德祖;曾祖考曰恒皇帝,庙号懿祖;祖考曰裕皇帝,庙号熙祖”。洪武十八年(1385)命皇太子朱标至泗州西北杨家墩,又曰旧龙嘴(嘉靖时改名基远山)修筑祖陵,葬三代帝后冠服。洪武二十年(1387)建享殿、配殿、石像生。永乐十一年(1434)又增建宰牲堂、井亭、库房、下马桥和祖陵城墙等。清康熙十九年(1680)悉被洪水淹没,沉洪泽湖中三百年之久。直到20世纪60年代初,湖水水位下降,现出陵墓石刻和建筑石础等遗迹,原有殿宇荡然无存。据明代万历时泗州知州曾惟诚《帝乡纪略》所载,祖陵有城墙三道,自外向内分别是罗城、砖城和皇城。罗城土筑,周长九里三十歩,砖城四里十步,皇城长度不明。经多年考古调查勘察和清理复原,目前已大体究明明祖陵的平面布局,陵园座北朝南,中轴线由北向南经玄宫皇城内的享殿、东西配殿、金门至神道、金水桥一直延伸到砖城的南门,轴线方向187度。目前,土筑的外部城尚未发现。主要淹入湖中已久,夯土难以保存所致。现尚存砖城、皇城、金门、享殿、神道石像生等遗址、遗物。
320830-0199
胡家巷古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胡家巷
胡家巷古井位于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胡家巷,青石质井栏,唇口束腰鼓腹,上小下大,外径0.67米,内径0.47米,高0.18米,井身青砖圈砌,深3.3米。据当地老人回忆,该井已有数百年历史,因井水常年清澈,不干,未经清淘。
320830-0200
宝积山墓群
唐、宋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淮河北路宝积山加油站
宝积山墓群位于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淮河北路宝积山加油站,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1万平方米范围内,曾清理数十座小型砖室墓和土坑墓,形制遭严重破坏,一般长2.2米,宽1.1米左右。出土唐代的陶罐、陶模型器、俑、铜镜等;宋代的白瓷碗、注子、茶托以及“皇宋通宝”、“天圣元宝”铜钱等。
320830-0201
排楼巷墓群
唐、宋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南居委会淮河南路华夏国际商城
排楼巷墓群位于盱眙县盱城镇城南居委会淮河南路华夏国际商城(该处原为县医院门诊楼和商业楼),2006年初,华夏国际商城建设时发现大量墓葬,盱眙县博物馆接到举报后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其中大部分已被施工深埋基础下无法发掘。仅发掘了6 座墓葬,为小型土坑砖室墓,长约2.2米,宽约1.5米,深约5米,出土文物有剪纸贴花瓷碗,亚字形花枝镜及墓志等。
320830-0202
东山墓地
西晋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沙岗居委会石桥组原沙岗窑厂西侧
东山晋墓位于盱眙县盱城镇沙岗居委会石桥组原沙岗窑厂西侧,1978年发现一座长方形砖室墓,长2.4米,宽1.6米,高1.3米。出土青瓷虎子、青瓷盏等。墓砖的长侧面有“太康九年”铭文和“飞天”“鸟首人身逐鹿图”等纹饰,太康是晋武帝的年号,太康九年即公元288年。
320830-0203
都梁山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林柴场居委会都梁公园龙虾博物馆前
都梁山宋墓位于盱眙县盱城镇林柴场居委会都梁公园龙虾博物馆前约50米处,该处原为坡地,建筑都梁广场时发现此墓。墓葬为土坑砖室墓,券顶,夫妻合葬墓。长3.5米,宽2.6米,深2米,出土文物有方形铜镜,瓷碗碎片及墓志1方。
320830-0204
陈营墓群
唐、宋、明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世纪大道2号东侧世纪名城小区内(原县果园场内)
陈营墓群位于盱眙县盱城镇世纪大道2号东侧世纪名城小区内(原县果园场内)。20世纪70年代以来,百亩果园里曾清理小型墓葬30余座,其中有土坑墓、砖室墓,一般长2.1米,宽1.2左右。出土过唐代的青瓷盘口壶、四系罐、“开元通宝”钱币,宋代的白瓷执壶、葵口白瓷碗、“太平通宝”钱币,明代的青花碗、盒等。
320830-0205
瓦店子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友发村马郢组彩世界光电院墙下
瓦店子井位于盱眙县盱城镇友发村马郢组彩世界光电院墙下,无井栏,井底内径3.3米,深约30米,上部用砖砌,3米以下用青石砌。井内曾出土唐代瓷器残片。现填埋在彩世界光电厂东北院墙下。
320830-0206
七营遗址
战国、汉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太和村七营组
七营遗址位于盱眙县盱城镇太和村七营组,面积约6000平方米,据当地老人回忆,从土大路之西的水沟剖面看,地表有一层黄土,厚约0.4米,文化层在黄土之下,厚约1米,遗物有绳纹泥质灰陶片、弦纹泥质灰陶片、菱形纹泥质灰陶片及筒瓦等。在遗址北侧曾出土一罐蚁鼻钱。
320830-0207
小云山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云山组小云山顶
小云山墓群位于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云山组小云山顶,墓群数量不明,现已发掘墓葬8座,其中M2-M4,M8为被盗墓葬,M1- M4为盱眙县博物馆发掘,M5- M7为南京博物院发掘,M8为淮安市博物馆发掘。    M1为岩坑竖穴木椁墓,长约3.4米,宽约2.6米,出土文物有玉璧、玉带钩、玉璜、铜罍、铜盉、釉陶罐、壶、漆盘、匜、耳杯等。    M2被盗,为竖穴岩坑木椁墓,出土铜壶、铜盉等。    M3被盗,为竖穴岩坑木椁墓,出土大量釉陶器等。    M4被盗,为竖穴岩坑木椁墓,长5.8米,宽3.6米,出土玉器、漆案、铜镜等。    M5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出土有漆案、漆面罩、玉璧、铜镜等。    M6为长方形竖穴岩坑墓,长4.15米,宽2.8米,深3.1米,出土有釉陶器、铜盘、盆、镜、玉璧及漆木器等。    M7为长方形竖穴岩坑墓,长11米,宽6.1米,深5米,出土釉陶器、铜铁器及玉饰件等。    M8为竖穴岩坑木椁墓,出土有釉陶器壶、罐等。
320830-0208
大云山墓群
秦、汉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大山组大云山顶
大云山墓群位于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大山组大云山顶,地表随处可见汉代板瓦、筒瓦、云纹瓦当等残片,1958年发现战国、秦、汉墓葬约20座,均为小型土坑木椁墓。战国墓曾出土铜剑、铜镜、原始青瓷碗及印纹硬陶罐等;汉墓出土泥质灰陶瓮、罐、盆、盘、碗等。近些年来,大云山开山过程中又发现一些古墓葬的夯土,白膏泥,墓道等迹象。2009年初山顶龙塘附近先后出现两处盗洞,盗洞深10.5米。
320830-0209
山南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山南组小云山南麓
山南墓群位于盱眙县马坝镇东阳村山南组小云山南麓,该处村民耕种过程中,经常见到墓葬土。在山南组村民严登顺家后原有一封土墩,底径约25米,高3.5米,2002年,被外地盗墓分子炸开,后由盱眙县博物馆对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土坑同冢异穴墓,分别长2.8米,宽2.2米,深7.8米。出土文物有陶器、玉璧、玉璜、鸡心玉佩、玉环,玉舞人、铜罍、越式铜鼎等,其中漆木器已烂。
320830-0210
范墩遗址
唐、宋、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范墩村樊岗组南约200米
范墩遗址位于盱眙县王店乡范墩村樊岗组南约200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地表有唐代的泥质红陶片、泥质灰陶片、璧形底青瓷碗片、黄釉瓷片,宋代的划花白瓷片,明代的影青瓷片及高圈足碗、青花瓷碗、罐残片及残砖碎瓦。该遗址未经正规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
320830-0211
铁佛寺遗址
新石器、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铁佛镇铁佛村铁佛老街小转盘西20米处
铁佛寺遗址位于盱眙县铁佛镇铁佛村铁佛老街小转盘西20米处,建于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一说建于唐。寺内原有一尊约3米高的铁菩萨,镀铜鎏金,身着紫金袈裟。两旁有泥塑、木雕、铜铸的小菩萨100余尊。寺前后有3幢带走廊的瓦房,雕梁画栋。铁佛前悬一只约1.5米的大钟,钟上铸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8个大字及“咸丰”年号。寺南侧有娘娘庙,北侧有三霄庙。铁佛寺毁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钟现存放在泗洪县图书馆内。
320830-0212
顾家圩江苏省委机关驻地旧址
194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泥沛村三塘组
1943—1945年,江苏省委机关驻顾家圩时就进驻在一户顾姓人家中,同时进驻顾家圩区域的还有新四军侦察科(驻附近的罩虾塘一带),侦察二科科长马步英当时住顾立江父亲家。新四军中有个叫徐伯辉的女同志当年曾在顾家圩认过一个干女儿,大军南下时回过顾家圩,2005年再访旧地,面对库区追溯峥嵘岁月。
320830-0213
常庄新华社华中分社驻地旧址
194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常庄村新王组
新四军军部进驻黄花塘期间(1943.1—1945.9),常庄是新华社华中分社和新四军除奸部驻地。驻地原有军民合建的几十间草房,周边有直径60厘米以上的柿、栗、松柏、枣树,位置对应于现在村落的中部,村民吉尔金、吉乃云父子的宅后一带。当年,新华社华中分社有一部电台,负责人范长江同志也住在常庄,新四军领导陈毅、娆漱石、赖传珠、罗炳辉、张凯等同志都到过常庄。
320830-0214
姚庄新四军休养所旧址
194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五里村姚庄组
新四军军部进驻黄花塘期间(1943年1月—1945月9月),新四军休养所驻姚庄,现在的姚庄组村落北排民宅(村民张国基户以西)对应当年新四军休养所房屋所在位置,当时休养所在这一带建有8间房屋,休养所西侧建有小型军械所;现在村落中的竹林位置是当年休养所的开刀房所在,开刀房的西侧驻有后勤卫生部,卫生部的负责同志大家称为戴部长,开刀房的东侧建有一个篮球场;村落东北400米临涧湾,涧湾边当年是新四军除奸部执行地。张国基户住宅位置当年处休养所东首,现屋后的一株栗树是当年新四军进驻时所种,已60多年,枝叶繁茂,成为当年的历史见证。
320830-0215
王庄新四军政治部驻地旧址
194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常庄村王庄组
新四军军部进驻黄花塘期间,王庄是新四军政治部驻地。政治部驻在当年大王庄的一个三合院(前屋、后屋和西厢房)中。当时,三合院东有马棚和一水塘,冬季里,新四军战士们在塘面上滑冰;三合院南12米处搭建有戏台,戏台南侧建有厨房,厨房南50米处的桑树林边建有三间土屋,小型军械所(火药作坊)就设在土屋里面;三合院东北500米处有新四军的练兵场,练兵场上拟建有“敌碉堡”,供战士训练迫击炮射击。当年驻王庄的新四军机关还有城工部、社会部等。
320830-0216
千棵柳新四军军部驻地旧址
194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千棵柳村千柳组村落东首
1945年3月,新四军军部从黄花塘移至千棵柳,驻当地葛学伦先生(村民葛正富父亲)的宅中,当年的宅舍为四合院,面向东,前后宅各三间,东西厢各两间。后三间为正屋,砖墙草盖,前带走廊,张云逸等新四军领导人在此办公和居住过。那时,千棵柳村落的东面有一水塘,塘的水面象元宝形,因此,水塘西边一带住户的门向朝东的较多。
320830-0217
张洪新四军电台驻地旧址
1945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张洪村原张洪乡乡政府院内
新四军军部进驻黄花塘后期,1945年3月到9月间,曾在张洪营古寺庙内架设过一部电台。是当时新四军向外联系的重要机构。旧址现为商品房开发区,旧址大部分已被挖成深坑,深度有2米,旧址内现还有一个树径较大的银杏树。商品房开发及集镇改造建设对旧址有所破坏。
320830-0218
黄塘淮南银行印钞厂旧址
194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新铺村黄塘组
黄塘淮南银行印钞厂旧址原为黄塘寺,四合院建筑,前四间是草房,后三间是大殿,东西厢房各两间。四周挖有护寺沟,北区沟内有一井,正南沟上有桥通行。1943—1945年间,淮南银行印钞厂驻黄塘寺,并在沟西修建了一个篮球场,当时驻寺中的新四军战士有百人左右。淮南银行印钞厂进驻时,在沟东新建了五间房屋,供原庙中僧侣使用和置放原庙中菩萨及其它物件。淮南银行印钞厂临撤走时,在球场西边的农地里销毁一批淮南币,由于时间急迫,有一捆没有烧透,被附近一个叫丁会如的人在第二天清晨捡粪路过时拾得。
320830-0219
时集淮南行署、路东专员公署旧址
194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时集村谢郢组(旧称时集)村落中部的中心路东侧
时集淮南行署、路东专员公署旧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时集村谢郢组(旧称时集)村落中部的中心路东侧。20世纪40年代。时集曾是小集市。淮南行署、路东专员公署驻时集期间,刘少奇、方毅、汪道涵等领导都曾在两署办公过。
320830-0220
淮南银行旧址
194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时集村谢郢组(旧称时集)村落中部的中心路东侧
淮南银行旧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时集村谢郢组(旧称时集)村落中部的中心路东侧。和时集淮南行署、路东专员公署旧址靠在一起。这里曾是解放政府管理货币的主要机构。 旧址现为村舍,村宅较小,房舍较为稀疏,间隔较大,间隔区多为树林和灌草丛。村宅建设对旧址有所破坏。
320830-0221
淮南中学旧址
193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陡山村化农组
淮南中学旧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陡山村化农组 ,现有房间6间,三间教室,三间食堂。房屋顶已全部换成青瓦,墙体没动。有的房间已倒塌。旧址现为村舍,村宅较小,房舍较为稀疏,间隔较大,间隔区多为树林和灌草丛。村宅改造对旧址有所破坏。
320830-0222
新四军后方医院旧址
1939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民建村北郢组
1939—1945年间,新四军后方医院设在北山南坡。南坡原有一谢姓大户人家,房屋多。新四军后方医院进驻期间,所用民房和搭建房有100多间。1941年间,新四军后方医院曾转移到天泉湖北岸、现北山村许郢组附近。1940年7月18日,刘少奇同志曾在此出席过医务培训班毕业典礼;新四军二师卫生部长龚乃全也在此住过。村民家中还保存着当年新四军用过的马槽。
320830-0223
路东游击区社会调查组住地旧址
194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安乐村凤凰组
路东游击区社会调查组住地旧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安乐村凤凰组。当年,路东行署主任方毅同志在路东游击区搞社会调查时曾在高汉永家居住过两个月又三天。旧址现为村舍,村宅较小,房舍较为稀疏,间隔较大,间隔区多为树林和灌草丛。村宅建设对旧址有所破坏。
320830-0224
八仙台新四军兵工厂旧址
1943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马湖村八仙组(穆店八仙台风景区)
八仙台新四军兵工厂旧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马湖村八仙组(穆店八仙台风景区)。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二师供给部曾在这一带驻过,电台通讯也设在这里,当时电台负责人叫卢大海,报务员一人姓陆,另一人姓秦。新四军的将领还在宅西的一棵现已百年树龄的珍珠柏上拴过马。
320830-0225
旧后遗址
商、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鲍集镇洪新村旧后组南侧
旧后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鲍集镇洪新村旧后组南侧,台状地形,高出四周约2米,遗址未经过考古挖掘调查,文化层厚度不明,面积约10000平方米。遗址内散落有少量商代泥质红陶、夹砂红陶、灰陶片及清代的青花瓷片等,器形主要有罐、碗、盘等。该遗址现为农田,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等作物。农田耕种,土地改造等活动对遗址有所破坏。
320830-0226
叶嘴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兴隆乡陡北村叶嘴组
叶嘴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兴隆乡陡北村叶嘴组,西北高东南低,呈半坡形,高出四周地表约2米,面积约10000平方米,该遗址未开展考古挖掘调查,文化层厚度不明。遗址内散落有唐宋时期的青瓷、黄釉瓷及砖瓦碎片等,可辨器形有碗、壶、盘等。现为农田和村舍,农田种植小麦、玉米等旱作物。农田耕种及村舍建设对遗址有所破坏。
320830-0227
太平集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兴隆乡陡北村街心组(又称太平集)村落北端
太平集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兴隆乡陡北村街心组(又称太平集)村落北端。平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寺庙早年被毁,现已不知其具体规模。现遗址内还残存圆形抱鼓石一块,青石,底座素面,圆鼓上满刻波折纹,圆鼓边缘刻如意云纹。现为村宅及荒地,杂草丛生,地表已很难能捡到陶、瓷片。村宅建设对遗址有所破坏,地表已基本无迹象。
320830-0228
陡北遗址
汉、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兴隆乡陡北村东庄组北
陡北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兴隆乡陡北村东庄组北。遗址呈台状,高出四周地表约4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该遗址未开展考古挖掘调查,文化层厚度不明。遗址内散落有少量汉代灰陶片及砖瓦碎片等,可辨器形有罐、壶等,遗址内曾出土过汉代墓砖。现为农田和村宅,农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旱粮作物。
320830-0229
老庙滩遗址
唐、宋、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明祖陵镇沿淮村郭庄组东
老庙滩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明祖陵镇沿淮村郭庄组东。遗址呈坡形,高出四周约3米,面积约10万平方米。该遗址未经考古勘探发掘,文化层厚度不明。遗址内散落有少量唐、宋时期的青瓷、黄釉瓷残片及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片,可辨器形有碗、壶、罐、盘等。据当地老百姓回忆,原遗址上建一三官庙,庙宇始建于唐,请康熙19年淮河发水时淹没,1942年在原址西约500米处重建,砖墙草顶,建有后殿4间,前殿2间,东厢房4间,西厢房2间,后殿陈放弥勒佛像,1968年被毁,现无迹可寻。
320830-0230
后下古化石出土点
旧石器
其他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鲍集镇铁营村后下组村落中
后下古化石出土点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鲍集镇铁营村后下组村落中。遗址原为平地,现已挖成水沟。遗址内曾发现旧石器时代的动物骨骼化石,距今约4-5万年,是盱眙境内已知最早人类活动生活过的地方。该遗址现已挖成水沟,沟内存有很多水,遗址已大部分被破坏。村宅建设及水利工程对遗址有所破坏。
320830-0231
戚后古动物化石出土点
旧石器
其他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鲍集镇大嘴村戚后组北约200米及东南约50米
戚后古动物化石出土点位于淮安市盱眙县鲍集镇大嘴村戚后组北约200米及东南约50米,遗址呈漫坡状,南高北低,面积约100平方米。1983年,中国科学院脊椎科研究所林一坡教授在此调查时,发现了一颗古河狸牙齿化石,已被林教授带走,尺寸不详。出土点保存状况一般,大部分已被挖成芦苇田,少量为荒地,无人使用。
320830-0232
铁营遗址
旧石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鲍集镇铁营村上圩组东南约200米
铁营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鲍集镇铁营村上圩组东南约200米,遗址呈漫坡状,高出四周约10米,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1983年,中国科学院脊椎科研究所林一坡教授在此调查时发现一件石器,已被林教授带走,具体形状及尺寸不知,为旧石器时代石器,该处应为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生活过的地方。现遗址上盖有数排房屋,无人使用。
320830-0233
新庄石刻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鲍集镇洪新村新庄组北侧约100米
新庄石刻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鲍集镇洪新村新庄组北侧约100米,现存3块石刻,两块埋放于田头,一块埋放于田内。三块石刻大小一样,上为圆柱体、下为长方体底座,为一块整石雕成。总高1.5米,圆柱直径约20厘米,底座边长约20厘米。石刻总体保存一般,稍有损伤,雕工粗糙。据当地老人回忆,该处原为码头,此石刻可能为古代水利建筑构件。现石刻大部分埋于田里,田中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等作物,风化等对石刻也有所破坏。
320830-0234
八步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明祖陵镇仁和村桥南组村内
八步井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明祖陵镇仁和村桥南组村内。该井井台直径3.3米,高出四周地表25厘米,为青石铺面。井身用圆石圈砌。据当地村民回忆,原井栏为石质,下方上圆,已毁,现用水泥重做,该处原有两井,相距八步,故命名八步井,现南井已被填埋地下。该井现已无人使用,周围杂草丛生,环境较差。
320830-0235
西域寺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淮河北路123号、第一山公园内
西域寺位于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淮河北路123号、第一山公园内、第一山西山腰,又名石佛寺、石佛庙(《盱眙县志稿》光绪版),因临崖而建,一半为洞穴,故又称半边庙。寺中供有观音铜像和白龙神。寺旁山崖有石刻,其一为题诗,落款为“臣翼德”,三国时,刘备曾屯兵盱眙,翼德是指张飞,是否当年真迹现已无从考证,另一石刻为“海阔天空”四字,刻于明嘉靖年间,是当年巡按御史李冬所书。
320830-0236
杨姑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管镇镇双黄村后杨组村内
杨姑庵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管镇镇双黄村后杨组村内,据当地村民回忆,遗址内原有一庵,后有一排寺庙建筑,约有30间。当地村民在此曾挖出大量的砖瓦残件。遗址现为平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文革期间庵内的菩萨及后庙堂遭到破坏。现遗址内残存一碑,高115厘米,宽62厘米,厚24厘米,碑为圆首,下为长方形,两者之间用阴刻线隔开。上半圆内刻有圆形图案,下侧刻有“万年香火”四字。长方形碑刻上刻有小字碑文,现已不清晰,边侧用双阴刻锯齿纹装饰。碑刻保存较好。
320830-0237
管镇老街
1964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管镇镇分金亭居委会
管镇老街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管镇镇分金亭居委会,该街为建国初期的管镇街道,东西长约1公里。现保存了老邮电局、老供销社、老农具厂及老供销社的东收购点。老邮局现有房屋17间,为当地村民住宅,墙上还残存文革期间的口号、标语,如“党指挥枪,决不容枪指挥党”等。老供销社现有房屋11间,也为当地村民住宅,墙上有毛主席头像及毛主席语录。老农具厂现有房屋30间,墙上也有毛主席头像及毛主席语录。供销社东收购点现有房屋3间,墙上也有毛主席头像。现老街房屋都为青砖墙体,瓦屋顶。
320830-0238
汤明强祖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管镇镇管仲居委会管镇组汤明强家
汤明强祖宅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管镇镇管仲居委会管镇组,房屋外侧长11米,宽6米,内长约10米,宽5.3米。房屋3间,房梁为木质四梁八柱,风火山顶,青砖小瓦。据汤明强回忆,该房应为其祖先所建,当时的官职为凛生。该建筑后墙有一小部分为现在修补。
320830-0239
普照寺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管镇镇分金亭居委会近圣组
普照寺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管镇镇分金亭居委会近圣组,普照寺又名大唐寺。遗址现为菜田,面积约500平方米,遗址内有少量青砖瓦碎片。据说,该寺庙始建于唐代,原有前殿、中殿、后殿,房屋间数不知。抗日战争时期被毁。原寺庙东侧有天官寺,西南侧有奶奶庙,现也已不存。现寺庙遗址内为菜田,地表已很难捡到陶、瓷片等遗物。
320830-0240
大尖山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宣化居委会二山组大尖山西南侧
大尖山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宣化居委会二山组大尖山西南侧。墓葬残高约5米,底径约20米。该墓早年被盗,现地表还残留少量青墓砖,大小不一。大砖长约45厘米,宽19厘米,厚12厘米,小砖长约22厘米,宽10厘米,厚约5厘米。墓砖之间用石灰糯米汁勾缝。墓地南侧约10米处有大量圆石建筑残存,可能是建筑遗迹。文博部门没有对此墓进行清理。
320830-0241
二山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宣化居委会二山组南约50米,宁宿徐高速西侧
二山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宣化居委会二山组南约50米,宁宿徐高速西侧。墓葬现残高约2米,底径约8米.周围有大量青墓砖,尺寸不一,最大砖长45厘米,宽19厘米,厚12厘米;中型砖长40厘米,宽19厘米,厚12厘米;小型砖长22.5厘米,宽10厘米,厚5厘米。墓砖用石灰糯米汁胶浆勾缝。该墓应被盗掘过。地下文物情况不详。
320830-0242
琵琶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宣化居委会蔬菜三组
琵琶井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宣化居委会蔬菜三组。青石质井栏,唇口丰肩,圆石圈砌井身,井栏口沿与肩部连接处雕刻四个对称钮,用于系绳索,井栏上有18道绳子磨痕。井栏外口径为82厘米,内口径52厘米,高42厘米,腹径95厘米。井位于公路北侧,北距居民小区约20米,现在还在使用,井栏及井身都保存较好。
320830-0243
沙岗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沙岗居委会石桥组沙岗窑场南侧的取土坑内
沙岗墓群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沙岗居委会石桥组沙岗窑场南侧的取土坑内,距窑场中心位置西南约300米,1999-2000年窑厂在取土时曾发现4座宋代小型墓葬,均为砖石结构。出土文物有宋代铜镜、铜钱、抄手砚、瓷盏等。据当地菜农反映,在以前建房、挖沟、挖塘时也曾出土过此类的器物,多数都已破碎。原该处为盱城郊区的蔬菜地,现部分因取土制砖已成水塘,大部分为蔬菜地。
320830-0244
岁币库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南居委会宝积山北麓
岁币库遗址位于盱眙县盱城镇城南居委会宝积山北麓。清光绪《盱眙县志稿》“岁币库治西南宝积山”,南宋周密《齐东野语》:“绍兴岁币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枢密院差使臣四员管押银纲,户部差使臣十二员管押绢纲同在帑库于称子,于先一年腊月下旬至盱眙军岁币库下卸,续差将官一员,部押军兵三百人,防护过淮交割。宝积山顶原有眼光菩萨庙,庙西侧有仙人床,山腰有仙人洞,山东麓有仙人门,上有“道德”两个大字,相传为金巫术所书。现建筑物和题刻均已不存,唯仙人洞尚存。在宝积山西麓曾发现数座宋代墓葬,出土文物有宋代磁州窑碗、白釉带盖罐、钱币等。清邑人王荫魁《宝积怀古》诗“国弱偏能岁币多,狱成三字为通和”。宋代诗人米芾有咏《宝积山落照》“怪石垒垒玉作石,登临晚景更徘徊。夕阳无限堪停好,莫到奇山空自回。”据老人反映“宝积山”大概也因“岁币库居此而得名。现该遗址松柏茂盛,周边已停止开发,生态状况良好。
320830-0245
会景亭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淮河北路123号、第一山公园内
会景亭遗址位于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淮河北路123号、第一山公园内,清代在宋会景亭故址上重建,又曰“清心亭”。清光绪《盱眙县志稿》载:“清心亭,治西南敬一书院内。”邑人王效成《清心亭记》“邑一山麓为宋会景亭故址”。该处原有建筑会景亭,会景亭建于何代,史无记载。清康熙年间重建未成,乾隆年间有县令郭启元在会景亭故址上重建,更名为清心亭。现清心亭已毁,但遗址尚存,当年石构件保存完好,石质细腻,一块刻仰莲纹,另一块为六边体,每个面上刻一神兽。宋代大诗人米芾咏盱眙的十景诗中就有《会景亭陈迹》:“自是诏华不耐秋,水光山色一时休。细将瓦砾分明看,片片飞来落叶愁。”
320830-0246
魁星亭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淮河北路123号、第一山公园内
魁星亭位于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淮河北路123号、第一山公园内,秀岩摩崖石刻之上,清光绪《盱眙县志稿》载“魁星亭,治西北玻璃泉上”。中有石刻魁星像,原刻《魁星赞》:“尔何名耶?非字非画,异态异形。吾不知谁之子,尽道文宿之精,运帝东兮酌元气,踢瑶光兮耀玉绳。浑天得之而文明天下,传说谓之而辅助武丁。我发尔秘,尔显吾灵,屈伸精华之堂,舞蹈敬一之亭,兆九重之梦寐,圆惟肖之丹青,使臣占之,奏曰:天开文远,贤俊汇征,龙游洞人林楚书。万历十一年癸末孟春之诏。雷州府儒学教授陈谏训导邢掌修,何继宇迁立。” 魁星亭始建年代史料无记载。魁星碑,制作很正规,以往不少人拓表悬挂于室,文革中被毁。现魁星碑是1987年根据盱城居民周冠仁献拓片,有吴县枫桥工艺厂勒石仿制。现魁星亭经多次修缮保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第一山公园重要的景点之一。
320830-0247
天台山烽火台遗址
不详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林柴场居委会天台山之南,城南警署后的山腰上
天台山烽火台遗址,位于盱眙县盱城镇林柴场居委会天台山之南,城南警署后的山腰上,地势险要而凸起。遗址北端与天台山主峰相连,东、南、西三面用块石垒砌,块石之间用糯米石灰勾缝。墩台有明显的夯土层痕迹,夯土层厚约20厘米,夯土中含有大量的碎石、砖、瓦、瓷片等。墩台现高约10米,底径约50米,上面现有茂密的植被。1996年和1998年两次被人盗掘,两个盗洞相距约5米,盗洞深约8米,直径约1.5米,均无任何器物出土,从盗洞现场查看,无墓葬痕迹。根据周边地形及当地老百姓反映,此处遗址可能为古代的烽火台,年代不详,查无史料记载。
320830-0248
东山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果园场东山组世纪大道路西侧
东山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果园场东山组世纪大道路西侧。据施工队工人回忆,2009年5月下旬,在修兴府路时发现一座棺材,棺上髹漆。原地表上为平地,无迹象,施工人员未进行发掘,无文物出土,后来施工人员又把棺材埋于地下。现墓葬处为荒地。墓葬棺材又覆盖湮埋地下,地表无迹象。
320830-0249
周凤翔祖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井头街西
周凤翔祖宅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井头街西,周凤翔祖上建造,房共有主房3间,东厢房2间,门楼1间,青砖小瓦,长约10米,宽4米,高约3.28米,主房出檐1.66米。房子顶梁为木质四梁八柱,保存较好,六扇门,门上部为镂空花纹,下部为阳刻仙鹤等瑞鸟纹,门已重新髹漆,保存较好。门楼到主房4.5米,门楼里面西侧还有一棵110树龄的桂花树。
320830-0250
井头街西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井头街西
井头街西井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井头街西,井栏已无,用水泥重做,井身用块石圈砌。井栏内径60厘米,高34厘米,口沿到水面深2.4米。当地村民还在使用井水洗衣服等。当地居民常年在此取水,对井产生了一定的破坏。
320830-0251
井头街东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井头街东
井头街东井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井头街东,井栏为玄武岩,上大下小,上有两孔,井身用块石圈砌。井栏外径58厘米,内径42厘米,高32厘米,从口沿到水面深约2.95米。井栏及井身都保存较好,稍有损伤,当地村民还在此井取水洗菜等。当地村民在井内取水等活动对井栏有所破坏。
320830-0252
胡山洼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胡山洼巷13号门前
胡山洼井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胡山洼巷13号门前,井栏已无,用红砖水泥重砌。井身用块石圈砌,从口沿水面深约2.8米。井栏已无,井水较为清澈,当地村民还在使用此井。经年的使用、取水等活动对井有所破坏。
320830-0253
谈家巷双眼井
1960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谈家巷内
谈家巷双眼井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谈家巷内,该井为1960年左右挖掘成,双井栏,为外六角形,内切圆形,井栏用砖,水泥做成。井身用块石圈砌,内径约2.2米,井深约4米。井身及井栏保存较好,井身长满杂草等植被。常年的取水等活动对井栏产生一定的破坏。
320830-0254
太湖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太和村七营组小太湖小区内
太湖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太和村七营组小太湖小区内,在该商品房建设工地一处地基处,在距地表深约80厘米处出土大量青砖,砖有大小两种,大砖长38厘米,宽18厘米,厚7厘米;小砖长24.5厘米,宽12.5厘米,厚3厘米。该处应为一处明代砖室墓。墓群内现为商品房开发区,已发现墓葬上层砖室结构已被破坏,下部结构尚存,未挖掘破坏。
320830-0255
财神庙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淮名园小区西侧
财神庙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盱城镇城北居委会淮名园小区西侧。庙由主室及南侧房组成,主室长13米,宽7.1米,高5.5米;南侧房长6米,宽约3.6米。主室屋檐一部分已塌,房梁为木质四梁八柱结构,青砖小瓦,房顶脊砖雕八字,前后各四字。
320830-0256
朱岗墓群
战国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耿公村朱岗组
朱岗墓群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耿公村朱岗组,20世纪90年代时,当地村民在挖塘等活动时发现一批墓葬,出土有玉龙及钱币等。现墓区为水渠,渠内无水,水渠上有一座小桥。植被较旺盛,主要为杂草。当地村民挖渠等活动对墓区产生一定的破坏。
320830-0257
东塘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耿公村徐墩组东约200米
东塘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耿公村徐墩组东约200米,墓葬为墩状,残高约2米,底径12.8米,从剖面看,为夯土,白膏泥,土里夹杂有汉代陶片等。该墓应为汉代的中小型墓。墩子有小半边已被破坏,整体保存较好,墩子现为农田,上种植小麦、玉米等旱粮作物。农田耕种及取土等活动对墓葬有所破坏。
320830-0258
岔路墓群
宋、明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五里村岔路组,宁宿徐高速西北侧
岔路墓群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五里村岔路组,宁宿徐高速西北侧。2005年修宁宿徐高速公路,在此取土时出土大量墓砖,梅瓶及高足杯、碗、盘等碎片,据说梅瓶被当时扬州老板拿走,还出土了大量明代铜钱等。现墓群已被挖成水塘,周围为农田,农田内种植杨树,小麦等旱粮作物。
320830-0259
林庄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黄花塘镇瓦屋村林庄组南侧约50米
林庄汉墓位于盱眙县黄花塘镇瓦屋村林庄组南侧约50米。东侧紧邻马坝镇南阳村老虎山汉墓群。现墓葬封土墩高出地表约2米,底径约30米。据当地群众反映该封土墩原高约4米。县博物馆曾在此做过调查,从封土看为典型的东阳地区汉代墓葬中的白膏泥,封土中还有汉代的碎陶片。从地理位置看,它处于秦汉东阳故城西南约2公里处,是东阳老虎山汉代墓葬区的延伸地,由此断定该处应为汉代较大型墓葬。因该处高出四周塽水,现已为村民堆放柴草。
320830-0260
八仙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马湖村八仙组东北约100米
八仙汉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马湖村八仙组东北约100米。墓区略高于四周,呈漫坡状。当地村民在建设房屋及植树等活动中经常在距地表深约1.5米处发现一些墓砖,墓砖长33厘米,宽19.5厘米,厚6厘米。边侧有双线半圆纹及t形纹。
320830-0261
马湖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马湖村八仙组东南约100米
八仙明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马湖村八仙组东南约100米。2009年5月份,当地村民在耕田过程中发现了大量棺木,棺木已坏,出土了灰陶罐及青花瓷片等。在地表上还可以采集到少量青花瓷片等。墓区现为农田,农田种植水稻、小麦等作物。农民在耕种过程中对墓葬产生了一定的破坏。
320830-0262
顾庄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穆店村顾庄组南约200米
顾庄墓群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穆店村顾庄组南约200米。墓群地表无迹象,为农田,2004年左右,当地村民在耕种过程中发现了大量墓砖及宋代钱币。墓群未经过正式考古发掘,墓葬形制、大小,具体陪葬器物不明。从出土钱币看,该墓群应为宋代墓群。现墓群为农田,种旱、水两季作物,主要为水稻、小麦等作物。
320830-0263
八仙台岩画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马湖村八仙组,八仙台风景区八仙洞附近
八仙台岩画位于盱眙县穆店乡马湖村八仙组,八仙台风景区八仙洞附近。山岩整体呈不规整的三角形,岩画高约2.1米,宽约2.5米。岩画上端刻有一人头像,高23厘米,中部左右各刻一个人物半身像,身下刻一莲花座,高约48厘米,中间刻有一戴冠全身人物像,高约110厘米。岩画左侧刻有“西天佛像”四字。岩画均为阴刻线。人物为尖脑袋、招风耳、棱形眼,画面刻工粗糙,线条粗犷。具体年代不详,史料无载。从人物造型看,估计为宋代岩画。
320830-0264
真如寺遗址
汉、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肖桥村东庄组宁宿徐高速东侧50米
真如寺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肖桥村东庄组宁宿徐高速东侧50米。遗址原为一底径约为150米,高于四周约5米的漫坡状土墩,地表散落有汉代筒瓦陶片、唐、宋时期的瓷片、碎砖瓦片等,地表还有少量的石柱础、条石、石香炉等,底层还有少量红烧土。遗址内曾出土磁州窑梅瓶。据说,该遗址上原有一座真如寺,现已不存。现遗址大部被修路取土挖成了水塘。
320830-0265
龙王山化石出土点
旧石器
其他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龙王山村杨营组龙王山西北角
龙王山化石出土点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龙王山村杨营组龙王山西北角。遗址位于山脚,上层为现代耕土层,下层为基岩,最下层为凹凸棒粘土,在多年的开采凹凸棒粘土过程中,经常会出土古动物化石,其中有虎爪、龟壳等。该遗址现已荒废,无人使用。
320830-0266
徐郢古树化石出土点
旧石器
其他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团结村徐郢组西侧,维桥河东岸
徐郢古树化石出土点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团结村徐郢组西侧,维桥河东岸。遗址现为平地。据当地村民诉说,多年前,当地村民在此挖维桥何时,在距地表深约4米处,发现了大量古树、树叶、鹿角等化石。古树化石已被村民破坏。遗址现为维桥河堤坝,地表长满了板栗树等。
320830-0267
徐郢鹿角化石出土点
旧石器
其他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团结村徐郢组村内偏东
徐郢鹿角化石出土点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团结村徐郢组村内偏东。遗址现为水井。据当地农民回忆,文革初期时,当地村民挖井时,发现一只鹿角化石,鹿角长约50厘米,较为完整,现鹿角化石被该村一村民收藏。井口径65厘米,外井台直径2.1米,从口沿到水面深1.2米。出土点现为水井,井保存较好,周围为村舍、荒地、杂树林,村舍间隔较大,杂树林、荒地杂草较茂盛。
320830-0268
三墩墓
待定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团结村三里墩组村西侧
三墩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穆店乡团结村三里墩组村西侧。墓葬为墩状,现高约4米,底径约20米,墩子保存完好,无人在此挖掘,未出土任何文物。墩顶及四周长满竹子。常年的雨水冲击对墓葬产生一定的影响。
320830-0269
栗树三墩子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民田村栗树组西约100米
栗树三墩子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民田村栗树组西约100米。墓葬为墩状,残高约3米,原高约5-6米,底径15米,墩子上层2米为现代扰土层,下层为白膏泥,约3米处发现黑色木炭。墩子在修公路时被挖去了大部分,在墩子中心处有一盗洞。墩子已几乎被挖平,但未涉及文物。周围为农田,种植小麦、水稻等作物。文博部门没有开展挖掘。
320830-0270
南大墩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旧铺村桥南组42号房基之下,盱张路的东侧
南大墩墓位于盱眙县旧铺镇旧铺村桥南组42号房基之下,盱张路的东侧。据当地老百姓反映,该土墩原高约为4.5米,土墩底径约为15米。1992年旧铺村民陶宏高推平建住宅,土方全部运至旧铺大桥铺垫桥墩。旧铺街道东侧附近,历史上分布三座大土墩,分别是南大墩、松墩子、三墩子,土墩大小相差甚微,目前松墩子保存基本完好,南大墩子夷为平地,三墩子局部被挖掘,从三墩子封土可以断定为一座汉代墓葬,以此可以推断南大墩子也应为汉代古墓葬。
320830-0271
龟头墩墓
待定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大字营村托泥组东约500米
龟头墩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大字营村托泥组东约500米。土墩,现高约4米,底径约10米,据当地村民回忆,该墩曾经被盗,被盗情况不详,是否出土文物未知。墩子未经过正式考古发掘,墓葬形制、规模等情况未知。墩子长满杂草,周围为农田。
320830-0272
九女墩
待定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好汉村九女组东约100米
九女墩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好汉村九女组东约100米。墩子现高约5-6米,原高约10米,底径约50米。墩子表面无任何陶瓷片等遗物,该墩也未经过考古发掘,是墓葬还是遗址确定不了。据当地村民说,传说该墩是古代的一座烽火台或其他军事建筑遗存。现墩子上种植粮食作物及果树等。
320830-0273
松墩子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旧铺村桥南组
松墩子墓位于盱眙县旧铺镇旧铺村桥南组。墩子现高约4-5米,底径约20米,据当地村民回忆,墩子原高约10米,后因常年取土等活动使得墩子逐年变矮。旧铺街道东侧附近,历史上分布三座大土墩,分别是南大墩、松墩子、三墩子,土墩大小相差甚微,目前松墩子保存基本完好,南大墩子夷为平地,三墩子局部被挖掘,从三墩子封土可以断定为一座汉代墓葬,以此可以推断松墩子也应为汉代古墓葬。现墩子上长满竹子,周围为农舍。
320830-0274
郭启元碑刻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张洪村老张洪乡政府院内
郭启元碑刻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旧铺镇张洪村老张洪乡政府院内。原为一寺庙(寺庙早年被毁),现仅存一件碑刻,原嵌在寺庙墙壁之上,后房地产开发商在此建设商品房时,把碑从墙上取下,碑刻被损为成三块。碑刻上部刻有仙鹤、祥云,中部为碑文,最后署名“清乾隆十年,盱眙县郭启元顿首撰”郭启元为盱眙清代的一位县令,这块碑刻对于研究清代盱眙的历史及郭启元的生平提供了较好的实物资料。
320830-0275
林觉院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龙泉村上郢组打石山西麓
林觉院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龙泉村上郢组打石山西麓。林觉院坐东朝西,背倚打石山,面朝淮河,该院初建于唐贞观年间,原规模较大,门前有石刻,院内有双人合抱的古银杏树,现已砍伐。原有一对石狮子现保存于盱眙县第一山公园内。林觉院文革期间被毁,现地表散落有少量砖瓦碎片。遗址现多为农田,部分为树林和荒地。
320830-0276
上郢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龙泉村上郢组村内
上郢井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龙泉村上郢组村内。井无井栏,井上有用圆石垒成的遮棚,井身用圆石圈砌而成。井口径1米,井口到水面深1.35米,井棚高1.75米。该井造型简单,水为山泉水,较为甘甜,当地村民还使用井水淘菜等。
320830-0277
金太君江大夫人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蒋郢村孙郢组东山南山脚
金太君江大夫人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蒋郢村孙郢组东山南山脚。墓葬封土已被推平,墓前残存一块碑刻,碑刻高218厘米,宽91厘米,厚42厘米;底座长107厘米,宽56厘米,高12厘米。碑上楷书“皇清诰封一品夫人显妣金太君江大夫人墓,光绪十二年岁次丙戍六月中旬”碑首刻双龙戏珠纹,边上装饰祥云纹,碑身刻有回形纹。碑刻保存较好,字迹清晰,周围为荒地及农田,农田内种植玉米、小麦等旱作物。
320830-0278
朱郢动物化石出土点
旧石器
其他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淮峰村朱郢组裂山西北角
朱郢动物化石出土点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淮峰村朱郢组裂山西北角。遗址原为山脚,后因开发凹凸棒粘土,该处被挖成水塘,面积约为200平方米。遗址内开发凹凸棒粘土时发现一些古动物化石,有龟壳、老虎骨等。水塘内现有少量积水,周围塘埂长满杂草。地表已很难捡到古动物化石。
320830-0279
塘郢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龙泉村塘郢组
塘郢墓群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龙泉村塘郢组。墓群为墩状,略高于四周,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在墓群内曾经挖出大量墓砖,墓砖长30厘米,宽18厘米,厚5厘米,墓砖侧面有弧纹。现墓葬被当地村民用于建房。墓群已基本被挖掘成平地,周围为村宅,只有一家住户,门前长有一片竹林,其余地方为荒地。
320830-0280
李郢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幸福村李郢组南约100米
李郢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河桥镇幸福村李郢组南约100米。遗址呈漫坡状,略高于四周,面积约300平方米,未经过考古发掘,文化层厚度不详。地表散落有少量砖瓦残片、青花瓷片等,可辨器形有碗、盘等。现遗址为农田,西侧为乡村公路,农田内主要种植小麦、水稻等作物。人类耕种等活动对遗址有所破坏。
320830-0281
华岩寺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水冲港村华岩组华岩寺山东山腰
华岩寺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水冲港村华岩组华岩寺山东山脚。遗址在山脚处,坐西朝东,地表散落有少量砖瓦碎片、陶片等,还有少量石构件及一件已残石香炉。遗址未经过考古发掘,文化层厚度及寺庙结构不祥。现遗址为荒地,植被茂盛。
320830-0282
徐郢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仇集镇霖治村徐郢组东约200米
徐郢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仇集镇霖治村徐郢组东约200米。遗址呈漫坡状,高出四周约1米,面积约1000平方米,未经过考古发掘,文化层厚度不详。地表散落有少量灰陶片等,纹饰主要为绳纹。遗址现为农田,主要种植旱作物。
320830-0283
黄泥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仇集镇霖治村黄泥组北约50米
黄泥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仇集镇霖治村黄泥组西约50米。遗址呈垄状,北高南低,面积约2000平方米,未经过考古发掘,文化层厚度不详。地表散落有少量青花瓷片及砖瓦碎片等,可辨器形有碗、盘等。遗址现为农田,主要种植旱作物。
320830-0284
古西墓
待定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古桑乡古桑居委会古西组西侧50米
古西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古桑乡古桑居委会古西组西侧50米。墓葬位于一坡地,坐东朝西,残存封土高约5米,底径约20米。墓葬曾经被盗,出土文物不详,当地村民曾在此捡到一枚金簪。由于墓葬未经考古发掘,墓葬形制、规模及时代暂无法定论。现该处大部为菜园,部分为荒地。
320830-0286
九里夏庄墩
待定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九里村夏庄组
九里夏庄墩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九里村夏庄组。此处一共有3座土墩,3个墩子呈东西向直线排列,间距约200米,由东向西编号为1-3号,1号墩已被推平修路;2号墩尚存,位于水塘内,墩顶长满杂草,现高约5米,底径约50米;3号墩已基本推平,现上面种植农作物。墩子未发掘过,是墓葬还是建筑遗存无法确定。墩子再向西直线延伸约300米为黄集大墩子墓,故九里夏庄墩可能为魏晋时期墓葬。
320830-0287
金大圩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金圩村顺心组东北约1000米
金大圩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金圩村顺心组东北约1000米。遗址现为农田,平地,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未经过考古勘探、发掘,文化层厚度不详。由于遗址为稻田,地表只散落有少量的灰陶片、红陶片及红烧土等,可辨器形有罐,釜等。
320830-0288
天官坟墓
待定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古河村高营组圣人山西南麓
天官坟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古河村高营组圣人山西南麓。墓葬封土墩,现高约3米,底径约8米,该墩曾经被盗掘,出土文物不详。该墩子未经过考古发掘,墓葬形制、规模、时代等不详。现墩子上及周围都长满杂树。
320830-0289
王庄土墩墓
待定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霍山村王庄组红光生活区北侧
王庄土墩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霍山村王庄组红光生活区北侧。封土墩残高约2米,底径约30米。该墩未经过考古发掘,是墓葬还是遗址尚待考古挖掘调查,官滩镇境内魏晋墓葬集中,多为底径较大的土墩,故该土墩可能也为魏晋时期的墓葬。现土墩上种植旱作物。
320830-0290
化农大庙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陡山村化农组
化农大庙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陡山村化农组。遗址为平地,面积约为12000平方米,未经过考古发掘,文化层厚度不详。据当地村民回忆,大庙门朝东,原有三间厢房,三间大殿,两间走廊及三间饭堂。遗址内现有少量砖瓦残片,还有石槽、抱鼓石等石构件。现遗址多为村舍,少部分为菜地。
320830-0291
化农碑刻
石窟寺及石刻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陡山村化农组淮南中学旧址内
化农碑刻存放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王店乡陡山村化农组淮南中学旧址内。碑首刻画双龙戏珠纹,中间阴刻楷书碑文,字迹不太清晰,署名“道光八年正月二十三日”,碑四周刻画如意云纹、瑞兽及菊花纹。碑刻现嵌在当地一农户墙内。
320830-0292
东阳窑场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东阳窑厂南约400米的取土坑
东阳窑场汉墓群位于盱眙县马坝镇云山村东阳窑场南约400米的取土坑。面积约6万平方米。2007年至2008年,东阳窑场在此取土制砖,先后发现数座汉墓,其中有砖室墓,墓砖长侧面有钱纹、连弧纹等,也有竖穴土坑木椁墓,这批墓葬均为小型汉墓,保存状况不好,一般深1.5-2米,出土文物有铜镜、铁剑和陶壶、陶罐、陶盒等,均已破碎。原处为农田,现局部已成取土坑。
320830-0293
青墩头遗址
战国、唐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维桥乡永华村青西组,盱马公路的北侧
青墩头遗址位于盱眙县维桥乡永华村青西组,盱马公路的北侧,面积约为40000平方米,时代为战国至唐代。该处原高出四周约1.5米,呈台状,上有十几个凸起地表的封土包。当地群众反映在生产劳动中曾发现有战国时期的铜戈、铜人、及唐代的瓷碗等。2000年后土地改造,遗址逐年被推平,现已夷为平地,大部分为农田,有少部分为村落打谷场。
320830-0294
周庄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霍山村周庄组南约200米
周庄遗址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官滩镇霍山村周庄组南约200米。遗址呈漫坡状,西高东低,落差约为1米,面积约为10000平方米,该遗址未经过考古勘探、发掘,故文化层厚度不详。地散落有少量的青花瓷片及砖瓦碎片,还有大量的贝壳等。现遗址为旱田。
320830-0295
关中侯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马庄居委会高庄组周学书责任田中
关中侯墓位于淮安市盱眙县观音寺镇马庄居委会高庄组周学书责任田中。2008年底,周学书在平整土地时挖出了大量墓葬,后连同陈宝强、陈宝同向下挖掘,出土了鎏金龟钮“关中侯”印一枚,青釉瓷盏四只(一只脱釉且碎),酱色釉鸡首壶(已碎)一只,接到举报后,文物部门对文物进行了追缴,文物全部追回。据周学书等人回忆,墓葬为砖室墓,长约3米,宽约1米,深约1米。此墓葬的发现,对于研究盱眙两晋时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320830-0296
管鲍分金亭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管镇镇管仲居委会分金亭大街与分金街交汇处
管鲍分金亭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管镇镇管仲居委会分金亭大街与桃李街交汇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光绪年间重建。为纪念春秋时期齐国管仲与鲍叔牙“分金”而筑。亭坐北朝南,平面方形,四角攒尖顶。顶铺小瓦,高约3.5米,边长1.8米。亭内有碑三通,分别镶在东、西、南三面墙里。南碑刻有“管鲍分金处”;东碑刻有赞管鲍分金的《满江红》词一首,高1.4米,宽0.65米,为明万历年间所立;西碑高1.1米,宽0.75米,为清代泗州知事赵镜源重建“分金亭”记事碑。分金亭1959年被毁,现亭为2002年重建。碑刻现存放于管镇老乡政府院内。
320831-0001
抬饭墩遗址
新石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抬饭村,缪大庄南300米。
抬饭墩遗址位于金南镇抬饭村缪大庄南300米,为圆形土墩,墩高近4米,西从缪同才家房基东15米处起,向东76米处止;南北以原导航塔(现为国土资源局固定测量点,呈方形石碑)为中心,向南、向北各40米跨度,计80米,,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保护区以外30米为控制地带。文化层厚度约2米。地表散见泥质红、灰、黑皮陶片。陶片饰有指甲纹、附加堆纹、刻划纹等,可辨器形有鼎、罐、鬲、钵、豆等,另有石斧出土。部分器物具有青莲岗文化特征。
320831-0002
时墩遗址
新石器、汉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时墩村二联村,金南镇敬老院东南80米。
时墩遗址位于金南镇时墩村二联组,呈长方形土墩,面积约15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遗址可见泥质红、灰陶片,可辨器形有陶鼎、釜、杯、罐等,具有青莲岗文特征。还出土过汉代陶水盂、陶鼎等。1984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1989年列为县级文保单位。1993年县政府出文明确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保护地带,并在墩体东侧立县级文保单位保护石碑一块。
320831-0003
獾墩遗址
新石器,商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衡阳村,戴楼砖瓦厂西200米。
獾墩遗址位于戴楼镇戴楼砖瓦厂西侧200米,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的记载:“遗址呈圆形土墩,总面积约3000平方米,文化层厚度在1.5米以上。地面有泥质红陶、灰陶和少灰量黑陶片,纹饰有乳丁纹、刻划纹、附加堆纹,可辨器形有鼎、碗、罐、鬲、豆等,属青莲岗文化遗存”。
320831-0004
窑墩遗址
新石器、西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新塘村四联组,西侧永丰河中央。
窑墩遗址位于戴楼镇新塘村境内,永丰河中央的河滩上,呈圆形土墩,面积约4000平方米,高2米以上。地表散见有青莲岗文化特征的石斧、石锛、夹砂红褐陶鼎、釜、罐等残片;西周时期的灰陶、瓿、罐等陶器残片。
320831-0005
嵇圩遗址
新石器、汉、宋、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南宫村,卞塘砖瓦厂东北2公里。
嵇圩遗址位于淮河入江水道中,金沟古河道西侧,陆上面积约10000平方米,水下面积不详。文化层厚度1米左右,地表采集有石斧、石锛及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罐、壶、碗、鼎、鬲、豆等器形陶片,陶器具有青莲岗文化特征;西周时期的绳纹陶鬲、灰陶豆等残片,汉砖及汉代釉陶残片,同时还有大量宋至明代瓷器残片。
320831-0006
牌楼遗址
西周、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牌楼村,西海水库西北150米。
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的记载:“牌楼遗址位于戴楼镇牌楼村东约300米,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度约1.5米。地面可见夹砂与泥质红陶、灰陶片,纹饰主要有绳纹、弦纹、回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有罐、鬲、盆、簋等”。另有部分唐宋时期瓷片。
320831-0007
磨脐墩遗址
西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小集村,新河水库南约500米。
磨脐墩遗址位于戴楼镇小集村境内(新河水库南)。遗址由大小两墩组成,大墩在东,小墩在西,大墩高约5米,周长300米;小墩周长150米,与大墩相连。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文化层厚2至4米。地表有泥质红、灰及黑皮陶片,纹饰有绳纹、弦纹、回纹等。可辨器形有鬲、罐、碗、盒、簋等。1989年列为县文保单位。2003年列为淮安市市级文保单位并立碑保护。
320831-0008
宋墩遗址
西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宋墩村,村部西南约350米。
宋墩遗址位于金南镇宋墩村五联组,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遗址为圆形土墩,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文化层厚约2米。地表常见泥质红陶、灰陶及黑皮陶片,可辨器形有鬲、罐、碗等,经考证为西周时期遗址。1989年列为县级文保单位,2006年4月列为淮安市级文保单位,并立碑保护。
320831-0009
利农闸遗址
东周、汉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劳动桥居委会,建设东路利农闸西北。
黎农闸遗址位于利农闸西北,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该遗址为春秋至汉代,遗址面积约3.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地表可见几何印纹陶片及鬲足。而以绳纹瓦片、原始瓷豆把为常见,并有蚊鼻钱出土。伴有出土还有汉代的泥质陶钫、瓿残片及“五铢”铜钱等。
320831-0010
任港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横桥村,横桥古镇东约50米。
任港遗址位于闵桥镇横桥村古横桥集东约200米,东西300米范围内,有0.15-0.4米厚文化层堆积。1997年修筑公路时发现一口直径0.7-0.8米的陶圈水井,填满汉代早期陶片遗物,附近还出土过0.5公斤楚国时期蚁鼻钱及有孔石斧。
320831-0011
塔集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集镇西南老街。
该遗址现为塔集老街所在地,遗址呈东西向长方形,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左右。遗址可见绳纹瓦片以及绳纹红、灰陶片、豆把等。(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金湖县文物分布一览表》记载)
320831-0012
黎城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劳动桥居委会,建设路北、园林路东。
黎城遗址位于黎城镇建设路北、园林路东,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以上。地面有汉代绳纹瓦片以及绳纹红、灰陶片并有豆把等;宋代陶瓷器残片与瓦砾。(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
320831-0013
衡阳遗址
汉、宋、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衡阳村五组,北侧300米三河中。
遗址位于淮河入江水道三河之中,俗称“中街滩”,南北为淮河入江水道大堤,旱季种植农作物,在中街滩中部偏北有一明清居址,断层下部可见大量砖瓦,北部被河水破坏,地表可见汉代的绳纹陶片及素面豆把,另有些宋代的瓷片暴露地表。历史上曾是有名的古镇,由于黄河夺淮缘故,古镇被洪水冲毁。在中街滩西北部为东岳庙遗址,由于长年累月河水淹没,遗址表面形厚约1.5米的淤积层。(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
320831-0014
大尖子遗址
汉、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大兴村,造纸厂后堤取水口北侧100米。
大尖子遗址位于黎城镇大兴村,县造纸厂后三河取水处,为汉宋时期的先民遗址,1985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该遗址,地处三河之中,面积约一万平方米,文化层约1米左右,地表有汉代的绳纹陶片及素面豆把,另有一些宋代以后的瓷片暴露地表。(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
320831-0015
时墩井群
汉、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时墩村二组,时墩遗址西北约300米,古称杨漕坊。
时墩汉井位于金南镇时墩遗址西北约300米处,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汉井一口,为陶井圈组成,内径0.48米,外径0.51米,高0.5米,井圈为灰陶质,外壁拍绳纹,今沉于河中”。上述情况已无法考证,经普查组在时墩二联组确认,有三口砖井,井口为内圆外方八角形青石,井砖为长方形,井深16米左右,1960年左右仍为当地农户提供生活用水。三井呈三角形分布,东、西、南各一口,即村民杨登国房屋东北角10米水塘边一口,西北角一口,偏西南一口,被封埋于地下,有2口井的井口被移走,井下部分未遭破坏。村民杨登国的祖辈们因酿酒而著名,当地被称为杨漕坊,这些井均为酿酒所用。
320831-0016
郑岗井群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顺河村五组,郑岗砖瓦厂南侧一百米。
郑岗井群位于郑岗砖瓦厂南100米的水塘中,1985年郑岗砖瓦厂取土时发现七口汉井,其中五口在取土时遭破坏,另二口被馆藏保存。遗址尚存,本次普查新发现郑岗闸北15米(河东侧)仍保一口完好的汉井,陶井圈为灰色,外壁拍绳纹,井圈外径0.71米,内径0.65米,高0.4米。1985年发现汉井的同时,在出土汉井的南侧约50米的高岗上,又发现汉砖。初步考证郑岗井群是汉魏时期的军屯遗址。
320831-0017
建设路井群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劳动桥居委会,建设中路县质监局门前。
建设路井群位于黎城镇建设路中段,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上世纪七十年代,工人在清河道时发现七口汉井,陶井圈,下有砖砌,井圈内径0.52米,外径0.55米,高0.5米,井圈为灰陶质,外壁为绳纹,井内曾出土陶罐、杯、壶等残片”。后填塞,深埋地下。
320831-0018
塔集镇井群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宝塔居委会,集镇北侧约20米塔集河中。
塔集镇井群位于塔集政府西北约100米塔集河中,及河南北两岸,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上世纪七十年代,群众开挖塔集河时发现陶井8口,大多数已遭破坏。陶井圈外径0.55米,内径0.51米,高0.5米。井内出土绳纹陶罐等”。
320831-0019
新杨窑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卞塘居委会二联组。
新杨窑址位于金南镇卞塘居委会二联组,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该窑现存高3米,面积约200平方米,有马蹄形残窑一座,窑内尚有砖块未取出,民国年间堵塞不用。窑墩东侧有有沟塘,沟旁长有密集的杂树。附近皆为平田及闲置庄墩河塘。
320831-0020
瓦子田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抬饭村三联组。
遗址位于金南抬饭村三联组(缪家庄东南100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2米。地表有唐代青瓷壶、罐、碗残片,曾出土过海兽葡萄镜。宋代白瓷碗、印纹瓶残片以及砖瓦等。(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
320831-0021
东主尖遗址
唐、宋、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横桥村,高庄东约500米。
东主尖遗址位于闵桥镇横桥村高庄组东大堤外,东南方湖滩上,面积约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以上。出土过唐、宋时期的砖瓦建筑构件、陶瓷器残件以及“开元通宝”、“太平通宝”、“淳化通宝”等钱币。还在附近出土过唐代长方形圈顶残砖室墓一座,长约2.4米、宽1.2米左右,随葬品被盗不存。(《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
320831-0022
岗坂子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南望村三联组,淮河入江水道西岸大堤南望段。
岗坂子遗址位于金南镇南望村三联组东北高邮湖边,面积约2万平方米,高约2米,文化层厚度在2米以上。地面及剖面可见青瓷和白瓷片,附近还出土过唐、宋时期的“开元通宝”、“太平通宝”、“祥符元宝”等钱币。(《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
320831-0023
楼庄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药王村,东南1000米华家坝闸附近。
楼庄遗址位于高邮湖西岸(鸡鸣荡西),面积约4.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左右。地表及剖面可见唐、宋砖瓦及瓷器残片。(《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
320831-0024
金沟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金沟居委会,1999年前金沟乡政府所在地。
金沟遗址因靠金沟河而名,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该遗址紧邻金沟河,面积约6万平方米,文化层约1米以上。地表有唐代瓷盘、碗,宋代白瓷碗及砖瓦残件”。
320831-0025
西渡口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华家坝村,卞塘闸东南500米淮河入江水道行洪区内。
西渡口遗址位于卞塘闸东南约500米,淮河入江水道行洪区内,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遗址南北长约300米,宽20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文化层约1米左右。四周皆浸于水中,遗址呈长埂形,地表及剖面可见唐代青瓷壶、罐、圈足碗和宋代白瓷高圈足碗、注子等残片以及砖块等。附近曾有唐宋时代的砖墓出土”。
320831-0026
花园庄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福寿村八联组。
该遗址位于金南镇福寿村八联组,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米左右。地表散见唐、宋时期的瓷器残片以及砖瓦残件,遗址原有砖井数口,现已淤塞,仍存有一石井圈,为青石栏,外径0.6米,内径0.55米,高0.53米,深约4.3米。据调查六七十年代曾有农民在此刨砖回去出售及建房。后修建金南至龙岗的公路时穿遗址东侧而过,填埋了遗址东侧的部分花园遗址。(《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
320831-0027
大网庄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涂沟镇高邮湖村,村部西南1000米。
大网庄遗址位于涂沟镇高邮湖村部西南1000米,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遗址面积约1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5米。地表有唐宋时期的砖瓦残件和青瓷盘、碗残片”。现为农田,部分开挖成鱼塘。
320831-0028
大兴遗址
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大兴村,建设东路金湖二中南侧。
遗址位于金湖二中南侧,现为大兴村蔬菜基地,附近有部分居民。遗址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文化层1.5米左右。曾出土唐代铜镜和宋代“太平通宝”、“天禧通宝”等钱币,并可见砖块和青瓷残片。(《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
320831-0029
楼墩遗址
宋、元、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军舍村,楼墩闸东北80米。
楼墩遗址位于金湖县吕良镇军舍村东南,东临白马湖畔,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遗址东临白马湖,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米左右。地表可见瓷碗、盘、碟等残片,采集有宋代“太平通宝”、“元丰通宝”、“大观通宝”和元代的“至正通宝”等钱币”。
320831-0030
大园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三车村四联组。
大园遗址位于金湖县金南镇三车村东南,南临高邮湖畔,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遗址南临高邮湖,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左右。地表散见砖瓦及青瓷残件,并出土过铜镜”。
320831-0031
费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小集村五联组,村部东南200米。
该遗址位于戴楼镇小集村五联组,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度在1米以下。地表散见砖瓦及瓷器残片,发现有宋代铜镜和“太平通宝”、“淳化元宝”等钱币”。
320831-0032
卞塘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卞塘街东100米卞塘老街。
卞塘遗址位于金南镇卞塘老街,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米。地表散见砖瓦以及瓷器残片,可辨器形有碗、罐、粉盒等”。
320831-0033
大井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福寿村二联组,金南至高庙水泥路南侧200米。
大井庄遗址位于金南镇福寿村二联组,面积约40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2米。地表多见青、白瓷片以及砖瓦等。上世纪六十年代农田水利开发时发现地下埋藏数口砖井,故当地人称此为大井庄。遗址西侧南北走向的古沟中,仍有青扁砖的古井。其西部的树林、桑田中,散见砖瓦碎件及清瓷残片。(《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
320831-0034
韩家墩遗址
宋、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泰山居委会七联组,吕良集镇东北约800米。
韩家墩遗址位于金湖县吕良镇泰山居委会,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遗址为圆形土墩,高3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度约1.2米左右。地表散见宋代的青、白瓷器残片和砖块。明代的青花瓷残片。”
320831-0035
许家墩遗址
宋、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泰山居委会新村组,吕良水利站东约400米。
许家墩遗址位于金湖县吕良镇泰山居委会新村组,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遗址为圆形土墩,高3米,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文化层厚度约1米左右。地面散见宋代的青瓷残片、“太平通宝”、“元丰通宝”等钱币,以及明代的青花瓷片等。”
320831-0036
局子遗址
宋、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泰山居委会,吕良镇北约1公里。
局子遗址位于金湖县吕良集镇北约1公里,遗址为圆形土墩,高4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文化层在1.2米以上。地面可见宋代影青葵口小碗等残片,并有明代青花瓷片。(《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
320831-0037
王庄电灌站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9)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王庄村,淮河入江水道西堤西坡。
王庄电灌站位于金南镇王庄村境内,系本县最早建成的电灌站。始建于1959年冬,站分二级,共装柴油机9台,426千瓦。其中一级站装机5台,235千瓦,扬程7.5米,二级站装机4台,191千瓦,扬程6米。站下开挖干渠两条,分别连接官塘新河水库、东海及西海水库,全长22.2公里,可灌溉真高17.7米以下耕地2.6万亩。1962年5月,机改电,架设金湖电厂至机站高压电线路6.4公里,安装变压器两台,电动机6台,300千瓦。该电站的兴建,使全县丘陵片几个乡镇基本解决用水难问题,为农业生产发挥巨大的作用。
320831-0038
倪行遗址
宋、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三圆村,白马湖中宝应湖农场白马湖副业队水产养殖场。
倪行遗址位于金湖县白马湖中,为四面环水的墩子,面积约2万平方米,高2米左右,文化层厚度1米左右。地表散见陶器及瓷器残片。因其该岛墩上历来住着倪姓人家,并开设鱼行,所以人们习称为倪行。(《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
320831-0039
大杨庄遗址
宋、元、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村部西北2公里白马湖中。
大杨庄遗址位于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部西北2公里,该遗址位于白马湖中,四面环水,呈东西向长方形,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在1米以下。地表散见宋代以来各时期瓷器、陶器残片。岛上住有渔民近十户,现已成为对外开放的白马湖村生态景区,来往游客依靠渡船接送。
320831-0040
吕良遗址
宋、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泰山居委会,吕良古集镇。
吕良遗址位于金湖县吕良镇古镇所在地,南北长约250米,东西长近200米,面积约5万平方米,文化层约1.2米。曾出土过陶、青花瓷器残件和“太平通宝”等钱币。曾发现长方形砖室墓2座,均遭破坏,从残留的“大观通宝”和“洪武通宝”钱币等判断,应是宋、明墓各一座。吕良古镇史称棋盘街,街道呈正方形,街四周曾有护街河。据《金湖史话》记载,最能反映棋盘街特色的,是四条街道上分布有32口水井,像32枚棋子,街的四个角各有一口大水井,这些井都是青砖砌成,现已相继淤塞,被填于地下。
320831-0041
药王庙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药王村,村部南约200米。
药王庙遗址位于金湖县闵桥镇药王村,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遗址面积约4000平方米,原建筑60年代已毁,仅存松柏树、石碑、门鼓等遗物。地面有砖瓦残件以及瓷器残片,尚存有清代青石质“施田勒石”碑刻一方。碑青石质,高1.2米、宽0.8米、厚0.15米。碑文中记载药王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清咸丰年间(1851-1861)毁,同治时重修以及施主姓名等。上世纪八十年代改建为药王小学,2005年小学撤消后,于近年又在原址上复建了药王庙。原庙的二棵古松柏树尚存于庙前,并有石碑、门鼓、石雕存放于复建的庙内。
320831-0042
延寿庵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前锋镇合义村,张集街北200米。
延寿庵遗址位于前锋镇合义村张集街北200米处,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遗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原建筑已毁,地面有大量砖瓦残件及陶瓷器残片”。现存有一残缺石碑。
320831-0043
张集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前锋镇合义村,原张集集镇。
张集遗址位于金湖县前锋镇合意村境内,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8米。地面可见青花瓷片以及砖瓦建筑构件,遗址曾出土过砖质地券。其地旧有5口砖井,今已填塞,不知其详”。
320831-0044
涂沟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涂沟镇,涂沟老街。
涂沟遗址位于涂沟镇涂沟老街,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6米左右。地面有大量青花瓷片,曾出土过残铜镜、“洪武通宝”、“永乐通宝”钱币等”。明朝因漕运开凿涂沟河,途经涂家大庄,所以人们称为“涂家沟”。
320831-0045
夹沟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夹沟居委会,夹沟老街。
夹沟古镇位于新夹沟街东北1000米。始建于明初,近七百年历史的夹沟老街呈弓弦形,有沟环绕,东边沟弯,西边沟直,酷似小岛。乾隆五十九年出了武举人杨大鹏,文科举人杜金泉,清代后期又出了名秀才王敕,小镇曾有木行、六陈行、水鲜行、牛、猪行、布店、药店、五金杂货店、酒店、茶馆、客栈、银铺等。南、北、东曾有寺庙三座。根据史料考证,在此街安居落户的始祖大部分是由洪武年间从苏州阊门迁入。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地表散见陶、瓷器残件。
320831-0046
闵桥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古镇居委会,闵桥集镇。
闵桥遗址位于闵桥集镇,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遗址面积约4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8米左右。地表散见砖块瓦砾和陶器及青花瓷器残片,并有“洪武通宝”、“隆庆通宝”等钱币、残带柄铜镜出土”。
320831-0047
银集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银集镇银集居委会,东西向老街。
银集遗址位于金湖县银集镇集镇,因北临古银沟河而得名。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地表有青花瓷片以及砖瓦建筑构件,可能曾是明代兴起的一集市遗迹”。
320831-0048
卫东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红岭村四联组。
卫东遗址位于金湖县戴楼镇红岭村四联组,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米左右。地表散见明清瓷片及砖瓦”。旧时当地人称为“小铜城”。
320831-0049
太平集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太平村九联组。
太平集遗址位于金湖县闵桥镇太平村九联组,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遗址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米左右。地表有大量砖块、瓦片及瓷器残片,有古井已淤塞,附近有明墓”。该遗址为明清时期的繁华集镇,因靠近高邮湖,水运发达,有利于通商,小镇逐渐繁荣。上世纪中叶,因其水运断航,交通偏僻,小镇逐渐萧条衰败。
320831-0050
通衢集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涂沟镇通衢居委会,秦庄村一联组。
通衢集遗址位于金湖县涂沟镇秦庄村一联组,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遗址为东西长方形土墩,高1.5米,文化层厚1米左右。面积约1万平方米,地表多见青花瓷片,遗址内曾发现陶井圈一口,井圈灰陶质,内径0.5米,外径0.55米,已残损”。历史上这里曾是安宜古城的范围,是南北的重要交通驿道。因通衢集这座小镇繁荣,远近闻名,宝应县志多有记载。
320831-0051
天堂集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银集镇天堂村五联组。
天堂集遗址位于银集镇天堂村八联组,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文化层在1米以下。地表及剖面散见陶、瓷器残片,并曾出土“洪武通宝”、“嘉庆通宝”等钱币和残铜镜等。明、清时代,遗址上曾是一座繁荣的集镇,后因交通闭塞,遂渐没落。(《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
320831-0052
孙集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孙集村三联组,原孙集古街。
孙集遗址位于金湖县吕良镇孙集村三联组,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遗址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约0.8米左右。地表多见砖瓦等建筑构件以及陶瓷器残件,曾出土明代墓葬”。
320831-0053
高家集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陈桥镇邬桥村六联组,原高集街。
高家集遗址位于金湖县陈桥镇邬桥村境内,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遗址为东西向长方形,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层0.8米左右。地表见有大量砖瓦建筑残件,另有陶瓷器残片甚多,附近有明墓出土:。
320831-0054
实塔遗址
宋、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宝塔居委会,塔集闸西南约1公里。
实塔遗址位于淮河入江水道中,塔集闸西南约1公里。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该塔始建于魏晋时期,明代重建,塔身八角,南有门,共三层,高24米。20世纪60年代毁,塔基尚存。1991年发掘出石涵一合,长61厘米,宽44厘米,高37厘米,内藏舍利子、小银棺、建塔纪事铜牌及大量的北宋钱币。铜牌上书“副会首张口口口记”、“银棺三具”、“盖家舍镇塔钱三贯”等”,地表还散见有明代瓷片。
320831-0055
三山庙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北镇董河村倪庄组。
三山庙遗址位于金湖县金北镇董河村境内,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该庙创建时代不详,据现存的一方残石碑记载,三山庙为清康熙年间(1622-1722)重修,原建筑已毁。面积约5000平方米,高约3米。地表有瓷片及瓦片。
320831-0056
万寿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涂沟镇秦庄村一联组。
万寿庵遗址位于金湖县涂沟镇秦庄村一联组(原红星村六组),据《中国文物地图册?江苏分册》记载:“遗址面积约2500平方米,原建筑已毁。地面可见大量清代砖瓦建筑残件及瓷器残片,另有一方‘万寿延年’石刻尚存,青石质,长0.8米、宽0.55米、厚0.15米,现已被掩埋于遗址下”。
320831-0057
响墩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响墩村九组。
响墩汉墓位位于金湖县黎城镇工农村九联组,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封土为人工夯筑而成,存高3米,底径约20米,占地约400平方米。该墓1968年已遭部分破坏,并在原地改建为窑。曾出土大量的长方形汉代墓砖以泥质灰陶鸡舍、磨、罐等”。
320831-0058
林家墩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小集村,村部南300米与安徽省交界处。
林家墩汉墓位于戴楼镇小集村南300米与安徽省交界处。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封土已残,原高3至4米,存高1.5米,底径10米左右,占地约100平方米。墩的下侧曾出土汉代纹饰墓砖及泥质灰陶瓮、盆和釉陶碎片”。
320831-0059
罗墩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新杨村,卞塘窑厂四号窑东700米入江水道中部。
该墓群位于金南镇卞塘窑厂四号窑东700米入江水道中部,东侧部分淹入水中,总面积约12000平方米,有封土墩多座以及罗墩在内均遭破坏。曾发现过汉代木棺墓及砖室墓的木板和残砖,以及泥灰陶罐、瓮、釉陶罐以及“五铢”钱币等。(《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
320831-0060
跃进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陆河村,原跃进村一、二组。
跃进汉墓群位于塔集镇北约1公里陆河村(原为塔集镇跃进村)。墓群范围西自淮河入江水道东大堤向东600米至原跃进二、三组上水渠;北至跃进二组庄前公路;南至跃进村二组庄前河口(排涝站站房向东)。南北距离1000米,此范围内有12座土墩及墩址为重点保护区。墓葬主体面积1.5万平方米,发现有砖室结构的墓葬和木椁墓。并有弩机、铜镜、泥质灰陶罐、瓮、釉陶罐以及五铢钱等。1989年元月26日列为金湖县县级文保单位。(《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
320831-0061
双岗墓群
汉、宋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赤水村一联组,吕良街道东约2公里。
该墓群位于金湖县吕良镇赤水村一联组,原为双岗村曹庄组,旧时称为陆家马场。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墓群于1957年发现,面积约3000平方米。出土过汉代泥质灰陶鸡舍、罐、铁剑以及宋代影青瓷和白瓷残片”。
320831-0062
邬墩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利民居委会,园林路劳动局东北侧200米,紧邻县外国语中学家属区西侧。
邬墩汉墓位于黎城镇园林路劳动局东北侧200米(紧邻县外国语中学家属区西侧)。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原有封土墩高1.5米左右,占地约2500平方米,七十年代已夷平,现上有住户。该墓大部分被破坏。曾出土过墓砖、泥质灰陶、红陶器残片等,器形难辨”。
320831-0063
姚家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三车村二联组,秦庄西北侧约300米。
姚家墓群位于金湖县金南镇三车村境内,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该墓原为人工夯筑的馒头形土墩,现残存长方形,稍高出四周农田,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墩南侧50米处曾清理过两座汉代土坑木椁墓,土坑长2.7米、宽1.8米、深1.3米。早年被盗,木椁及棺均未毁朽,随葬品尚存铜弩机、铁剑、泥质灰陶罐等”。为汉代墓群一处。
320831-0064
墩塘墓群
南北朝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南望村七联组,淮河入江水道西堤南望段。
墩塘墓群位于金湖县金南镇南望村境内东南部,高邮湖大堤墩塘圩南望村段。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1997年加固湖堤时清理长方形券顶砖室墓葬5座,砖室长2.1-2.4米、宽1.5-1.8米、残高1.2-1.3米左右。木棺均已朽,出土青瓷四系罐、桥形系盘口壶、唾盂、碗等”。
320831-0065
胡庄墓群
唐、宋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连湖村,原胡庄南圩外东南500米。
胡庄墓群位于金湖县金南镇连湖村东南,淮河入江水道行洪区湖滩中,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1991年冬加固湖堤时,在湖滩上1000米范围内清理4座唐、宋时期的长方形券顶砖室墓,通长2.2-2.4米、宽1.3-1.4米、高1.1-1.35米左右。出土唐代青花瓷双系盘口壶、瓶、水盂,宋代白瓷钵、双耳罐、花鸟纹铜镜和‘开元通宝’、‘宋元通宝’、‘太平通宝’钱币等”。
320831-0066
复兴圩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银集镇复连村,复兴圩农场东南角鱼塘。
复兴圩宋墓位于金湖县复兴圩农场东南一鱼塘边,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1986年开挖鱼池时曾出土一石镇墓武士以及宋代青瓷碗,铁熨斗等,墓的主体未被破坏”。现墓封埋于地下,镇墓武士的石雕现已被金湖博物馆收藏,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320831-0067
崔沟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涂沟镇唐港村,原崔沟窑厂西侧100米。
崔沟元墓位于金湖县唐港村北外滩,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该墓为崔姓族人迁坟至此,封土不存,有三口棺木,长2米,宽0.8米,高0.65米左右。棺首刻有元大德(1297-1307)年号,棺内尸骨已朽。出土银质玉石饰件,棺外有泥质灰陶罐、白瓷碗、钵、瓶等”。
320831-0068
兴隆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陈桥镇兴隆居委会,集镇街道十字路口。
兴隆明墓位于金湖县陈桥镇兴隆集镇,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1999年兴隆机管站建房时发现,系长方形券顶砖墓室,长1.95米、宽1.15米、高0.8米,葬具已朽。出土了地券、龙泉印花碗、折枝青花高足杯、铜镜等,地券记载:‘弘治岁次辛酉年冬十月庚子丙寅日’。即明孝宗弘治十四年(1501)”。
320831-0069
徐梁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徐梁村五组,县工业园区恒力机械厂西北侧。
徐梁墓群位于金湖县黎城镇徐梁村五组(县工业园区内),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经勘探确认此处为汉代墓葬地,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1999年发掘一座土坑竖穴棺墓,土坑长2.7米,宽1.8米,深1.5米。棺长2.1米,宽0.9米。出土泥质陶瓶、罐、瓮、铜盘、耳杯等二十余件文物”。
320831-0070
孙家墩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官塘村,官塘砖瓦厂西侧150米。
孙家墩汉墓位于金湖县戴楼镇官塘砖瓦厂西侧150米,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封土为人工夯筑而成,存高2.5米,底径15米左右,占地约200平方米。墩侧曾出土汉代墓砖及泥质灰陶罐和陶片等”。
320831-0071
戚家井遗址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陈桥镇军王村,七联组北侧100米。
戚家井遗址位于陈桥镇军王村七联组,前农庄北部100米处,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该井青石井栏,八角形,内径0.57米,高0.4米。井身平砖圈砌,深10米左右。现已深埋于地下”。
320831-0072
沈家井遗址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陈桥镇军王村七联组,农户庄基中部。
沈家井址位于陈桥镇军王村沈家庄中段,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该井为青石井栏,圆形,内径0.64米,高0.45米。井身平砖圈砌,深约10米左右”。井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停用,封埋于农庄地下。
320831-0073
小朱庄兵工厂遗址
台湾省(1941)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宋墩村,原马塘小学西北约150米。
小朱庄遗址位于金湖县金南镇宋墩村境内,1941年9月,时任新四军二师军工部指导员的吴运铎,带领8名战士,风尘仆仆的来到小朱庄(今位于金南镇马塘村)筹建年产60万发子弹的兵工厂,他白手起家,土法上马,反复试验,研制出了当时让敌人闻风丧胆的著名枪榴弹。吴运铎为试制武器曾多次身负重伤,为修复一批废弃的迫击炮弹,他冒险从旧雷管中试挖雷汞,雷管突然爆炸,他右手四指被炸飞,左腿膝盖被炸开碗口大的洞,左眼也被炸瞎。1942年夏,因厂房太少,小朱庄兵工厂迁至西北3公里外的仙墩庙,面积约2000平方米。建国后,小朱庄兵厂房屋被拆除,现仅存庄基,面积约1500平方米。在小朱庄遗址上发现有枪榴弹壳和扳手等物。(《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
320831-0074
吉家庵被服厂遗址
1942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陈桥镇振兴村,兴隆集镇东南500米原吉家庵小学。
吉家庵被服厂位于金湖县陈桥镇兴隆集镇东南500米新丰村,吉家庵始建于清嘉庆初年,原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坐北面南,前后两殿,东西两厢,单层砖木结构,四周环河,占地十余亩,原为吉氏家族祭祀祖先,族务办公与修文习武场所。1942年新四军四师彭雪枫部在此建立兵工厂及新四军干部培训班。1951年改为吉家庵小学,现存数间空闲校舍,西北有原建筑两间。
320831-0075
农抗河战斗烈士公墓
台湾省(1948)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卞塘居委会,卞塘街西约1.5公里。
农抗河战斗烈士公墓位于卞塘街西约1.5公里,1948年3月23日,人民解放军第100团某部副排长周汉民等十二位指战员,为掩护大部队转移,在农抗河畔阻击国民党新编七十四军的追击,完成了阻击任务,全部壮烈牺牲。公墓为1948年4月建。1980年重建,为了便于祭扫,从抬饭桥附近迁至现址,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公墓前立有石碑,坐北面南,高4.3米,碑阴刻有烈士事迹。碑两侧建有两座当地老红军的墓碑。
320831-0076
横桥钱币窖藏址
南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小桥村,村东临近高邮湖西大堤。
横桥钱币窖藏位于闵桥镇小桥村,原朱桥村三组,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1986年发现,出土有汉代“半两”、“五铢”、“半两”、新莽“货泉”,唐“开元通宝”、“乾元重宝”、“会昌元宝”、五代十国“周元通宝”、“唐国通宝”、“乾德元宝”以及两宋22个年号钱币,计36品种,90个品形。重500公斤”。
320831-0077
工农村钱币窖藏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工农村,二联组工农路39-17号丁玉宏屋后。
工农村钱币窖藏位于金湖县黎城镇工农村二联组(工农路39-17号)村民丁玉宏屋后,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1986年4月由村民丁文金在房屋北5米处开挖鱼塘发现钱币窖藏一处。有汉“半两”、“五铢”及新莽“大泉五十”、“货泉”“布泉”等钱币,计十四型,五十余品形,另有少量铁钱,腐蚀不辨。重25公斤”。
320831-0078
卞塘钱币窖藏址
汉、唐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南望村,原墩塘圩向西拐弯处湖滩上。
卞塘钱币窖藏位于金南镇南望村原墩塘圩外,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1988年发现,出土有汉“半两”、“五铢”和唐“开元通宝”等钱币,其中“开元通宝”占95%以上,重约45公斤”。出土钱币已馆藏。该钱币窖藏为研究当地的文化历史提供了重要依据。
320831-0079
渔业村玉器出土点
新石器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涂沟镇高邮湖村,村部东北约500米,距东侧高邮湖大堤约80米。
渔业村玉器出土点位于涂沟镇高邮湖村东北(原为涂沟镇渔业村),高邮湖大堤复兴圩农场南拐弯处,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江苏分册》记载:“1974年在距地表2至3米深处出土了玉琮1件,玉壁1件,穿孔石斧2件。玉器系透闪石制成,为良渚文化典型器物,周围未见遗址迹象”。
320831-0080
张家尖遗址
唐、宋、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甫坝村,淮南大堤61号桩南约500米。
张家尖遗址位于闵桥镇张家尖高邮湖行洪区中,东西长约90米,南北宽约80米,面积7200平方米左右,文化层厚约1米。遗址呈中部高,四周低洼的平墩。在遗址地表采集到明代建筑构件碎件,及大量唐宋时期的瓷器残片。
320831-0081
刘公庙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银集镇何营村六组,中心路东约200米。
刘公庙位于金湖县银集镇何营村六组,庙墩呈正方形,高于四周近2米,面积约1800平方米,文化层厚1米左右,地表散落明、清瓷片及砖瓦残件。该庙始建于明末清初,原为一刘姓居民因“洪武赶散”从苏州迁入,为行善积德在此建庙而命名。后于二十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拆除。原庙一对石门鼓尚存,其它遗物散落民间。
320831-0082
三圣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双桥村,陈家圩东侧。
三圣庵原名三神庵。据《尧乡塔集》记载:“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公元约1660年),位于陈家大圩东高邮湖边的草滩上,明末清初这居住了数十户居民,靠捕鱼割草为生,他们均为杨姓,后人称此为“杨家湾”。康熙年间连续数年遭遇洪水,当地流传民谣“要想安,早修庵;要得发,求菩萨;要想出人丁,只有拜观音。”后由杨氏族人牵头,各方捐资修建了这座庵,目的在于镇水、出贵人、普渡众生,因此供奉了三神:释迦牟尼、观音、地藏王,所以定名为“三神庵”,并有专人管理,每年四月初一为圣诞期”。到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杨氏宗族出了个武举人杨大鹏,官升三品,他家祖母以下三代均受诰封,由此三神庵被人们讹传为“三圣庵”。
320831-0083
张家祠堂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楼庄村,上庄组张庄东南约200米。
张家祠堂遗址位于戴楼镇楼庄村,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毁于上世纪文化大革命期间,面积约9000平方米。经走访调查,祠堂坐北面南,建筑规模较大,有前后大殿,祠堂后面高墩上有十余棵树龄近200年的巨大松柏树,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砍伐。现仅存南北两墩基,高约4米,文化层0.5米左右,地表散落青瓷及砖瓦残片。1940年,新四军曾在此设立被服厂,生产部队军需物资,因此张家祠堂也是革命史迹纪念地。
320831-0084
穆家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楼庄村穆庵组。
穆家庵遗址位于戴楼镇楼庄村穆庵组,墩基高于地表约1.5米,东西长近80米,南北宽60米,面积约48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8米左右,地表散见清瓷片及砖瓦碎件。有一对白玉石雕门鼓深埋于庵墩东侧水沟中。此庵系本村姓穆的族家捐资兴建,始建于清代,毁于上世纪文化大革命期间。现仅存庵墩一座,墩体上长有树木。
320831-0085
杨百庙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时墩村七联组,时墩村部西北150米。
杨百庙遗址位于金湖县金南镇时墩村七联组,庙墩高于四周农田约1米,东西长约80米,南北宽40米左右,面积约32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5米。地表散见明、清瓷器残片及砖瓦碎件。原建筑于上世纪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并在此建立百庙小学一所。庙墩上长有杨树,四周古围沟部分尚存。
320831-0086
准提禅林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横桥村,古街道北端。
准提禅林遗址位于横桥古街北首,墩高于四周约2米。呈圆形土堆形,南北长40米,东西宽30米,面积约1200平方米,文化层厚0.5米左右,地表散见大的砖瓦碎件及清瓷器残片。有原庙碑一块,刻有“准提禅林”四个正楷体,落款为“乾隆壬子仲夏”。现碑仅存一半,并在附近村民于震家后院中保存。
320831-0087
地龙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银集镇团结村三组,淮南河东约350米。
地龙庵遗址位于金湖县银集镇团结村三联组,面积约2000平方米,高1米左右,文化层厚约0.5米。地表可见青瓷片及青砖瓦残件。原庵始建于清代,正殿四间,东西厢房,四周围沟,砖木结构。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拆毁,四周围沟被填平,现存庵墩一处。
320831-0088
銮坛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银集镇银集居委会,老街东端。
銮坛遗址位于银集老街东端集镇印刷厂院内,始建于清代,面积约1500平方米,墩高约1.5米,文化层厚约1米。原建筑从北面南,有前后大殿,木楼二层。抗日战争期间被毁,后镇供销社、信用社及印刷厂在此建房。院内有古井一口,已塞。
320831-0089
归源香林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横桥村,街道西侧200米。
归源香林遗址位于闵桥镇横桥村古街道西侧200米处,当地人称为西庵,始建于清代,原建筑毁于20世纪60年代左右,遗址面积约1500平方米,高4米,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散落有青瓷片及砖瓦残件。现保存有石碑一方,刻有“归源香林”四字,传为苏东坡所题。该庵系古街“四庵一庙”之一,庵南侧有一条东西向古河穿街而过,通往高邮湖。唐朝以来,随着水运的发达,古镇逐步繁华。历史上这里曾属归源县管辖。该庵址的保护对研究当地的文化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320831-0090
太平禅林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金平村六组,夹沟老街东北80米。
太平禅林遗址位于塔集镇金平村六组,遗址墩高1.3米左右,面积约800平方米,文化层厚约0.5米,地表散见青瓷片及砖瓦残件。原建筑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现有“太平禅林”石碑及白玉石雕门鼓一对等石雕存放在原太平小学院内。
320831-0091
大寺庙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三车村,龙岗镇东约200米。
大寺庙遗址位于金南镇三车村,原车洪村三组。大寺庙始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文化层厚0.5米左右。地表散见大量明清瓷片及砖瓦残件。石刻及门鼓散落在附近地下,有待进一步寻找。
320831-0092
尼姑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泰山居委会,吕良老街东南角。
尼姑庵遗址位于吕良镇老街东南角,始建于清代,毁于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面积约2800平方米,遗址高于地表近1米,文化层厚约0.5米。地表散见砖瓦碎件及清瓷器残片。原庵石刻及石门鼓散落于附近民间,有待寻找。
320831-0093
南宫庙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南宫村,距淮河入江水道西堤约800米。
南宫庙遗址位于金南镇南宫村,原庙始建于清代,毁于抗日战争期间,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高于附近平地近1米,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40米,文化层厚0.5米左右,遗址上可采集到青花瓷片。近年来,当地百姓在原址上重建了该庙,坐北面南正殿五间,有西厢房,殿内供奉各种大佛象十余尊。
320831-0094
甫里寺遗址
唐、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银集镇刘坝村八联组,宝应湖农场场部东南约800米。
甫里寺遗址位于银集镇刘坝村八联组,据《宝应县志》记载“甫里寺在湖南,距县城七十里,唐天祐四年建”。晚唐江南诗人甫里(陆龟蒙)在云游大江南北时,在此居住读书,后人在此建寺以示纪念这位诗人。明朱方中《甫里寺》诗中写道:“八解旃林秀,六角香界幽。塔廊低宿斗,钟梵不警鸥。水竹分禅院,风花追客舟。缅怀邱壑趣,吾得及春游。”清《一统志》说它“屹立湖中,望如孤岛,老衲相传云:‘水溢则寺应浮起,却是似座人间仙境’”。从这些史料记载便可知甫里寺的历史建筑风貌。1940年抗战时期及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两次遭毁,现存有一方石碑,埋藏在遗址附近的农田中。
320831-0095
刘奶奶庵遗址
清(1660)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双桥村九联组,距西中心河约200米。
刘奶奶庵遗址位于塔集镇双桥村境内,据《尧乡塔集》记载:“刘奶奶庵始建于大清顺治十六年(1660),毁于20世纪文化大革命期间,原庵大殿朝南,分东、西厢,庵院正门朝南,圆形侧门朝东。大殿中央设如来佛神像一尊,观音、地藏菩萨分设两旁,西厢供奉刘奶奶灵位。为纪念刘姓尼姑坚守贞操,一辈子勤劳俭朴、行善积德,经朝廷恩准而建”。后来当地的百姓称此庵为“刘奶奶庵”。现遗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高于四周平田0.5米,地表散见砖瓦碎件及清瓷器残片。
320831-0096
莲花庵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双桥村,村部东北约150米。
莲花庵遗址位于金湖县塔集镇双桥村部东北150米处,始建于清代初期,原庵正殿四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坐北面南,前有门楼,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现存庵墩一处,东西长50米,南北宽40米,面积约2100平方米,文化层厚0.5米左右。地表及其墩体剖面可采集到原庵的砖瓦碎件及清瓷器残片。现庙墩上建有村办香厂,尚存原庵古银杏树一棵,保护较好。
320831-0097
海晏寺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大兴村,县油化厂东侧150米。
海晏寺位于黎城镇大兴村境内,遗址面积约2500平方米,原建筑已毁,地表可见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片,并有一方石刻埋藏在遗址西250米处水沟下。20世纪80年代后期,县佛教协会在原址上重建了该寺,现寺正门左右石鼓为原寺所遗留。
320831-0098
楼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顺河村,村部西南约300米工业园区理士大道北路西侧。
顺河村楼庄遗址位于县工业园区内,理士大道北路东西两侧,原顺河村七组村民赵长刘等农户,曾在此居住。总面积约22500平方米,东西长约130米,南北宽约175米。20世纪80年代,考古人员曾发现,地表有汉代绳纹瓦片以及绳纹红、灰陶片,并有豆把等,文化层厚约一米。现地表仍可见到汉代建筑砖块及陶瓷器残片。
320831-0099
双庙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双庙村八联组,原双庙村四组。
双庙遗址位于闵桥镇双庙村八联组,双庙古街兴建于明末清初,清末逐渐衰败。原古街上有二座寺庙,人称“双庙集”。该集镇遗址面积约20000平方米,文化层厚0.5米左右,地表散见明、清时期的瓷器残片及砖瓦碎件。
320831-0100
西安寺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横桥村,原高庄村五组,距南侧高邮湖大堤约60米。
西安寺,又称东至庵,位于闵桥镇横桥村境内,南侧紧临高邮湖大堤,遗址呈四方形,高2.5米左右,面积约1000平方米,文化层厚1米以上。曾出土过唐宋时期的砖瓦建筑构件、陶瓷器残片。原寺毁于20世纪文化大革命期间,在遗址的剖面清晰可见原建筑墙基。2008年,当地百姓捐资重建了该寺,原寺的石碑、石雕门鼓及石香台均保存在新建寺庙内。
320831-0101
唐家庵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北镇万庄村,金北集镇西南约1.5公里。
唐家庵遗址位于金北镇万庄村境内,始建于明清时期,毁于20世纪文化大革命期间。面积2400平方米,高于四周平田1米左右,文化层厚0.5米左右。地表可见明清时期的砖瓦碎件及瓷器残片。原庵一棵古银杏树于上世纪90年代被砍伐。
320831-0102
钥匙庵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银集镇高沈村,淮建街道东北约500米原淮建乡新红村一组。
钥匙庵遗址位于金湖县银集镇高沈村境内(原淮建乡新红村一组),该庵始建于清初,毁于20世纪文化大革命时期。遗址现为平田中的高墩,面积约3600平方米,文化层厚0.5米左右,地表散见原庵所遗留的砖瓦建筑残件及明清瓷器残片。
320831-0103
草桥关遗址
汉、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衡阳村,戴楼砖瓦厂北约400米。
草桥关遗址位于戴楼镇衡阳村西北角(砖瓦厂北400米),面积约12000平方米,文化层厚2米左右,地表散见汉、宋陶瓷器残片及汉砖碎块。是衡阳古镇南岸的制高点,也称衡阳岗头。据《历史上的金湖》记载:“汉代以来是淮阴至金陵、广陵的交通驿道。三国时期曹操曾在此驻军。南北朝时又是两朝争夺之地。隋唐大将罗成关前蒙难,将自已一副铠甲深藏在关下的一口被密封的枯井里。靖康之变后,宋、金以淮河为界,草桥关为南宋地域,大将韩世忠携夫人梁红玉多次统兵过草桥关,去巡守淮河边界”。
320831-0104
白衣禅林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太平村六组。
白衣禅林又名白衣庵,位于闵桥镇太平村境内,面积约780平方米,始建于唐代。曾有房屋数十间,近百尊佛像。公元1875年,清康熙年间重修,后毁于抗日战争及文化大革命时期。现存“三狮戏球,荷花出水”门鼓石刻一对,以及原庵石础一只等遗物。另有庙内铜菩萨、香炉、蜡台等法器埋于寺庙东北角地下,有待寻找。目前的白衣禅林为当地百姓捐资复建。
320831-0105
真武庙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衡阳村,戴楼砖瓦厂西北约200米。
真武庙遗址位于戴楼砖瓦厂西北200米处,面积约2000平方米,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40米,墩高3.5米,呈圆形。始建于宋代,原庵前后大殿各三间,有东西厢房,供奉十余尊佛像,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现庵墩正中尚存古树一棵,地表散落宋代以来的瓷片及砖瓦残件,文化层厚约1米,墩基主体保存尚好。
320831-0106
大王庙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涂沟镇涂沟居委会,涂沟米厂东南角。
大王庙遗址位于涂沟古镇北侧,始建于清光绪五年正月(1880),为前后大殿,建有东西厢房,房屋九十多间。1940年,抗日民主政权宝应办事处在此办公(管辖银集、涂沟)。1942年秋至1945年,大王庙因抗击日寇而拆毁,后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彻底被毁。寺庙的石碑、石雕被推入庙址前的水塘中,现仍有部分原庙的石碑及石门鼓、石雕存放在新的大王庙内。
320831-0107
十友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闵桥村六联组,原胡桥村十组戴家庄南400米。
十友庵位于闵桥村境内,面积约4200平方米,坐北面南,始建于清代。相传为结拜十兄弟筹资兴建,故名“十友庵”。正殿五间,前殿五间,建有东西厢房各四间,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遗址上现复建有庵房三间,四周建有围墙的新“十友庵”。
320831-0108
地藏禅林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太平村一联组,原平桥一组,药王庙西南约500米。
据史料记载,该庵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开山祖师曾买地200余亩,给贫苦人种植和墓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至关门主持广成法师时,已拥有前后殿及厢房24间,茅山亭一座,四周环沟,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与之相邻50米处建有地母庵一座,拥有房舍10余间,两庵对峙,古树参天,在高邮西北乡享有较高的声誉。抗日战争期间,由于地藏庵环境隐蔽特殊,加之主持广成法师思想进步,此庵成了中共地下秘密处所,并在此制造了手榴弹、纺纱织布等,直接支援了我新四军及天高支队的抗日斗争。
320831-0109
六渡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联湖村一组,卞塘集镇南约3公里。
六渡庵位于原卞塘乡胡庄村,始建于清代,原庵正殿三间,有东厢,坐北面南。据考证,原庵系由六户人家捐资所建,故名“六渡庵”。文化大革命时期拆毁,20世纪末当地百姓捐资重建了此庵。
320831-0110
李氏宗祠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银集镇高沈村,原新红村部西北300米。
李氏宗祠南堂始建于明末清初,坐北面南,原有二进前后殿各六间,有东西厢院,东院有园门向东。系李氏家族祭祖的南祠堂。20世纪四十年代抗战及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两次遭毁。原址东北围沟尚存,现遗址上散落有青砖碎瓦及清瓷残片,另有石碑等遗存物散落于附近的河中有待寻找。
320831-0111
小罗墩遗址
汉、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华家坝村,东北500米入江水道内。
小罗墩遗址位于淮河入江水道中,卞塘南窑东南约500米处,紧靠高邮湖畔。因淮河入江水道多年的行洪,现土墩渐平,面积约2000平方米,东侧有部分被湖水淹没,文化层厚1.5米左右,地表散见汉、宋陶瓷器残片及汉砖残件。
320831-0112
茶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红岭村五组,距北侧农庄约150米。
茶庵遗址位于戴楼镇红岭村五组,面积约1200平方米,正殿三间,坐北面南,青砖小瓦木制结构,原是吴姓捐资兴建。1940年因战争被毁,地表散落砖瓦及青瓷器残片。
320831-0113
招氏宗祠遗址
台湾省(1934)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涂沟镇港中居委会,原唐港乡集镇东南500米。
招氏宗祠遗址位于唐港集镇东南500米,始建于民国23年(公元1934年),面南正房三间,有东西厢房,系招氏十五世祖招长付献房产,著石碑建祠堂,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拆毁,部分石碑被埋于距原址不远的河中,现以成为平田。招氏后代又在距原址800米的西侧,建立一座新的宗祠,以祭世祖。招氏祖籍原为广东佛山,后迁至苏州阊门,明代洪武赶散时迁此处,至今已近三十代。
320831-0114
杨氏祠堂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双桥村,原夹沟乡淮泉村八组。
杨氏祠堂位于夹沟集镇东南1.5公里处,始建于元末明初,据《杨氏家谱》记载“于太始祖之后,历世无考,直至元末明初,昭武将军右三公迁至高邮湖西水卜居,为吾族一脉之始祖。八世祖计奎公卜地建祠,其址夹沟杨发坝南。现在的金湖县夹沟乡淮泉村八组境内遗址尚在”。原祠堂有三进并关数间厢房,共有青砖小瓦房屋数十间,座北面南。其建筑规模在高邮湖西北乡远近闻名,在遗址地表散落有明清瓷片及砖瓦残件。
320831-0115
施家墩遗址
唐、宋、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甫坝村一联组,淮南大堤63号桩东南约150米湖滩上。
施家墩遗址位于淮南大堤63号桩东南150米,距北堤约100米,北侧有水塘,墩高约2米,呈长方形,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90米,文化层1米左右,地表散见砖瓦残块及唐宋以来的各式陶瓷器残片。
320831-0116
横桥村楼庄遗址
唐、宋、明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横桥村高邮湖西堤东,东至尖东北约400米。
楼庄遗址位于东至尖东北约400米,东临高邮湖边,呈南北长方形,面积约1万平方米。地表散落唐、宋、明时期的砖瓦建筑构件,及大量陶瓷器残片,并有明“宣德”、“成化”、“万历”年制的瓷器残片,文化层厚约1米。原建筑墙基仍清晰可辨。附近曾出土过石斧。史料记载这里历来是高邮州府的辖地。由于黄河夺淮缘故,高邮湖水增高,淹没了这一带的古镇村落。
320831-0117
杨家坝遗址
汉、唐、宋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施尖村,西河口偏西南600米。
杨家坝遗址位于闵桥镇西河口西南600米,根据调查,当地渔民在这一带拉网捕鱼时,经常打捞到汉罐之类的陶瓷器残片。上世纪六十年代,湖水干涸,湖底露出大量陶瓷残片。距遗址西约2公里处便是汉代岗坂头遗址。
320831-0118
小集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小集村七组,距东南小集村部约600米。
小集庵遗址位于小集村境内,面积约2000平方米,原有正殿三间,建有东西厢房,坐北面南,毁于抗日战争时期,文化层厚约0.8米,地表散落砖瓦及瓷器残片。
320831-0119
净土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涂沟镇于沟村,原唐港曙光村五组。
净土庵又名房庵,位于原唐港乡曙光村五组,始建于明代,历史上的振兴圩便紧靠此庵。原建筑已毁,据当地人回忆此庵有九十九间房屋,庵墩高近五米,四周有围沟,原庵基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60米,坐北面南。抗战期间被拆毁大部分房屋,后又遭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彻底拆毁。当地百姓于20世纪八十年代,在原址上重建了此庵,正殿五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建有围墙。原庵内的百年银杏树保护完好。
320831-0120
观音古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新杨村,原窑墩村六组。
观音古庵位于金南镇新杨村,原名七徐庵,据传为徐氏七兄弟捐资所建,始建于清代,原庵前后殿二进各五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并有前院,坐北面南。20世纪五十年代,因建卞塘公社拆除,四周围沟被填平。东侧有闲地及水塘,地表散落砖瓦及瓷器残片。当地群众于20世纪九十年代捐资重建了此庵。
320831-0121
福寿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华家坝村,卞塘闸西侧150米。
福寿庵位于原卞塘乡泥坝村,始建于清代,原庵正殿三间,关有东西厢房,坐北面南。上世纪五十年代被拆,木料用于建乡公社。到九十年代初,当地群众捐资在原址上复建了此庵,正殿四间,建有东厢,殿内供奉数尊各式大小的佛像,并有专人管理。文化层厚约0.5米,地表可采集到青瓷残片及原庵建筑的砖瓦碎块。
320831-0122
十方寺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施尖村。
十方寺位于闵桥镇施尖村境内,据考证该寺始建于清咸丰十年(1862),前后大殿各五间,建有东西厢房,四周环河,占地面积约3600平方米,墩高1.5米左右,文化层厚约0.5米。地表散见砖瓦碎块及清瓷器残片。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拆毁,现存汉白玉石鼓一对,圆鼓上满刻蝙蝠祥云,及原寺的雕纹方桌一张、木质橱柜等物尚存于复建新寺内。
320831-0123
张家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新塘村三联组,距南部新河大坝水库约2公里。
张家庵位于戴楼镇新塘村三联组,始建于清代,原正殿五间,建有东西厢房,四周围沟。该庵抗日战争期间被毁,地表散落砖瓦及瓷器残件,文化层约0.4米。20世纪末,当地百姓重建了此庵,现有正殿五间,东西两侧厢房,并有前殿,呈四合院式。
320831-0124
高家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官塘村一组,新河水库北约1.5公里。
高家庵,原名广福庵,位于戴楼镇官塘村一组,始建于清康熙四年,原建筑已毁,遗存有石碑一块,记载了高、陈、黄、赵、万五姓捐资兴建此庵的由来。该庵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20世纪末,当地百姓重建了此庵。
320831-0125
张古墩遗址
唐、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涂沟镇五星村五组,五星村村部西南300米。
张古墩遗址位于涂沟镇五星村五组,距北侧张庄约100米。墩东西长约110米,南北宽约50米,高3.5米左右,面积约5500平方米。墩体上散见青砖瓦残件,并采集到唐、明、清时代瓷器残片。庄西北角有一座古老的土地庙,被杂树环抱。墩北边有条古沟向东延伸,水面有浮生植物。据当地张氏百姓叙述,张古墩是他们的祖先于明朝“洪武赶散”时,从苏州阊门迁入此地,因避水灾,便选择此高墩居住,所以后人也就习惯性地称这高墩为“张古墩”,被载入古地名史册。至于明朝以前大墩的来历,有待于对该墩的进一步堪探考证。
320831-0126
花园庵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花园村花园组,紧靠幸福港西岸。
花园庵遗址位于吕良镇花园村花园组,始建于明代,坐北面南,前后大殿,关东西厢房。庙内供奉各种佛像二十余尊。抗日战争时期遭毁。原庵址西部保存基本完好.西部部分古沟尚存,原庵石碑柱础等遗物散落在古沟水下,具体方位不详。上世纪末,当地百姓在原址上重建了花园庵,正殿三间,关西厢房。殿门前置有香炉。殿内保存着原庵遗留的水桶、瓷瓶等物件。
320831-0127
雷庄庙墩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金淮村新港组,原陈庄村雷庄组。
雷庄庙墩遗址位于吕良镇金淮村,据记载:“宋元之交,官府派女将侯梅荣带兵前来吕良镇,搜捕地方恶势力并驻守在此。后天下大乱,各立山头,侯梅荣也就以吕良镇为据点,拥兵自重,割据一方。为扩大自已的实力,在镇西大陈庄设立兵站,招兵买马”。这个兵站后来成为一座大庙,其庙名已无从考证。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村民雷兴付在庙墩上挖到黄砂石磨一对,直径约60公分,以及12×18×35公分的特大青砖。村民雷兴满、雷培红在庙墩上挖到大铜钱几百斤,小铜钱200斤左右,大部分为宋代钱币,品相较好。另出土过直径一米多的铁香炉一只,并在庙墩下挖到大量的人畜骨头。庙墩东南方向120米有古井多口,井身直径近二米,由弧形砖对接组成,东侧大河呈月亮形向东南延伸至吕良镇,人们习惯称为“月亮沟”。据当地老人讲,庙墩有九十九间房屋,均毁于古代战火。
320831-0128
锯龙角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村部西北3公里与宝应县湖面交界处。
锯龙角遗址位于前锋镇白马湖村部西北3公里白马湖中。岛屿四周环水,现岛上住有渔民杨登仁等两户。面积约2300平方米,高出水面约2米,文化层厚1米左右。地表散见青瓷碎片。
320831-0129
龙头岛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西北约3.3公里白马湖中(距东侧锯龙角岛约550米)。
龙头岛遗址位于前锋镇白马湖村部西北约3.5公里白马湖中,四面环水。岛屿高出水面约2米,面积约3500平方米,文化层厚1米左右,地表散见明清瓷器残片。岛上有龙头小学校舍四间,现闲置未使用,周围种植有杨树。
320831-0130
小刘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村部西北约4公里(距龙头岛约1公里)。
小刘庄遗址位于白马湖村西北约4公里的白马湖中,四周环水,面积约2000平方米,墩高约2米,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散见青瓷器残片。现岛上住着渔民刘绪贵一家。
320831-0131
小杨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村部西约北2公里(距东南大杨庄约700米)。
小杨庄遗址位于白马湖村部西北约2公里,处于白马湖中,四面环水,面积约6500平方米,墩高约2米,文化层厚1米左右,地表散见青瓷器残片。现岛上住有十余户渔民,岛东端有小刘庄小学闲置的校舍两间,岛四周长有成片的杨树。
320831-0132
大刘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村部西北约2.5公里(距南小杨庄约500)。
大刘庄遗址位于白马湖村西北约2.5公里白马湖中,四周环水,面积约7000平方米,墩高约2米,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散见青瓷器残片,现岛上居住有十余户渔民。
320831-0133
张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村部西北约1.5公里(距东北大杨庄约450米)。
张庄遗址位于白马湖村部西北约1.5公里的白马湖中,四周环水,面积约6500平方米,墩高约2米,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散见青瓷器残片。现岛上住有六七户渔民。
320831-0134
唐庄遗址
宋、元、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村部西北1.4公里,西距大杨庄500米。
唐庄遗址位于白马湖村部西北约1.4公里白马湖中,四周环水,面积约2500平方米,墩高2米左右,文化层厚约1.5米,地表散见宋、元、明、清时期以来的瓷器残片。遗址西北角于1997年出土宋代钱币窖藏一处,出土的钱币有“五铢”、唐“开元通宝”、北宋“熙宁元宝”等20多个种类,其中宋代钱币占大多数,重约5公斤。
320831-0135
小陈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村部西北1.3公里,距西侧张庄约100米。
小陈庄遗址位于前锋镇白马湖村部西北约1.3公里的白马湖中,面积约2000平方米,四周环水,墩高约2米,文化层厚1米左右,地表散见青瓷器残片。现岛上住有陈国贵、陈国富两户渔民。
320831-0136
大李庄遗址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村部西约1.5公里。
大李庄遗址位于前锋镇白马湖村部西约1.5公里的白马湖中,四周环水,现无人居住。面积约2500平方米,岛屿高出水面2米左右,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散见青瓷器残片。西100米有小李庄岛,面积约2000平方米,墩高约2米,文化层厚1米左右,墩上长有成片杨树,地表散见青瓷器残片。因两岛相距不足200米,被当地人称为“姊妹岛”。
320831-0137
唐阮庄遗址
宋、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村部西约2公里。
唐阮庄遗址位于前锋镇白马湖村西约2公里的白马湖中,面积约2500平方米,四周环水,墩高约2米,文化层1米左右,地表散见宋、清瓷器残片。
320831-0138
大东庄遗址
宋、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村部西北约2.8公里。
大东庄遗址位于前锋镇白马湖村部西北约2.8公里白马湖中,岛屿四周环水,现岛上居住有渔民蔡富广,岛墩面积约2400平方米,高约2米,文化层1米左右,地表散见宋、明、清瓷器残片。
320831-0139
无名墩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村部东南约1公里。
无名墩遗址位于白马湖村部东南约1公里处,墩呈正方形,面积约3000平方米,墩高约1.5米,文化层厚0.5米左右,地表可采集到明、清瓷器残片。
320831-0140
前锋龙王庙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村部东南约1.1公里。
龙王庙遗址位于前锋镇白马湖村部东南约1.1公里处,庙墩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40米,面积约2000平方米。墩高于四周平田1米左右,文化层厚约0.5米,地表多见砖瓦及明、清瓷器残片。经考证,龙王庙始建于明、清时期,明代白马湖连年洪水泛滥,渔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为了根治水患,把希望寄托在东海龙王的身上,于是渔民们就在白马湖中小岛上,建起了一座龙王庙,香火鼎盛,直至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拆毁,现庙墩上仅存青条石二块。
320831-0141
龙田墩遗址
明、清
古遗址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前锋镇白马湖村,村部东南约800米。
龙田墩遗址位于白马湖村部东南约800米处农田中,由东、西两墩连成一体构成,面积近7000平方米,墩高约1.5米,文化层1米左右,地表可采集到明、清瓷器残片。20世纪六十年代,当地的渔民在墩上曾建有龙田小学,现墩上为闲地,长有部分杨树,四周均为农田。
320831-0142
城南桥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宋坝桥居委会,城南桥东侧约20米。
城南桥明墓位于黎城镇城南桥东侧20米,2009年7月上旬,城南桥东侧在建设城市景区时,在地表下0.8米处出土一块高0.35米,宽0.34米,厚0.055米的方形陶质地券。根据碑文的记载,墓主人曹銮祖籍为苏州吴江人,因明代洪武赶散时迁来此地,死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并安葬在此。其后人于明万历三年十二月,为其制作该墓券。
320831-0143
关门寺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涂沟镇涂沟村二组,涂沟街南300米。
关门寺遗址位于金湖县涂沟镇涂沟村二组,涂沟镇南300米处(涂沟河西岸边)。据史料记载,其为宝应湖西八大寺之一,前后左右曾有7进房屋,寺庙正殿与厢房几十间,规模盛大,闻名广陵。始建年代无法考证,毁于清道光年间。据《历史上的金湖》记载:“明代中叶开始,黄河夺淮愈演愈烈,明朝廷先是推行蓄淮刷黄的治水方略,后又采用分黄导淮的方针”。金湖境内无故遭受严重的水患,黄淮洪水阻滞在金湖地区东部低洼的沼泽地带,与小湖泊连片形成百里长湖。地处涂沟古镇南端的关门寺,自然也就常常遭洪水之灾。《金湖史话》记载:“东600米的通衢集至关门寺之间,有一条古马路遗址,可并行三四部马车。南北朝萧齐时,平安县改称为安宜县,县治仍置于此”。关门寺紧靠涂沟古镇及涂沟漕运古河西岸边,它的特殊历史地理位置,使这里的文化历史更富内涵。毁败后的关门寺遗物,是埋藏于地下,还是流落于民间,今已不得而知。关门寺已成为古墓群、烈士墓和公墓集中地。
320831-0144
鬼神坛墓群
汉、宋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劳动桥居委会,县粮食局宿舍楼西侧。
鬼神坛墓群位于黎城镇沿河路北侧,总面积5000平方米,现地表已无迹象,曾出土过汉代陶罐、墓砖与宋代瓷器等。鬼神坛原为祭坛亭,毁于上世纪40年代,这里曾是一处古墓区,现有部分居民住宅。
320831-0145
六丘坟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王庄村二联组,金沟河王庄村境内拐弯处东岸。
六丘坟位于金湖县金南镇王庄村境内,金沟古河道由东向北拐弯处东岸处。公元1859年太平军首领陈玉成、康天燕率领数万大军,分别于当年四月、十二月攻克六合、天长后,进军高邮湖西一带,试图过金沟河口,直攻金沟清屯营,东下高宝,遭到清军张金榜、陈德雄的水师堵截及偷袭设在龙岗的太平军大营。康天燕闻变急忙回师,遭到清兵伏击,陷在包围中的太平军将士殊死拼杀,因寡不敌众,除少数随康天燕突围外,全部战死在金沟河畔。战死将士的遗骨埋了六个大坑,后人称此为六丘坟。
320831-0146
周家墓群
汉、明、清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三车村,原车洪村周庄南100米。
周家墓群位于金南镇原车洪村周庄南约100米,面积约12000平方米。初步考证为汉、明、清时代,以家族墓为主。此地距安徽省龙岗古镇约200米,为龙岗镇周家的祖坟埋藏区域。地势较高,有数座较大的坟冢。在茔地东南角有三座年代较久的古墓已推平,但墓葬仍在地下。
320831-0147
西渡口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高桥村,西闸南100米(淮河入江水道东大堤西侧)。
西渡口墓群位于塔集西闸南100米,面积约33000平方米,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220米,汉代。原为汉代墓地,史称马家坝乱茔,有部分汉墓因淮河的行洪遭毁,地表散见大量的汉砖及灰质泥陶、红陶、硬陶等残片,文化层约2米左右。据《尧乡塔集》记载:距此墓群西南约500米处,曾是前秦与东晋对垒的三阿之战的古战场。这片古墓葬极有可能是死难将士的埋葬区。
320831-0148
高桥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高桥村,种兔场最北侧鱼塘西北角水下。
2008年5月上旬种兔场进行鱼塘清於时,在北侧鱼塘底西北角发汉代陶鼎、陶壶、陶灶等器件,还有腐朽的部分棺木及红生漆片,由于机械作业损坏部分陶器。后经淮安市博物馆考古人员现场考证,为汉代墓区。
320831-0149
金石园区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徐梁居委会,经济开发区金石科技园厂区内东侧50米。
位于金湖工业园区内(原徐良村五组)。2006年4月,金石科技园在此建新厂区发现地下埋藏大量汉墓,经市考古队抢救性发掘了七口汉墓,并出土了汉代早期陶鼎、陶罐、陶孟等器物。市考古专家实地勘查,位于主厂区南北水泥路东侧仍有一定数量的汉墓埋藏。2008年6月份普查时,在新厂区西大门向东的水泥路南侧又发现宋墓一座,并有扁青砖若干露出地表。
320831-0150
同泰南路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徐梁居委会,经济开发区同泰大道南段与黎铜路交界处。
2006年3月中旬,同泰大道南段修路时发现古汉墓5座,淮安市考古队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中一号墓出土了30余件陶器及玉璧一件。经考证,此地曾是古墓埋葬区,路西侧仍有大量的汉代早期的古墓埋藏。
320831-0151
塔集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高桥村一组,塔集种兔场东约500米。
该墓位于塔集镇高桥村一组,距西侧南北向金闵公路及养兔场400米左右,面积约1000平方米,略高出地面1米左右,地层断面散见大量汉砖及陶器残件。现已发现汉墓2座,这处高墩原为古墓葬区。
320831-0152
西安村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南宫村,东约500米入江水道中.
该墓群位于金南镇南宫村东入江水道中,距西堤1.5公里,面积约10000平方米,地表散见砖瓦及陶瓷器残件,因处于淮河入江水道中,经洪水长期冲刷,地表露出部分墓砖及墓穴封土。
320831-0153
湾桥墓群
汉、宋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高桥村一联组,原姜家桥东侧。
湾桥墓群位于塔集镇高桥村一联组,面积约5000平方米,原墓区主墩高约2米,西侧有一条“孙家沟”古河道通向西北方古镇塔集,西北一片杨树林下为墓群。因上世纪农田方整化,墓区遭破坏,部分古墓被毁。地表散见汉砖、宋砖及汉罐、陶壶等残件。
320831-0154
高庄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官塘村一组,高家庵西北约500米。
高庄墓群位于戴楼镇官塘村一组,面积约15000平方米,有墓葬近百座,分布较密集。据当地百姓叙述,这里地处高岗,自古以来就是乱茔。当地百姓中高姓占了大部分,祖籍广州,明代从苏州迁来,此墓群是高氏家族墓葬。
320831-0155
塔集闸西北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跃进村,西侧淮河入江水道东堤51—52号桩西100米古墓区。
塔集闸西北墓群位于淮河入江水道塔集镇段,东西界址以淮河入江水道两岸大堤为界;北界以东堤49号桩至西堤44.5桩;南界以入江水道东堤52.5号桩至西堤48号桩。1999年经市考古队认证该区域地下埋藏大量汉代古墓葬。2002年12月列为县级文保单位。
320831-0156
张氏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华家坝村七组(原华沟村七组),卞塘砖瓦厂东南200米。
张氏古墓位于卞塘砖瓦厂南窑东南200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墓地呈正方形,高于四周约70公分,主墓位于正中,四角有小墓四座。1968年农田方整化时墓地被推平,主墓埋藏地无损。其墓主人姓张,是附近张氏家族的二世祖,祖籍苏州阊门,明洪武年间被“赶散”至此。
320831-0157
衡阳村墓群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衡阳村,衡阳岗头西南200米。
衡阳村墓群位于衡阳渡口西南侧,占地面积约15000平方米,附近曾出土汉墓砖,这一带曾经是汉以来的古战场所在地,著名的草桥关及中街滩遗址距此约200米左右,这里可能是战死将士的埋藏地。20世纪六十年代,农田方整化时曾挖出部分古墓,出土陶罐、陶鼎等器件,墓群大部分坟头被平。
320831-0158
时墩墓地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时墩村,镇敬老院南100米范围。
时墩汉墓群位于金南镇时墩村,面积约8000平方米,上世纪80年代曾出土过汉罐,汉墓砖等,地表采集到陶片及碎汉砖。当地原为一片汉墓群。上世纪60年代,农业方整化时墓穴封土被推平。
320831-0159
张庄墓
古墓葬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甫坝村一联组张庄,淮南大堤北约200米。
张庄墓位于闵桥镇甫坝村一联组,原张庄一高墩处,此高墩原为张姓人家的庄园。因墓墩前有一条古河道通高邮湖,这里曾是行商船、开鱼行经商的好地方,张氏几代人曾在此墩居住,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地生产队在此墩砌窑烧砖时,发现墩下深处有一口大木棺,长约2.4米,宽约1.5米,现封埋地下,保存完好。
320831-0160
吕良西街民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泰山居委会,镇政府南100米西街古民居。
吕良古镇西街民居群,位于镇政府南100米,是古镇吕良棋盘街的西街,历史上曾是商贾闹市。该街南北向全长200多米,在这条街的中段,仍保留着明末清初时期的古建筑。“裕昌号”、“盛昌号”等砖刻商行门牌,以及其它各式砖雕图案,他们分别是,西侧(面东)4间为49号李忠谦、51号李厚先,东侧(面西)46号徐月胜、48号徐大胜、50-52号李九仁等,另有原建筑旧迹尚存,但有部分粉刷,总体保存着清代的风格,内部均为木梁阁楼。随着古镇商业中心的北移,这里的古商行已成为民居。
320831-0161
永丰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永丰居委会,街道中部向北约150米(汪木排西南500米)。
永丰古井位于金湖县戴楼镇永丰居委会,老街中部向北约150米处,靠农田公路西侧的水沟中。井口为青石质,呈圆形,口下渐宽,为青砖垒砌。上世纪60年代,永丰镇上的居民仍然在使用此井水。
320831-0162
涂家沟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涂沟镇涂沟居委会,涂沟集镇东侧。
涂家沟位于涂沟镇东侧,北通宝应湖,南连高邮湖,南北长约10公里。《宝应县志》(民国)明确记载:“涂家沟,又名考沟,为明永乐时,派差督开为运入安徽风阳之捷径”。漕运水道因经过涂家大庄,便命名为涂家沟。虽说它是运送皇粮的古河道,但数百年来,它汛期渲泄洪水,旱时引来甘霖。淮河入江水道建成后,涂家沟便成为了当地乡镇水利河道 。
320831-0163
夹沟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夹沟老街北端。
夹沟古井位于夹沟老街北端,井口为青石井栏,外径0.6米,内径0.45米,高0.4米,下层内壁为青砖圈砌,井身呈圆弧形,向下渐宽,井深约5米。曾是老街居民的一口生活水井,井口青石已磨损,年代久远。井东侧曾有一座清代寺庙,抗日战争时期被毁。
320831-0164
金沟河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王庄村境内及淮河入江水道金沟段。
金沟河位于金湖县金南镇金沟居委会东侧,开挖于唐朝,又名金钗涧河,北起于三河(黎城镇东7.5公里),经金沟古镇向南拐弯后向东入高邮湖,长约12公里,河面宽约50米,河底深约5米左右。1969年淮河入江水道建成,金沟河成为淮河入江水道的一部分。金沟河初期由洪水冲刷自然形成,太极元年(公元712年)唐皇派魏静青开挖成河,引淮水至黄土岗,以通扬州,黄土岗在现今三河闸处,切开黄土岗后,即疏浚岗下衡阳河(新三河),并疏通开挖境内的金沟河。下通平阿湖、樊良湖,以达邗沟。宋朝又曾两度疏浚这一河道。终因黄土岗地势较高,水量不足,而失去漕运价值。明朝曾是扬州到安徽凤阳的漕运交通要道。金沟河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咸丰九年(1859)4月太平军与清军高邮湖西之战、1945年新四军抗击日寇,以及1947年金沟河东保卫战均发生于金沟河畔。金沟河“六丘坟”便是六万太平军将士壮烈的归属地。
320831-0165
杨大鹏故居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金平村,夹沟老街南端。
杨大鹏,清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九月二十一日生于塔集镇夹沟老街南端的杨家大庄,他是金湖历史上唯一的武进士。杨大鹏自幼喜文习武,志向远大,18岁成为武举人。嘉庆二年起(公元1797年),21岁的武进士杨大鹏满怀报国之志,走上从军之路。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在贵州服役16年的杨大鹏调回广州升任两广督标右营参将,为正三品武官。其祖父母以下均受清代皇帝诰封。由于戒马劳顿,又长期驻守艰苦的边疆,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七月十三日病逝于军营,年仅59岁。道光十五年,杨大鹏灵柩返回故里,安葬于原夹沟北乡高家大圩的杨家祖坟中(《杨氏家谱》记载)。
320831-0166
西闸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宝塔居委会,塔集闸西南侧约25米处堤西斜坡上,距河边约6米。
西闸汉井位于塔集西闸西南30米的淮河入江水道大堤青坎处。陶质拍绳纹井圈,直径0.7米左右,高0.4米,壁厚0.03米,地下部分为原封土。井身保存完好。1969年建淮河入江水道时发现其附近南北1000米范围内,有汉井十余口,大部分遭破坏,部分汉井下部井身仍深埋在河青坎地下。
320831-0167
草泽河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丰乐村,孙集北侧至陈桥镇新农集北侧。
草泽河开挖于唐长庆年间(公元821至824年),称为竹子泾。当时主要是引淮河水进行农田灌溉。到了明朝,朱元璋为了在他的出生地凤阳东部建中都、皇陵,在泗洲建祖陵,需要把江南的漕米与布帛运去。于是组织大批民工,开河挖港、理通水路。其中一段就在草泽河,由于草泽河本来就窄,历代淤塞,这时只有河床,根本无法行船,以此作为河道等于重新开挖这条河。《宝应县志》(民国)在记载这一史实时只好如实写道:草泽河开凿于明洪武年间,用于运送江南糟米至皇城凤阳。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大举修筑草泽河堤,并在河道中建起龙王闸一座,南北堤岸各置大涵洞10多道,干旱时可引水灌田。直至道光三年,是宝应到孙集、仁和、万集、双沟等地的重要水路交通。草泽河长约30公里,河面宽约60米,是金湖境内三大漕运河道之一。
320831-0168
避沉沟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陈庄村,赤水村孙渡闸至陈庄村韩庄。
避沉沟位于吕良镇赤水村至陈庄村排涝站,全长约7公里,河面宽约12米,开凿于明初,沟通历史上的洒火湖与白马湖。洒火湖就是现在的泗湾湖。这是一条漕运河,船只为了避开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以及洪泽湖地段的沉船风险,明王朝特组织大批民工开凿了此河,并缩短了江南至凤阳的100公里水路,故名避沉沟。
320831-0169
金沟井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金沟居委会,集镇居民李健家后院。
金沟古井位于金沟集镇居民李健家后院内,始建于清代中期,面积约2平方米。井口内圆外八棱形,青石质,井直径约60公分,高45公分,井下内壁为砖砌,向下渐宽,深约5米。
320831-0170
塔镇老浴堂
古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宝塔居委会,南老街中部东侧。
塔镇老浴堂位于金湖县塔集古镇南巷,距北老街约80米,始建于清代,坐东面西,青砖房屋三间。原为镇上吴姓地主私人所建,浴池内有白条石浴台,光亮平滑,青砖地面。老式的茶水炉灶仍在正常使用。
320831-0171
新四军张庄皮革厂旧址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楼庄村三组,原张庄组,距西侧宁连一级公路约300米。
新四军张庄皮革厂旧址位于戴楼镇楼庄村张庄组。1942年,新四军军部驻守盱眙黄花塘,指挥着所属七个师,一个独立旅和浙东游击队,坚持华中地区敌后抗日战争。因张楼庄距军部较近,地处偏辟地带,适合开办军需后勤皮革厂及被服厂。原皮革厂、被服厂有几十名军人,以当地民房为厂房,老式脚踩缝纫机等设备,虽然条件简陋,但战士的抗战热情高,日夜赶制军需皮带、枪套及战士被服等,后勤保障物资源源不断运送到前方战士的手中。由于当时民房均为当地农民的草房,因年久失修拆毁,原址上的村民现在均已建起了砖瓦房,村庄地形地貌基本保持原貌。
320831-0172
王世荣烈士墓
1947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施尖村一联组,村部东南约400米。
王世荣烈士墓位于闵桥镇施尖村公墓。王世荣烈士,生于1921年,安徽省天长县大通乡冯庵村人,中共党员。1947年我军收复淮南以后任闵塔区双庙乡乡长。当年9月在撤退中与烈士许连才二人顽强抗击敌人,终因寡不敌众壮烈牺牲,年仅26岁。残暴的敌人用刀砍下王世荣烈士的头颅,挂在闵桥镇的桥上示众。解放后,高邮县人民政府,在高邮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刻上先烈的名字,闵塔区政府还专门编演了戏剧《党的儿子》,以歌颂这位烈士的英雄事迹。
320831-0173
三烈士殉难处
1940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银集镇淮建居委会,金陵电缆厂内古银杏树旁。
火星庙始建于清代,面积约3000平方米,坐北面南,前后两间大殿,并有东、西厢房,砖木结构。庙院中有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树龄约300多年,四周围沟,庙宇规模较大。抗日战争期间,我淮宝县银涂区蔡花乡公所便设在火星庙。1940年12月2日深夜,银涂区蔡花乡留用顽乡长李泽林、保长李云鹤勾结湖匪张家金,突袭乡公所,我指导员丁才、副乡长姚瑛、民运队员鲁志明在此庙惨遭杀害。民政部门曾在此立碑纪念。火星庙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现仅有古银杏树一棵尚存。
320831-0174
侵华日军大屠杀大刘庄同胞殉难处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顺河村大刘庄,联合砖瓦厂西南约100米。
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农历八月初十午饭后,西行扫荡的日军又回到了郑岗,并上岸到大刘庄(今顺河村)驻扎下来,这伙强盗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未来得及逃脱的百姓被杀16人,被打伤3人,打死耕牛2头,两间房屋被烧,被捉去鸡鸭鹅无数。29岁的私塾先生郑义先在田里摘缸豆时被日军抓住,用刺刀刺了17刀,推到了小沟里。郑德凡因阻止两个日军奸污一名王氏妇女,被日军绑在自家堂屋上,当靶子练刺刀杀死。31岁的郑义俊被日军用刺刀刺的半死,又拖进他家房子里放火烧,郑连喊“救命”,直至被烧死。还有人躲在山芋窑里被刺死。除此外,日军的钢炮也在狂轰乱炸,林本成一家5口被炸死。日军在大刘庄扫荡了一个晚上,农历八月十一才离开。日军所到人家,砸坏所有东西,抢走所有东西,死难家庭更是惨不忍睹。
320831-0175
高家集民居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陈桥镇邬桥村26号,高家集街居民黄金堂老宅。
高家集古民居位于陈桥镇邬桥村,古民居主人姓黄,为老式青砖小瓦木梁结构,座落在高家集街北侧中部,正房面东五间,厢房二间。1940年9月上旬,抗日战争期间,日寇曾到集镇扫荡,驻扎在此民居,北厢房东西两面墙仍留有日军打洞放哨的痕迹。正房南屋的木格扇门,被日军撤走时放火焚烧,该门至今仍保留着火烧过的残迹。
320831-0176
利农河
民国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大兴居委会,北起利农闸向南至金南镇利农尾闸。
利农河又名农抗河,民国31年,高邮县抗日民主政府为发展根据地生产,根据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决定开挖此河。民国33年,在抗日战争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组织全县3万余名民工,经过七八个月的施工,挖土180多万立方米,将河开成。河道北自黎城镇东首三河口,南至胥家洼入高邮湖,全长42里,河底宽1.5至2丈,口宽3至6丈,定名为农抗河。建国后,经多次疏浚、拓宽、裁弯取直,兴建数座节制闸、排灌站,形成我县丘陵地区重要的排灌水系,至今仍发挥着其重要的作用。
320831-0177
侵华日军大屠杀张家庄三同胞遇难处
1944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王庄村一联组张家大庄,距西侧金沟古河道约150米。
1944年3月9日中午,驻金沟的日军扫荡至金沟镇南张家大庄,无辜村民张大德、孙在连、王善章被日军毒打后枪杀,解氏兄弟也惨遭杀害。现张成仁、张成意兄弟为祖父张大德等遇难者拟立碑纪念。
320831-0178
吴桥烈士纪念碑
1969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吴桥村四联组,距南侧吴桥150米。
吴桥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金南镇吴桥村境内,面积约1500平方米,为原金沟乡人民政府所建。碑高4米,宽1.2米,厚0.8米,坐北面南。碑后方葬有王九沂、吴鹤山、王甫成、吴天顺、应启华等革命烈士墓,他们的祖籍均为金沟镇,在抗日战争期间,攻打金沟日伪军等战斗中牺牲。其中王九沂牺牲时年仅15岁,地方政府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于1969年特在此立碑,以供每年祭扫,开展革命历史爱国主义教育。
320831-0179
金北烈士陵园
1976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北镇新街居委会,三河中学校园北端。
金北镇烈士陵园位于三河中学校园北侧,始建于1976年10月,进园烈士53名,其中本地烈士27名(名单记载于《金湖县志》第一册),无名烈士26名。烈士中大多数系新四军彭雪枫部、江淮独立旅官兵和地方县乡干部。进园烈士多从原三河公社境内的邬桥坟地、刘庄坟地和应集东大坟地等处迁入。园内有墓冢34座。每年清明,当地企业及中小学生都前来祭扫。1986年,金北政府投入资金10万元,对烈士陵园进行了改扩建。
320831-0180
高邮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1940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南老街中部西侧,现为玩具厂。
高邮县抗日民主政府位于塔集镇老街,西南小巷南端西侧,原为单门独户的民居,青砖小瓦结构,内有阁楼一层。1940年4月,淮南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任命胡扬为县长,来塔集组建高邮县抗日民主政府,县政府建立初期主要抓了两件事,一是组建地方武装,二是抓税收。当时政府人手少,很多政务基本是县长亲自处理。至五月底筹建了一个武装连,连部驻防在北小街寿佛寺内。在此期间,国民党和湖中一些土匪,以及高宝的日伪军经常前来骚扰,地方武装的建立,配合主力部队保卫了根据地人民的安全。
320831-0181
天高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1940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金沟居委会,金沟老街东首南侧。
天高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金沟古镇老街东首,座南面北,原为四合院楼房。1940年7月,高邮县抗日民主政府由塔集镇迁至此地,中共高邮县委是1940年7月陈志方调任县委书记时,在金沟正式建立的,县长由陈志方兼任。由于抗日斗争的需要,1943-1949年间,天长、高邮二县曾三次合并与撤县,并曾在此合署办公,行使政务。
320831-0182
金沟河东保卫战旧址
1948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金沟居委会,金沟古河道东岸。
金沟古河道北起三河口南至塔集西渡口,中段部分由金沟街东首向东南方延伸,至王庄村拐向东。河宽50多米,水流湍急。河东岸是高宝革命根据地,民国37年3月18日,国民党军队调集13个正规团及保安队,追寻34旅决战,陈庆先司令率领军区机关与100团、淮支三营以及高宝县党政机关和地方武装,撤至金沟河东地区,以金沟河为防线,展开长达半年之久的金沟河东保卫战。5月13日,国民党军队集中了3个正规团,以优势的兵力,在两架飞机的配合下,向金沟河东猛攻三天三夜,我河东军民坚守阵地,打退敌人多次进攻。当年10月1日,国民党军队五五三团5个营及其地方武装约两个团的兵力,再次向河东地区连续强攻数天,我新四军和高宝地方武装,在河东岸筑起40余座地堡,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集中优势兵力,打退了敌人数十次进攻。最后敌人因伤亡太大,无法越过金沟河东,退出了金沟河西。在这次历时半年的保卫战中,我方也牺牲了不少干部战士。
320831-0183
闵桥烈士纪念碑
1972年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药王村,药王庙院内。
闵桥烈士纪念碑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系闵桥镇为了纪念抗战以来为革命牺牲的近百名烈士而建的,纪念碑座北面南,砖混结构,高4米,宽90公分,厚70公分,正面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背面刻有所有烈士的姓名、职务及牺牲时间。每年共青团员及附近学校的师生,清明节都来缅怀革命先烈。
320831-0184
陈文团部旧址
1939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老街,宝塔3#变路灯电杆南侧。
陈文团部旧址位于塔集老街东首,座南面北,面街五间,向南十余间,建有后院,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青砖小瓦。1939年5月,爱国人士陈文率领的抗日义勇军进驻高邮湖西,团部便设在此。陈团长曾多次率兵乘船南渡高邮湖,到扬州、菱塘桥、大仪等地袭击日伪军,屡屡获胜,名声很大,很多爱国青年纷纷前来投奔,又收编了国民党一些地方武装,队伍迅速扩大至3000多人。在抗日洪流中,陈文逐渐向共产党靠拢,后因有人向国民党当局告密,1940年8月,国民党韩德勤调集十个团的兵力,将陈文团部所在地塔集包围。经激战三天三夜,终因寡不敌众,陈文率团部人员突围退守至闵桥南乡,并连夜乘船渡湖,向小关退却,在突围中不幸被俘,惨遭国民党杀害。
320831-0185
杨瑞芝烈士墓
1945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闵桥居委会,中天玩具厂东南角。
杨瑞芝烈士1924年生于闵桥镇。1945年春节以后,盘踞在高邮、天长的日伪军进行垂死挣扎,一度侵占了金沟、闵桥等地。全县军民积极投入了围困金沟日伪军的人民战争。共产党员杨瑞芝奉命在闵桥侦察敌情,不幸落入虎口,虽被反复审讯,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严守机密。敌人见严刑拷打无果后,将他与另一位共产党员背靠背双手捆扎,用石块坠入闵桥西湖中。杨妻于第二日在湖荡中寻找到他的尸体,身穿一件上衣的烈士杨瑞芝,胸腹被刺三刀,半裸躺在冰冻的湖荡中,情景十分残忍。其妻王寿兰因丈夫是共产党员,多次惨遭敌人拷打,现年86岁的她留下多处终生的伤残。杨瑞芝烈士的事迹很快就被塔集抗日青年剧团编排成“杨瑞芝殉国记”一剧,在全区宣传演出,有力地鼓舞了我县军民抗日的斗志。(《金湖革命史料》192页)
320831-0186
抗大八分校操场旧址
1942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三车村二联村,原车洪村四组与安徽龙岗镇交界处。
抗大八分校操场旧址位于金湖县金南镇三车村二联组。1942年8月中国人民军政大学第八分校迁至龙岗,为军事训练、学习的需要,特设一操场,操场位于龙岗镇北,金湖县金南镇三车村境内,总占地150亩,有障碍四道、堑壕、跑道、沙坑、单双杠、篮球场等设施。现已还田,群众称为“操场田”和“跳台田”。
320831-0187
涂沟供销社旧址
1958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涂沟镇涂沟居委会,涂沟老街北段西侧。
涂沟供销社门市部,位于涂沟镇老街中部,坐西面东,南北共11间,院内建有仓库,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青砖瓦结构,平窗双开,南北大门。门头上端书写“毛主席万岁”五个大字,依然清晰可见,其它标语模糊不清,均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标语。供销社门市,承担着本乡社员的棉、麻、布、油、食品等的计划物资供销任务。直至1979年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供应的模式,从而供销社完成了计划经济的历史使命,逐渐萧条停业。
320831-0188
横桥供销社旧址
1961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横桥村,原横桥古镇南端。
横桥供销合作社,位于闵桥镇横桥古镇南端东侧,坐东面西,始建于1961年2月,现存营业门市五间,青砖瓦结构,平木檐。南北各有两扇木大门,方形木质窗户,大门前有三级砖台阶。墙面砖柱竖写三条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标语:“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万岁!伟大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其时代政治氛围浓厚。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供销社,承担着计划商品的流通,我国1955年至1979年期间,供销社其经营模式,均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商品供应。其棉布、食品、柴油、香烟等凭券供应,所有百姓供应的主要生活必需品,均受到计划的约束。1979年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供销社完成了计划经济的特殊使命,停业关门。
320831-0189
石头坝抗日旧址
1945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南镇王庄村二联组,金沟镇南1.5公里。
石头坝遗址位于金南镇王庄村二联组金沟古河道中,古河道呈南北向,石坝拦河东西向约70米,宽3.5米,高约2.5米,深埋水中。1945年3月24日,我新四军天高支队和地方民兵,获悉日寇从高邮运送一批军用物资至金沟镇。我抗日民兵百余人连夜利用大量整包高标号水泥,投入河道中,在此水下筑起“石头坝”。3月25日上午,日军运输船只行至此处受阻,并遭到我抗日军民在河两岸的伏击,炸沉敌汽艇一艘,缴获6艘运输船及弹药物资,毙敌30余人。
320831-0190
塔集烈士纪念碑
1945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宝塔居委会,塔集中学院内东南角。
1945年春,我新四军天高支队作战参谋陶源同志,在塔集镇高桥村口阻击战中,面对数百名日伪军,临危不惧,同敌人浴血奋战2个多小时,最后因寡不敌众,在高桥村盖家庄沟壮烈牺牲。他的遗体安葬在塔集烈士墓内。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79年由塔集镇人民政府重修,占地约100平方米,坐北面南,墓碑四周有常青树木,老红军战士李保金、刘德墓位于主碑左右。
320831-0191
塔集中心校旧址
1943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西老街南小巷南首东侧。
塔集镇中心校旧址,位于该镇西老街南小巷南首东侧,占地面积约1800平方米,建于1943年,砖木结构,教室二幢,南北各一幢,校舍18间,呈大院式校园,校门在西侧,面对狭窄的南小街道。校园两扇大门为木制结构,教室走廊狭长,仅能容一人通过,老式木制门窗,室内光线阴暗,至今校舍保存比较完好。该校是我县办学最早的一所初级完小。
320831-0192
金湖烈士陵园
1982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任庄居委会,园林南路西侧。
金湖县烈士陵园位于黎城镇园林南路西侧,1982年建成,坐西面东,占地面积约22800平方米,1983年建立高14米的纪念碑,1985年全县有155个单位36000余人捐款4万元,建成面积298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收藏有986名烈士名录、烈士遗物、图片等资料,成为全县人民纪念烈士、教育后代的重要场所。1985年8月23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的10英烈的骨灰也安葬在陵园西侧,呈南北排列。在烈士纪念馆后面,有冀家圩烈士墓及碑亭一座。1940年5月25日,以磨脐乡冀长庚为首的数名顽匪,密谋残杀我军干部,并纠集数百人举行暴动。我新四军老干团成昀率部包围冀长庚的老巢冀家圩,经两天激战,平息了暴动。我老红军张子前、候清顺等十几位干部战士在战斗中牺牲。公墓于1947年建在顺河村,1980年迁入县烈士陵园。
320831-0193
九烈士殉难处
1940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双桥村,原淮泉村农业大学东南角。
章辅等九位烈士殉难处,位于塔集镇双桥村境内。民国29年7月7日(1940年),国民党八区区长盖庆成带领一伙还乡团,窜扰高宝湖西地区,新四军五支队民运队员章辅(女)、杨少青、高邮抗日民主政府指导员曹梁、通讯员杨定基、乡干部刘铁、杨永洲、孙维虞、税务干部薛长发、石保生等九位同志不幸被捕,在此处惨遭杀害。其中有一名女民运队员章辅,遇害时年仅23岁,才貌出众,1918年3月出生于浙江上虞县华镇乡章家村,1938年就读于上海大同大学,当年秋弃学报国,她和其他七名青年一起从上海出发,昼夜兼程,奔向当时进步青年向往的云岭新四军军部,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1940年6月来到金湖地区,分配在金沟地区西安乡,搞民运工作,当年7月6日上午,和民运队员杨少青一起在西安乡做群众工作时被捕,她被敌人严刑拷打及诱惑,从不屈服。在去刑场的路上慷慨就义,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她誓死不屈的革命精神感动很多抗日将士和群众。
320831-0194
宝应湖西工委旧址
1958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北老街52号。
宝应湖西工委办事处旧址位于金湖县黎城镇北老街52号,全国解放后,根据地政权相继撤消,高宝湖西地区重新划归宝应、高邮两县领导。境内区乡建置几经撤并,到1954年,高邮湖西建有闵塔1个区,宝应湖西建有金沟、吕良、北湖3个区,1958年4月建立了中共宝应湖西工委,4月底,闵塔区划归宝应县管辖。下设宝应湖西办事处,辖官塘、黎城、金沟、银集、唐港、吕良、新街、阮桥、卞塘、闵桥、塔集、金南、横桥等13个乡。1958年9月,撤乡建制,成立人民公社。1959年10月13日,中央向江苏省委复电,同意宝应湖西地区设立金湖县,该办事处即为金湖县政府成立初期的旧址。
320831-0195
华增国烈士墓
1944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银集镇刘坝村,原新庄村一组东端公墓。
华增国烈士生于1927年,金湖县原淮建乡新庄村人,中共党员。1941年参军,任新四军二师五旅十二团部支书。1944年8月13日,于安徽省定远县花家岗战斗中光荣牺牲,年仅18岁。烈士遗体后被运回家乡安葬,新庄村支部在此立碑纪念,碑高约2米,宽0.45米,厚0.1米,为水泥钢砖混结构。
320831-0196
华汉光烈士墓
1947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银集镇新庄村五联组东侧。
华汉光烈士墓位于银集镇新庄村五联组东(村公墓规划点),土丘坟墓,高约2米,底部直径约4米。华汉光,1920年出生于贫苦家庭,1940年参加革命,中共党员,历任村、乡农抗理事长,银涂区指导员,蔡花乡指导员等职。于1947年9月17日(农历八月初三),在蔡花港一船上遇害牺牲,时年27岁。凶残的敌人将华汉光烈士头颅割下,悬挂于涂沟镇示众数日。同一天,华汉光即将分娩的妻子在另一条船上也惨遭谋害。
320831-0197
许连才烈士纪念碑
1947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闵桥镇庙沟居委会,原横桥中学校园东北角。
许连才烈士,1925年出生于淮阴县徐北乡东荡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5岁随父母迁居闵塔区双庙乡(今闵桥药王村)。1943年投身革命,在新四军路东独立旅四团成为战士,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9月牺牲前,担任闵塔区双庙乡通讯员。许连才被捕后遭受敌人严刑逼供,钢针戳手指,坐老虎凳,被打的遍体鳞伤,他始终严守机密。敌人无计可施,于1947年9月24日深夜,将他押至双庙观音庵西边乱坟岗活埋。年仅23岁。解放后人们在横桥中学立碑纪念,碑高4.5米,宽1米,厚0.6米,砖混结构,碑铭“许连才烈士永垂不朽”。
320831-0198
新四军兵工厂旧址
1943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红岭村二组,原卫东村七组。
新四军兵工厂旧址位于红岭村二组地藏庵,始建于清代早期,坐北面南,原正殿五间,关东西厢,砖木结构,四周围沟,面积约1500平方米,1940年,因抗战拆毁,仅剩庵墩。1943年9月,新四军二师军工部指导员吴运铎,带领新四军战士在地藏庵办起了兵工厂。国民党特务唐玉成混进兵工厂暗中破坏,被及时识破并处决。在地藏庵的正南方30米为孔大庄,是新四军的被服厂。上世纪80年代,当地百姓在孔大庄西端土水井中曾挖出不少的榴弹壳。
320831-0199
万家庵遗址
1940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陈桥镇万坝村一组,原万坝小学。
万家庵遗址位于陈桥镇万坝村境内,始建于清代,面积约3600平方米,四周围沟,坐北面南,前后大殿,有东西厢房,青砖小瓦,飞檐硬山顶,正殿供奉大小佛象十余尊,西北侧另有万家祠堂,东南角有一座土地庙,现墩基尚存。1940年农历八月初,日军从高集街扫荡后来到万家庵,将万家庵点火烧毁,当地有三位百姓,因请求日军不要放火烧庵而被日军当场刺死,弃尸于庵东侧的河中。
320831-0200
石港船闸
1969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北镇刘庄村,淮河入江水道北堤石港处。
石港船闸位于金湖县石港粮库西北约200米,该闸始建于1969年冬,闸室长100米,钢筋混凝土结构。闸门为钢丝网人字形。1972年冬,闸室一侧改为直立墙,8米以上为平台加斜坡,船闸上游建船坞。1982年春,上游闸门改为钢质,原闸门改作下游门。此闸上通淮河入江水道、古衡阳河、洪泽湖,下接金宝航道、大运河,是苏北重要的防洪的屏障,并承担附近县市大部分船只的水上过闸运输任务。
320831-0201
大汕子隔堤
1969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涂沟镇五星村,张家尖至宝应县地龙闸。
大汕子隔堤自原唐港张家尖向东至宝应地龙,全长12公里,其中金湖段由张尖至宝应湖退水闸,长7.4公里。1969年10月中旬,由兴化、宝应、江都3县民工,6万多人挑筑。始筑时,民工自带3000多条民船,在湖中筑成施工围堰,因湖滩普遍深2-3米,筑堤时采取开沟排水,清淤翻晒、分坯进土、层层碾压的方法,以保工程质量。经80多天施工,完成土方398万方米,筑成气势雄伟之湖上长堤。后在堤中段上建造了宝应湖退水闸,此堤筑成后,高邮、宝应两湖隔断,宝应湖成为内湖,大大减轻了宝应湖、白马湖的防汛负担。
320831-0202
石港翻水站
1973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北镇刘庄村,石港闸东侧200米
石港翻水站位于金湖县金北镇,淮河入江水道三河段左岸(北岸),是淮河下游引江第二梯级泵站。1973年11月动工,1974年8月建成投运。工程由泵站、退水洞、水文站和堤防等组成。石港翻水站为大(2)型泵站,设计流量120立方米每秒,设计扬程5.5米,装机容量13200KW,选用20HB-40型卧式蜗壳混流泵,配J02-91-4型55KW异步电动机,共计240台套。该工程具有抗旱排涝双重功能,干旱时向洪泽湖补水,遇涝时抽排宝应湖地区内涝,排涝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是金湖、洪泽、宝应三县安全度汛的重要水利工程。
320831-0203
西偏泓淮河镇水铁牛
1997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黎东居委会,漫水闸管理处门前。
镇水铁牛位于金湖县西漫水闸管理处门前,淮河入江水道西大堤正中,于1997年铸造,正面有“镇水铁牛”字样。共两只铁牛屈膝卧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方石墩上,头朝正南,与西大堤南北同一方向。
320831-0205
淮河入江水道大堤
1969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黎城镇黎东居委会,至金南镇新杨村。
淮河入江水道大堤西起金湖新三河衡阳岗头处,东至拦河大坝,向南至闵桥转向东北至涂沟镇张家尖,总长114公里。1969年10月下旬正式开工,1971年4月中旬竣工,全省淮阴、六合、扬州三个专区,20个县的20余万治淮大军参加施工,圩堤含顶真高一般在12-13米,设计防洪1.2万秒立方米。淮河入江水道的建成,使金湖、洪泽、宝应三县千百年的水患变为水利,为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20831-0206
塔集圆粮屯
1968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塔集镇宝塔居委会,粮管所院内东南角。
圆粮屯位于塔集镇粮管所院内,建于1968年,现仅存圆锥体形粮仓两座,两屯仓呈南北排列,之间相距一米,每屯仓直径约6米,高约8米,主要收储粮食。这是我县粮食部门,仅存的两座造形独特的粮屯。
320831-0207
张坝窑墩
1964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陈桥镇张坝村大伍庄东南400米。
张坝窑墩位于大伍庄东南400米平田中,窑墩高约5米,呈馒头形,有砖圈拱形东西窑门各一个。该窑为本村一民用砖窑,因土地部门禁止取土、破坏生态环境,于20世纪八十年代停用闲置。由于停用,年久失修,现窑体内壁部分破裂。
320831-0208
戴楼新河大坝水库
1960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戴楼镇西南3公里,原官塘乡大坝村境内。
新河水库位于原官塘乡境内,为小(二)型水库,始建于1960年春。水库呈三角形,北则有一条水库大坝,东西长1.1公里,坝顶真高达19.5米,坝顶面宽4米,背水面平台真高达18米,大坝南侧迎水面砌石护坡1600米,水库集汇水面积15平方公里。总库容55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9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近万亩。水库东、南、西均有配套的节制闸、滚水土坝、涵洞等排灌水利设施。水库大坝下开溢洪道,长1.1公里,可排水10秒立方米。大坝中北部70米处,有一座大坝一级翻水站,水库西侧开有一条1.4公里泄洪道,与水库相配套的排灌水利体系。该水库是在原天然的大水塘基础上,人工开挖而成的中型水库,历史上曾为当地的农业生产发挥巨大的效益。南北朝时期,徐州至广陵的古道途经官塘乡,《金湖历史》记载的“官路塘”即为“官路”西的水库原水塘。现水库东侧有一村名沿用了“官路”的旧称,叫“官路村”。
320831-0209
吕良五孔石桥
1971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吕良镇大庄居委会,吕良集镇南约1500米处。
吕良五孔石桥位于金湖县吕良镇南约1500米,1971年10月施工,1972年7月竣工。桥跨度53.3米,总长75米,净宽6米,通航高净高7.4米,五孔片石拱结构,荷载汽20吨、挂100吨。该石孔桥横跨于老三河之上,是金湖至洪泽、淮安南北交通的重要石桥,也是吕良、孙集、新农等镇乡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其桥体为块石与混凝土垒砌而成,采用了我国传统的造桥技艺手法,结构牢固,造型优美。
 

作者:不详 来源:网络
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 大名:
  • 内容:
  • 淮安桥梁(zhboha.com) ©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18281878@qq.com 站长QQ:18281878
  • Powered by laoy! V4.0.6